大明塔

大明塔

大明塔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南城村遼中京遺址內。原名應為大寧塔(尚有清乾隆《題大寧塔詩》存世,大明屬諧音誤讀)距赤峰120餘公里,距寧城縣天義鎮20多公里。遼中京是遼代五京之一,是遼代鼎盛時期的都城,是遼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基本信息

古塔簡介

大明塔 大明塔

大明塔位於遼中京內城的正南門──陽德門外東側,因遼中京 延續到明代而只留下塔,人們習慣稱為大明塔。

塔高80.22米,在高度上僅次於陝西省涇陽的崇文塔和河北省定州市的料敵塔,是全國第三高塔,體積為全國第一。

此古塔雄渾凝重,巍峨矗立。晴日,便在百里之遙,亦可用肉眼望見。

清代乾隆皇帝描寫該塔的詩句就是“自遠早見郁迢嬈,逼近欲瞻翻不易”。

觀者無不為工程之浩大、造型之壯觀、雕刻之精細而嘆為觀止,使人不禁肅然起敬。

大明塔興建的具體年代,至今尚無資料。

但據考古學家分析認為大明塔確為遼代所建。

大明塔 大明塔

根據1982年維修時從塔上發現的一塊磚上寫有“壽昌四年四月初八......”等字句推斷,認為大明塔應為遼統和二十五年到壽昌四年(公元1007年─1098年)間所建。

建築風格

大明塔 大明塔

該塔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總高80.22米,基座直徑36米,周長112米,第一層大檐距地面近11米,每面雕有細緻入微、栩栩如生的菩薩坐像浮雕。

每位菩薩左右各有兩個肋侍,上端有一對飛天,每面左棱上象是一個二截塔的造型,上截刻有本面菩薩說法地名,下截刻有本面菩薩的法名。

如:正北面左棱塔上截刻“曲女城邊說法塔”,下截刻“金剛手菩薩”,全是漢文。

不論是佛像浮雕,還是其他文飾,堪稱罕見的藝術珍品。

大檐仿木結構,二層以上為密檐。

塔頂基部高7.16米,銅頂高2.88米。

整個大塔建築宏偉,造型秀美,工藝精湛。

由於數百年的風吹雨打,特別是經歷了元代七級大地震及1967年唐山大地震,塔頂傾斜,風鐸、銅鑒大部墜落。

歷史上對該塔可能有過多次維修,但未見史料記載。只是在塔正面菩薩像兩邊有蒙文字兩行,翻譯為“大清帝國鹹豐甲寅年修”。

國家為了保護此珍貴的文物建築,1981年投資50多萬元對該建築進行了全面修補。施工三年,1984年8月才完工。

重修後不僅恢復了原有的面貌,而且更換了原銅頂,新掛風鐸1000多個,銅鑒40個。經過這次重修,古塔的千年風貌變的煥然一新,再次恢復了原有的雄姿。

塔內文物

大明塔 大明塔

大明塔最底層的高大立面上,一周巨大的蓮花寶座托起了海天佛國的八大部洲,每個立面中心砌出券頂佛龕,一尊尊高大的圓雕佛像,頭頂佛光,慈眉善目,俯視人間。

在我國的眾多古塔中,體積最大的當數遼代大明塔,如今,這座中國最大的實心磚塔在向中外遊客展示它宏偉雄姿的同時,還埋藏著許多秘密。

佛像的兩側,各站有威武的金剛力士,怒目猙獰,手持各種法器以維護佛祖尊嚴。

在佛祖的上方寶蓋左右,一群飛天女神漫天飛舞,彩帶、花籃和衣裙雕刻細微,栩栩如生。

塔角掛有風鈴,清風吹來,餘音梟梟,恍若來自半天。

大明塔為世人所敬仰,但有許多秘密沒有解開,此塔究竟由誰設計?建於何時?塔下有無地宮等。

最為關注的是有關塔下地宮的傳說。

傳說大明塔下有很大的地宮,裡面供奉著釋迦摩尼佛祖與其弟子的塑像,佛前供案上點著九九八十一盞長明燈,正中一個油燈特別大,也特別亮,虔誠的佛教徒們無論向這些油燈添加多少油也不外溢,多長時間不添油,油也不減少,燈也照樣明亮。

