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漱療法

含漱療法,是將藥物含在口中,漱口吐出,並不下咽,以此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概述

含漱療法是將藥液含漱口中,以治療口腔、咽喉部疾病的一種方法。本療法起源較早。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已將“食畢當漱口數過”作為口腔保健的常規加以介紹。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載錄有用杏仁、甘草、黃連和薔薇根煎液含漱治療口瘡;用竹茹加醋煎液,或以細辛、甘草水煎含漱治療齒齦出血;用松葉、食鹽水煎含漱治療齒根腫痛;用生地、獨活水煎,加白酒含漱治療齒根鬆動等治療經驗。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不斷有所發展,將它作為防治口腔、咽喉疾病的一種主要治療方法而加以推廣。如明代《本草綱目》用白芷、吳茱萸等份浸水含漱,治療風熱牙痛;用白芷、川芎等分含漱,治療口齒氣臭。清代吳尚先《理瀹駢文》強調平常堅持漱齒,可以“堅骨以防蠹”。

[基本內容]

根據咽喉、口腔疾病的不同,配製成含漱劑,水煎,候涼,含漱口中1-2分鐘,吐出。如是咽喉部病症者,則應仰頭含漱在咽喉部1-2分鐘後吐出。一般可每日含漱3-5次。

[臨床套用]

本療法適用於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牙周炎、牙痛及口腔表淺霉症等口腔、咽喉部疾病的治療。

一、口腔表淺黴菌症(白色念珠菌病)

取一枝黃花30克,野薔薇15克,藿香30克,青木香30克,黃芩15克,煎水,含漱。

二、急慢性咽炎和扁桃體炎

1、取玄參15克,大青葉15克,黃芩15克,薄荷3克(後入),水煎,含漱。

2、用淡鹽水或3%硼酸液含漱。

3、青果7-8隻煎汁,加白礬米粒大小3-4粒,冰硼散0.2克,含咽漱口。

三、急慢性口腔炎、口舌糜爛

取銀花15克,紫草9克,菊花12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4.5克,水煎,含漱。

四、牙周炎、牙痛

1、取細辛3克,川椒10克,升麻10克,水煎,含漱。

2、忍冬藤20克,石胡荽20克,青木香10克,水煎,含漱。

3、取骨碎補15克,切碎,開水浸泡。含漱,一日數次。一般含漱5-7次可止痛。

4、胃火牙痛、齒痛劇烈、齒齦紅腫:取黃芩45克,玄參15克,生石膏30克,紫地丁15克,煎水,含漱。

五、咽喉血泡(欲稱飛揚喉,血泡潰破潰爛感染

金銀花、甘草等量,煎水,含漱。

[注意事項]

本療法一般將含漱的藥液吐出,均不咽下。對於咽喉部疾患,含漱時應注意仰頭使藥液直接作用於咽喉部,並使藥液與病變部位有一定時間接觸,然後吐出。含漱後不必用清水漱淨口腔,亦不要立即進食,以避免殘留口腔、咽喉部藥汁帶入胃中,並使藥汁在口腔咽喉部充分接觸與吸收,從而加強其治療作用。

[按語]

本療法的優點是藥液直接作用於口腔、咽喉黏膜上的病灶,避免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作用,且簡便易行,現常作為治療口腔咽喉部病症的輔助療法,如恩威口寶含漱液,在臨床上廣為使用。

相關詞條

盤點自然療法主題

自然療法:即運用各種自然的手段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具體而言,自然療法是套用與人類生活有直接關係的物質與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