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鄉

金珠鄉

金珠鄉位於吉林市龍潭區,距吉林市區十公里,拓寬後的202國道和吉哈鐵路從鄉內南北方向平行縱穿而過,距長琿高速公路入口僅5分鐘,全鄉新修水泥公路網與202國道相連,形成極為便利的交通條件。美麗的松花江從鄉域西部流經而過,為鄉內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豐富的優質水源。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金珠鄉金珠鄉政府
金珠鄉幅員面積139.5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54個自然屯,83個社,總人口23,000人,全鄉耕地面積3,100公頃,其中水田1,055公頃,旱田2,045公頃,肥活的土壤,適宜的氣候條件、豐富的水源為鄉內農業生產創造良好的條件,每年糧食總產量達22,270餘噸,(其中水稻5,275噸),成為本地區重要糧食產區。特別是所盛產的水稻米質優良、飄香可口,是遠近聞名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鄉內有農電所變電所郵電局有線電視站各1個,有自來水站4個。文化、教育衛生餐飲、娛樂等社會服務體系完善,農行、信用社社會保險等金融保險機構,可為各類企業提供全面優質服務。

基礎設施

1、 交通情況

金珠鄉金珠鄉
按照鄉域經濟長遠發展規劃,鄉黨委政府不斷加大投資力度,鄉內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特別是鄉級水泥路建設工程,2003年前全鄉投資540萬元修建水泥路18.5公里,2004年鄉里又千方百計籌集資金1,400餘萬元(包括省補資金)修建水泥路47.7公里,至10月末將完成水泥路“村村通”,屆時鄉內縱橫交錯的環鄉水泥公路網與202國道相連,形成便利交通網路。

2、水力資源

聞名的松花江流經金珠鄉,七個小Ⅱ型水庫和80多個塘壩以及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為全鄉人民的生活用水、鄉內工業、農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優質水源。現有四個村已飲用自來水,到2010年全鄉飲用水將全面實現自來水。

金珠鄉聯通塔
3、電力資源

鄉里電力資源充足,設有6,000千瓦的變電所一座,各村已全部實現電網改造,可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電力。

4、通訊設施 

鄉里和市移動聯通公司協調,聯通、移動和小靈通都建立了通信站,為全鄉94%的居民安裝了程控電話。為客商提供便捷的通訊服務。

投資環境

金珠鄉磚廠
金珠鄉經濟發展迅速,磚廠興華磚廠金珠磚廠光源水泥管廠乳化炸藥廠蓉焜裝璜廠綠科環保處理廠吉順升華保溫材料廠等個業,已成為帶動全鄉工業發的發展的龍頭企業;長江牧業公司、同發養殖、煥才養鹿加速了農業產業化進程;興華商城、化工部培訓中心(小霧凇賓館)、飛龍飯店帶動了餐飲業的迅猛發展。

伴隨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錚錚號角,金珠鄉按照龍潭區委提出的“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的總體要求,確立了以生態農業立鄉,以多種經營富鄉,以三產活鄉,以工業強鄉的經濟發展戰略。為了踏好“變快走為快跑”的經濟發展節拍,儘早實現“農民增收,鄉財政實力增強”的工作目標,金珠鄉現對外招商,旨在盤活鄉內閒置資產,擴大鄉域經濟總量,讓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在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偉業中,發揮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農業產業化

以農民增效、農民增收為重點,以市場為導向,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深化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科技興農,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的服務功能,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到2010年,全鄉農業產值達到2634萬元,年平均增長15%。

金珠鄉綠色蔬菜
突出區域特色,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今後五年,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方向,就是要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努力形成三個格局,即立足區域優勢,調整區域產業布局,構造規模化經營和專業化生產的產業格局;加快發展畜牧業和多種經營產業,形成畜牧、多經主導型農業生產格局;調整種植業結構,形成合理的糧、經、飼三元結構種植業格局。發展專特用玉米綠優水稻、綠優蔬菜生產,突出發展畜牧業和多種經營產業。調大畜牧業比重,積極發展精品畜牧業,重點發展梅花鹿乳牛養殖業,切實把發展精品牧業作為轉化糧食、轉移勞動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重點。最佳化畜禽品種結構,推進標準化生產和規模經營,使產品生產和經營迅速與國際市場接軌。