但有一年,一位小和尚仍然順著通道進去添油,可再也沒見他出來,別的和尚去找時,通道早已不見了。

據李義講,按一般建塔規則,塔基中心部位應有地宮,即放置佛舍利等物的地方。縣裡1986年清理塔基時,曾於塔正南面進行了試掘,但進深7米仍未發現地宮,因怕危及大塔的安全,沒敢開鑿塔座或塔身,因此,還難以斷定塔下有無地宮。

李義說,如大明塔下確有地宮,肯定會保存建塔的相關文獻。一旦地宮被發現,有關此塔設計者、建造時間等秘密就有望得到破解。

神話傳說

大明塔 大明塔

很久很久以前,大明鎮這個地方是一片汪洋,住著一條十個腦袋的惡龍。衝出水面把天都頂破了,還是女媧給補上的呢。

不知又過了多少年,盤古開天造了不少大山和平地,惡龍回不了大海,肚子一餓就興風作浪吞吃牲畜、野獸和人。

人們為了生存,在每年四月初八這天,不管住的遠近,都得抬著豬,趕著牛,羊給它送去,惡龍每年還要吃一童男和一童女。

一年的四月初八這天,一對青年夫婦,背著兒,抱著女,哭哭啼啼,邁著沉重的腳步,走在人群里,原來是該他們將童男童女作為供項給惡龍送來。

正在這是,王母娘娘的三個女兒駕著祥雲瀏覽天際,在回宮時路過這裡,按住雲頭觀看此情景。

三妹說:“二位姐姐,惡龍作孽雙要吃人了!”二姐說:“叫它弄得人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人們哪有個太平時候!”大姐說:“我們姐妹三人,比不上它的道行,鬥不過它,聽媽媽說過,蟠桃園裡從東南門進去,繞到西北角,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棵樹的蟠桃能治孽蟲,能炸惡龍的頭,十個蟠桃就可致惡龍於死地.可是看桃的天神把守很嚴,咱們摘不來呀."三姐妹商量一下,決定偷蟠桃.於是駕起祥雲,來到蟠桃園外一看,守桃天神正好回天宮領旨.三姐妹立即進了東南門,繞到西北角順著方向數啊數,數到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棵蟠桃樹,立刻上樹摘桃,剛摘了九個,忽聽南天門打開了,大姐說:"快走!守桃天神回來了."三姐妹飛出了西北門,駕雲來到大明上空.三姐妹落地變成村姑,手捧蟠桃隨著人群來到惡龍的供品前,只見惡龍變成了一隻怪獸,張著血紅的大嘴吞吃著送來的整豬、整羊、整牛。

惡龍看見了童男童女,狂笑道吼道:“哈……快把童男童女給我抱過來吃了!我就天上地下無敵了,玉皇大帝也得聽我的了。”三姐妹一看孽蟲如此狂妄,緊走幾步,搶在抱童男童女的年輕夫婦前面,拿出了新鮮美麗的大蟠桃,惡龍如狼撲食把九個大蟠桃連核吞了下去,三姐妹暗喜。惡龍正要伸手抓童男童女,頃刻覺得腹內劇痛,脖子鼓大包,站立腳點不住,打起轉轉,翻身打滾,才知道上了當,喊道:“你們三個妖女……”話音沒落,只聽“崩!崩!崩!……”九聲巨響,震得大地抖了九抖,天宮晃了九晃,惡龍的九個腦袋腦漿迸裂,血濺沼澤,騰空而起,飛到大明城後落了地,變成了九個山頭,即現在的九頭山。

