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長沙會戰

第二次長沙會戰

第二次長沙會戰,指1941年(民國30年)9月至10月,抗日戰爭期間,以中國第九戰區為主的部隊在湖南省長沙地區對日本軍隊進行的防禦戰役;本次會戰從1941年9月7日至10月9日結束,歷時一個月。日軍為打擊中國第9戰區主力,摧毀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第11軍在湘北嶽陽以南地區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4個旅團,總兵力達12萬餘人.此次會戰歷時月余,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3萬餘人,擊落飛機6架,擊沉汽艇9艘,使其日軍妄圖一舉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計畫遭到失敗。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第二次長沙會戰歷史資料圖片第二次長沙會戰歷史資料圖片

日軍為打擊中國第9戰區主力,摧毀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第11軍在湘北岳陽以南地區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4個旅團,配有戰車第13聯隊,野重炮第14聯隊,獨立野戰重炮第15聯隊第1大隊及部分工兵、空軍、海軍部隊,計有步兵45個大隊,炮兵26個大隊,總兵力達12萬餘人;並配有軍艦20餘艘,汽艇200餘只,飛機100餘架。在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揮下,採取將主力並列於狹窄正面上,以縱深突破的戰略,向長沙進犯。
為了阻擊日軍南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第3、第5、第6戰區對當面之日軍發動攻勢,以牽制日軍兵力調動,第9戰區對日軍實施襲擊,使其不能集中兵力,然後借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三線陣地,誘敵主力深入至長沙東北地區圍殲。第9戰區參加會戰的部隊總計40個師,50餘萬人,由司令長官薛岳指揮。

戰鬥發起

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民國三十年)年9月7日,日軍第6師團向湘北大雲山守軍游擊根據地發動掃蕩,以掩護其第3、第4、第40師團在新牆河右岸集結。中國軍隊第4軍進行抗擊後撤守。10日,第58軍增援大雲山,收復該地區;13日,與日軍第40師團在甘田地區遭遇發生激戰,至17日,日軍主力於新牆河北岸展開,完成了對湘北攻擊的部署。18日拂曉,日軍第4師團沿粵漢路向長沙前進;獨立第14混成旅團向洞庭湖南岸進出;第3、第6、第40師團由港口至新牆市一線強渡新牆河,迅速突破守軍正面防線,續向南進,中國軍隊憑藉新牆河英勇阻擊後,向右翼山地轉移。19日,日軍抵達汨羅北江岸地區。

戰鬥經過

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

為阻止日軍向長沙推進,第9戰區電令第37、第99軍堅守汨羅江南岸,阻擊日軍;第20軍協同第58、第4軍於19日拂曉向日軍側擊;第26軍由金井向撈刀河以北急進;第74軍向瀏陽河附近急進;準備於長沙以北三姐橋、金井之線實施反擊。此時日軍破譯了第9戰區作戰命令的電報,決定放棄原作戰計畫,命令各師團向東挺進,於撈刀河以北地區圍殲從東面側擊日軍的中國軍隊。24日,日軍強渡汨羅江,企圖圍殲右翼守軍。21日至23日,第58軍在洪橋,第20軍在關王橋,第4軍在洪源洞以南,與日軍展開激戰,第37軍和第10軍與日軍第4、第3師團激戰於神鼎山、密岩山、班召廟一帶;第2軍與日軍第6、第40師團各一部激戰於瓮江、蒲塘地區。突破了第37軍陣地。第37軍被迫向安沙地區撤退。第26軍被日軍包圍於蒲塘地區。該軍於25日夜,奉命向更鼓台、石灣方向突圍;24日晨前來增援第10軍,遭日軍攻擊,苦戰至午,陷於混亂,26日,被迫突圍轉移至石鼓牛及天雷山之線。第74軍從江西趕來增援,在春華山、永安市附近地區與日軍遭遇,展開激戰,又遭日機襲擊,損失甚重,被迫向南撤退。日軍第4師團於26日渡過撈刀河。27日下午該師團一部渡過瀏陽河,並於傍晚從長沙城東南角沖入市內,28日占領長沙。29日,日軍第3師團攻抵株州附近。

會戰結束

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

中國第9戰區已於27日奉最高統帥部電會,轉移攻勢,從各方調集增援部隊陸續趕至戰場投入戰鬥,將日軍包圍於撈刀河、瀏陽河之間。與此同時,第3、第5、第6戰區部隊分別向當面之日軍發動了攻勢。長沙被圍之日軍與後方聯絡線已被切斷,補給十分困難,遂於10月1日傍晚向北撤退。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筇9戰區部隊追擊;第79軍向長樂街、新市方向跟蹤追擊,第58軍、第72軍向關王橋、楊林街,方向追擊;第4、第20、第99軍主力在馬鞍鋪、青山市、金井一帶截擊日軍;第26、第74軍和暫編第2軍清掃瀏陽河、撈刀河間戰場。5日,中國截擊部隊在汨羅江以南地區與日軍展開激戰,迫使其北渡汨水向新牆河以北退卻。6日,追擊部隊渡過汨羅江;8日,越新牆河,繼續向日軍攻擊。11日,中國軍隊恢復了原陣地,與日軍對峙於新牆河,會戰結束。

