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斯·里奇

丹尼斯·里奇

丹尼斯·里奇,C語言之父,UNIX之父。曾擔任朗訊科技公司貝爾實驗室下屬的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繫統軟體研究部的主任一職。1978年與布萊恩·科爾尼乾(Brian W. Kernighan)一起出版了名著《C程式設計語言(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此書已翻譯成多種語言,被譽為c語言的聖經。2011年10月12日(台北時間為10月13日),丹尼斯·里奇去世,享年70歲。

基本信息

人物信息

肯·湯普遜(左)和丹尼斯·里奇(右) 肯·湯普遜(左)和丹尼斯·里奇(右)

丹尼斯·里奇,全名丹尼斯·麥卡利斯泰爾·里奇。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對C語言和其他程式語言、Multics和Unix等作業系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里奇在哈佛大學學習物理學和套用數學畢業,1967年他進入貝爾實驗室,是朗訊技術公司系統軟體研究部門的領導人。1983年他與肯·湯普遜一起獲得了圖靈獎。理由是他們“研究發展了通用的作業系統理論,尤其是實現了UNIX作業系統”。1999年兩人為發展C語言和Unix作業系統一起獲得了美國國家技術獎章。在里奇的成長曆程中,有兩個人對他的影響最大,一個是他父親,而另一個是他的摯友,同為UNIX發明人的肯·湯普遜。尤其是後者。 有人問過丹尼斯,他的偶像是誰,不論在計算機領域還是其他領域?他說:我不是在英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很顯然,對我職業生涯影響最大的人物是肯·湯普遜。UNIX大部分是他的工作,同樣也是C語言的前輩,同樣Plan 9系統的大部分工作也是他做的。並且在這期間Ken做了第一個計算機象棋大師。  

暱稱

在技術討論中,他常被稱為dmr,這是他在貝爾實驗室的Email地址。

學習經歷

丹尼斯·里奇 丹尼斯·里奇

丹尼斯·里奇獲得學士學位並且獲得哈佛大學更高的學位,在那裡以肄業生資格學習物理,以研究生資格學習套用數學。這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一生的選擇。里奇這樣描述他的轉變,當他聽取一些非課程類的計算機講座後(大約1960年),開始對計算機著迷,並選擇了一學期正規(介紹性的)課程。第一部分是模擬計算機,後面是關於打孔卡片設備的,然後是關於真正的數字式計算機的,並為Univac I號機準備了一個程式。當時他是一個主修物理學的學生,但是更加著迷於計算機處理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因此,他的畢業論文大部分是理論方面的(遞歸函式的層次),但是也開始投入更大精力到實踐方面。作為助教為同一個介紹性課程的後續版本工作了三年——不過那時計算機已經成了IBM7049。 1968年獲得數學博士,而論文正是上面的《遞歸函式的的層次》。1967年加入貝爾實驗室,他的父親阿利斯泰爾·里奇(Alistair E. Ritchie)在那裡有長時間的工作經歷,他的父親對電晶體電路類的東西很有研究,正是由於父親的影響,也使得他走上了科學研究之路。不久後,加入了Multics項目,那時由貝爾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和通用電器三家的合作項目。里奇負責多道處理機的BCPL語言和GE650的編譯器,它們都是屬於GECOS系統的。同樣的,他也寫了ALTRAN語言的代數編譯器,那是用於符號計算機的一種語言和系統。  

個人著作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C程式設計語言》)  

《Unix Programmer's Manual》  

主要研究

丹尼斯·里奇 丹尼斯·里奇

C++的開發者和設計師、里奇在貝爾實驗室的同事比雅尼·史特勞斯特魯普說:“假如里奇決定在那十年里將他的精力花費在稀奇古怪的數學上,那么Unix將胎死腹中。” 事實上,丹尼斯·里奇與肯·湯普遜兩人發展了C語言,同時發展了Unix作業系統,在電腦工業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C語言在發展軟體和作業系統時依然是一個非常常用的電腦語言,它對許多現代的程式語言如C++、C#、Objective-C、Java和JavaScript擁有極大的影響。在作業系統方面Unix也具有極大的影響:市場上有許多不同的Unix版本如AIX、Solaris、Mac OS X和BSD等,以及與Unix非常相似的系統如Minix和非常普及的Linux作業系統。甚至其Microsoft Windows作業系統與Unix相競爭的微軟為他們的用戶和開發者提供了與Unix相容的工具和C語言編譯器。里奇還參加發展了Unix和C語言的兩個後繼軟體:Plan 9和Inferno作業系統以及Limbo語言。兩者均是基於他以前的工作上發展的。  

主要榮譽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他的工作得到了很多計算機組織的公認和表彰,如: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授予的系統及語言傑出論文獎(1974);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 Emmanuel Piore 獎(1982);貝爾實驗室特別人員獎(1983);美國計算機協會(ACM)的圖靈獎(1983); NEC公司的基金獎(1989);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優秀獎章;漢明勳章(1990);計算機先驅獎 (1994);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1997) ;哈羅德·潘德獎(2003);日本獎 (2011);  

