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道鄉

前二道鄉

前二道鄉位於豐滿區西部,東與小白山鄉接壤,南與永吉縣口前鎮相接,西與永吉縣春登鄉比鄰,北與船營區歡喜鄉相鄰。距市中心10公里,全鄉幅員面積113.58平方千米,人口22591人,轄11個行政村,89個社。全鄉以農業生產為主。

基本信息

基礎設施

前二道鄉前二道鄉

前二道鄉與市內開通三條水泥路,鄉內各村也全部為水泥公路,通訊實現了程控交換,裝機容量達5000門,電力供應充足,有二條10000千伏安高壓供電線路,為全鄉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證。

前二道鄉即有靠近城市的便利條件,又有得天獨厚的山川秀麗,山清水秀,沃野千頃,林茂糧豐的田園風光。是吉林東北近郊最具代表性的生態農業園區。

前二道鄉依託山水資源,大力進行旅遊開發,已形成了磨盤山佛教文化旅遊區二道水庫考古文化休閒旅遊區金豐朝鮮族民俗風情旅遊區的三點一線環線旅遊格局,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

農業產業化

前二道鄉優質大米

農業種植結構不斷最佳化。全鄉共有耕地3000公頃,綠色水稻種植面積達1000公頃,年產量達8000噸,商品量5000噸,灌溉水為發源於樺甸太平嶺五里河水系,沒有任何工業污染,同時鄉境內沒有大中型企業,是城市近郊唯一的一塊綠地。產自這裡的大米是綠稻中的精品,在吉林東北享有盛譽。玉米種植面積達1300公頃,年產量10000噸,商品量7000噸。依託糧多、秸棵多的優勢,大力培育養牛養羊產業,育肥牛、育肥羊的養殖已形成規模化生產,年出欄商品牛超萬頭。其中規模養殖戶超過500戶,有兩個養超千頭村,裕豐牧業公司年出欄5000頭。隆牧業公司年出欄量超千頭,這二戶企業均已獲得吉林省外貿出口配額和通過商檢合格單位,育肥牛大量出口港澳地區。

旅遊資源

豐滿區前二道鄉依託旅遊資源優勢,積極推進“鄉村游”。這個鄉“鄉村游”市場正逐漸從單一的“農家樂”向以觀光、休閒、度假、娛樂為一體的多元化方向發展。

前二道鄉前二道鄉
前二道鄉突出田園風情、地域文化、民俗民風、魚米瓜果四大特色,使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的生態莊園裡,“農家樂”原汁原味。同時還推出了“關東綠色年豬宴、民俗婚禮宴、合家歡宴”。叢林歷險、騎馬登山、垂釣划船等戶外項目,也讓都市人真正回歸了一次自然。既有以觀自然景、賞民俗風情、享田園樂為地方特色的民俗游,也有以採摘垂釣等為內容的觀光農業游。

據不完全統計,僅磨盤山景區,每年就接待遊客10餘萬人。鄉黨委和政府領導從中看到了“鄉村游”的發展前景,自2005年以來,科學規劃了一批景觀景點,突出田園風情、地域文化、民俗民風、魚米瓜果四大特色,做到梯次推進。他們千方百計運作旅遊市場,並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外宣傳力度,使以示範農業生態園為代表的田園風情景區,以磨盤山萬德寺、狼頭山遺址為代表的地域宗教文化景區,以金豐朝鮮族村為代表的民風民俗景區,以二道水庫馬相大米黃文昌大棚西瓜、興家小漿果基地為代表的特產類景區呈現快速發展趨勢。

招商引資

溫德河由豐滿區前二道鄉流經我區注入松花江溫德河由豐滿區前二道鄉流經我區注入松花江

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招商引資,有下列開發項目:

1、農業種植養殖項目:鄉西部半山區有近千公頃荒山荒地,可進行植樹種草、養殖經濟動物、肉食動物,栽培果樹中藥材種植等項目的開發。

2、工業項目:東部二道、金豐馬相巴虎村被列入市級經濟開發區,有多處閒置廠房,動力資源可利用,同時有100公頃土地用於工業小區開發建設,用地規劃已經市政府批准,土地使用價格在全市各開發區費用最低。

3、房屋開發項目

二道商貿一條街規劃建造樓房50棟,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開發方式靈活,收費低廉,產權歸已,可自用或出租出售。

