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藥法

握藥法又名掌心敷藥法,是將所用藥物製成丸、散、糊狀後握在掌心至汗出的一種傳統外治法。臨床可用於治療多種病症。

簡介

早在晉代葛洪的《肘後方》就載有握藥治病的方劑,以後明代的《證治準繩》也有記載。清代吳尚先則在《理瀹駢文》中將其作為外治方法之一詳為論述。

操作方法

將所選藥物製成丸、散、糊等劑型,讓病人握於掌心。

主治病症

一、便秘

溫中通便丸(《理瀹駢文》)巴豆霜、乾薑、良姜、白芥子、硫磺、甘遂、檳榔各等份,共研細末,加水做成飯丸。清早用花椒水洗手,麻油塗掌心(勞宮穴),握藥。功能溫中散寒通便。主治老年人虛寒性便秘

二、遺精

芒硝握藥(《中醫外治法集要》)芒硝30g,裝紗布袋內,放手心握緊,任其自然溶化。每日2次,10次為1療程。病癒停用。功能滋補腎陰。主治陰虛火旺型夢遺、滑精

三、面神經炎

面癱糊(《中國民間療法》)桂枝6g,麻黃6g,川芎15g,防風12g,防己6g,附子4g,荊芥6g。共為細末,蔥白搗泥調和,握手心,令微汗,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功能祛風散寒。主治風寒為主的面神經炎

四、骨槽風

椒丸(《中醫外治法簡編》)胡椒37.3g,明礬、火硝、黃丹各11.19g,麝香37.3g,共研細末,用蜜調成兩丸。取藥1丸,病在左握左手,病在右握右手,用布包紮,鬆緊適度,不可移動。12小時換藥1次。功能消腫止痛。主治骨槽風腫痛潰爛者

五、外感高熱

四仁散(《中醫外治法》)桃仁、杏仁、梔仁、棗仁各3g,麵粉5g,上藥焙乾研粉,加入麵粉,雞蛋清調勻分成2個餅,敷於兩手心勞宮穴,布包固定。功能清熱涼血。主治小兒壯熱

六、咽炎

硼鹽握法(《中醫外治法簡編》)食鹽100g,硼砂50g,兩藥拌勻。令病人先將雙手以熱水洗10分鐘,然後兩手對搓60下,馬上將藥分握兩手心20分鐘。功能清熱化痰。主治咽炎

七、消化不良

萊菔末握法(《中醫外治法簡編》)蘿蔔末90g,生薑15g,香附9g。共搗爛成泥,令患者分握兩手心20分鐘。功能消食除脹。主治消化不良

八、瘰癧

加減健陽丹(《中醫簡易外治法》)胡椒30g,明礬、火硝、黃丹各9g,麝香3g。上藥共為細末,以蜜調作2丸,病在左握左手,病在右握右手。腰以下則縛足心,以布扎之,不可移動,6小時一換。功能軟堅散結。主治瘰癧

注意事項

掌面有破潰者不宜施用本法,以免刺激創口。

盤點自然療法主題

自然療法:即運用各種自然的手段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具體而言,自然療法是套用與人類生活有直接關係的物質與方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