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戰役

南京戰役

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領。中國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12月1日,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戰役開始。

基本信息

背景

作戰地圖作戰地圖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蔣介石決定在上海開闢新的戰場,使中日戰爭成為全面持久的戰爭來拖垮日本。1937年8月11日,蔣介石將他最精銳的、由德國將軍親自訓練的全德式裝備的三個師:三十六師、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投入上海,主動向在上海租界的日軍進攻,使中日戰爭變成了真正的全面戰爭。隨後蔣介石向上海投入了70餘萬大軍,迫使日本向上海派出了以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的20萬人的上海派遣軍來與中國軍隊抗衡。上海戰役中日軍的傷亡多達5萬餘人,中國軍隊的傷亡也多達27萬餘人。為了打開上海戰線的膠著局面,日軍又派出以柳川平助中將為司令的10萬人的第十軍在杭州灣登入夾擊中國軍隊。1937年11月5日第十軍在杭州灣登入後,使中國軍隊面臨背腹受敵的局面而被迫撤退。1937年11月9日,上海失陷。
上海陷落後,距離上海300多公里的首都南京直接處於日軍的威脅之下。上海失陷兩天后的1937年11月11日,蔣介石召集各路將領商討保衛南京的問題。在該會議上,何應欽李宗仁白崇禧等大部份將領都主張放棄南京。因為上海和南京之間一路都是平原,無險可守。而且中國軍隊主力上海戰役中死傷消耗甚大,戰鬥力的恢復需要相當時間。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對日作戰戰略是持久戰,並不在於爭奪個別城池的得失。蔣介石的德國軍事顧問也主張放棄南京,不作“無謂的犧牲”。
可是這時唐生智卻站出來激昂地說:“南京不僅是我國的首都,而且是國父之陵所在地。如果我們不戰就放棄南京,怎么對得起國父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人願意守衛南京,我願意與南京共存亡。”唐生智本是湖南軍閥,在過去曾二次參加倒蔣運動。到1937年,唐生智在國民政府中已僅僅是一個坐冷板凳的名譽官員。這次唐生智出來主動請戰,也是出於一種企圖恢復軍權的功名心。唐生智這樣激昂的愛國主義發言和決心,使其它將領都失去了反駁的勇氣。蔣介石當即任命唐生智為南京城防司令,負責南京保衛戰。
從內心來講,蔣介石也是主張放棄南京的,因為即使日軍占領南京,在戰略上也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但由於9.18事變以來,蔣介石一直被貼上不抵抗的“恐日病”標籤,蔣介石害怕下令不戰而放棄南京,又會被社會輿論和他的政敵指責為投降和賣國。所以蔣介石希望在南京進行一下象徵性的短期抵抗,以應付社會輿論。但唐生智的充滿愛國激情的死守南京建議,在道義上盡占上風,使蔣介石不得不同意唐生智的死守南京作戰計畫。死守南京的作戰計畫造成了後來南京軍民的重大傷亡,是南京大屠殺的契機。
當時日本政府並沒有發動進攻南京的計畫,日本政府和軍部本來準備讓在經歷了3個月艱苦作戰和巨大損失的日軍“凱鏇歸國”。1937年11月7日,日本參謀本部向上海派遣軍的松井司令和第十軍的柳川司令發出的命令是:“掃蕩上海附近之敵,追擊的戰線為蘇州、嘉興以東”。可是當時日軍中的狂熱軍官並不肯就此停戰,“下克上”的現象再次出現。11月15日,第十軍召開了柳川司令臨席的軍團擴大會議,在會上血氣方剛的年輕軍官提出了第十軍單獨進攻和占領南京的瘋狂計畫,最後會議達成決議:“全軍獨斷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擊。”有人提出糧草和彈藥的補充如何解決,狂熱的軍官們說:“糧草不足就現地解決,彈藥不足就打白刃戰。”
陸軍參謀本部的參謀次長多田駿中將,11月20日非常吃驚地接到第十軍已擅自向南京進軍的情報,多田次長當即下令第十軍停止進軍,但沒有任何效果。11月22日,多田又接到上海派遣軍松井司令打來的電報:“為了儘快解決事變,要求軍部批准向南京進軍和占領南京。”原來松井率領的上海派遣軍看到柳川率領的第十軍向南京進軍,按捺不住爭功的心情也開始向南京進軍。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就象在運動會上爭奪第一名一樣,開始爭先恐後地向南京進軍。多田次長等不擴大派本想阻止對南京的進攻,但參謀本部的少壯派軍官也是攻占南京的積極支持者,在參謀本部的會議上少壯派軍官們高喊:“南京!南京!”。最後參謀本部不得不在11月28日批准占領南京的計畫。

