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趙孟頫被視為元代初年最偉大的書畫家,他承前啟後,開創一代畫風,成為勾連中國藝術史的關鍵人物。然而,由於他身為宋代王孫,卻出仕元朝,這使他在遭受時人譏諷外,也備受後人非議,藝術成就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著名旅美學者李鑄晉教授,以如椽之筆,重新梳理趙孟頫的生平與畫藝,以微觀的考察剖析趙孟頫的身世、心境和畫作的內涵,也以巨觀的視野立論時代背景的困境與無奈,更搜尋上下千年時空,遠接唐宋,下啟元明清,為趙孟頫的畫藝作繼往開來的定位,使趙孟頫在藝術史上重新閃光。本書是李鑄晉教授花費畢生精力的重要論文集,為藝術愛好者不能不看的經典之作。

基本信息

簡介

【名稱】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元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簡介】
圖卷,紙本,設色畫。縱:28.4 公分,橫:90.2 公分。
趙孟頫曾任職濟南,鵲、華二山就是濟南所在的名山。本卷畫成於一二九五年回到故鄉浙江,為周密(公謹1232~1298)所畫。周氏原籍山東,確是生長在趙孟頫家鄉的吳興,也從未到過山東。趙氏既為周密述說濟南風光之美,也作此圖相贈。遼闊的江水沼澤地上,極目遠處,地平線上,矗立著兩座山,右方雙峰突起,尖峭的是「華不注山」,左方圓平頂的是「鵲山」。此幅向為畫史上認定為文人畫風式青綠設色山水。兩座主峰以花青雜以石青,呈深藍色。這與州渚的淺\淡、樹葉的各種深淺不一的青色,成同色調的變化;斜坡、近水邊處,染赭,屋頂、樹幹、樹葉又以紅、黃、赭。這些暖色系的顏色,與花青正形成色彩學上補色作用法。運用得非常恰當。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鷗波、水晶宮道人 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擅畫山水、人物、鞍馬、竹石和花鳥。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馬學李公麟和唐人。其繪畫有兩種面貌,一為工整, 一為豪放,均在筆墨技法上有較大發展,對後世的影響極大。此卷畫齊州(今山東濟南)名山華不注和鵲山的秋天景色 ,畫中平川洲渚,紅樹蘆荻 ,漁舟出沒,房舍隱現。綠蔭叢中,兩山突起,山勢峻峭,遙遙相對。作者用寫意筆法畫山石樹木,脫去精勾密皴之習,而參以董源筆意 ,樹幹只作簡略的雙鉤,枝葉用墨點草草而成。山巒用細密柔和的皴線畫出山體的凹凸層次,然後用淡彩,水墨渾染,使之顯得濕潤融,草木華滋。可見趙氏筆法靈活,畫風蒼秀簡逸,學董源而又有創新。
圖書《鵲華秋色》

基本信息

作 者: 李鑄晉 著
出 版 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 2008-7
字 數: 269000
頁 數: 320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108028020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藝術 >> 繪畫 >> 國畫
定價:¥38.00

內容簡介

趙孟頫被視為元代初年最偉大的書畫家,他承前啟後,開創一代畫風,成為勾連中國藝術史的關鍵人物。然而,由於他身為宋代王孫,卻出仕元朝,這使他在遭受時人譏諷外,也備受後人非議,藝術成就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著名旅美學者李鑄晉教授,以如椽之筆,重新梳理趙孟頫的生平與畫藝,以微觀的考察剖析趙孟頫的身世、心境和畫作的內涵,也以巨觀的視野立論時代背景的困境與無奈,更搜尋上下千年時空,遠接唐宋,下啟元明清,為趙孟頫的畫藝作繼往開來的定位,使趙孟頫在藝術史上重新閃光。本書是李鑄晉教授花費畢生精力的重要論文集,為藝術愛好者不能不看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李鑄晉,原籍廣東。南京金陵大學文學學士,1947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取得碩士、博士。之後即於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京都大學及歐、美、日、台灣、香港各大博物館從事中國藝術史的研究工作。1973年,他又遍訪中國大陸如廣東、杭州、上海、北京、洛陽和西安等各地的博物館,並先後任教於歐柏林學院、印第安那大學,愛荷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及匹茲堡大學,最後在堪薩斯大學任教二十餘年,1990年退休,現為堪薩斯大學非講座名譽教授。著作有《千岩萬壑》、《劉國松:一位現代中國藝術家的成長》、《現代中國繪畫的趨向》,其中尤以1965年的《鵲華秋色——趙孟頫的一幅山水畫》為其代表作,本書即在此基礎上擴充而成。