人物逝世

台北時間2011年10月13日上午,資料顯示,美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C語言之父、UNIX之父的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 )已經於當地時間2011年10月12日去世(台北時間為2011年10月13日),享年70歲。  

社會影響

C語言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可以說,C語言的誕生是現代程式語言革命的起點,是程式設計語言發展史中的一個里程碑。自C語言出現後,以C語言為根基的C++、Java和C#等面向對象語言相繼誕生,並在各自領域大獲成功。但C語言依舊在系統編程、嵌入式編程等領域占據著統治地位。C語言,這種最有效、最通用的程式語言,就是他開發的,而這還是他在做另一個項目時的副產品。丹尼斯·里奇還和肯·湯普遜一起開發了Unix作業系統,因此,他還是名副其實的Unix之父。  

社會評價

丹尼斯·里奇 丹尼斯·里奇

在里奇去世後,計算機歷史學家Paul E. Ceruzzi說:

里奇不被人們知道。他的名字一點也不家喻戶曉,但是……如果你有一台顯微鏡,能在電腦里看到他的作品,你會發現裡面到處都是他的作品。  

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 N.Wirth評價他說, 丹尼斯里奇先生的專業精神令人感動,近40年如一日,在他所從事的領域辛勤耕耘,他的多項發明,包括C語言,Unix,也包括Plan9,無論哪一項,在軟體發展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他的偉大成就形成對照的是他的行事,態度低調,他的表達,象他的軟體一樣,簡潔生動而準確。 C++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也來自於C,是C語言的普及和深入,才有了後面的鳳凰涅槃,從另一個角度,在同另一語言大師Pascal之父Niklaus Wirth交流時,C++的名字也是源自C語言的利器,Wirth先生不無惋惜地表示,後來他開發的語言可惜沒叫Pascal2。

“他是虔誠而純粹的計算機天才,侵犯他人電腦是絕不乾的。”潘嘉傑說。

麻省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馬丁教授評價說:如果說,賈伯斯是可視化產品中的國王,那么里奇就是不可見王國中的君主。賈伯斯的貢獻在於,他如此了解用戶的需求和渴求,以至於創造出了讓當代人樂不思蜀的科技產品。然而,卻是里奇先生為這些產品提供了最核心的部件,人們看不到這些部件,卻每天都在使用著。