加大對農業投入,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渠道融集社會資金。鼓勵農民籌資開發農業項目,入股分紅或集資創辦鄉鎮企業,使農村的閒置資金轉化為資本,既解決農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又增加農民投資收入。積極爭取並利用國家的農發、扶貧、水利建設資金,農村小型公益設施建設補助及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加強畜水抗旱灌溉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改造中低產田,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創辦產業化龍頭企業,推行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機械化水平。

實施品牌戰略,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爭創名優產品。引導企業廣泛開展“質量振興”活動,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加強對優勢產品、拳頭產品的扶持力度,努力爭創一批市級和省級的名牌產品。

工業發展

加快推進“工業化”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經濟的首要任務。要以增強工業經濟競爭力為主線,以對外開放、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為動力,加快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步伐,大力發展科技型、外向型工業。到2010年,工業產值達到5508萬元,年平均增長15%以上。

金珠鄉鋼管
工業的發展,一是重點抓好兩個工業集中區建設,形成梯次推進和集約發展工業的新格局。把重點開發乳化炸藥醋酸甲酯產品,發展無污染化工、精細化工、農用化工和化學新材料做為興華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不斷形成新的投資“熱點”和發展“亮點”; 二是依託現有工業的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建設一批重點工業項目;三是積極扶持熔琨裝璜公司綠科環保處理廠光源水泥製品廠等一批原有的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壯大企業群體。

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的發展,要立足糧食轉化,畜牧產品精深加工,推行標準化生產方式,突出加工的深度和安全性,提高加工的科技含量,大力發展玉米深加工企業有機稻米深加工企業,綠優蔬菜深加工企業、畜牧產品深加工企業。從根本上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實現新農村建設階段目標。到2010年,農村資源精深加工業計畫實現產值500萬元。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依靠科技進步,調整改造傳統的建材、機械加工和食品加工等行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對村內現有的紅磚生產等建材企業進行調整改造,重點發展粉煤灰牆體磚等新型牆體材料; 以科技為先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重點規劃建設好鹿產品精深加工等一批高科技農業產業化項目。

吉林隕石

金珠鄉落在金珠鄉的吉林三號隕石
1976年3月8日3時許,一位800年前的神秘天外來客,突然造訪地球,閃者著藍光,帶著巨大的火球,創入吉林市金珠鄉至樺皮廠鎮靠山村上空,在500公里的範圍撒下了一場世界罕見的隕石雨,其中最大的一塊1770公斤,直接落入亢永春老人的房前。波及500平方公里的面積,3000多塊隕石大小碎塊,沒有傷及一人一畜一屋,真可謂吉星高照,這些天外來客大約46億歲,是和太陽系同時形成的小行星,運行軌道在火星木星之間,800萬年前被其它星體撞碰,破裂脫軌成了宇宙流浪者,最終落在地球來到吉林市安家,陳列於吉林市隕石博物館

精品鋼基地

2008年5月15日,通鋼集團千萬噸鋼工程——吉林精品鋼基地奠基儀式,在吉林市龍潭區金珠鄉舉行。這一工程項目的開工建設,標誌著通鋼的核心競爭力將實現一個嶄新的跨越,也預示著通鋼精品鋼基地建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更昭示著通鋼作為省屬支柱企業對區域經濟的帶動力、輻射力將步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省委書記王珉、省長韓長賦、省政協主席王國發等出席奠基儀式。

金珠鄉奠基儀式
吉林精品鋼基地是通鋼集團實施千萬噸鋼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是在淘汰落後產能和對吉林市及周邊地區落後鋼鐵產能進行整合的基礎上,通過移地改造建設的技術先進、節能環保、大型、高效項目。該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年產150萬噸鋼、147.6萬噸熱軋板帶、60萬噸冶金一級焦炭等生產能力。項目總投資56.4億元,預計2009年9月末全線投產,將提前完成1000萬噸鋼的發展目標。

省委常委、秘書長馬俊清,省委常委、紀委書記李法泉,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聶文權,吉林銀行董事長田學仁,省政府秘書長王雲岫,省政協秘書長王爾智,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吉林市主要領導同志,通鋼集團主要負責同志,有關方面代表出席奠基儀式。