目錄

趙孟頫研究的契機(作者序)
趙孟頫的生平
趙孟頫的世系
趙孟頫的師承
趙孟頫一家的藝術與文學
趙孟頫仕元的幾種問題
趙孟頫的畫藝
趙孟頫紅衣天竺僧圖卷
吳興趙氏三世人馬圖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卷
趙孟頫二羊圖
趙氏一門三竹圖卷

書摘

趙孟頫一家的藝術與文學
在中國美術史上,趙孟頫一家的天才與成就,可算是最顯赫的。東晉的王羲之、獻之父子,唐代的閻立本、立德兄弟,李思訓、昭道父子,都是早期的著名的藝術家庭。到了南宋,馬遠一家數代,人才輩出,至為有名。明清之後,這種家族的藝術表現更為強烈。如文徵明一家數代,支配了明代後半期的蘇州畫壇。到了清朝,王時敏、王原祁祖孫,以及他們的後代,以及王石谷一家數代的建樹,也支配了清代前半江南的畫壇。這些都成為中國美術史上的佳話了。比較上來說,趙孟頫一家,人才眾多,成就甚高,影響很大,對於整個元代的畫壇及文壇,都占極重要的地位。本文把所知趙家的文藝人才列出,可以表現這一家族的大概。
趙孟頫的一家,自宋南渡以後,即居湖州(即吳興),傳了五代,到趙孟頫。因為他們家中是宋宗室,而且南宋的第二代伯圭,是宋孝宗之兄,因此他們一家與朝廷關係很深,而歷代都有任高官,但卻沒有以文藝知名。趙孟頫的父親與訔(1213-1265),一生都多在江蘇、浙江一帶任官,曾知嘉興、平江、臨安等府及浙西安撫使等職,但並未以文藝知名。因此趙孟頫在書、畫、詩、文各方面的成就,是他個人的,而非家中的傳統。不錯,宋代的帝王,以書畫知名的不少,如仁宗(1023-1063在位)以畫菩薩及馬著名,徽宗(1101-1125在位)及高宗(1127-1162在位)均以書畫知名,成就甚高。且在其任內,皆極力提倡書畫。此外宋代三百餘年問,王公侍臣,以書畫名者,不在少數。最著名者,如北宋神宗駙馬王詵、宗室趙令穰等,都是中國畫史上的重要人物。不過趙孟頫與他們太疏遠了,所以並無什麼直接的關係,但他與南宋宗室的畫家,卻可能有些關係。如南宋初年的宗室畫家趙伯駒、伯輔(1124-1182)兄弟,都居臨安附近,而且後者曾居吳興一個時期。他有兩個兒子,都是畫家。一名師睪(1148-1217),曾四尹臨安,善畫花草,另一名師宰,居天台臨海,善畫竹。他們所居與臨安湖州都不遠,因此他們的畫藝,可能對趙孟頫有些影響。其他有住在海鹽的趙孟堅、孟淳二兄弟,都是著名畫家,孟堅曾為湖州椽,而且他在趙孟頫出生之時,仍然在世,故對後者一定有相當的影響,他的白描蘭蕙水仙和孟淳的墨竹,可能影響了孟頫的竹石。 此外居住在湖州還有一位與孟頫同輩的孟奎,以竹石蘭蕙名,他的父親趙與訔(1179-1260),是宋朝的進士,曾知平江府,但世居湖州。他的弟弟與*,原居青田,後曾知臨安府,亦以墨竹名,其收藏古書畫極為豐富。趙孟頫年輕時,亦可能曾見其所藏。
趙孟頫小時,隨其父任官而遷移。多在平江、臨安一帶,但他12歲時,其父卒於臨安,師葬湖州。到他14歲時,即以父蔭補官,大概都在臨安附近。到1276年,他23歲,元軍取臨安,他就回到湖卅『,讀書十年。1286年,程鉅夫奉元世祖之命,赴江南網羅人才,孟頫奉召赴北京。也在同一年他與管道異結婚。1289年,其子趙雍出生,其後又生趙奕。後來趙雍又生子趙鳳、趙麟,都能畫,因此趙孟頫全家及親戚,從事書畫或詩、文者不少,現將其一家之文藝人物列下:
