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

《董小宛》

《董小宛》屬於多義詞,有電影《董小宛》、戲劇《董小宛》、話劇《董小宛》、小說《董小宛》等。

基本信息

小說《董小宛》

小說簡介

《董小宛》《董小宛》

自古名妓,風情萬種者有之,色藝雙絕者有之,情操高尚者有之。董小宛正是這幅絢爛畫卷中廣為傳誦的“金陵八艷”之一,她名震秦淮,千嬌百媚的姿色曾引起了一群名公巨卿,豪紳商賈的明爭暗鬥。千百年來,有關她的故事蒙上了種種歷史神秘的風塵,已成為一個纏綿悱惻的美艷傳奇。 本書以小說的手法和生動的筆觸,栩栩如生的描繪了一代名妓董小宛的青樓生涯,作者高陽文筆堪與金庸相比,頗具大家風範。觀其書,當思琴之聲、棋之局、書之妙、畫之韻、秦淮河的波光柳影、美人的恩重情深,掩卷後依然令人驚嘆:好一幅藝妓風情圖。

作品賞析

第一章 藝妓世家

第二章 柳如是踏雪評梅
第三章 柳敬亭與吳應熊
第四章 李香君與侯朝忠
第五章 復社四大公子
第六章 蘇州狐狸精
第七章 蘇州知府
第八章 馬家莊狂歡
第九章 山東大盜“一枝梅”
第十章 崇禎皇帝與史可法
第十一章 美人踏莎行
第十二章 媚香樓

《董小宛》《董小宛》

第十三章 誤乘賊船
第十四章 桃葉河亭美人盛會
第十五章 幽禁佛塔
第十六章 孫傳庭師生
第十七章 水繪園
第十八章 狀元向迎天之死
第十九章 留都黨獄
第二十章 惜惜嫁魯王

《董小宛》《董小宛》

第二十一章 兵荒馬亂
第二十二章 好色的洪承疇
第二十三章 血染多鐸王府
第二十四章 深宮孤魂  

作品評價

2003年北美(美國和加拿大)發行的《世界日報》”上下古今 ”欄目上,刊登了一則龍漢先生的著文:《聰慧熟董小宛》.文章述道:”董小宛死去已數個世紀了,時至今日仍有她的訛傳,其訛傳見諸於文章,專著與電視劇,說董氏曾被選入清宮做貴妃...”,讀後不勝噓唏!

董小宛是明末清初南京夫子廟一帶的藝妓,史稱 ”秦淮八姬 ”中的一姬, 其他七姬是李香君,陳圓圓,顧橫波,柳如是,馬湘蘭,寇白門和卞玉京.而冒辟疆則是同時期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其餘三位名公子是候朝宗,方密子和陳定生.當年的”秦淮八姬”,流傳了諸多佳人才子故事,如董小宛與冒辟疆,李香君與候朝宗,陳圓圓與吳三桂,顧橫波與龔芝麓,卞玉京與吳偉業等,其中董小宛和冒辟疆的悽美愛情故事,被多次搬上銀幕和舞台,劇名就是《董小宛》,其經典性,可與《桃花扇》(李香君與候朝宗)媲美.半個多世紀來,詮釋過董小宛的名演員,據我所知就有秦怡(話劇),周璇(電影)和丁是娥(滬劇).在此,我願續龍漢先生之文,提供一則董小宛和冒辟疆的後人編寫劇本,顛覆訛傳的史實,這就是抗戰時期,重慶話劇舞台上,由舒湮編劇的歷史名劇《董小宛》。 

一九四四年元月二十五日,重慶抗建堂劇院隆重公演話劇《董小宛》.由於該劇的創作班底,演出陣容頗具實力,故上演伊始, 即受注意,好評如潮.
先說說名聞遐邇的抗建堂.這個劇場,我於去年曾專程實地考察過,它位於重慶市中區中一路上,一處歷史遺蹟純陽洞附近的坡地上.不同於一般劇場是呈長條形的,這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場子,原本是中國電影製片廠的攝製棚.因為戰前重慶只有國泰,銀社等少數幾個劇場,而戰時重慶,從全國各地湧入大批藝術家和文化人,創作了不少話劇,歌舞,音樂劇等待上演,演出場地不敷使用.時任中制廠廠長的鄭用之先生主持其事,把該廠的攝製棚修葺成劇場,並於一九四零年四月一日揭幕使用.又因劇場改建時正值抗日戰爭非常時期,故以”抗戰救國”為號召力,取名為寓意深 刻的”抗建堂”。

“抗建堂”三個字,據說是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的手跡.抗建堂竣工後,鏇即成了陪都最新型的大會場,馬彥祥的話劇《國賊汪精衛》,史東山的《蛻變》,吳祖光的《風雪夜歸人》,許如輝的音樂劇《木蘭從軍》,郎毓秀的獨唱音樂會等等,相繼在該處公演過.

