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敏

尤敏

尤敏(1936-1996)原名畢玉儀,祖籍廣東花縣畢村,20世紀50~60年代名噪一時的香港影星、“一代玉女”,她不僅是首屆金馬獎的影后得主、兩屆亞洲影展的最佳女主角獲得者,還是第一位成功打入國際影壇的華人演員。她以自己出色的演技和清雅的氣質,讓華語電影第一次給了世界影壇一個巨大的驚喜。尤敏出演的《人鬼戀》在1954年「東南亞電影節」中獲「最美的電影」獎項,因出演《玉女私情》在1959年吉隆坡舉行的第六屆「亞洲影展」上榮獲最佳女主角獎。1960年,尤敏憑著在《家有喜事》的演出,蟬聯在東京舉行的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的寶座。1961年,尤敏因《香港之夜》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外國女明星,甚至獲日本新聞界封為「香港之珍珠」。1962年10月,尤敏在《星星月亮太陽》的演出,贏得台灣第一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榮銜。1964年4月,尤敏拍罷影片《深宮怨》後,與港澳富商高福球先生在倫敦結婚,宣布退出影壇。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尤敏與丈夫高福球尤敏與丈夫高福球
由於家學淵源,尤敏九歲的時候,已經在父親的戲班上粉墨登場,在粵劇《黃飛虎傳》中飾演一個童角。因為父母演出繁忙,無暇照顧子女,尤敏幼年即被寄養在澳門的外婆家。

1952年,她還在澳門聖心中學就讀高中二的時候,邵氏父子有限公司(簡稱邵氏,1958年改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一直沿用至今)的負責人邵邨人在畢家看見尤敏懸掛於客廳上的一幀照片,認為她是可造之才,遂把她羅致入影壇。據說,尤敏將自己喜歡的姓和名,分別寫在白紙上,然後逐一揉成紙團,再隨意抽出,遂得“尤”“敏”兩字。處女作是與王豪、黃河合演的《玉女懷春》(1952),但此片最終未能上映。之後,她再替邵氏拍了《殘生》(1953)、《同林鳥》(1955)、《龍鳳配》(1957)、《紅粉干戈》(1959)等二十多部電影,並因其清麗脫俗的氣質,贏得影壇“玉女”稱號。1954年,她與趙雷合演的《人鬼戀》在東南亞電影節中獲最美的電影獎項。

1958年7月,尤敏轉投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簡稱電懋),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玉女私情》在1959年吉隆坡舉行的第六屆亞洲影展上,榮獲最佳女主角獎。

1960年,尤敏憑著在《家有喜事》的演出,蟬聯在東京舉行的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的寶座。

1961年,電懋鑒於尤敏在亞洲的號召力,與日本東寶公司聯合攝製彩色影片《香港之夜》,讓尤敏出任女主角。東寶公司當時以二千五百萬日元,作為尤敏的宣傳費,《香港之夜》在東京戲院上映時,打破了當地同期上映的所有中外票房紀錄,歷時三個月而盛況不衰,尤敏因此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外國女明星,甚至獲日本新聞界封為“香港之珍珠”。

1962年10月,尤敏在《星星月亮太陽》(徐速原著)的演出,贏得台灣第一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榮銜。而由日本《朝日新聞》舉辦的十大明星選舉,尤敏更是名列前茅。

1964年4月,尤敏拍罷影片《深宮怨》(原名《董小宛》)後,與港澳富商高福球先生在倫敦結婚,經四個月歐洲蜜月旅遊回港後,宣布退出影壇。尤敏婚後生活安逸,時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最常到美國探望三名兒子。

1975年6月,尤敏出任第三屆香港小姐競選大會評判,當時的得獎佳麗是張瑪莉

1981年10月在台灣高雄市舉行的第十八屆金馬獎,尤敏應邀為最佳男主角獎的頒獎嘉賓。

1996年12月29日,尤敏因心臟衰竭病逝香港港安醫院,享年六十歲。

作品年表

寶蓮燈 (1964) .... 劉彥昌

 尤敏 尤敏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4)
深宮怨 (1964) .... 董小宛
香港,東京,夏威夷 (1963)
三紳士艷遇 (1963)
珍珠淚 (1963) .... 鮫奴, 陶萬珠
小兒女 (1963) .... 王景慧
香港之星 (1963) .... 王星璉
小兒女 (1963)
珍珠淚 (1962) .... 鮫奴(陶萬珠)
火中蓮 (1962) .... 陳玉蓮
無語問蒼天 (1961) .... 徐秋玲
星星·月亮·太陽-上集 (1961) .... 朱蘭
星星·月亮·太陽-下集 (1961) .... 阿蘭
香港之夜 (1961) .... 吳麗紅
桃花淚 (1960) .... 金小桃
魚水重歡 (1960) .... 梅婉萍
快樂天使 (1960) .... 梅婉萍
家有喜事 (1959) .... 杜蕙
待嫁春心 (1959)
紅粉干戈 (1959) .... 文蓮
玉女私情 (1959) .... 李佩英
人約黃昏後 (1958) .... 陸秀珍
異國情鴛 (1958) .... 方音
丹鳳街 (1958) .... 郭小霞
龍鳳配 (1957) .... 陳玉鳳
馬戲春秋 (1957) .... 劉小妞
月落烏啼霜滿天 (1957) .... 小可憐-蓮兒