簡介

南京戰役南京戰役
南京戰役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2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在江蘇省南京抵抗日軍進攻的戰役。 11月中旬,日本華中方面軍在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揮下,分三路向南京進攻。其第,11、第13、第16師團沿京滬鐵路,(南京上海)第3、第9師團經蘇州、金壇西進。第10軍沿太湖南岸進攻,其第114師團經宜興、溧陽,第6師團經廣德直指南京,第18師團經廣德直趨蕪湖。中國政府在此情況下,於20日發表遷都宣言,將政府機關遷抵重慶(部分軍政機關留武漢、長沙辦公)。24日,軍事委員會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指揮第2軍團、第66、第7l、第72、第74、第78、第83軍等部隊約10萬人保衛南京;25日,又決定成立第7戰區,以劉湘為司令長官,指揮第23集團軍和由淞滬前線撤退下來的第8、第15集團軍,在長江下游沿岸布防。由淞滬前線撤退下來的第3戰區部隊,在顧祝同指揮下於皖南地區策應保衛南京作戰。12月初,各路日軍進迫南京外圍。南京衛戍部隊以江寧鎮、牛首山、淳化鎮、湯山、龍潭一線為正面陣地;板橋至淳化一線,孟塘至龍潭一線為防禦主陣地;雨花台紫金山烏龍山幕府山、及南京城垣為防禦復廓陣地。5日,日軍開始攻擊守軍主陣地。至8日,日軍分別占領南京東郊的湯山、半邊山,南郊的湖熟、淳化和秣陵關,西南郊的板橋、大勝關。守軍主陣地各部隊撤退。日軍接踵追擊,迅速進至復廓陣地之前。9日,日軍發出通牒勸告守軍投降,遭到拒絕。松井石根於10日13時下令攻城。其第16師團攻擊紫金山及其兩側地區。在此地防守的中國教導總隊戰至16時,退守遺族學校、中山陵及第一峰。日軍第16師團繼續攻擊,至12日占領紫金山。日軍第9師團於9日進抵光華門,10日攻擊城東郊守軍,12日,逼進城垣,被護城河水所阻,暫停攻擊,作渡河準備。日軍第114師團和第6師團向雨花台方面守軍第74軍陣地攻擊。守軍逐次向水西門撤退,戰至12日16時,守軍傷亡過大,形成潰亂。日軍占領雨花台,並攻占中華門一段城牆。雨花台及中山門城牆被日軍炮火擊毀多處。守城各軍聞雨花台失守,相繼向城內撤退。退入城內的第88師和第87師經中山路北撤,擬出挹江門,中途為特務隊及第36師所阻,秩序大亂。在此情況下,唐生智於12日17時決定部隊突圍,一部突出重圍轉向浙皖邊境,一部乘船或泅水渡江外,大部陣亡。13日,日軍進入南京,另以一部渡江占領浦口。

經過

南京戰役南京戰役
1937年11月19日,日軍攻占嘉興蘇州常熟等軍事要點,隨即沿太湖南北走廊分兵兩路向南京進擊。第三戰區部隊未能在錫澄防禦陣地站穩腳跟,大部退向皖南,部分向南京退卻。

11月20日,中國政府宣布遷都重慶,並發表《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宣示遷都抗戰的決心。