話劇《董小宛》的劇作家舒湮,即冒舒湮,為冒辟疆之後人,所以《董小宛》公演時特別引人囑目.冒舒湮的好友,名記者陸鏗先生曾在傳記里提到 : ”舒湮所寫《董小宛》一劇在重慶上演時,陪都為之鬨動 ”正印證了這段史實. 而冒舒湮為先人董小宛,冒辟疆著墨此劇,顯然負有為歷史翻案的使命.
冒舒湮,本名冒景琦,字孝容,上海國立暨南大學畢業生,家學淵源,酷愛戲劇,才高八斗.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以”舒湮”為筆名,在上海編寫了《正氣歌》《精忠報國》,《梅花夢》等大量抗戰話劇;同時亦為銀壇,報社撰寫了不少影評,如《”香草美人”是一個值得讚美的作品》,《”壓迫”的出路》,《”鐵板紅淚錄”六人合評》,《”健美的女性”評》等.他的部分影評已收入國內一九九三年出版的《中國左翼電影運動》書中.冒舒湮的父親冒鶴亭,又名冒廣生,是一位前清舉人,家有藏書五萬,閱盡天下好文章而成為詩翁;一九四九年後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一九五九年反右鬥爭中病故.先人冒辟疆則是冒鶴亭的族祖.上海淪陷後,冒舒湮於一九四一年底, 抵達大後方重慶,並著手《董小宛>劇本創作.據冒舒湮世家好友朱彬先生著文透露:舒湮編寫劇本動機有二:其一,借古喻今,喚起民眾民族意識,積極投身抗日運動;其二,為先人董小宛和冒辟疆辨誣.關於”董小宛和冒辟疆”的愛情故事,歷史誤傳甚多,後人往往根據吳梅村的詩文”王母攜反成,絳節雲中來;可憐千里草,萎落無顏色”和記述冒辟疆的《影梅庵憶語》,妄加揣惻,穿鑿附會,致使歷朝舞台戲文偏離事實,臆惻董小宛病由,斷定董小宛入了清宮,委屈了一個極富民族氣節的女子,亦讓冒家後代蒙受了奇恥大辱.

《董小宛》本子寫好後,冒舒湮四方張羅人才,最後聘定袁叢美當導演;他又親臨我父親(許如輝)居所,邀請我父親作曲;後來又拍板由中國萬歲劇團開排.重慶四大名旦之一秦怡出演”董小宛”;秦怡的先生,著名的話劇演員陳天國演冒辟疆;名演員楊薇演柳如是.其他參演的文藝人士還有劉琦,錢千里, 王珏等. 導演袁叢美,祖籍四川,原上海聯華影片公司的演員和導演,抗戰時期曾任郭沬若領導的政治部三廳(文化廳)官員,一身戎裝,腰間常佩帶一柄蔣介石贈送的”軍人魂”短劍.袁叢美先生風趣幽默,還健在,已有近百歲高齡了,是中國默片時代就從影,兩岸三地唯一在世的的資深藝人,目前隱居台灣,近年我還與他通過電話.不同於一般的話劇,《董小宛》是有音樂陪襯的,演出時劇場氣氛頗為熱鬧,這一點相當重要.音樂既能烘托時代背景,又如”柳如是”的扮演者楊薇女士所言:“音樂能讓演員很快地進入角色,對激勵人物的內心活動幫助很大.”《董小宛》的音樂選定由我父親(許如輝)設計,是選對人的,因為我父親的國樂功底非常深厚,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是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作曲了,寫過《香草美人》《翡翠馬》《女權》《兄弟行》《生龍活虎》《夢裡乾坤》等名片音樂,這次特用中國古典音樂鏇律,為《董小宛》譜寫了四支歌曲,以及分量甸厚的間奏曲和氣氛音樂.演出其間,父親還親自率領重慶大同樂會國樂團,用古瑟,古箏,排簫,秦琴,琵琶,箜篌等古樂器,在現場伴奏.

八十餘歲高齡的重慶鄭體思老先生曾撰文評價過《董小宛》音樂: “大同樂會為 四幕 古裝歷史悲劇 《董小宛》配樂伴奏,由許如輝音樂設計,選用四首國樂曲烘托劇情,悲歡離合,古樸典雅,優美動聽 ,增強了演出的藝術效果 ,大受歡迎.”