4、三產旅遊項目開發:磨盤山景區仿古建築一、三、四區占地面積近30公頃,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商貿服務區占地面積1公頃,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二道水庫景區水上樂園人造沙灘渡假別墅區金豐民俗村占地面積4公頃,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

5、五里河流域灘地開發:為合理節約用地,加強五里河流域水利治理,本著誰開發、誰改造、誰受益的原則,沿河水泥公路兩側,有大量河灘地可開發利用,該區域主要用於牧業小區開發,已有萬隆裕豐揚羊等大型養殖企業進區。

6、教育閒置資源:由於教育結構最佳化調整,鄉有多處中國小校園可開發利用,適於社會辦學生物花卉、輕工業產品開發,平均占地面積2公頃,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

7、農副產品加工項目:鄉有1200公頃綠色水稻,年商品量9000噸,擬引進大米精加工生產項目,玉米商品量7000噸,適宜於飼料加工項目。

以上項目,投資者獨資,也可合資聯辦。豐滿區將以優惠的政策,優惠的創業環境,優質的服務,竭誠歡迎投資者的到來。  

人文景觀

二道水庫

前二道鄉二道水庫

二道水庫位於吉林市西南約10公里,庫區水面4平方公里,設計庫容1 050萬立方米,是吉林省惟一的一座反提水中型水庫,兼具防汛灌溉水產養殖旅遊觀光等多種功能。

二道水庫大壩壩高16.36米,壩頂長600米、寬5米。站在壩上西望,遼闊的庫面向遠處伸展,不時有兒躍出水面,翻起銀花點點;東望如茵的綠野稻浪起伏,一幅壯美的田園風光;南面峰巒起伏、林木蒼翠;北面水庫管理區樹木錯落,草坪平坦,綠籬盎然,還有精美的園林小品、景亭點綴其間。整個庫區山水相依,風光秀麗,清新素雅,宛如一座放大的山水盆景,是休閒、消暑、觀光、垂釣等親水娛樂的佳境。

磨盤山

磨盤山又叫小磨盤山,在豐滿區前二道鄉王相村境內。距市區15公里,總面積10平方公里。磨盤山頂峰形狀如磨盤,因此而得名。

前二道鄉磨盤山

該山南北走向,南北峰對峙,南側面為長山頂,北側為尖山頂。北側主峰海拔783.8米。磨盤山山勢陡峻。峰奇石秀,林木茂密,狐狸野雞飛龍鳥經常出入其間;獼猴桃山葡萄棠李子山核桃東北天南星蕨菜榛蘑五味子黃柏阿風透骨草蒼耳桔梗山芋等野生動植物極其豐富。

在山側面的岩石叢中,還有滴水洞狐仙洞等自然山洞。山上有佛教寶剎萬德寺。這裡既有美麗神奇的傳說,又有明末清初宗教的興盛。

2001年初,為了開發磨盤山自然景觀,文化古蹟,民俗風情等旅遊資源,豐滿區決定在磨盤山開發出八個旅遊開發區:自然景觀區、遊人垂釣區、宗教文化區、仿古建築區、生態休閒區、農業觀光區、動物觀賞區、綜合服務區。

開發後的磨盤山文化旅遊風景區將成為豐滿區風格獨特的旅遊精品景區。

狼頭山遺址

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吉林城西7.5公里處豐滿區前二道鄉馬相村。遺址包括居住區和墓葬區,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遺址地表散布許多石、陶遺物石棺皆為花崗岩板石立砌,有的棺尾有副棺,基本形制與西團山墓群石棺墓相同。人骨架均已腐朽不存。出土隨葬品有石斧石錛石鑿石鏟石刀石鏃玉墜飾白石管陶壺陶缽陶紡輪青銅斧青銅刀銅鉤形飾、銅泡形飾等物。此外,還發現隨葬豬牙數枚。狼頭山石棺墓出土的隨葬品與遺址地表採集遺物基本相同,證明居住址和石棺墓屬於同一時代同一時期的文化遺存,兩者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繫。從出土和採集遺物及石棺墓形制看,屬西團山文化。從已知的部分陶器和青銅器的類型和石棺墓的結構看,應屬西團山文化早、中期之際的文化遺存,其時代約在春秋前後。根據出土和採集遺物可知,當年狼頭山人主要從事原始農業生產,兼營捕魚狩獵,已經過著比較穩定的生活。