24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劉興任副司令長官。參加保衛南京的部隊計有:徐源泉第2軍團、葉肇第66軍、王敬久第71軍、孫元良第72軍、俞濟時第74軍、宋希濂第78軍、鄧龍光第83軍,以及桂永清的教導總隊、第103師、第112師共14個師,10餘萬人。

其防禦計畫為:1.利用雨花台、天堡城紅山、幕府山等已完成的重點工事構成主體陣地;2.利用江陰要塞全力掩護長江封鎖線,協同核心守備戰鬥;3.各守備部隊必須做好物資及械彈等準備,並且都能進行獨立作戰。

日軍在11月27日攻占無錫,以一部向江陰炮台迂迴進攻。要塞守軍與敵激戰五晝夜,終因力量懸殊,遂告陷落。24日,日軍從太湖南側向吳興進犯,我軍與敵激戰至28日,吳興被占。第174副師長兼第522旅旅長夏國璋在城郊戰鬥中殉國。吳福線、錫澄線兩道防線遂被突破。日軍隨後分兵三路,向南京推進:北路沿滬寧鐵路及長江向丹陽、金壇、鎮江一線進擊;南路沿京杭公路向廣德、宣城、蕪湖一線攻進;中路沿美興溧陽、溧水一線進攻。

11月26日晨,第144師在南山與敵激戰。南路廣德、泗安方面,川軍劉湘所部第23集團軍同日軍發生激烈戰鬥。27日黎明,日軍出動飛機10架對第146師陣地狂轟濫炸。劉兆藜師長命令部隊佯裝後退,將敵人坦克裝甲車隊誘至三里長的坡狀狹隘地區,用炮火先擊毀日軍車隊尾部車輛,斷其退路,再集中所有炮火轟擊日軍整個車隊。剎那,山炮、迫擊炮、輕重機槍、步槍、手榴彈一齊射向敵軍,彈如雨下,殺聲震天,煙塵蔽日,血肉橫飛。日軍先鋒2000餘人見後有失,立即停止進攻,回師援救。而預伏在兩側第875團團長潘寅久,率全團由左飛馳抄襲;第876團楊國安率部從右橫衝過來。敵軍突遭兩面夾擊,進退維谷,拚死抵抗。鏖戰數時,始在日機掩護下狼狽潰退。日軍機械化部隊遭伏後,則向一個陡峭的小凹道突圍。行至二三里,經一陡坡,車隊在堆滿穀草的路上行駛。我軍埋伏在兩側的迫擊炮、機關槍向穀草開火,穀草預先噴有汽油,被彈引燃,全坡俱燃,火勢熊熊,日軍裝甲車被燒毀數輛,其餘坦克、炮車不顧一切穿火海而逃。28日晨,川軍各部分進合擊,包圍泗安,與敵惡戰,雙方死傷慘重。被困泗安的日軍,拚命衝出,與來援的第18師團會合,邊戰邊撤,於午後4時逃出我軍包圍,泗安收復。

29日10時許,日軍挾優勢兵力向泗安反撲,以一旅團以上兵力,在炮、空火力轟擊後,坦克前突,步兵跟進。守衛泗安的川軍第145師本已是衰疲之師,在敵人的猛攻下,死傷慘重,雖竭力扼守,終因寡不敵眾,且戰且退,泗安在下午2時被敵攻占。饒國華師長率部退到界碑一線死守。後因戰事不利,饒自殺殉國。

12月初,丹陽、鎮江、溧水、宣城一線等軍事重鎮均被日軍占領,南京外圍線防禦戰遂告結束。

12月1日,日本大本營正式發布"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占敵國首都南京"的命令。任命松井石根大將為華中方面軍司令官,率第10軍(含第6、第18、第114師團及國崎支隊等)、上海派遣軍(含第9、第11、第13、第16師團及第3師團先遣隊、太谷支隊等)合力圍攻南京。

