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圖

移居圖

擅長人物,尤以肖像著稱。 禹之鼎創作的肖像畫數量甚多,且多為當代名人。 這些名人肖像均刻畫精細,形神畢肖。

基本信息

【名稱】清 禹之鼎 移居圖卷
【年代】清代
【簡介】絹本,設色,縱42.5cm,橫232.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作賞析

本幅自題:“甲申初冬廣陵禹之鼎寫。”鈐“禹之鼎”白文印,“慎齋”朱文印,右下角鈐“逢佳”朱文印。甲申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禹之鼎時年58歲。禹氏50歲以後寓居京城,此時正是他畫史上的盛年,其技法博採眾家之長,融會貫通,予以己用。
此幅像主待考。圖中送行人臨岸佇立,面目溫和,含笑頷首;出行人當船而立,面容消瘦堅毅,神情惆悵。人物面部刻畫精準細膩,用墨骨法勾勒出五官,使面部有凹凸感,再以赭色暈染,使之氣血精神躍然紙上。僮僕們的面部均採用較傳統的勾勒暈染的畫法,立體感不強,水潤有餘,表現出樸實無華和稚嫩活潑的神情。
人物衣紋線條的畫法也因人而定,其中,船首僕人的衣紋完全為北宋馬和之的“螞蝗描”技法,流露出馬氏“衣帶鬆散,柔婉雋逸”的畫風。樹的畫法宗北宋郭熙的“蟹爪”枝。牛馬的畫法有唐韻,牛之骨骼清晰,馬圓臀,斑花用淡墨暈染,頗具光澤,活靈活現。
冷瑟靜謐的氛圍烘託了離別送行的親切和感傷。行船、馬車上的美酒、書籍、酒葫蘆、弓劍等被畫家巧妙地安排在移居送行的場景里,賦予了畫面鮮活的生活氣息,同時表現出文人儒士們高逸灑脫的氣質。

作者簡介

禹之鼎(1647-1716),清代康熙年間著名畫家,字尚吉,一字尚基,一作尚稽,號慎齋。廣陵(江蘇興化)人,後寄籍江都。擅長人物,尤以肖像著稱。康熙二十年(1681)官鴻臚寺序班,以畫供奉入直暢春園。幼師藍瑛,出入宋、元諸家。其寫真多白描,秀媚古雅,為當代第一。一時名人小像多出其手。嘗為王翬作騎牛南還圖,又有王會圖一卷,稱傑作。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十三,畫有仿馬和之西郊尋梅圖。入京供奉內廷後,譽滿京師,“一時名人小像皆出其手”(清·秦祖永《桐陰論畫》)。然而,關於他的生平,畫史記載卻極簡略,可能基於他是宮廷畫家而非文人士大夫之故。
禹之鼎創作的肖像畫數量甚多,且多為當代名人。如康熙二十三年返京不久,即為曹寅畫《棟亭圖》,曹寅即曹雪芹先人,官兩淮監政,為康熙寵臣;二十四年為陳廷敬畫《燕居課兒圖》,陳廷敬官大學士,工詩文,與王士禎、汪琬並稱當世;二十七年為朱昆田畫胡波吹笛圖像》卷,朱昆田即朱彝尊之子,工詩文書法;二十八年為朱彝尊畫《小長蘆釣魚師圖》,朱彝尊為著名學者,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官檢討,入直南書房;同年為高士奇畫《江村南歸圖》卷,高士奇為著名鑑藏家,工書善畫,供奉內廷,官至禮部侍郎。這些名人肖像均刻畫精細,形神畢肖。
以畫供奉暢春園。擅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尤精肖像。初師藍瑛,後取法宋元諸家,轉益各師,精於臨摹,功底紮實。肖像畫名重一時,有白描、設色兩種面貌,皆能曲盡其妙。形象逼真,生動傳神。有《騎牛南還圖》、《放鷳圖》、《王原祁藝菊圖》等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