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趙孟頫洞庭東山圖

元趙孟頫洞庭東山圖

《元趙孟頫洞庭東山圖》類別為中國古畫,年代為元代,文物原屬為私人收藏,文物現狀為上海博物館藏。該古畫為絹本,設色,縱長為61.9厘米,橫長為27.6厘米。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趙孟頫畫山水畫喜畫南方山村水鄉, 多寫文人隱逸的生活情趣。在筆墨技法上, 兼善工筆和寫意, 呈多種面貌。《洞庭東山圖》畫太湖洞庭湖東山之景。東山山勢非高,圓渾平緩,山徑曲折,山居雲霧迷濛,崗巒隱約。湖面波光掠影,一葉輕舟,由左方駛向對岸,岸上一人待渡。近處坡石,雜草叢生。描繪了太湖中的幽美景色,境界寂靜。畫上自題:“洞庭波兮岌岌,川可濟兮不可以涉。木蘭為舟兮為楫,渺余懷兮風一葉。子昂。”

圖繪江蘇吳縣太湖邊洞庭東山的秀美之景。東山圓渾清幽,湖面微波粼粼,輕舟蕩漾,遠景峰巒迷濛,近處小丘雜樹,淡冶怡和,顧盼生情。可以看出筆墨技法從董源的規範中變化而來。柔和的披麻皴和充滿節奏的點苔,表現出江南草木華滋的土山形貌。湖水則以細勁與含蓄的線條寫成,與東山連成一片。設色採用明潔清雅的淺絳法。自識「洞庭波兮山崨嶪,川可濟兮不可以涉。木蘭為舟兮桂為楫,渺余懷兮風一頁。子昂」。鈐「趙子昂氏」朱文印。此外原尚有《洞庭西山圖》與此圖相聯繫,惜已散佚。《墨緣匯觀》著錄。

作者簡介

趙孟頫(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鷗波水晶宮道人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人元後任兵部郎中、翰林學士承旨。擅畫山水、人物、鞍馬、竹石和花烏。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馬學李公麟和唐人。其繪畫有兩種面貌,一為工整,一為豪放,均在筆墨技法上有較大發展,對後世的影響極大。

此圖描繪洞庭東山的景色。洞庭山位於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分東西雨山。東山古名胥母山,又名莫厘山,為伸出太湖之半島。圖上東山山勢不高,圓渾平緩,山徑曲折,一人佇立岸邊眺望太湖。山後霧氣迷濛,崗巒隱約。湖面微波粼粼,輕舟蕩漾。近處小丘浮起,雜木葉生。作者自題詩中抒發了閒和怡悅的決緒。下鈐“趙氏子昂”朱文方印。畫幅中有清高宗弘曆題詩。裱邊有明人董其昌題跋。

此幅筆墨從董源的規範中變化而來,柔和流暢的披麻皴和疏密相間的點苔,表現出江南草木華滋的土山形貌。細密的魚鱗水紋,寫出太湖瀲灩的水光。山巒和坡石罩染淡淡的石青、石綠和赭石,以花青占染樹葉,盞面色調明澈清雅。這種淺絳山水是趙孟頫在唐、宋青綠山水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析體貌,對元代山水畫風影響很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