 尤敏 尤敏

零雁 (1956) .... 李雁鳴
紅塵 (1956) .... 吳裘麗(陳鳳娟)
好女兒 (1956) .... 李韻芬
秋娘 (1956) .... 秋娘
同林鳥 (1955) .... 蔡亭
痴心井 (1955) .... 銀妮
殘生 (1954) .... 護士
人鬼戀 (1954) .... 連瑣
鳥語花香 (1954) .... 野花
誘惑 (1954) .... 駱家禾
明天 (1953) .... 孫芝英
黑手套 (1953) .... 張美霞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紅塵 (1956) .... 演唱
痴心井 (1955) .... 演唱
好女兒 (1956) .... 演唱
香港之星 (1963) .... 演唱
香港之夜 (1961) .... 演唱

偶入影壇

尤敏1936年8月19日生於香港,曾在澳門聖心中學讀書。她出身戲曲之家,父親是當時著名的粵劇名伶白玉堂。由於自幼隨父親學藝,她9歲時就能夠與父親

 尤敏 尤敏

一起登台演出粵劇《黃飛虎傳》,這為她日後在銀幕上演戲打下了堅實的功底。尤敏進入影壇緣於一個偶然的機遇。1951年,16歲的尤敏由澳門返港度假,邵氏公司在南洋片場舉辦“南國影人聯歡會”,白玉堂因忙於演戲而讓女兒代其出席。當時邵氏公司正渴求新人,發現尤敏的清麗外形很適合當演員,便請她試鏡。結果一試就被選中。回憶起“玉女”的電影“情緣”,香港導演王天林說:“我可以說是看著尤敏入行的人,她的爸爸白玉堂出演《黃飛鴻》電影的男主角,亦是由我執導。當年她才十六七歲,尚未讀完書,到片場看爸爸時,我第一眼見到她,真有驚為天人的感覺。她不只外表吸引人,而且為人心地善良、性格樂觀,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在那個年代十分難得。”
初涉影壇,尤敏並未一炮而紅,在她成名之前,曾有過5年的平凡。她的處女作《玉女懷春》因故未能公映。她參加拍攝的第二部影片,是與趙雷合演的《人鬼戀》,這也是她第一次嘗試古裝扮相,飾演貌美命舛的女鬼連鎖。影片中的她氣質清新,風姿綽約,與趙雷十分相配。該片轟動一時,使她贏得“最美麗的女鬼”的美譽。
1954年,這部影片在東南亞電影節獲“最美的電影獎”,尤敏這個名字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此後,她陸續拍了《明天》、《殘生》、《黑手套》、《好女兒》等影片,開始樹立起自己的影壇地位。尤敏在邵氏時期拍攝了20多部電影,所飾演的多數是小家碧玉型的弱女子形象。在著名導演李翰祥編導的《丹鳳街》中,她飾演一名備受欺凌的秦淮河畔小歌女,她面對流氓地痞的壓榨時楚楚可憐的模樣令觀眾心碎。在《人約黃昏後》中,她扮演薄命的小女工,被趙雷扮演的利慾薰心,只想攀龍附鳳的戀人害死。由於她成功地塑造了多位清純少女形象,漸漸成為香港影壇頭號玉女偶像。

金馬影后

金馬影后第一人

 尤敏 尤敏
1961年,尤敏與葛蘭、葉楓合演了經典之作《星星月亮太陽》。這部影片是香港電懋公司全盛時期出品的抗戰文藝巨片,也是香港早期電影的傑作,當年在第一屆金馬獎上曾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和最佳彩色攝影4項大獎。影片以抗日戰爭前後為背景,描述大時代中的兒女情懷。故事圍繞青年徐堅白和他生命中的3個女性之間的恩怨情仇展開,對人命運的無常和情感的不可捉摸發出無盡的感喟和無奈之情。

