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於2004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這是國務院批准的第一個行業規劃,也是截至2020年中國鐵路建設的藍圖,促使青藏鐵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車,指導全國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成功實施,讓大秦鐵路突破世界重載運量極限,更推動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開闢了中國高速鐵路的新紀元。2008年10月31日,經國家批准,中長期鐵路網調整規劃正式頒布實施引。新規劃將進一步擴大路網規模,完善布局結構,提高運輸質量,體現了原規劃快速擴充運輸能力、迅速提高裝備水平的要求。2016年7月20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在京發布最新修訂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基本信息

發展目標

為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鐵路網要擴大規模,完善結構,提高質量,快速擴充運輸能力,迅速提高裝備水平。

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萬公里,主要繁忙幹線實現客貨分線,複線率和電化率分別達到50%和60%以上,運輸能力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主要技術裝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規劃原則

(一)統籌考慮與其它運輸方式及能源等相關行業的發展,通道布局、運力分配與公路、民航、水運、管道等規劃有機銜接。

(二)能力緊張的繁忙幹線實現客貨分線,經濟發達的人口稠密地區發展城際快速客運系統。

(三)加強各大經濟區之間的連線,協調點線能力,使客貨流主要通道暢通無阻。

(四)增加路網密度,擴大路網覆蓋面,為經濟持續發展、國土開發和國防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五)提高鐵路裝備國產化水平,大力推進裝備國產化工作。

規劃方案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建立省會城市及大中城市間的快速客運通道,以及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3個城際快速客運系統,建設客運專線1.2萬公里以上。

規劃指出,以擴大西部路網規模為主,形成西部鐵路網骨架,完善中東部鐵路網結構,提高對地區經濟發展的適應能力。規劃建設新線約1.6萬公里。形成西北、西南進出境國際鐵路通道,西北至華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區和東中部鐵路網路。

鐵路部門將以客運專線、滬漢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運輸通道的部分項目為重點,積極爭取開工一批新項目。計畫新線鋪軌859公里,投產1680公里;複線鋪軌290公里,投產140公里;電氣化投產559公里。寧西線西合段、寧啟線、粵海通道、膠新線、寶蘭複線、朔黃線等16個項目將建成。客運專線

建設客運專線1.2萬公里以上,客車速度目標值達到每小時200公里及以上。具體建設內容:

1、“四縱”客運專線:⑴北京~上海客運專線,貫通京津至長江三角洲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⑵北京~武漢~廣州~深圳客運專線,連線華北和華南地區;⑶北京~瀋陽~哈爾濱(大連)客運專線,連線東北和關內地區;
杭州~寧波~福州~深圳客運專線,連線長江、珠江三角洲和東南沿海地區。
2、“四橫”客運專線:
⑴徐州~鄭州~蘭州客運專線,連線西北和華東地區
⑵杭州~南昌~長沙客運專線,連線華中和華東地區;
⑶青島~石家莊~太原客運專線,連線華北和華東地區;
⑷南京~武漢~重慶~成都客運專線,連線西南和華東地區。
3、三個城際客運系統: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客運系統,覆蓋區域內主要城鎮。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性新線