雙方指揮

日軍參戰部隊指揮系統表(1941年9月)
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畿
第3師團豐田房太郎
步兵第5旅團(第6、第68聯隊)
步兵第29旅團(第18、第34聯隊)
騎兵第3、野炮兵第3、工兵第3、輜重兵第3聯隊
第4師團北野憲造
第4步兵團(第8、第37、第61聯隊)
騎兵第4、野炮兵第4、工兵第4、輜重兵第4聯隊
第6師團神田正種
步兵第11旅團(第13、第47聯隊)
步兵第36旅團(第23、第45聯隊)
騎兵第6、野炮兵第6、工兵第6、輜重兵第6聯隊
第40師團天谷直次郎
第40步兵團(第234、第235、第236聯隊)
騎兵第40、野炮兵第40、工兵第40、輜重兵第40聯隊
第13師團內山英太郎
步兵第103旅團(第104、第65聯隊)
步兵第26旅團(第116、第58聯隊)
騎兵第17大隊,山炮兵第19、工兵第13、輜重兵第13聯隊
早淵支隊支隊長為第26旅團長早淵四郎
步兵第11聯隊、步兵第58聯隊第1大隊、山炮兵第19聯隊
荒木支隊支隊長為第33步兵團長荒木正二
步兵第215聯隊、山炮兵第33聯隊第3大隊
江藤支隊支隊長為獨立混成14旅團步兵第62大隊(大隊長江藤大八)
獨立步兵第62大隊
平野支隊支隊長為獨立混成第14旅團步兵第63大隊(大隊長平野儀一)
獨立步兵第63大隊
戰車第13聯隊
獨立山炮兵第2聯隊(配屬第6師團)
獨立山炮兵第3聯隊(配屬第3師團)
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4聯隊(105毫米榴彈炮)
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5聯隊(100毫米加農炮)
高射炮第22聯隊
獨立山炮兵第51、第52大隊
迫擊炮第1、第3大隊
獨立工兵第1、第2、第3聯隊
第1飛行團(偵察3箇中隊,直協1個戰隊)
第3飛行團(偵察1箇中隊,戰鬥1個戰隊)
海軍第1遣華艦隊
海軍第105水上運輸司令部
第九戰區參戰部隊指揮系統表(1941年9月)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
副司令長官羅卓英、楊森、王陵基
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兼)
新編第3軍楊宏光
第183師李文彬
新編第12師張興仁
第74軍王耀武
第51師李天霞
第57師余程萬
第58師廖齡奇
預備第5師曾戛初
江西保全縱隊熊濱
第27集團軍總司令楊森(兼)
第4軍歐震
第59師張德能
第90師陳侃
第102師柏輝章
第20軍楊漢域
第133師夏炯
第134師楊幹才
暫編第54師孔荷寵
第58軍孫渡
新編第10師魯道源
新編第11師梁德奎
第30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兼)
第72軍韓全朴
新編第14師陳良基
新編第15師傅翼
第78軍夏首勛
新編第13師劉若弼
新編第16師吳守權
第10軍李玉堂
第3師周慶祥
預備第10師方先覺
第190師朱岳
第26軍蕭之楚
第32師王修身
第41師丁治磐
第44師陳永
第37軍陳沛
第60師董煜
第95師羅奇
第140師李棠
第99軍傅仲芳
第92師梁漢民
第99師高魁元
第197師萬倚吾
第79軍夏楚中
第82師歐百川
第98師王甲本
暫編第6師趙季平
暫編第2軍鄒洪
暫編第7師王作華
暫編第8師張君嵩
湘鄂贛邊區挺進軍總指揮李默庵
炮兵指揮官王若卿
工兵指揮官朱煥庭

戰役點評

此次會戰歷時月余,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4.8萬餘人,擊落飛機3架,擊沉汽艇7艘,使其妄圖一舉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計畫遭到失敗。