日方部署為:上海派遣軍4個師團攻擊南京東郊;太谷支隊進攻長江要塞,切斷江北大運河和津浦鐵路線;第10軍兩個師團進犯南郊,一個師團攻蕪湖,國崎支隊則從太平渡口攻占浦口,切斷中國守軍渡江北去的退路。此時,南京已是三面臨敵。而蔣介石前往中山陵山下樹林隱蔽的"四方城"的一幢極小的兩間房子裡,同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進行談判。當時德國已經與日本、義大利結成反共同盟,並公開支持日本的侵華戰爭,現在又極力勸誘和壓迫國民黨政府向日本投降。陶德曼向蔣介石轉達日本所提出的7項停戰條件:

1.承認偽滿、內蒙獨立。
2.擴大"何梅協定",劃華北為不駐兵區域。
3.擴大"淞滬協定",設非武裝區域,上海國際共管。
4.中日共同防共。
5.中日經濟合作,減低日貨進口關稅。
6.根絕反日運動。
7.尊重外國人在華權利。

蔣介石不敢全部接受,他對陶德曼說:"中國如同意日本的要求,國民政府將會被輿論浪潮所衝倒。我只接受盧溝橋事變前的狀態。假定國民政府因日本採取的政策而傾倒了,則結果是共產黨在中國占優勢。"蔣還特別要求陶德曼對談判的一切都不要公布。陶德曼表示:"我僅僅是極秘密地通知中國政府。"

日軍逼近南京,再次讓陶德曼出面誘逼蔣介石。蔣氏面對全國人民抗日情緒高漲的情況,不敢輕易拍板,便於12月2日召集軍事長官會議,白崇禧、唐生智、顧祝同、徐永昌等人表示可以接受日本提出的條件。蔣又電商閻錫山,閻也表示贊同。於是,蔣介石便與陶德曼繼續會談,蔣氏表示:"中國政府願以日本所提出的各點作為談判基礎。"不料,日寇在戰場上處處得手後,在原7項條件外,又增加了4項"亡人之國的新條件",其中包括日軍要在占領地域內建立偽政權和中國對日給予戰爭賠款等苛刻條款。蔣介石這時才明白,此時求和,無異滅亡,不僅外侮難堪,而且內亂益甚,他若妥協,就會被全國抗議的輿論浪潮所衝倒。他只得放棄乞和打算,表示"倭所提條件如此苛刻,決無接受餘地。"並於12月4日晚召集守衛南京部隊師以上高級將領會議,作臨別訓話:

抗戰5個月來,雖然軍事上是暫時的失敗了,喪失了許多地方,但也給了日軍以相當大的打擊,使日軍不能達到它速戰速決的目的;也正由於我全體將士英勇抗戰,獲得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同情和支持。南京是我國的首都,又是總理陵墓所在地,為國際觀瞻所系,所以必須固守。守衛南京是一個偉大而光榮的任務,大家要在唐司令長官指揮下,同心同德,抱定不成功即成仁的決心,克盡軍人守土衛國的神聖職責。現雲南部隊3個師,裝備齊全,兵力充足,又有作戰經驗,不久就可到達武漢。我將率領這支部隊從皖南方面來解南京之圍。

蔣介石於12月6日在宋美齡端納陪同下,在外國記者招待會上說:"南京危急!保衛南京的戰事已經部署完成!"他聲色俱厲,振臂高呼:"我慶幸有個忠心耿耿、自告奮勇守衛南京的大將唐生智,唐將軍將同進犯南京的日軍拚命!"

隨後,蔣介石從記者招待會來到唐生智司令部,對守城將領們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我是軍委會負責人!你們不要聽信謠言,說中、日將要停火。這個仗我是要打下去的,人無分男女老幼,地無分東西南北,奮起抗戰!一直把日本人驅逐出國境!我命令唐總司令負衛戍南京之責,把10多萬軍隊交給他指揮,服從為軍人之天職,希望你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努力殺敵!"

