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二價

口不二價

口不二價,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逸民傳·韓康》:“常採藥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指賣物者不說兩種價錢。

基本信息

成語出處

常採藥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逸民傳·韓康》

成語故事

韓康韓康
漢朝時期,長安有個叫韓康的人,常到深山採藥,然後在集市上出賣。他賣的藥,價錢三十年不變,因此長安的人都知有個韓康,賣藥“口不二價”。韓康覺得這個名聲很不光彩,可又不肯變價。有一次,一個女子向韓康買藥,討價還價,但他還是不肯變價,女子就說她早就知道有個韓康言不二價,莫非你就是韓康?羞得韓康滿臉通紅,覺得連女人都知道這個惡名聲,真沒臉再賣藥了,於是逃進霸陵山隱居不出。漢桓帝覺得這個人很有意思,就請他出來做官。他走到半道,反覆思量,最終還是覺得沒臉見人,便又跑了回去,一直到死再未出山。而‘韓康買藥,言不二價’也因此成了典故。

成語示例

計畫經濟時代,商店賣東西是口不二價、愛理不理,現在超市購物,價格好商量,款式任你挑,變化真是太大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