一、趙孟頫的父親有子八人,趙孟頫排行第七。另有女十四人,因此他同輩的親戚就不少,其中於書、畫、詩、文著名的有數人:
(一)趙孟頤,字子奇,趙孟頫的長兄,曾任將仕佐郎,杭州路儒學教授。(見趙孟頫,《先侍郎阡表》,《松雪齋集》,卷8。)
(二)趙孟頫(1251-1305),字景魯,孟頫的五兄。宋時曾以父蔭任官臨安。宋亡不仕。“日以翰墨為娛。書九經一過,細字謹楷,人傳以為玩。喜與名僧游,書《蓮花》、《華嚴》、《楞嚴》、《圓覺》、《金剛》諸經,皆數過。”(見趙孟頫,《五兄壙志·代侄作》,《松雪齋集·外集》。)
(三)趙孟籟,字子俊,孟頫之弟,繼孟頫之後,亦任元官,大德元年,曾官至延平路(今福建南平)同知。畫人物、花鳥。與孟頫頗接近。《松雪齋集》中,有詩多首,皆為子俊作。其畫已無存,惟其書跡,仍見於趙孟頫畫卷之題跋中。(《圖繪寶鑑》及《書史會要》均有記載。)
(四)張伯淳(1243-1303),字師道,浙江崇德人。孟頫姊夫,宋成淳進士,曾任官臨安,宋亡後,居家。至元廿三年(1286)程鉅夫至江南搜羅人才,與趙孟頫同被薦赴京,授杭州路儒學教授。至元廿九年(1292)入京見世祖,問政事,皆稱旨,大為賞識,授翰林院直學士,拜侍講學士。其詩文皆優,有《養蒙先生集》。死後程鉅夫為寫墓志銘。(見程鉅夫,《程雪樓集》,卷17,頁1,《翰林侍講學士張公墓志銘》,又《元史》有傳,卷178,頁15。)
二、趙孟頫家中之能書畫者,有下列各人;及其同輩,即趙家第二代:
(一)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湖州德清縣人。其父管伸,以無子,特鍾愛仲姬,因與孟頫同里,至元廿三年(1286)嫁孟頫。至元廿六年與孟頫同赴大都,其後隨夫南北宦遊。至延祐六年(1319)以疾自大都返吳興,舟至山東臨清,逝於舟中。手書《金剛經》至數大卷,以施名山名僧。“天子命夫人寄《千文》,敕玉工磨玉軸,送秘書監裝池收藏……又嘗畫墨竹及設色竹圖以進,亦蒙聖獎,賜內府上尊酒。”(見趙孟頫《魏國夫人管氏墓志銘》,《松雪齋集·外集》。)有子三人,亮早卒,雍、奕皆書畫名,女六人,其一嫁王國器,即王蒙之父。現存畫中,以北京故宮之《趙氏一門三竹圖》之一段為最佳。(見李鑄晉,《趙氏一門三竹圖卷》,《新亞學術季刊》,1983年。)
(二)趙雍(1289-約1363),字仲穆,號山齋,孟頫及管道升次子。可能生於大都。少時隨其父母南北往來,已甚有名,得與京城名流來往。柯九思有詩云:“憶昔京華陪勝集,郎君妙年才二十。”1322年孟頫故後,趙雍以父蔭初於1327年授昌國州(今浙江定海)知州,後又授淮安路海寧州(今江蘇海州)知州。其後
江南一帶,以張士誠、方國珍、朱元璋等起兵自成獨立勢力,戰火頫仍,異常動亂。湖州一帶,兵家所爭,變亂尤烈。1352年,紅巾陷湖州,焚戮特甚。趙雍此時仍與元廷保持關係。1354年,奉召入京,覲見順帝,官至翰林院待制。但當時元政日衰,趙雍頗為失望。1356年授任湖州路總管府事南返。雖系家鄉,然一切均未如意,是年適張士誠叛元,派部下潘元明由平江督師攻吳興,時防守者為苗軍,雖仕元朝,其性殘暴,居民受災甚大。趙雍與苗軍同處吳興,想必困難重重,湖州一帶,直至元亡,皆有戰亂,趙雍何時逝世,亦不可知,僅知在1363年之後。趙雍姿貌雄偉,豪爽有風,有乃父風。尤工於書畫,並時為其父代筆,人莫能辨雲。善山水、人物、馬牛及竹石。山水師董、巨,後亦有受郭熙影響。人馬多師李公麟,此外並作蘭、竹、界畫,及青綠山水等。現存之畫,為數不少,其詩詞亦佳,有《趙待制遺稿》(其材料見《趙待制遺稿》、《圖繪寶鑑》、《吳興金石志》及《湖州府志》等。)