新農村建設

隨著前二道鄉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對生產經營的信息需求日益增高,如何把涉農各種信息採集、整理、交流、利用,為農民提供服務,是擺在鄉黨委政府面前的新課題。為此,在上級檔案部門的支持指導下,在鄉里建立了農業農村檔案“一網三站”,架起了方便農民利用的信息網路平台,努力提高為“三農”服務水平,促進農業快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在這方面前二道鄉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前二道鄉前二道鄉

一、加大投入、充實內容是提高“一網三站”建設的基礎

農業農村檔案“一網三站”建設工作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也有一定難度。前二道鄉鄉檔案室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經濟形勢也不是太好,為了搞好這項工作,前二道鄉從農民實際需要出發,從基礎建設入手,克服困難,積極動作,逐步投入。鄉政府成立了“一網三站”建設領導小組,召開了鄉領導、各站辦所及相關人員會議,落實部署工作任務。鄉政府負責籌措資金購置了20台電腦,安裝了寬頻網,上了區域網路,使機關全部聯網。安排專人搞好材料的收集、整理、裝訂歸檔,列印目錄。並對檔案信息進行分類管理,農業中心負責提供農業科技信息,經貿辦負責收集招商引資方面的信息,使檔案信息來源不斷擴大,信息渠道不斷拓寬,信息存儲量不斷豐富,使鄉“一網三站”建設基礎框架搭建起來,為全面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

二、 健全機構、搞好運作是開展“一網三站”建設的關鍵

前二道鄉緊緊抓住農業農村檔案“一網三站”建設的特點,本著建是基礎,管是手段、用是目的的總體要求,強化健全機構,搞好運行這一關鍵環節,主要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強化組織領導,“一網三站”由鄉長負總責,抽調各涉農部門負責人,建立健全了“一網三站”組織領導機構,以鄉檔案室為主,建立了農業現行檔案查閱諮詢站,以鄉農業技術推廣站為主,建立了農業科技信息傳遞站。這些組織機構的建立,使各部門的負責人充分行使職責,做到了分工合作,業務銜接順暢,保證了“一網三站”發揮工作效能。二是搭實檔案信息平台。2008年年初,建立了二道鄉農業科技信息網頁,搭實了更為先進、更具有實用性的農業檔案信息網路平台,做到及時提供信息,不斷充實內容,最佳化運行機制,暢通信息渠道,實現了信息共享。特別是在2007年水稻和特產業銷售上,信息網路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決了農民賣難問題。三是制定製度措施。先後制定了信息傳遞站、查閱諮詢站工作制度,製作了“一網三站”揭示板,不僅方便用戶查閱,同時促進了工作的有效運行。

三、 注重實際、發揮效能是“一網三站”建設的根本目的

前二道鄉草莓
一網三站”建設主要是為農業農民提供服務的,前二道鄉給全鄉種植業、養殖業、工業等產業大戶建立檔案,引導農民充分使用“一網三站”的信息,充分發布信息,提供優質服務。2004年,大森林食品有限公司以公司加農戶的經營模式,在前二道鄉種植紅樹梅草梅,為了選擇優良、純正、豐產的品種,鄉農業中心利用網路,幫助農民從20多種草梅品種中選出優質高產品種,大旱之年獲得草梅豐產豐收,每畝收入5000元。鄉農業站利用信息網路為農戶獲得了水稻品種改良、種植技術引進等先進技術,並且還為新水稻品種如何施肥,上網查找肥量配比技術,推廣使用河北農大水稻專用肥,全鄉新品種水稻獲得高產豐收。鄉政府把“一網三站”作為了解外界的視窗,獲取信息的渠道,傳播信息的平台,是解決民眾買難、賣難,排除生產技術等難題的參謀助手,相繼成立農村各種協會、學會、經濟人組織,給農民生產經營帶來新變化,二道大米綠色環保遠近有名,過去一家一戶找市場,給農民帶來不少麻煩。我們從網上搜尋信息,組建了大米協會,申請註冊商標,設計精美包裝,打質量品牌。二道大米走上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用農民的話說:“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前二道鄉“一網三站”建設時間短,工作剛剛起步,按照市區檔案部門要求及先進單位的做法,還有很大差距。我們決心借這次會議契機,學習先進,立足實際,深入探索,注重實效,把鄉農業農村檔案“一網三站”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

吉林鄉鎮(二)

吉林省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物產豐富。讓我們一起坐進白山松水孕育的吉林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