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趙孟頫水村圖

元趙孟頫水村圖

元趙孟頫水村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是趙孟頫傳世有重名的作品,描繪江南水鄉平遠之景。平崗沙渚,疏林水村,湖上漁舟出沒。山崗沙渚用披麻皴,略加濃墨點苔,雜樹、蘆葦繁簡有致。

基本信息

簡介

紙本,設色,縱:24.9厘米,橫:120.5厘米。

趙孟頫在元代歷受元世祖和元仁宗的寵遇, 仁宗尤其敬重他的才華, 將其與李白和蘇軾相比。他博學多才, 工古文詩詞, 通音韻, 精鑑賞。在書畫方面造詣尤深, 篆、隸、行、草, 無一不精;山水、竹石、人馬、花鳥, 無所不能。在中國藝術發展史上, 像他這樣具有多方面成就、影響深遠的人物, 實在是很罕見的。此畫以董源披麻皴畫山,墨色清淡,行筆多曲折變化,近乎解索皴。淡墨點苔,樹木蒼老,水致細密。

此卷是趙孟頫傳世有重名的作品,描繪江南水鄉平遠之景。平崗沙渚,疏林水村,湖上漁舟出沒。山崗沙渚用披麻皴,略加濃墨點苔,雜樹、蘆葦繁簡有致。用筆瀟灑,筆墨秀潤,意境清曠。鈐「趙氏子昂」朱文印。後另紙又自跋云:「後一月,德鈞持此圖見示,則已裝成軸矣。一時信手塗抹,逎過辱珍重如此,極令人慚愧。子昂題。」卷末還有元鄧椿、覺非叟,明董其昌、陳繼儒、李日華等四十八家題記。按大德6年為公元1302年,趙氏時年49歲。曾經明王敬美、董其昌及清內府收藏。《鐵網珊瑚》、《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著錄。

《水村圖》是一幅長長的手卷,畫的是水墨山水,描繪的是朋友隱居的地方的風光。雖然《水村圖》的創作時間與畫家的另一名作《鵲華秋色圖》想差無幾,但與之相比,更具有元代典型山水畫蕭疏淡遠的特徵,更多地融入了己法,已經具備了新穎的面目。那是一片淡遠的水邊風光,汀沙澹蕩,林樹清幽,水光蒼茫處,茅舍掩映,遠山遙接,筆墨揮灑,從心所欲。趙孟頫一直致力於學習北宋之前的畫法,早年的作品多少帶有前人的畫法,到五十歲前後就將得自傳統的技法完全融入自己的個性創作之中,達到了\\"率意塗抹,天真爛漫"的境界。此時他的畫作體現出的悠遠,蒼茫,出塵,脫俗的格調不但直接影響了元末四大家,就是對後世的明清畫家也有深遠的影響。正因為如此,趙孟頫在畫史上的地位遠非只是"元代畫壇領袖"那樣簡單,他是唐宋風格的山水向明清風格的山水轉變的關鍵,在兩種風格之間起著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

《水村圖》的珍貴,除了藝術上的成就以外,還在於其難得的歷史價值。從這卷畫完成到現在六百餘年間,題詠不斷,連篇累牘,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清晰異常的流傳史,對於作品和畫史的研究的意義非同小可。

水村圖卷為紙本,墨筆 縱24.9厘米 橫120.5厘米

本幅自題:"大德六年十一月一日為錢德鈞作,子昂。"下鈐"趙氏子昂"朱文印記。另紙於卷後又自題:"後一月德鈞持此圖見示,則已裝成軸矣。一時信手塗抹,乃過辱珍重如此,極令人慚愧。子昂題。"鈐有"趙氏子昂"朱文印記、"松雪齋"朱文長方印記。大德六年為公元1302年,作者時年四十九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