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梅

紅樹梅

紅樹莓為薔薇科懸鉤子屬(Rubus spp.)多年生落葉果樹,小灌木。又名木莓。樹莓屬有750種以上,主要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少數分布熱帶、亞熱帶和南半球。我國約有200種。我國目前栽培的樹莓品種多由國外引入。目前,國內種苗市場主推的各類品種,均源於黑龍江、南京和瀋陽。但總體而言,上述品種來源不確,品種老化、退化嚴重。樹莓可分為紅莓類群、黑莓類群、露霉類群及其雜種。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紅樹梅 紅樹梅

紅樹莓(又名托盤、紅馬林)樹結漿果的新興果樹,樹高1.8米上下,叢生,寶石形的鮮果,漿果圓球形,深紅色,甜香味濃,品質好;花托上小漿果排列疏鬆,很容易與花托分離。植株萌櫱力強,抗旱力強,產量較高,單 株叢可結果3千克,每公頃產11250~22 500千克。

主要價值

果實具有獨特香味和天然色素,糖含量與蘋果、梨、柑桔三大水果相似,胺基酸含量高於蘋果、葡萄,富含維生素E和硒,其抗衰老物質SOD(超氧化物岐化酶)及抗癌物質(鞣化酸)含量高於現有的任何栽培及野生水果,其根、莖、葉也都有藥用功效,在食品、醫藥、化妝、保健等方面有著廣泛用途。由於營養成份和出汁率優於所有的水果,得到了國內外果樹界的高度重視,被列為第三代水果和西部大開發的先鋒樹,今年被帶上太空的三個樹種其中就有樹莓,前景十分廣闊。

特點

紅樹莓鮮果甘爽多汁,風味爽口,除了大量上市鮮食外,大規模栽培的市縣區或鄉鎮村,深加工的經濟效益更可觀。生長期長,高產高效;九五年引進至今,未發現任何病蟲害;樹勢旺盛,定植一年後苗欺草,更是綠化美化環境和防風固沙的理想品種,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每畝栽苗一千棵,兩年自然串根擴滿園,達五千棵以上,一次定植,可交替結果百餘年,自花結實,栽培當年少量掛果,二年旺果,採收期為每年的4-7月份(因地區溫度而異),保護地栽培可提前上市。即使粗放管理:不剪枝、不打藥、不施肥、不鋤草,年均株產鮮果1市斤左右,市場最低價8-10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大面積栽培大果型的“美洲紅樹莓”和“雙季紅樹莓”是全國農民和下崗人員致富的有效捷徑。

分布範圍

樹莓的生命力和適應性極強,低溫郵寄40天內100%成活,在黑龍江省最冷(零下40℃)的高寒山區露地栽培可安全越冬;抗逆性更強,只要能生長植物的土壤,它都能正常生長;在南方各省區栽培表現更好,

紅樹梅(木莓) 紅樹梅(木莓)

市場前景分析

紅樹梅 紅樹梅

樹莓在世界上被譽為“黃金水果”。除富含果糖、維生素、胺基酸,風味香醇,酸甜可口外,還有三大保健藥用功能:一、人體可吸收的植 物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居各種水果之首。經常食用,可清除氧自由基,提高免疫力,美容,抗衰老;二、天然抗致癌物質“鞣化酸” 含量超過藍莓居各類可食物之首,對結腸、宮頸、乳腺和胰臟癌有特殊療效;三、富含天然阿斯匹林“水楊酸”,可鎮痛解熱、抗血凝,亦可 減少心腦血管栓塞的發生。

在歐美市場上,由於人工採摘成本高、鮮果不易保鮮等原因,導致鮮實樹莓的零售價高達每磅5美元;我國五星級賓館從國外引進的速凍果,零售價高達每磅10美元。據統計,歐美80%以上的樹莓被加工成濃縮汁或果漿,進而再提供給各飲料、食品商生產成品。

莓系列產品有數百種,在世界飲料、食品、美容、醫藥行業已得到廣泛運用。但在我國目前還是空白。

優勢

與傳統果樹相比,發展樹莓有四大優勢:

1.國內剛剛起步,國際市場需求量大,有廣泛的市場前景;

2.樹莓耐旱耐瘠、抗旱性強,在平地、庭院、丘陵山地、荒坡荒溝均可種植;既可集約種植,又可在庭院種植或作植物綠籬;有的品種特別耐旱耐寒耐瘠,根櫱萌發特別發達,可與沙棘、枸杞並列為水土保持三大先鋒灌木類樹種;根據樹莓栽培品種的不同,可在我國大多數省區引種栽培。如有的黑莓品種可耐-17℃左右低溫並在PH值8.0的土壤中良好生長。紅樹每品種中除了耐寒性極強外,有的還可以在亞熱帶高海拔地區如昆明、或青藏高原的河谷中栽培。紅樹莓有黃、紫色等變異品種,但同歸一宗。

3.與葡萄相比,樹莓栽培較為粗放,省工節水、抗病蟲性強、生產管理成本低;

4.周期短,經濟效益高。栽培當年即掛果,3-4年進入盛果期。經濟壽命可達20年左右。畝產可達800-1000公斤,以每公斤5元計,畝收入4000-50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