(三)王國器,字德璉,號筠巷,吳興人。趙孟頫第四女婿,趙雍姊夫。善詩詞,好收藏書畫及古玩。其子王蒙,為元末明初名畫家。(見翁同文,《王蒙之父王國器考》,收錄於藝文印書館之《百部叢書》。)
(四)趙奕,字仲光,孟頫第三子,雍弟。舉茂才,隱居不仕。日以詩酒自娛。工真、行、草書,可與其父亂真。作詩文皆有家法,尤好古雅。晚居吳中,與顧瑛友善,常在玉山雅集唱和。(見《畫史會要》,《光緒重修歸安縣誌》等。)
(五)張景亮,孟頫外甥,可能為張伯淳之子。人慾得孟頫書者,多往景亮索覓。(見《過雲樓書畫錄》,書2,頁2下。)
(六)趙由宸,字明仲,號雲石道人,孟頫五兄孟頖之子。孟頫為其作《五兄壙志》。曾官承務郎松江府判官,曾題孟頫《人騎圖》及李士行之《江鄉秋晚圖卷》。
(七)趙由儁,字仲時,孟頫侄。曾題孟頫《水村圖卷》,又曾客於甫里陸行直之門。(見《湖州詞征》,卷22,頁2上。)三、趙家第三代,人才亦甚眾:
(一)趙鳳,字允文,雍長子,“畫蘭竹,與乃父亂真。集賢(祖孟頫)每題作已畫,以酬索者,故其名不顯。”(見《圖繪寶鑑》。)
(二)趙麟,字彥征,雍次子,“以國子生登第,今為江浙行省檢校,善畫人馬。”(見《圖繪寶鑑》。)元末曾為菖州(山東)知州。與顧瑛為友,常到崑山顧之玉山草堂,曾賦玉山草堂詩。其書畫有乃祖之風,據王紱言,“今世傳子昂畫馬,半系彥征所仿。”現存畫不多,有《趙氏三世人馬圖卷》(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之末段,1359年作,又《相馬圖軸》(台北故宮藏),及《臨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卷》(瑞士蘇黎世瑞堡博物館藏)。
(三)趙彥正,“仲穆侄,工畫人馬。”(見《圖繪寶鑑》。)
(四)趙彥享,孟頫之從孫,通《周易》,至正乙巳(1365)試藝浙江鄉闈與薦。(見《宋景濂集》。)
(五)趙肅,字彥恭,孟頫侄由宸之子,曾仕松江府華亭縣務稅課大使,及將仕佐郎。台北故宮現存有為其母《元松江府判官趙公宜人衛氏墓誌》一卷,書於至正二十三年(1363)。卷後有王國器、趙麟等題跋,此外尚有元人鄭元裙、謝陶、唐肅等題跋,其畫承孟頫家法。此外又有《樵林楓葉詩帖》傳世。
(六)王蒙(1308-1385),字叔明,孟頫外孫,趙雍之甥,王國器之子,元末四大家之一。“強記力學,作詩文書畫盡有家法,尤精史學。游寓京師,館閣諸公鹹與友善,故名重儕輩。”(見《草堂雅集》。)元末曾進隱於杭州附近之黃鶴山,故又號黃鶴山樵。後又多居蘇州,與當地文人時有雅集。張士誠據蘇州後,曾多方收羅文士,王蒙,亦初在其下曾任理問。明初曾在山東任知州,後受胡惟庸案牽連入獄,1385年死於獄中。《圖繪寶鑑》載:“畫山水師巨然,甚得用墨法,秀潤可喜。亦善人物。”現存畫跡,均為山水,僅有一竹石,但無人物。現存畫跡頗多,多在台北故宮、北京故宮及上海博物館。