城鎮建設

吉林市龍潭區根據吉林市政府關於發展鋼鐵產業的戰略部署,以通過鋼鐵產業核心帶動作用,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切實提高綜合實力和發展後勁為出發點,以通鋼產業園為拉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與龍潭區城區功能互補同步發展,使金珠鄉成為龍潭區乃至吉林市對外發射的區域性核心鄉鎮為立足點,啟動了金珠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

金珠鄉金珠鄉
依託鋼鐵產業支撐,統籌城鄉發展,規劃面積89平方公里,包括工業園區商業園區生活服務區農民新區,為通鋼下游產品配套工業企業16戶、商業企業5戶(包括三星級賓館1座、大型超市1座、三級甲等醫院1座等)。確定金珠鄉西部為重點開發區域,東部為農業和特種養殖發展區域。新農村建設與旅遊相銜接,西部形成“一體兩翼、西拓南進、三個組團”的發展格局,構成金珠鄉重點規劃區域。一體兩翼:以202國道為主體,沿202國道,形成東西兩翼,西翼沿202國道向西拓展至亮屯團山溝一線,形成工業集中區,東翼沿202國道向東拓展至宋家溝大廟大官屯一帶;西拓南進:沿南蘭安達一線繼續向西拓展至松花江沿線。西部沿亮屯、團山溝;東部沿腰官屯和大官屯繼續向南拓展,依託三個組團連線龍潭區,形成新的發展空間。三個組團:整合亮屯、南蘭、安達以西區域為農民新村居住區;整合亮屯、安達、團山溝三角區域為會展中心服務區;整合腰官屯、大官屯以南為生態示範園區

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鐵路公路等對外交通系統布局,加強一體兩翼和三個組團之間的交通聯繫,完善區域內道路網路。金珠鄉將建成以鋼鐵產業及上下游產品製造加工為主體,集商貿流通、現代物流等為一體的鋼鐵產業積聚區;以國際會展中心生態文化公園為核心,集主題公園鋼鐵博覽工業研發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服務區;以濱水宜居農民新村為目標,集旅遊度假、康體養生為一體的農民新村居住區。龍潭區“圍鋼”城鎮建設,將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的亮點,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鄉鎮名人

董煥財,男,56周歲,中共黨員,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金珠鄉松樹村人,現任吉林省農技協理事,吉林市鹿業商會會長,吉林市煥財鹿場場長,吉林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鹿業分會會長,吉林市電視台“走進鄉村”欄目特聘鹿業專家,高級農技師。多年來,董煥財同志一直從事鹿業養殖技術研究及示範推廣工作,他邊實踐邊鑽研,在養鹿技術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憑著對農村科普事業的熱愛和對農民的一腔熱忱,孜孜不倦鑽研農業技術,並用自

金珠鄉梅花鹿
己所學所會,幫帶周圍農民致富,用最樸實的方式踐行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模範的實踐著社會主義榮辱觀,為農村科普事業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董煥財用自己的實用技術,無償為養鹿戶提供服務,得到他幫助的養鹿戶遍布吉林省。他幫扶帶動的四平市養鹿戶張軍目前存欄270頭,白城市養鹿戶張振福,目前存欄規模為268頭,敦化市的王江,存欄規模為420頭;不僅省內,遼寧省勝利鹿場也是在董煥財的幫助下建設的,目前存欄規模為320頭。粗略估計,通過董煥財幫助建立的鹿場每年就可實現經濟效益800餘萬元。在長期的推廣養鹿實用技術、為農服務中,董煥財樹立了新時代、新農民的良好形象,對農業技術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風,服務熱情、無私奉獻的品德讓董煥財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也為他贏得了榮譽:1999年,煥財鹿場被評為“吉林省先進民營企業”, 2004年,煥財鹿場被評為吉林市科普示範基地,2003-2006年,董煥財被評為“吉林市農村科普帶頭人”、“吉林省百業科技致富—養鹿大”。

吉林鄉鎮(二)

吉林省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物產豐富。讓我們一起坐進白山松水孕育的吉林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