唐生智表示:"孟瀟等在此殺敵,義無反顧!請委座趕快離開南京。"

蔣介石作關切狀:"孟瀟!南京的一切,就拜託與你了,我一到漢口,一定把團結禦侮的工作做好,請你放心。"

12月6日當天,日軍正面部隊抵達宣城、秣陵關、淳化鎮、湯山鎮、龍潭一線南京外圍陣地,7日拂曉向我主陣地發動總攻擊。當天,蔣介石、宋美玲一行在拜謁了中山陵後,乘飛機消失在無垠的天空,留在身後的則是殘酷的戰場。

12月上旬,日軍在陸空猛烈炮火掩護下,連續攻占龍潭、湯山、江寧、淳化、板橋等南京外圍陣地,逼近城垣。12月8日,中國守軍由秣陵關陣地退守牛首山

9日,光華門、通濟門已現敵蹤。唐生智發布命令:

1.敵軍正迫近南京,我軍目下占領的復廓陣地,為固守南京之最後戰線。各部隊官兵應以與陣地共存亡之決心,盡力固守,決不輕棄寸土,動搖全軍。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後移者,定遵委座命令按連坐法從嚴辦理。

2.各軍所有船隻,一律交本部運輸司令部負責保管,不準私自扣留。著派第78軍軍長宋希濂負責指揮沿江憲警,嚴禁部隊散兵私自乘船渡江,違者即行拘捕嚴辦,倘敢抗拒,準以武力制止。

唐又命令:徐源泉軍守棲霞山、烏龍山陣地,並聯繫烏龍山要塞炮台封鎖長江,阻擊沿滬寧鐵路來犯之敵;葉肇第66軍、鄧龍光第83軍固守湯山鎮東西陣地,阻擊京杭公路北犯之敵;俞濟時第74軍駐守淳化鎮、牛首山一帶;此為南京外圍陣地。宋希濂部在紅山、幕府山、下關、挹江門附近占領陣地,聯繫獅子山要塞,阻擊來攻之敵;桂永清教導總隊在紫金山、麒麟門、中山門一帶占領陣地,阻擊正面來犯之敵;王敬久部守衛光華門、紅毛山和通濟門一帶;孫元良部守備雨花台、中華門一帶。此為南京復廓陣地。這些部隊大都是在淞滬會戰中從前線撤下來的疲憊之師,既未休整,又未補充,戰鬥力相當弱。其中有的尚未抵達,即便在混亂中抵達的也馬上投入戰鬥,不能組織成堅固的防禦線.
10日,湯山守軍移至中山門外,攻擊牛首山的敵人乘勝跟進,與守城部隊激戰於雨花台南側,就此截斷蕪湖和南京的聯繫;同時,城北烏龍山陣地也被摧毀。在雨花台戰鬥中,守軍第88師旅長朱赤、高致嵩壯烈殉國;第87師旅長易安華在玄武湖反攻中陣亡。隨即,進入南京城內戰鬥階段。

10日,日軍一部沖入光華門,被我伏兵殲滅。12日,雨花台失守,軍民動搖,全城各要點相繼陷落,日軍先後從光華門、中華門突入城內。中國守軍雖英勇抵抗,但已無法挽回大局。

12日,蔣介石下令唐生智撤出南京。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隊仍作殊死抵抗,而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隊則如潮水般地湧向下關。一時間,守城部隊、政府官員、老百姓在一片混亂中爭相奪路,城門為之堵塞,擁擠踩踏致死、落水淹死者不計其數。有些被擠倒的士兵乾脆引爆手榴彈,或開槍互射,以致造成更大混亂。

撤退到江邊的部隊則爭相搶奪渡船,碼頭、岸邊人頭攢動,人們就像一群熱鍋上的螞蟻亂竄。而渡船有限,未搶到船的部隊則向有船的部隊開槍,未上到船的官兵則向上到船的官兵射擊,或抱塊木板,或坐上圓桶,或隻身泅渡,爭先恐後地逃命。但12月份的江水十分寒冷,絕大部份試圖渡江的人全凍死在江中。一些逃兵看見無法渡江,就再次返回城中。他們扔掉武器,脫掉軍裝,搶奪老百姓的服裝穿在身上,逃入保護一般平民難民的"安全區"。