(七)林靜,字子山,號愚齋,孟頫外孫。曾祖弁,祖友信,父德驥,皆為武職,管軍總管,俱讀書知文。靜髻齡時,即解綴篇什,有外祖趙文敏家法。研窮經史百氏,雖老釋玄詮秘典,悉掇其芳潤。從金華宋濂游,為諸生。郡縣累辟不就,著《愚齋集》,宋濂為之序,亦能圖畫。(見《宋學士文集》、《張光弼集》、《蘇平仲集》及成化《湖州府志》。)
(八)崔復(1318-1356),錢塘人。祖晉,隱居,好古,博雅,與趙文敏有世契之好,趙每過杭,必留其家,故復妻文敏孫,仲穆長女趙淑端(1318-1373),洪武六年(1373),徐一夔為銘其墓,有云:“復有學行,善繪事。”趙孟頫有《吳興清遠圖卷》,早年所作(現藏上海博物館),為復所得,作一摹本於復。有子崔晟,亦善畫。(見《吳興備志》。)
(九)韓介玉,會稽人。沈夢麟花溪集》(卷2,頁216)有云:“會稽儒者韓征君,渠是魏國趙公之外孫。胸蟠神秀有源委,落筆群峭生雲煙。”又《為杜玄德題韓介玉山水十景》中,有“每愛韓生畫,清溫似魏公”(卷3,頁16)句。張羽《靜君集》有《韓介玉畫為童中州掌教題注》云:“介玉乃張仲舉(翥)門人”,詩云:“諸生白面今已老,三載儒官空潦倒。罷歸百事無所為,萬壑千岩咨揮掃。”(卷3,頁13。)又《趙氏三世人馬圖卷》(大都會博物館)趙雍自題有見武林韓介石者,可能為其兄弟。
(十)陶宗儀(1315-1403之後),字九成,號南村,黃岩人。稱趙雍為舅,王蒙則為妻費氏之姨表兄。按趙孟頫有次女,適費雄,陶妻費氏當為其女。故陶當為趙孟頫之外孫女婿。陶工詩文,深究古學,元時舉進士,一不中即棄去。家貧;教授自給。洪武初,累征不就。晚年,有司聘為教官。有《輟耕錄》30卷,《南村詩集》4卷,《說郛》及《書史匯要》等。(見昌彼得,《陶南村先生年譜初稿》。)
(十一)沈夢麟,字原昭,吳興人。為孟頫姻家,傳其詩法,時稱沈八句。又博通群經。大邃乾易。元季應進士舉,以乙科授婺州學正,遷武康令。後解官歸隱,居華溪之濱。洪武二十三年(1390),上聞其經學,以賢良征,辭不起。後應聘入浙、閩,校文者三,會試同考者再。又聘為京闈考官,辭歸。太祖稱他“老誠官”,知其志不可屈,亦不強以仕。夢麟以七言律體最工,有《花溪集》三卷傳世。(《兩浙名賢錄》卷27,頁38,《吳興備志》,卷7,頁26下。)
四、此外還有第四代:
(一)崔晟,字彥暉,號雪林生。崔複次子,錢塘人。趙雍之外孫,曾隱居賣藥於杭州鹽橋市,口不二價,當時以為壺隱。愛吳興山水,營別業一區於弁山之麓,號雲林小隱,徐賁為作記,蘇平仲為作《雲林小隱詞》。喜隸、篆、詞、賦、畫亦超詣,王蒙曾為作畫。(見《吳興備志》,卷21,頁1;《湖州府志》,卷90,頁26上;《杭州府志》(1578),卷75,頁12。)
從以上二十三人之略歷中,可知趙孟頫一家在元朝四代中,每一代都有不少天才。他們和同輩的交往不少,因此影響很大,趙的書法,可說是差不多支配了元朝書法的發展,而他的畫藝,亦對整個元代有多方面的影響。可惜現存的元畫中,上列許多人,都沒有畫流傳,但是前三代每代都有代表人物,留存的畫不少。第一代
以趙孟頫為主,而管道異亦有作品留下;第二代以趙雍為主,現存的畫亦有相當數量;第三代以趙麟為主,亦略有留存,但同代的王蒙,卻留下不少作品。因此我們往返這三代畫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元朝畫藝發展的大概。
