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陣

三線陣

三線陣,聞名天下的羅馬佇列其基本單位為小隊,每個小隊構成一組。將它與希臘方陣混為一談是種極為普遍的誤解。

士兵類型

少年兵(拉丁文:Velites):缺乏訓練,組成輕步兵。裝備普通標槍和投鏢和一個小圓盾。

青年兵(拉丁文:Hastati):有一定的戰鬥經驗,組成軍團的第一橫列。裝備兩支重標槍、一支寬刃短劍和一個方盾。

壯年兵(拉丁文:Principie):年齡在三十歲左右,為軍隊的核心,組成軍團的第二橫列。裝備兩支重標槍、一支寬刃短劍和一個方盾。

成年兵(拉丁文:Triarii):年齡最大,經驗最豐富。通常構成軍隊的後備隊。組成軍團的第三橫列。裝備一支十二英尺的長矛和一個方盾。

武器配備

短劍:近距離武器。長約兩英尺,寬約兩英寸。劍頭尖利,適合刺殺和劈刺。劍柄用木,骨,象牙或金屬製成。

方盾:長方形凸面體,高約四英尺,寬約兩英尺。木製,蒙有獸皮,並用窄條金屬加固。

重標槍:遠距離武器。最大投射距離約為六十英尺。前端為四點五英尺的金屬長桿,附有一個鐵槍尖。後端為四點五英尺的木製長桿,上面繞有一根繩索,在投射的瞬間拉動繩索,使標槍鏇轉前進,可刺破盾牌或盔甲。前後兩端通常用兩個銷釘固定。標槍最大的特點就是銳利細弱,這樣在殺傷敵人之後,槍頭就會彎曲變形,防止敵人撿起後再投擲回來。

編制

八個同級的士兵組成一個小組,由一名十夫長指揮。

十個小組組成一個百人隊,由一名百夫長指揮。

由兩個百人隊組成一個基本戰術單位——小隊,一個百人隊實際為60-80人。一個小隊通常有120-160人,若為成年兵小隊,則只包含一個百人隊。

一個少年兵小隊,一個青年兵小隊,一個壯年兵小隊加上一個成年兵小隊組成一個大隊,一個大隊大約有450-570人。包含大約120-160名少年兵,120-160名青年兵,120-160名壯年兵,60-80名成年兵,同時含有一隊30人的騎兵,由一個較高級的百夫長指揮。

十個大隊組成一個羅馬軍團,一般由4500——6000人組成。同時,一個羅馬軍團配有一個附屬軍團,也稱聯合軍團。兩者的建制類似,但是附屬軍團的騎兵為600人。

兩個羅馬軍團與兩個附屬軍團共同構成了執政官統帥的集團軍,由一名執政官指揮。

三線佇列

聞名天下的羅馬佇列其基本單位為小隊,每個小隊構成一組。將它與希臘方陣混為一談是種極為普遍的誤解。

每橫列20人,縱6人。兩人之間間隔1.8-2米。橫列的各小隊之間約為30米間隔。各小隊交錯排列。

整個佇列通常由三個橫列組成。

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

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

成年兵組成的第三橫列。

布陣

布陣
前期羅馬軍團的陣列。少年兵(Velites)在隊伍前方擔任散兵。青年兵(Hastati)位於第一列,壯年兵(Principes)位於第二列,成年(Triarii)位於最後。每一列分為10箇中隊(manipulus)。騎兵則配置於兩翼。

軍團戰術

採用三佇列法。 由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首先推進,當距離敵人20碼時,將重標槍擲出。同時,軍團開始疏散。往往在標槍擲出之後完成疏散,第一橫隊的士兵開始衝鋒,前兩列士兵與敵人用短劍進行格鬥。後面6-7列士兵投擲標槍。數分鐘後,由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替換,第一橫列後撤休息。由少年兵組成的輕步兵負責掩護軍團的兩翼與背後,同時還要找回可使用的標槍,補充給撤回的第一橫列。一場戰役通常進行數輪替換。

成年兵為軍團的後備隊。一般當青年兵和壯年兵兩次攻擊都無法擊退敵人時,成年兵才投入戰鬥。此時少年兵和壯年兵在成年兵長矛陣的掩護下進行重組,隨後同老兵一起加入戰鬥。但是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一般來說前兩輪攻擊已經足以擊潰敵人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