由於戰時日寇實施濟封鎖,膠捲奇缺而無法拍攝劇照,更沒有錄音器材可供製作VCD流傳於世,今人已很難瞭解《董小宛》的實際演出情況了,但當年一些文字記載,仍可供後人進行研究.譬如從四十年代的演出海報和重慶報刊廣告的遣詞用句中,就可窺見話劇《董小宛》的舞台亮麗和壯觀程度:”清忠亮節,浩氣長存 ”.”描寫民族鬥爭史實 ,發揚 忠貞愛 國精神””南朝金粉,秦淮風月,纏綿悱惻,旖旎溫馨””演員陣容堅強,裝置服裝富麗,劇中插曲四支,並有國樂配奏 ,輝煌名著上 演,勢必轟動山城” . 時年,冒舒湮青年才俊,風華正茂,極富激情.他不但編出《董小宛》,還在戲中客串了一個角色.幕啟,冒舒湮閃出舞台,以抑揚頓挫的聲調,慷慨激昂的神情,朗誦了一段開幕詞,把現場觀眾引入古往歷史:“諸位,我和你們講一段久遠的前代的故事,一會兒將在你們眼前出現的那些劇中人,現在都久已死亡,在荒煙蔓草中的古墓里躺著他們的朽骨.但,有些人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有些卻遭萬世的唾駡.今天我們所描寫的,不過是歷史洪流中的一點泡沫,他們的生死榮辱駡.固然在今天看來已經不是重要的,但是留給後代的影響,卻比事實的本身意義更重大.這些志士們雖然壯志未酬 ,但是他們的凜然正氣,照耀千古;他們的熱血,灌溉了民族生命;他們的感召,造出無數英雄,前仆後繼,終於成功.這樣延續了民族生命,發揚民族的光榮.他們光輝的事跡,喚起了在寇虜統治下三百年間不斷抗爭,更孕育了辛亥革命的成功!昂起頭來,跟著我們偉大的先民的足跡 ,向著民族的康莊大道前進 !”

朱彬先生回憶:冒舒湮擲地有聲的開幕詞一念完,上千觀眾即被吸引;還沒有看到《董小宛》劇情鋪展,全場觀眾已動容了,熱血沸騰.冒舒湮雖然敢愛敢恨,撰寫的許多劇評帶有激進色彩,五十年代,毛澤東曾在中南海接見過他與冒鶴亭,但這些政治光環並未給他帶來絲毫絢爛與好運.冒舒湮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後發配山東,當了一名燒瓦工,幹了幾十年粗活,至使才藝荒疏,境遇淒涼;晚年雖有隨感發表,惜無具影響力的劇作問世; 數年前已病故北京.扮演風華絕代,傾國傾城“董小宛”的秦怡女士,是碩果僅存的少數演藝人士之一,已有八十一歲高齡了.去年夏天,她緬懷深情地回憶了《董小宛》的演出花絮和我父親寫的音樂:“《董小宛》演了一到二個月,觀眾很喜歡看,音樂份量很重,不單調的,很深沉,有唱的,有純音樂的,把時代特點,人物心情都表現出來了.音樂寫得很有感情,有一場戲,董小宛和冒辟疆同在窗前賞月,董小宛舒意地把頭靠在冒辟疆的肩上,音樂非常動聽,古典.大同樂會在台側伴奏.我演的董小宛還彈著古琴唱了兩段,有一段曲子,我記得叫《梅花曲》.冒辟疆在劇中沒有唱.冒辟疆由陳天國扮演,他已去世了...”
父親(許如輝)為話劇《董小宛》寫過一首《梅花曲》的史實, 已在 他遺留的手稿中發現了,父親還特地說明:當年重慶光明出版社出版的《董小宛》劇本中,附有歌曲《梅花曲》.至於其他三支歌曲的曲名,尚未查出.

轟動山城的話劇《董小宛》,一九四九年後便消聲匿跡,國內絕少提起;而遠走台灣的袁叢美先生,則難以忘懷,並在一九五三年再度執導,把《董小宛》搬上了台灣舞台;董小宛一角由他的夫人夷光女士飾演;原重慶中央廣播電台的高子銘率台灣中廣國樂團現場伴奏.

近年來,重慶文化界大張其鼓地回顧抗戰歷史,重新評價抗戰文化運動,《董小宛》被舊劇重提,可惜昨是今非,當年血氣方剛,豪情滿懷的青年劇人相繼凋零謝世,劇本與曲譜亦告失傳了.但願此文拋磚引玉,有更多在重慶和台北觀摩過《董小宛》的人士劇史勾沉.哪一天,《董小宛》劇本連同曲譜,能象奧地利作曲家海頓的三十九部歌劇手稿在匈牙利國家圖書館意外發現般, 給人驚喜, 觀眾重睹歷史 名 劇《董小宛》的同時,就可看到冒舒湮 濃墨重彩,為董小宛 和冒辟疆顛覆訛傳的大手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