毫無疑問,在趙家這幾代的成員中,無論在書、畫、詩、文等方面上,趙孟頫都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他以官位甚高,南北宦遊,才華超越,因此到處有機會接觸不少古代名畫,後六朝、隋、唐、五代、北宋以至南宋,所見名作不少,因此對古代繪畫有很深而廣的認識,而時常仿古作畫,並認定“古意”為其作品中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從仿古之中,他無論佛道、人物、花鳥、馬羊、竹石、山水等的題材,都有採用。而技巧方面,他有著色,有青綠山水,有界畫,有純水墨,有白描,有飛白,有以書法作畫,而在仿古之中,他亦注重新創,尤以在墨筆山水及竹石,貢獻最大。因此他的畫藝,是發源於傳統,而且正如他強調界畫之重要一樣,必須對傳統各種技巧,有根深蒂固的把握,才能從中創新。他雖然沒有一本具體的畫論流傳下來,但在一些他自己作品的題識及在古人畫上的題跋中,已有很多基本的概念表達出來。他這種理論,也就影響到他家族中數代的書畫家,而且遍及整個江南繪畫的發展。
到了第二代時,趙雍就繼承了他的全部理論與技巧。趙雍的題材,也一樣的廣,現存畫中,有人物、馬牛、青綠山水、墨筆山水、著色花鳥以及竹石等,技巧方面,也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在與他同代的元畫家中,他亦表現多方面才能最廣的,不過他只是一秉承父親的後繼者,在他的技巧及理論方面,可說並無多大獨創之處。
第三代的畫家中,趙麟還是一脈相傳的承繼祖父及父親的作風,但以人馬為主。以他現存的畫來說,主要是畫馬,也有人物,但卻未見山水。此外王蒙是元末明初一位重量級的畫家,但他與趙雍、趙麟有很大的不同,後二位都只是趙孟頫的承繼者,而自己創意不大。王蒙則不然,記載中雖曾提及他寫人物,其實他的人物畫,似乎已成為山水畫了,現存北京故宮的《葛稚川移居圖軸》,是一張著色畫,以人物故事為題材,但從畫上來看,則全畫已以山水為主,人物僅出現於畫下部一小段而已。這就表明,王蒙的主要繪畫,實以山水為主。在他現存的畫中,除了這一張人物故事畫外,另有一張墨筆竹石軸(現藏蘇州博物館),其他的數十件,都是山水,而且大半都是墨筆山水為多,這就表明王蒙雖然從趙孟頫的家庭傳統出來,卻十分有創意,他與元末的許多文人畫家一樣,從仿古出來,卻注重創新,以山水為表達他的心胸的感情與理想,而予元末繪畫以一種一新耳目的作風。
在政治方面,王蒙的作風,也有不同。趙孟頫開始仕元而趙雍、趙麟都以父蔭,繼續為元官。王蒙則似有不同,他元末時曾退隱於黃鶴山,但後來又與蘇州的文士同入張士誠幕僚中,可能因有一段時間,張士誠服役於元。但入明之後,他就接受了明太祖之請,出任山東知州,他同代的趙家親戚中,沈夢麟亦曾出仕於明,但趙家直屬趙姓的後代中,卻未聞有何出仕。因趙雍、趙麟等均系元官,喪身於兵災之中,而其後代亦藉藉無聞。其後王蒙下獄,病死獄中,亦斷去一線。因此趙孟頫一家之文藝天才,支配元代江南文人畫的發展。但這~個家族,也隨著元朝的滅亡而沒落了。

相關詞條:

元趙孟頫題煙江疊嶂圖 元趙孟頫紅衣羅漢圖 元趙孟頫水村圖 元趙孟頫洞庭東山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