惡龍躺在血泊里昏迷過去,三姐妹一看惡龍還有一個頭,知它不能死,就用各種神法欲治惡龍於死地,但這些法子都不頂用,三姐妹著了急,如果惡龍醒過來,打到天宮去,我們姐妹就更吃罪不起了。正在這時,托塔天王巡天回宮交旨,路過這裡,三姐妹趕緊迎了上去,說明事情根由,求托塔天王幫忙。天王說:“惡龍作孽累累,罪該萬死!它神通廣大,你們哪能是它的對手?我助你們一臂之力,你等需在惡龍的頭,腰,尾各築一塔,便大功告成。”說完,默念咒語,吐三口神氣,那惡龍乖乖地翻了白。三姐妹謝過天王便忙於去築塔。天王說:“一個時辰,必須在天鼓響之前築完。”說罷駕起祥雲回天宮交旨。

大姐在惡龍頭上築大塔,二姐手慢點,在腰上築小塔,三妹心靈手巧,在尾巴上築中塔,她們各用神術,眼看著三座塔一寸一寸地往起長。不到半個時辰就要築完。在開始修塔尖時,三妹塔下跑來一隻野兔,蹦蹦跳跳地招人喜愛。三妹想:我抓住它後再回來築塔不遲。於是跳下塔去追野兔,霎時,天鼓已響,二位姐姐封好塔頂,駕雲回天宮。三妹野兔沒抓住,塔也沒築完,心裡著急了,回來一看,惡龍被天鼓震醒,尾巴一搖,塔身倒了半截,砸在尾巴梢上,惡龍使勁地搖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下,一下子把尾巴搖斷了,氣絕身亡。斷了的尾巴梢甩到了新開壩樑上,鮮血直流,流成了現在的黑里河。三妹非常惱悔自己貪玩,誤了大事,駕雲追上二位姐姐說:“我不回天宮了,在塔邊看守惡龍不讓它再復活,並讓它向人間贖罪。”話音剛落,三妹化作美人石,立在惡龍的身邊。

惡龍九個頭,腦漿迸裂,血淋淋地落地變成了九頭山,所以現在九頭山的石頭都是紅的。惡龍鮮紅鮮紅的血淹沒了大明城,鮮紅鮮紅的血又變成了黑紅黑紅的血,黑紅黑紅的血又變成了漆黑的血,漆黑的血變成了肥田沃土。人們撒下種子,收割莊稼,放牛放馬,過起了美滿安樂的生活。人們說:“我們今天的福氣,是王母娘娘的三個閨女修了大塔,小塔,半截塔才有的。”每年四月初八日,人們都要給美人石燒香磕頭。

遼中京歷史

大明塔 大明塔

遼中京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鐵匠營子村與南城村之間。此城建在老哈河沖積平原上,北有七金山(今九頭山),西眺馬盂山,南瀕老哈河。1000年前,這裡氣候溫和,水草豐美,宜於農耕和放牧。

史料記載,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公元1004年)路過這裡,遙望南方霞光閃爍,有郛郭樓閣之狀,一派瑞氣,因議建都。統和二十五年五日竣工。中京城的布局仿北宋都城汴梁城,分外城、內城和皇城。外城東西長4000米,南北寬3500米;內城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500米,內外兩城略呈“回”字形。皇城呈正方形,每邊長1000米,居於內城中北部,以內城北牆為皇城北牆。中京城自興建到失於金,歷經近120年,一直是遼的重要都城。

金兵攻陷上京後,於公元1122年攻占中京。金時改遼中京為北京大定府。元初改為北京總管府,至元二十五年改為武平路。明初在此設大寧衛,明太祖死後,因諸王紛亂,此城遭戰火遂成廢墟。遼中京城內地面建築已蕩然無存,惟塔獨立。

據元一統志載可能建於遼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塔身赤面有兩行蒙文,內容是:“大清鹹豐甲寅年敬修”,為清代補修所寫。