抗日戰爭戰爭列表

七七事變| 平津作戰| 南口戰役| 淞滬會戰|杭州空戰| 南京空戰| 平型關戰鬥| 太原會戰|娘子關戰役| 忻口戰役|陽明堡機場之戰| 七亘村之戰| 黃崖底之戰| 廣陽之戰| 南京戰役| 徐州會戰| 武漢空戰| 南昌空戰| 晉西北反圍攻戰役| 老嶺隧道之戰| 神頭嶺之戰| 歸德空戰| 台兒莊戰役| 響堂鋪之戰| 大清溝之戰| 長樂村之戰| 韋崗之戰| 武漢會戰| 廣州戰役| 香城固之戰| 蘭州空戰| 南昌會戰| 反攻南昌之戰| 隨棗會戰| 虹橋機場之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 陳莊之戰| 漢口機場之戰| 雁宿崖之戰| 成都空戰| 黃土嶺之戰| 桂南會戰| 崑崙關戰役| 柳州空戰| 磁武涉林戰役| 棗宜會戰| 重慶空戰| 百團大戰| 狼牙山之戰| 黃橋戰役| 皖南事變| 豫南會戰| 上高會戰| 膠東戰役| 晉南戰役| 第二次長沙會戰| 沂蒙山反掃蕩戰役| 初侏儒山戰役| 黃崖洞之戰| 第三次長沙會戰| 滇緬路戰役| 沁源戰役| 鄂西會戰| 梁山空戰| 緬北滇西戰役| 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 常德會戰| 常德空戰| 車橋戰役| 豫湘桂戰役| 中原空戰| 豫中會戰| 孟拱河谷戰役| 密支那戰役| 長衡會戰| 長衡空戰| 強渡怒江戰役| 洞庭湖空戰| 桂柳會戰| 湘潭空戰| 359旅南征| 南坎戰役| 新維臘戍戰役| 道清戰役| 豫西鄂北會戰| 湘西會戰| 桂柳反攻戰役| 空降作戰|晉冀魯豫軍區反攻戰役| 晉察冀反攻作戰| 晉綏軍區反攻戰役| 山東反攻戰役| 新四軍反攻戰役| 蘭封會戰| 綏遠抗戰| 南口戰役| 隨棗會戰| 熱河抗戰| 江橋抗戰| 晉南戰役| 南昌會戰

抗日戰爭中的歷次會戰

介紹1937年至1945年中日戰爭中的歷次大型會戰

抗日戰爭時期的22場大會戰

整個八年抗戰,國軍正面戰場先後進行大戰役22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型戰役3.89萬餘次,斃傷日軍85.9萬餘人,國軍總共死傷322萬多人。
會戰名
時間
簡介
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雙方投入幾十萬的兵力。由於國民革命軍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兵,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0000餘人。
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此時國民革命軍兵力凋零,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開始了長達數月,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0000多人。
太原會戰 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軍占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國民革命軍由於指揮混亂,布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國民革命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0000餘人。但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徐州會戰 1938年1月——5月21日 日軍打通了津溥線,擴大了占領區,但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民革命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莊大捷消滅鬼子10000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蘭封會戰 1938年5月21日——6月 日軍試圖在徐州會戰後繼續擴大戰果,板垣征四郎師團孤軍深入,被以薛岳為指揮的國民革命軍包圍。最後由於蔣軍嫡系將領的無能,國民革命軍最終功虧一簣。
武漢會戰 1938年6月——10月 歷時四個半月的武漢會戰雖然最終以武漢失守而結束,但國民革命軍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0000人、近100000名日軍因戰鬥、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了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隨棗會戰 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漢會戰後,日軍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國民革命軍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省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革命軍消滅斃傷敵軍13000人,第五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軍動用100000兵力,卻在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軍的抵抗下損失慘重。日軍承認“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在國民革命軍反擊下,日軍傷亡達20000人,被迫撤軍,國民革命軍傷亡30000餘人。
桂南會戰 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日軍占領南寧崑崙關後,國民政府從數百公里處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崑崙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畫,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棗宜會戰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宜昌失陷。棗宜會戰是武漢會戰以來,日軍對正面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
豫南會戰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占安徽省國民革命軍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了9000人後,日軍最終撤軍。
上高會戰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為保證南昌附近占領區的安全,日軍發動試圖消滅贛北國民革命軍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圍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國民革命軍包圍而倉皇撤軍,傷亡高達15000人。
晉南會戰 1941年5月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傷亡42000餘人,被俘35000餘人,日軍傷亡僅為國民革命軍的1/12,成為“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
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年9月————10月1日 國民革命軍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上主動發起1941年以來惟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占長沙,國民革命軍傷亡失蹤70000人,日軍僅傷亡20000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國民革命軍第九戰區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取得了長沙會戰的大捷,共斃傷日軍50000多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惟一決定性之勝利”。
浙贛會戰 1942年4月——7月28日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國民革命軍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占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十五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148人。
鄂西會戰 1943年5月——6月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堅守石牌要塞,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常德會戰 1943年11月2日——12月 在日軍30000優勢兵力進攻下,國民革命軍第57師官兵9000餘人孤軍誓死抵抗長達一十六天。最終國民革命軍收復常德等陣地,斃傷日軍20000人。
豫中會戰 1944年4月——5月25日 日軍試圖通過豫中會戰圍殲國民革命軍第一戰區主力,並打通平漢線。由於國民革命軍指揮失當,洛陽淪陷。日軍實現最初的作戰計畫。
長衡會戰 1944年5月——8月 豫中會戰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國民革命軍在衡陽進行了長達四十八天的抵抗,最終因沒有拒不後援而遭到失敗。
桂柳會戰 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空軍基地發動桂柳會戰。國民革命軍在明顯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導致桂林柳州僅數日即遭到淪陷。
湘西會戰 1945年4月——6月 國民革命軍在戰役中對日軍進行了包圍,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斃傷日軍10000多人。最終在國民革命軍的反攻下,日軍傷亡20000餘人,被迫撤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