三位女主角尤敏、葛蘭、葉楓的搭配堪稱一絕。尤敏在片中飾演的阿蘭是男主角徐堅白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她自幼失去父母,與徐堅白相愛。他們本是青梅竹馬,卻因門第之別而被拆散。阿蘭從鄉下來到城裡學護士,後又參加了抗日戰爭,她在前線悉心護理身負重傷、生命垂危的徐堅白。徐堅白恢復健康後,阿蘭發現他另有愛人,便悄然離去,後因身體纖弱,生病死去。阿蘭猶如一顆亮晶晶的、照射人們心扉的星星,閃耀著純潔的光芒。經過揣摩與思索,尤敏決定賦予人物以一種孤獨心理和憂鬱性格,以喚起觀眾對她的同情和愛憐。她的表演飽滿含蓄、自然純樸,不僅征服了片中的男主角,更令觀眾感動至深。
由於三位女主演均是當時華語電影的天后級人物,在此片中難得同場較技,所以轟動一時。對於男主角而言,阿蘭仿佛是一顆閃亮的星星,雖然身世淒涼,卻呈現出柔弱中剛強的一面。1962年10月底,台灣第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舉行,尤敏作為當時的“玉女明星”,以她出色的表演從三人中脫穎而出,成為金馬獎影后第一人。以兩屆亞洲影后之尊,星光自然耀眼,所以義不容辭地代表各位得獎人致謝詞,她的風華笑貌給當時的影迷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

代表作品

《玉女私情》(1959)

 尤敏 尤敏

尤敏進入電懋後與王引王萊張揚合演的《玉女私情》,為她贏得了巨大的榮譽。在該片中,她的表演自然逼真,淒婉動人,催人淚下。影片中她先後哭了25次,她在銀幕上哭,觀眾在下面哭,許多觀眾是含著眼淚走出影院的。尤敏在戲裡飾演的是個性敏感的角色,美麗、敏感及略帶躊躇。她在劇中的角色本來由身兼母職的離婚父親王引帶大,後來,表面是阿姨實際是母親的王萊從義大利回歸,打破了生活的平靜。這個要在養父與生母中作抉擇的少女,是她從影以來最全面發揮演技的角色,她把這個女孩演繹得絲絲入扣。影片在第6屆亞洲影展上得到頗多好評,獲得多項提名。最終,她擊敗林黛,奪得最佳女主角獎。
《家有喜事》(1959)
尤敏在同年主演的《家有喜事》,其導演是香港著名導演王晶的父親王天林,編劇是汪榴照。編導出眾的功力令她又一次展露出驚人的表演才華,在第7屆亞洲影展上她再次成為最佳女主角得主,而王天林和汪榴照也分獲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尤敏成為繼林黛之後在亞洲影展上連續兩屆獲得最佳女主角的又一華人演員。《家有喜事》是溫馨自然的家庭喜劇,故事十分新穎有趣。尤敏飾演家有生活重擔的小職員,羅維是有妻有子女,卻得不到家庭溫暖的中年男人。見到溫柔婉約的尤敏,心動之下欲金屋藏嬌。不料賢妻技高一籌將尤敏接到家中同住,最終與羅維之子雷震情投意合而成就良緣,歡喜落幕。尤敏開始時並不願意出演這部影片,因為她認為自己是“個性倔強而具自卑感的人”,不可能了解這個角色的性格,擔心演出來不理想。後在編導們鼓勵下,她靜心研究人物性格和心態,終於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影片拍完後,她不敢看,不敢去參加亞洲影展,更沒有抱著得獎的希望。得獎後,尤敏向參加這部影片的全體人員表示謝意。她說:“電影是綜合藝術。沒有他們就沒有這部電影,我哪裡會得獎。”她還說:“得獎是一回事,個人的藝術前途又是另一回事,我即使獲得一百次獎而沒有觀眾,仍是毫無用處。”

《香港之夜》 (1961)
日本東寶電影公司與香港電懋公司於1961年聯合拍攝的《香港之夜》是一部感人肺腑的文藝片。內容是描述日本一個男記者(“東寶”著名紅小生寶田明飾演),因採訪來到香港,邂逅了女藥劑生麗紅(尤敏飾演)。兩人一見傾心,其間還有諸多曲折。但正當一切完滿解決之後,麗紅以滿懷喜慶的心情試穿長曳及地的白色結婚服時,記者卻在前線採訪時犧牲了。尤敏的娟秀容貌、嫻雅舉止和自然真摯的演技,贏得了日本觀眾的喜愛。從1961年7月起,《香港之夜》在東京很多戲院同時上映,歷時3個月而盛況不衰,打破同期上映的所有中外影片的賣座紀錄。日本的著名電影刊物紛紛以尤敏的彩色照片做封面。她到東京拍片以及參加影片首映典禮時,受到廣大觀眾極為熱烈的歡迎。後來《香港之夜》在東南亞等地放映時,同樣引起轟動。繼《香港之夜》之後,尤敏又與“東寶”合拍了《香港之星》、《香港·東京·夏威夷》、《三紳士艷遇》等影片,同樣好評如潮,票房一路飆升。在拍攝幽默喜劇片《三紳士艷遇》時,日本赫赫有名的“影帝”三船敏郎也參加了演出,並表示,他參加演出完全因為該片是由尤敏主演,他認為能與尤敏合作是自己最榮幸的事。