克尼漢評價道:牛頓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今,我們都站在里奇的肩膀上。  

歷屆圖靈獎獲獎名單

盤點美國知名科學家

古拉斯·尼葛洛龐帝
傑夫·霍金
艾賽亞·鮑曼
塞西莉亞·佩恩-加波施金
阿瓦德斯·特凡尼安
喬治·華盛頓·卡弗
威廉·亨利·皮克林
道格拉斯·麥克羅伊
艾倫·J·巴德
約翰·馬伯格
喬爾·梅特卡夫
W·E·莫爾納爾
愛德華·諾頓·勞侖次
理察·斯莫利
羅伯·雷頓
匠白光
希伯·柯蒂
吉爾伯特·牛頓·路易士
羅歇·吉耶曼
保羅·勞特伯
威廉·莫里斯·戴維斯
K·C·尼古勞
毛昭憲
保羅·卡拉斯
佛瑞德·布魯克斯
赫爾曼·約瑟夫·馬勒
翰·繆爾
赫伯特·豪普特曼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卡羅琳·舒梅克
約翰·道布森
邵正元
阿弗雷德·赫希
文森特·迪維尼奧
羅伯特·柯爾
約翰·巴科斯
沃爾特·阿爾瓦雷茨
吉姆·卡吉雅
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
彼得·舒爾茨
賀拉斯·帕內爾·塔特爾
基普·索恩
貝拉·巴納錫
乍德·特魯希略
安德魯·沙利
喬治·瑪麗·塞爾
布萊恩·施密特
詹姆斯·B·薩姆納
凱文·格蘭納達
路易斯·斯威夫特
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
維斯托·斯里弗
奧托·斯特魯維
陳品山
阿爾伯特·班傑明·普雷
約翰·彭伯頓
查爾斯·佩德森
麥可·斯通布雷克
亞當·里斯
約翰·丹尼爾·克勞斯
伊莉莎白·羅默爾
亨利·諾利斯·羅素
查爾斯·狄龍·珀賴因
拉斯·昂薩格
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普
尤金·派克
羅伯特·S·馬利肯
賽斯·尼克爾森
孟懷縈
埃德溫·麥克米倫
約書亞·布洛克
威廉·利普斯科姆
法蘭斯·萊文沃思
潘文淵
諾曼·艾布拉姆森
亨麗愛塔·勒維特
丹尼爾·柯克伍德
威廉·斯坦迪什·諾爾斯
查爾斯·科瓦爾
法蘭克·迪普勒
傑爾姆·卡爾
愛德華·卡爾文·肯德爾
羅伯特·赫爾曼
霍爾登·凱弗·哈特蘭
馬中佩
埃德溫·克雷布斯
里卡爾多·賈科尼
詹姆斯·弗格森
雷蒙德·史密斯·杜根
保羅·莫卡派喬斯
羅伯特·修奇
埃德溫·福斯特·柯丁頓
賽斯·卡羅·錢德勒
詹姆斯·克里斯蒂
安妮·坎農
威廉·羅伯特·布魯克斯
黃桑希蘭
葉乃裳
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
約翰·貝內特·芬恩
喬治·邦德
拉爾夫·阿爾菲
喬治·阿貝爾
沃爾特·亞當斯
范·雅各布森
威廉·亨利·霍爾姆斯
赫伯特·亨利·道
阿爾文·溫伯格
羅德·霍夫曼
羅伯特·夏皮羅
約瑟夫·德西蒙尼
竇維廉
查爾斯·奧弗伯格
查爾斯·利伯
傑瑞·馬奇
托馬斯·米基利·梅勒
巴里·特羅斯特
尤金·賓漢
約翰·軒尼詩
塞繆爾·丹尼謝夫斯基
哈里·格雷
梅爾文·卡爾文
赫伯特·布朗
史丹利·羅斯特·本尼迪
馬克斯·列夫琴
喬治·沃爾德
拉瑞·克倫普爾
阿爾佛雷德·艾侯
西奧多·周
喬治·亨利·彼得斯
史蒂文·沃格特
查爾斯·薩克爾
克萊德·湯博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
艾倫·桑德奇
馬丁·史瓦西
萊曼·史匹哲
大衛·史提芬遜
哈羅·沙普利
古斯塔夫·所羅門
薇拉·魯賓
斯坦利·科恩
大衛·拉比諾維茨
賈德·戴蒙
愛德華·查爾斯·皮克林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
魯道夫·閔可夫斯基
法蘭克·穆勒
傑佛瑞·馬西
弗雷德里克·查爾斯·倫
傑夫·拉斯金
塞繆爾·蘭利
羅伯特·科什納
布萊德·確斯
歐文·羅斯
馬丁·紐維爾
愛德溫·哈勃
喬治·埃勒里·海耳
羅斯貝
馬文·閔斯基
亨利·德雷伯
米高·E·布朗
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
芭芭拉·利斯科夫
葛麗絲·霍普
查理斯·艾博特
約翰·威斯利·鮑威爾
彼得·秀爾
尤利烏斯·紐蘭德
克日什托夫·馬蒂亞謝夫
喬治·懷特塞茲
常瑞華
王瑞駪
肯尼斯·艾佛森
詹姆斯·高斯林
格羅特·雷伯
巴里·夏普萊斯
威廉·巴頓·羅傑斯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胡流源
張可昭
艾德文·卡特姆
弗蘭克·舍伍德·羅蘭
朱有花
弗拉迪米爾·普雷洛格
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李中漢
菲巴斯·利文
威拉得·利比
馬丁·卡普拉斯
達德利·赫施巴赫
法蘭·艾倫
歐文·蘭米爾
羅納托·杜爾貝科
羅伯特·格拉布
維農·德沃夏克
威廉·吉奧克
克利夫蘭·阿貝
保羅·弗洛里
尤金·舒梅克
華萊士·卡羅瑟斯
馬克·維瑟
卡爾·斐迪南·科里
蘭迪·波許
倫納德·阿德曼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小羅伯特·伯納姆
弗里茨·茲威基
徐遐生
彼得·阿格雷
黎頓郝斯
阿諾·彭齊亞斯
王贛駿
肯·湯普遜
理察·卡普
阿薩夫·霍爾
羅伯特·弗洛伊德
法蘭克·德雷克
德克·布勞威爾
威廉·邦德
約翰·霍蘭德
琳·康維
詹姆斯·范·艾倫
亨利·陶布
文頓·瑟夫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理察·施羅克
斯圖亞特·L·施萊伯
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
安東尼奧·穆齊
約翰·麥卡錫
哈里森·施密特
哈里·哈蒙德·赫斯
理察·赫克
查爾斯·馬丁·霍爾
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
蘇珊·霍克菲爾德
亨利·艾林
艾倫·紐厄爾
羅伯特·梅特卡夫
約瑟·亨利
丹尼斯·里奇
帕西瓦爾·羅威爾
艾倫·佩利
高德納
喬治·伽莫夫
約翰·繆爾
史提芬·古克
布萊姆·科恩
下村修
謝爾蓋·布林
郭曉嵐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艾倫·黑格
安娜·菲舍爾
羅德里克·麥金農
卡爾·薩根
傑拉德·柯伊伯
卡爾·央斯基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
哈羅德·克萊頓·尤里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萊納斯·鮑林
克勞德·香農
利蘭·哈特韋爾
赫伯特·西蒙
奧利弗·史密斯
班傑明·富蘭克林
諾姆·喬姆斯基
理察·阿克塞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