日艦則乘機向江面射擊,日機則在天上掃射,前有大江,後有追兵,到處是哭聲、喊聲、呼救聲、怨恨聲、呻吟聲,到處血濺肉飛,繪織成一幅極為悲慘的畫面。

國民政府軍隊36師宋希濂部,51師王耀武部,88師辜先勇部等擁向挹江門。國民黨軍隊共有8.4萬名將士在南京保衛戰中獻出了生命。

六朝古都、民國首府南京,就此淪陷。

南京失守後,接下來發生的就是我們民族的奇恥大辱"南京大屠殺"

日軍在南京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大量南京市居民、滯留南京城的官兵被殺害,大量婦女被強姦、輪姦。被殺害的人數,中國官方認同的是30萬,而戰後東京大審判中判定的人數是20萬。

東京大審判中,指揮作戰並下令屠殺的松井石根被判絞刑,於1948年11月22日在東京被處死,南京大屠殺的主要指揮官谷壽夫則被判死刑,1947年4月26日在南京雨花台被槍斃,南京大屠殺中進行百人斬比賽的向井敏明、野田毅以及另一個連續屠殺俘虜和非戰鬥人員的田中軍吉也於1948年1月28日在南京雨花台被槍斃。

評析

南京戰役南京戰役
中國軍隊以10萬之眾浴血奮戰,英勇地反擊了日本侵略軍。 但日軍以8個師的兵力分兵進逼,使守軍處於三面被圍。背水一戰的不利地位,再加上軍事當局在組織指揮上採取消極防禦,使守軍處處設防被動挨打,最後決定突圍又未擬定周密計畫,致使大量部隊團於城內,慘遭日軍殺戮。作戰中,中國軍隊傷亡約5萬餘人。

抗日戰爭戰爭列表

七七事變| 平津作戰| 南口戰役| 淞滬會戰|杭州空戰| 南京空戰| 平型關戰鬥| 太原會戰|娘子關戰役| 忻口戰役|陽明堡機場之戰| 七亘村之戰| 黃崖底之戰| 廣陽之戰| 南京戰役| 徐州會戰| 武漢空戰| 南昌空戰| 晉西北反圍攻戰役| 老嶺隧道之戰| 神頭嶺之戰| 歸德空戰| 台兒莊戰役| 響堂鋪之戰| 大清溝之戰| 長樂村之戰| 韋崗之戰| 武漢會戰| 廣州戰役| 香城固之戰| 蘭州空戰| 南昌會戰| 反攻南昌之戰| 隨棗會戰| 虹橋機場之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 陳莊之戰| 漢口機場之戰| 雁宿崖之戰| 成都空戰| 黃土嶺之戰| 桂南會戰| 崑崙關戰役| 柳州空戰| 磁武涉林戰役| 棗宜會戰| 重慶空戰| 百團大戰| 狼牙山之戰| 黃橋戰役| 皖南事變| 豫南會戰| 上高會戰| 膠東戰役| 晉南戰役| 第二次長沙會戰| 沂蒙山反掃蕩戰役| 初侏儒山戰役| 黃崖洞之戰| 第三次長沙會戰| 滇緬路戰役| 沁源戰役| 鄂西會戰| 梁山空戰| 緬北滇西戰役| 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 常德會戰| 常德空戰| 車橋戰役| 豫湘桂戰役| 中原空戰| 豫中會戰| 孟拱河谷戰役| 密支那戰役| 長衡會戰| 長衡空戰| 強渡怒江戰役| 洞庭湖空戰| 桂柳會戰| 湘潭空戰| 359旅南征| 南坎戰役| 新維臘戍戰役| 道清戰役| 豫西鄂北會戰| 湘西會戰| 桂柳反攻戰役| 空降作戰|晉冀魯豫軍區反攻戰役| 晉察冀反攻作戰| 晉綏軍區反攻戰役| 山東反攻戰役| 新四軍反攻戰役| 蘭封會戰| 綏遠抗戰| 南口戰役| 隨棗會戰| 熱河抗戰| 江橋抗戰| 晉南戰役| 南昌會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