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川移居圖》

《稚川移居圖》

《稚川移居圖》是元代大畫家王蒙流傳在民間最重要的作品,《稚川移居圖》應該是王蒙借葛洪上羅浮山煉丹,來表達自己隱士的心情。但王蒙並沒有一直隱居,明朝初年,王蒙擔任山東泰安的知州。 在2011北京保利春拍會夜場,《稚川移居圖》的成交價比《砥柱銘》略低,經過19輪的激烈角逐,最終以4.025億元成交,成為中國古書畫第二貴、中國古畫最貴。

基本信息

背景

《稚川移居圖》《稚川移居圖》

《稚川移居圖》是元代大畫家王蒙流傳在民間最重要的作品,《稚川移居圖》應該是王蒙借葛洪羅浮山煉丹,來表達自己隱士的心情。但王蒙並沒有一直隱居,明朝初年,王蒙擔任山東泰安的知州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當時宰相胡惟庸,因為王蒙和胡惟庸有交情而受到牽連,被打入南京的大牢中。王蒙在南京的監獄裡坐了一年多牢,最後死在了監獄裡。王蒙的傳世作品很少。

描述

《稚川移居圖》描述東晉時期,煉丹家葛洪移居羅浮山煉丹的故事。這幅畫已經流傳600多年,但畫面依然清晰,最上方是密密麻麻的題跋和印章,畫面正中,山巒疊著山巒,怪石林立。葛洪一行5人,走在最前方的兩人牽著牛繩,中間的兩位分別端坐在牛背上,寬袍大袖,最後面的一位步行,緊緊跟著,他們在崇山峻岭中穿行。

畫作意義

《稚川移居圖》上一共有與王蒙同時期或稍後的七位大學者、大畫家或大詩人的題詩。其中,還有明代大才子陳則的題詩,上面寫著:“挈累離羈歸去兮,犁牛穩跨壽眉齊。陶鎔鉛汞猶餘事,利物濟人心弗迷。”雖然是一首小詩,但也彌足珍貴,比如:陳則傳世的墨跡幾乎看不見,《稚川移居圖》的小詩是陳則唯一流傳於世的,非常罕見。
另外,專家認為這幅畫有劃時代的意義。就中國繪畫史來說,元代是個變革。元代的山水畫是虛幻的真實,而宋代的山水畫是真實的虛幻。王蒙的這幅畫既有宋代的寫實主義,又有元代的理想主義,是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高度結合。從此以後,中國的繪畫沒有這樣結合的作品了。這張畫很細膩,構圖很繁密。元代以後,畫的構圖都比較簡單,不這么繁密了。這幅畫是一個結束的意義,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傳奇經歷

這幅畫於19世紀後半葉入藏蘇州過雲樓顧家,百餘年間,有一段非常傳奇曲折的經歷。江南書畫有兩大著名收藏家,一個是龐萊臣龐家,還有一個是過雲樓顧家。顧家的藏書樓叫過雲樓,這幅畫應該是過雲樓第一代主人顧文彬收藏來的。但後來,《稚川移居圖》數度差點毀於一旦。上世紀三十年代,日寇轟炸蘇州,顧家園林被毀,顧家在炮火中將藏品連夜倉皇轉移至上海租界,才讓藏品免於戰火。上世紀六十年代,過雲樓藏品被查抄,這幅古畫一度被抄到蘇州博物館。《稚川移居圖》被抄後,當時,顧家有人以為此生再也見不著了,傷心絕望之下,縱身跳入蘇州河。
此後十年間畫作杳無音訊,一度被懷疑已毀於人手。直至1977年11月8日,上海博物館的書畫鑑定專家鄭為、承明世與鍾銀蘭先生赴蘇州博物館鑑定書畫,在一堆查抄作品中偶然發現了王蒙的《稚川移居圖》。“畫極精,令人激動不已、激動不已。”鍾銀蘭在鑑定日記中記載,並認為此件較之北京故宮藏的王蒙同題《稚川移居圖》更為精彩。
後王蒙《稚川移居圖》被發還過雲樓顧氏後裔,為過雲樓第五代顧篤瑄所有。

拍賣

按照原定拍賣日程,《稚川移居圖》是2011年保利春拍夜場的最後一件拍品,但是,開拍前,拍賣行臨時將這件拍品提前到近現代十二大名家夜場之前拍賣。拍賣行對外透露的底價(委託方和拍賣公司協定的保留價)為2億元,在預展前兩天,又臨時變卦,底價從2億元降低為1.6億元。即便是1.6億元的底價,也“霸氣”十足。
之所以高價開拍,據透露,是因為此前早已有“大佬”們瞄準了這幅流傳了600多年的古畫,而且競爭者經濟實力都很雄厚,一共有七八位,而報名參與競拍的,一共有10多位。

晚上8:30左右,北京亞洲大酒店裡,《稚川移居圖》開始登場競拍。此前,這幅古畫就備受關注,它的起拍價很可能超過黃庭堅砥柱銘》捲起拍價的8000萬元,外界認為它的成交價也有可能超過《砥柱銘》 ,成為中國拍賣成交價格最高的古書畫。
現場買家以1000萬為競價階梯展開競爭。在經過15分鐘、18輪競價後,該幅作品以4.025億元成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