家人

父親:粵劇名伶白玉堂
表姑姐:任劍輝
丈夫:高福球(育有三子)
妯娌:葛蘭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1959第6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玉女私情(獲獎)
▪1962第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4]星星月亮太陽(獲獎)
▪1960第7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家有喜事(獲獎)

社會評價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名噪一時的香港著名影星、“一代玉女”尤敏,對於中國影壇的貢獻值得人們永遠懷念。她不僅是首屆金馬獎的影后得主、兩屆亞洲影展的最佳女主角,還是第一位成功打入國際影壇的華人演員。她以自己出色的演技和清雅的氣質,讓華語電影第一次給了世界影壇一個巨大的驚喜。 細數中外影壇,同樣有“玉女”美譽的女明星不少,但只有尤敏,始終在中國影迷心中有著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地位。她的形象溫婉典雅、優美內涵,十分符合傳統中國女性的氣質。她以自己美麗的容貌和傑出的演技,為影迷留下了許多值得回味的銀幕形象。

金馬獎影后

屆次 年度 獲獎人 影片 屆次 年度 獲獎人 影片
第1屆 1962 尤敏 《星星月亮太陽》 第2屆 1963 樂蒂 《梁山伯與祝英台》
第3屆 1965 李麗華 《故都春夢》 第4屆 1966 歸亞蕾 煙雨濛濛
第5屆 1967 江青 《幾度夕陽紅》 第6屆 1968 凌波 《烽火萬里情》
第7屆 1969 李麗華 《揚子江風雲》 第8屆 1970 歸亞蕾 《家在台北》
第9屆 1971 盧燕 《董夫人》 第10屆 1972 翁倩玉 《真假千金》
第11屆 1973 上官靈鳳 《馬路小英雄》 第12屆 1975 盧燕 《傾國傾城》
第13屆 1973 徐楓 《刺客》 第14屆 1973 陳秋霞 《秋霞》
第15屆 1973 恬妞 《蒂蒂日記》 第16屆 1973 林鳳嬌 《小城故事》
第17屆 1980 徐楓 《源》 第18屆 1981 張艾嘉 《我的爺爺》
第19屆 1982 汪萍 《武松》 第20屆 1983 陸小芬 《看海的日子》
第21屆 1984 楊惠姍 《小逃犯》 第22屆 1985 楊惠姍 《我這樣過了一生》
第23屆 1986 張艾嘉 《最愛》 第24屆 1987 梅艷芳 胭脂扣
第25屆 1988 鄭裕玲 《星星月亮太陽》 第26屆 1989 張曼玉 《三個女人的故事》
第27屆 1990 林青霞 《滾滾紅塵》 第28屆 1991 張曼玉 《阮玲玉》
第29屆 1992 陳令智 《浮世戀曲》 第30屆 1993 吳家麗 《赤祼的誘惑》
第31屆 1994 陳冲 紅玫瑰白玫瑰 第32屆 1995 蕭芳芳 女人四十
第33屆 1996 蕭芳芳 虎度門 第34屆 1997 張曼玉 《甜蜜蜜》
第35屆 1998 李小璐 天浴 第36屆 1999 李麗珍 《千言萬語》
第37屆 2000 張曼玉 花樣年華 第38屆 2001 秦海璐 《榴槤飄飄》
第39屆 2002 李心潔 《見鬼》 第40屆 2003 吳君如 金雞
第41屆 2004 楊貴媚 《月光下,我記得》 第42屆 2005 舒淇 最好的時光
第43屆 2006 周迅 如果‧愛 第44屆 2007 陳冲 《意》
第45屆 2008 劉美君 《我不賣身.我賣子宮》 第46屆 2009 李冰冰 風聲
第47屆 2010 呂麗萍 《玩酷青春》 第48屆 2011 葉德嫻 桃姐
第49屆 2012 桂綸鎂 女朋友·男朋友 第50屆 2013 章子怡 一代宗師
第51屆 2014 陳湘琪 回光奏鳴曲 第52屆 2015 林嘉欣 百日告別
第53屆 2016 周冬雨/馬思純
七月與安生 第54屆
2017 惠英紅 血觀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