廟會

一年一度的大明廟會在每年的農曆四月初一至初十在遼中京古都寧城縣天義鎮舉辦,四月初八是廟會的中心節日,這一天來這裡進行商貿流通、文化交流的內蒙古、遼寧、河北、北京、黑龍江等省市客商、遊客突破10萬人。近年來,廟會模式逐漸由最初的宗教主體轉變為文化和經濟的主題。寧城縣本著“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宗旨,大力弘揚遼中京文化,促進招商引資,發展地方經濟、搞好商貿流通,使廟會成為宣傳遼中京文化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內蒙古的人文風景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廣闊無垠的內蒙古除呼倫貝爾草原外,還有多少美麗的景致在訴說古今故事呢?請隨本任務一起走進內蒙古旅遊文化景點。

金堂廟
烏梁素海
瑪瑙湖
陰山岩畫
古城遺址
四大股廟
古墓葬
阿貴廟
洪羊洞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
席力圖召
萬部華嚴經塔
金剛座舍利寶塔
哈素海
綏遠城將軍衙署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
烏蘭夫故居
大召寺
清真大寺
晉陝大峽谷
清公主府
希拉穆仁草原
內蒙古賽馬場
新世紀青年生態園
百靈廟抗日紀念碑
昆都會召
泰安客棧
賽汗塔拉渡假村
美岱召
石門風景區
包頭南海
庫布齊沙漠
後套的包頭渡口
梅力更旅遊區
格根好特民族樂園
勃隆克沙漠旅遊區

巴彥塔拉草原旅遊區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
翁根山旅遊區
查布湖旅遊區
赤峰植物園
紅山水庫旅遊區
紅山國家森林公園
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
塞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
打虎石旅遊區
大明塔
九佛山
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
曼陀山莊旅遊度假村
遼中京遺址
響水玉瀑
阿斯哈圖石林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桌子山岩畫
烏蘭布和大沙漠
鄂爾多斯大草原
恩格貝生態旅遊區
油松王
準格爾召
阿貴廟自然保護區
鄂爾多斯世珍園
百眼窟
珠日河草原
莫力廟水庫自然保護區
大青溝
無定河
恩格貝旅遊區
轉龍灣旅遊度假村
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

響沙灣
舍力虎旅遊區
巴彥呼碩草原風情旅遊區
牙克石鳳凰山莊
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度假區
黑山頭城址
滿洲里中俄互市貿易旅遊區
成吉思汗拴馬樁
金帳汗蒙古部落景點
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達賚湖旅遊區
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
鳳凰山滑雪場
扎蘭屯
嘎仙洞
呼倫貝爾草原
莫爾格勒河
莫道爾噶國家森林公園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遺址
岱海遺址群
涼城岱海旅遊區
百靈廟
灰騰梁
廟子溝遺址
蒙古廟
二龍什台國家森林公園
輝騰錫勒鐵騎旅遊中心
輝騰錫勒外事旅遊中心
普會寺
輝騰錫勒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
秀水山莊
胡楊島
黑里河自然保護區
巴林蒙古部落
錫林郭勒大草原
西烏珠穆沁草原
白音錫勒牧場景區
玄石坡
金長城
突厥石人
侍郎城
西烏珠穆沁旗蒙古汗城
南沙梁旅遊區
葛根敖包草原旅遊度假村
錫日塔拉草原旅遊度假村
灤源殿旅遊度假村
立馬峰
延福寺
曼德林烏拉岩畫
居延海風景
甲渠候官遺址
黑城遺址
戈壁蜃樓
阿拉善王府
賀蘭山南寺生態旅遊區
楊樹溝地下瀑布群
代欽塔拉王爺廟
阿爾山溫泉
成吉思汗廟
葛根廟
摩天嶺
阿爾山滑雪場
金界壕
烏蘭毛都草原
科爾沁珍禽自然保護區
圖牧吉自然保護區
察爾森國家森林公園
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
蒙古包旅遊村

赤峰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