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業大學機械交通學院

主幹學科:力學﹑機械工程、控制工程。 主幹學科: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幹學科: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空氣動力學。

概述

新疆農業大學機械交通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56年的原新疆八一農學院農業機械系,後曾改名為農業工程系,1994年使用現名。全院現有教職工63人,專職教師5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7人、碩士19人,占教師總數的50%。
目前,學院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交通運輸”、“交通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及“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等6個本科專業, “農業機械化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和“機械設計及理論”3個碩士學位授予點,“農業工程”、“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農業推廣領域(農業機械化工程)碩士以及“農業機械化工程”和“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高校教師碩士授予權。在讀本科學生3126名,在讀碩士生88人。碩士生導師18人。目前正在準備申報“農業機械化工程”博士點和“交通規劃與管理”碩士點。
全院設有機械工程、電氣工程、農業機械和交通運輸工程4個教研室及物流工程研究所和實驗中心,實驗中心下設農牧機械實驗室、車輛技術與交通工程實驗室、機械工程實驗室、計算機及套用實驗室、電氣工程基礎實驗室、測控技術實驗室等6個實驗室。該院作為本校計算機教學單位,建有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套用2個專項實驗室,其中,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連同該院特有的汽車駕駛實習項目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同時設有“農牧業機械工程”、“精確農業”、“風力發電機械設計”、“交通工程”、 “工程信息技術”及“汽車節能技術”等6個研究所(中心),承擔培養研究生和科研工作。另外,該院還作為協作單位參與組建了國家風力發電工程技術中心和新疆農牧業機械工程技術中心。
迄今為止,本院已培養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畢業生近8200人,研究生畢業生80人,成教畢業生1100餘人。他們工作在以新疆為主的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產企業、黨政管理部門和基層單位。很多已成為知名專家、黨政領導、企業家,絕大多數都是本單位的主要業務骨幹。多年以來,由於開設的專業及專業方向加密結合併適應新疆尤其是烏魯木齊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畢業生畢業時的就業率通常在97%以上,部分專業還供不應求。
近10年來,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級、部省級重點科研項目10多項,地市級項目20餘項,技術開發推廣項目5項,獲國家專利12項,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經多年的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學院已形成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隊伍。
面向21世紀,該院將以學科建設為中心,使學科建設進一步向行業領域的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和智慧型化方向延伸,向多方位的工程科技領域拓展。 教學、科研工作繼續面向新疆的機械、交通及能源行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以素質教育為宗旨,在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學風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重,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掌握相當的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多種技能,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畢業生。

專業設定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基礎知識與套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部門從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行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重點培養農牧業機械及通用機械製造、機電設備套用等領域從事機械產品與裝備研發、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與運用、機械產品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機械裝備與系統的運行管理、生產系統管理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製造和控制的基礎理論,學習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礎知識,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獲得從事專業領域工程技術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備相應的能力。
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力學﹑機械工程、控制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技術、電子技術、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技術基礎、機械製造工程學﹑液壓傳動、控制工程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機械設計學、機電傳動控制、工程測試技術、數控技術等。
學制和修業年限: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實驗分析、研製開發、經營管理、工程設計與施工以及電子與計算機套用等工作
的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工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控制及計算機技術方面的
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現代電氣工程師的基本訓練,獲得從事專業領域工程
技術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備相應的能力。
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學、自動控制原理、電力電子技術、電力拖動與控制、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技術、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故障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等。學制和修業年限: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風電工程方向)

培養目標:本專業方向培養具備風力發電機組設計製造、風電場運行管理及風電項目開發基礎知識與套用能力,能在風電工程技術領域從事風電機組開發研製、風力發電設備製造、風電項目規劃建設、風電場運行管理等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側重培養在風力發電機組及其零部件製造企業從事風力發電機組的研發工作的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工程、空氣動力學、電氣工程和自動控制的基礎理論,學習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礎知識,受到現代風電設計師的基本訓練,獲得從事專業領域工程技術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備相應的能力。
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空氣動力學。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自動控制原理、空氣動力學基礎、結構動力學、風資源及其評估、風力機載荷分析、風力機設計基礎等。
學制和修業年限: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科研機構

農牧機械工程研究室
研究室負責人:楊宛章教授,碩士
農牧機械工程研究室緊密結合新疆農牧業生產實際,積極研究新疆農牧業生產、食品加工業所急需解決問題,研製出了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新型裝備。該研究室的研究領域有:棉花生產機械化裝備、糧食作物播種設備、林果業植保機械、殘膜回收設備等。研究室近3年來主持國家、自治區的研究和科技推廣項目6項,通過自治區科技成果鑑定1項,2BJ-4氣吸式棉花鋪膜精量播種機研製(楊宛章)獲2005年度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獲新型實用專利3項,發表論文10餘篇。研究室畢業研究生4人,在讀2人。
主要研究成果:
1 2BJ-4氣吸式棉花鋪膜精量播種機(主持丁洪瑞)
氣吸式棉花鋪膜精量播種機於2004年通過自治區科技成果鑑定,獲自治區2005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被自治區教育廳列為2004年度推廣項目。其性能指標達國內領先水平,空穴率小於2%,傷種率小於0.1%,工作速度達4-5km/h。
2 6PT-350鮮葡萄脫粒機(主持石林山)
通過自治區科技成果鑑定,其工作性能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脫不淨率小於4%,破損率小於3%,生產率350kg/h。
3哈密瓜削皮機(主持楊宛章)
通過自治區科技成果鑑定,其工作性能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哈密瓜能皮機的生產率為700kg/h,削皮厚度1-3mm,在可切削範圍內的去皮率大於95%。
交通工程研究室
研究室負責人:艾力.斯木吐拉教授,博士,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學術帶頭人。
交通工程研究室緊密結合新疆交通事業的發展,積極圍繞新疆交通地域特色開展科學研究、研究生培養工作。該研究室的主要研究領域有:特殊地區公路運輸系統研究(如沙漠公路)、交通網路系統可靠性研究、交通安全工程、運輸規劃與物流、城市交通系統仿真與模擬等。
該研究室5年來完成和在研的科研項目有:
1 塔克拉瑪乾沙漠公路運輸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自治區教委,主持:艾力.斯木吐拉,完成。
2 塔克拉瑪乾沙漠公路運行保障系統研究,交通部資助項目,主持:艾力.斯木吐拉,完成。
3 “THE IMPACT OF DEPARTURE TIME RELIABILITY ON MULTI MODAL PERSONAL TRAVEL”,與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合作研究項目,主持:艾力.斯木吐拉,完成。
4 新疆高等級公路安全保體系研究,自治區科技廳資助項目,主持其中子項目:艾力.斯木吐拉,完成。
5 沙漠公路交通環境中駕駛行為及其影響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持:艾力.斯木吐拉,進行。
6 公共運輸系統運行時間可靠性及其影響研究,教育部資助項目,主持:艾力.斯木吐拉,進行。
先後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刊物以及其他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