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延昌

匡延昌

匡延昌,男,1980年9月出生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999年考入新疆農業大學機械交通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現在職攻讀碩士學位。2007年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簡歷

匡延昌,男,1980年9月出生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999年考入新疆農業大學機械交通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現在職攻讀碩士學位。200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校學聯主席、自治區學聯第一副主席、《今日學生社區》副主編等職務,2003年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政治輔導員。連續三年被評為校“優秀輔導員”、校“評建先進工作者”、“支農先進教工”、“優秀通訊員”、校“工會積極分子”、校“四五普法先進個人”等榮譽。2007年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榮譽稱號。
全國優秀輔導員作事跡報告全國優秀輔導員作事跡報告

事跡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是新疆農業大學2000年成立的新興學院,在學院的學生工作中,匡延昌用自己的努力不斷地拓展新的工作領域,增添工作生機,形成了學生工作的“一條主線、一個平台、七個模組、四化方針”的工作模式,即以雙建(黨建、團建)工作為主線,以大學生素質拓展為平台,在學風建設、黨團組織進社區、社會實踐、職業技能培訓、學生會建設、貧困生資助、就業指導七個模組做工作,培養“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化、自主化”的優秀大學生。這些制度、體系為人文學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形成以及學生的就業成長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工作理念

自信、陽光、謙虛、感恩、合作
工作創新:在新疆,最大的工作就是穩定,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和實效,匡延昌充分挖掘學校的校園文化內涵,以加強農大精神教育為核心,為國家培養政治可靠、有真才實學的少數民族人才,提出了“三重、四法、五能力”的工作模式,即重視宿舍、重視學風、重視就業;以四種優勢方法培養少數民族同學的適應能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就業能力,教育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這些方法和措施都大大加強和促進了民族團結,使“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深入民漢同學的心,成為大家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形成了民漢同學團結向上的大好局面。
作為一個新興學院的政治輔導員,匡延昌一直高度重視學院學生工作的內涵和品牌化建設,尤其重視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現今已形成數個品牌。學院辯論隊已連續三屆在校“求是杯”辯論賽中獨占鰲頭,體現了人文學院蓬勃的朝氣;模擬法庭協會連續兩屆挑頭自治區高校模擬法庭交流活動,開創了新疆高校法學專業學生社會實踐之先河;以歷練學生社會生存能力為目的的單程車票活動,在一周內十餘人的團隊身無分文,奔行千餘公里,賺取返城車票順利返校,單程車票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獲得了各方的高度評價。諸如此類的活動還有模擬聽證會、校園行銷大賽等,通過這些活動,一批批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為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順利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心語

回首走過的路,我努力以感恩的心回報著學校的培養,以虔誠的心擎著師者的責任,一路播撒著汗水,也一路收穫著一顆顆滿懷希望的果實。多年的學生工作經歷,讓我對學生工作非常熱愛,在工作中我時常以微笑、激勵、共鳴引導學生在成功的歡樂中充滿信心地學習;我經常勉勵自己以寬容、諒解和期待來啟發學生的良知,對犯錯誤的學生,給予改正的勇氣,讓學生都樂於與我談心。
我時常用三句話來勉勵自己:有志者即使是在落日的黃昏也始終抱著清晨的希望;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對待工作要像對待自己的女朋友一樣認真。正是這樣的追求和信念,我養成了自信、陽光、謙虛、感恩的性格和工作作風,自己在各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在工作中練就的能力、積累的經驗也為今後更好地投身於教育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工作之餘我還經常深入學生宿舍,與學生做深入的交流,對學院的院風“以人為本,以文濟世,與時俱進,爭創一流”和院訓“對人感恩,對己克制,對事盡力,對物珍惜。道路充滿艱辛,更有無限機遇,我將全力以赴,創造人生奇蹟”等學院文化進行傳播和宣傳,使學生在人文精神、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中健康成長,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成才教育豐富多彩、落到實處。
一滴水在陽光下雖可晶瑩剔透,但在炎熱的沙漠中會瞬間隨風而去;如果她能匯入小溪,就會泛起美麗的浪花。個體融入博大的團隊之中,就會迸發出海一樣的力量,工作和生活在這個充滿生機、競爭、合作的政治輔導員隊伍中,我將在祖國的西部天空下做一名出色的園丁。

教育部表彰的優秀教師

受到教育部表彰的全國優秀教師是全國教師的優秀代表。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集中體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精神風貌。號召教育戰線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以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為榜樣,牢記使命,愛崗敬業,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努力成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為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