以擴大西部路網規模為主,形成西部鐵路網骨架,完善中東部鐵路網結構,提高對地區經濟發展的適應能力。規劃建設新線約4.1萬公里。

1、新建中俄通道同江~哈魚島段,中吉烏鐵路喀什~吐爾尕特段,改建中越通道昆明~河口段,新建中老通道昆明~景洪~磨憨段、中緬通道大理~瑞麗段等,形成西北、西南進出境國際鐵路通道;2、新建太原~中衛(銀川)線、臨河~哈密線,形成西北至華北新通道;3、新建蘭州(或西寧)~重慶(或成都)線,哈達鋪~成都線,研究建設張掖~西寧~成都、格爾木~成都線,形成西北至西南新通道;4、新建 烏魯木齊~哈密~蘭州,庫爾勒~格爾木線、龍崗~敦煌~格爾木線,喀什~和田、日喀則~拉薩線,研究建設和田~獅泉河~日喀則線,形成新疆至甘肅、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 5、新建拉薩~林芝、大理~香格里拉線,研究建設成都~波密~林芝、香格里拉~波密線,形成四川、雲南至西藏的便捷通道;6、新建太原~侯馬~西安~漢中~綿陽線,研究建設鄭州~重慶~昆明線,形成華北、中原至西南新通道; 7、新建重慶~貴陽、樂山~貴陽~廣州、南寧~廣州線,形成西南至華南新通道;8、新建向塘~莆田(福州)、合肥~福州、阜陽~六安~景德鎮~瑞金~汕頭線,形成內陸腹地至東南沿海地區新通道;9、新建北京~張家口~集寧~呼和浩特~包頭線,形成北京至內蒙古呼包鄂地區便捷通道;10、新建內蒙古中西部、山西中南部煤運鐵路,形成 “三西”地區煤炭外運新的大能力通道;11、新建精河~伊寧,奎屯~阿勒泰,烏魯木齊~富蘊~北屯、哈密~若羌、二連浩特~錫林浩特~烏蘭浩特、正藍旗~虎什哈、昭通~攀枝花~麗江、昆明~百色、柳州~肇慶、南寧~河池,永州~玉林和茂名、合浦~河唇、西安~平涼、柳州~肇慶、桑根達來~張家口、準格爾~呼和浩特、集寧~張家口等西部區內等鐵路,研究建設安康~恩施~張家界等鐵路,完善西部地區鐵路網路;12、新建哈爾濱~佳木斯、青島~連雲港~鹽城、南通~上海~寧波、廣州~湛江~海口~三亞、上海~江陰~南京~銅陵~安慶、懷化~衡陽~贛州、九江~景德鎮~衢州、浦城~建寧~龍巖等鐵路和福州~廈門貨運線,銅陵~九江、、贛州韶關龍巖廈門湖州嘉興乍浦金華台州及東北東邊道等鐵路,完善東中部地區鐵路網路。路網既有線

加強既有路網技術改造和樞紐建設,提高路網既有通道能力。規劃既有線增建二線1.9萬公里,既有線電氣化2.5萬公里。

1、在建設客運專線的基礎上、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性新線的基礎上,對既有線進行擴能改造,在大同(含蒙西地區)、神府、太原(含晉南地區)、晉東南、陝西、貴州、河南、兗州、兩淮、黑龍江東部等十個煤炭外運基地,形成大能力煤運通道。近期要優先考慮 大秦線擴能、北同蒲改造、黃驊至大家窪鐵路建設和石太線擴能,實現客貨分運,加大煤炭外運能力。重點強化“三西”地區煤炭下海和鐵路直達中南、華東內陸地區通道,以及新疆地區煤炭外運通道等。 2、結合客運專線的建設、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性新線的建設,對既有京哈、京滬、京九、京廣、隴海-蘭新、滬漢蓉和滬昆等七條主要幹線進行複線建設和電氣化改造。3、按照綜合交通樞紐布局和城市發展規劃,加強主要客貨樞紐建設,注重與城市軌道交通等公交系統以及公路、民航和港口等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實現旅客運輸“零距離換乘”、貨物換裝“無縫銜接”和交通運輸一體化。以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樞紐為重點,調整編組站,改造客運站,建設機車車輛檢修基地,完善樞紐結構,使鐵路點線能力協調發展。4、建設貨櫃中心站,改造貨櫃運輸集中的線路,開行雙層貨櫃列車。

高鐵規劃

“規劃”的批准和實施,標誌著中國鐵路新一輪大規模建設即將展開。根據“規劃”,鐵路部門將以客運專線、滬漢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運輸通道的部分項目為重點,積極爭取開工一批新項目。

2004年鐵道部計畫安排大中型續建項目35項,計畫新線鋪軌859公里,投產1680公里;複線鋪軌290公里,投產140公里;電氣化投產559公里。寧西線西合段、寧啟線、粵海通道、膠新線、寶蘭複線、朔黃線等16個項目將建成。在已經開工建設的鐵路工程中,青藏鐵路2004年將實現正線鋪軌340公里的目標,渝懷鐵路除圓梁山隧道外將基本完成線下工程,累計完成正線鋪軌534公里以上。與此同時,鐵道部還將加大既有線改造力度。加快推進大秦線擴能改造,實現2004年1.5億噸的輸送目標。加快膠濟電化、徐鄭電化、浙贛電化、武九線擴能改造、蘭武複線等項目建設,如期高質量完成技改任務。抓緊滿洲里、綏芬河、二連浩特等口岸站擴能改造收尾工程,為口岸運輸“大進大出”創造條件。滬漢蓉快速客運通道列入《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該快速客運通道中上海至重慶段為高速鐵路,規劃時速為200公里及以上。業內人士向新聞晨報透露,滬漢蓉快速客運通道從上海出發,經南京、合肥、武漢、重慶至成都。上海至重慶段高速鐵路建成後,乘火車從上海至重慶只需10小時左右,而目前上海至重慶約需40小時。滬漢蓉快速客運通道從上海出發,經南京、合肥、武漢、重慶至成都。作為滬漢蓉快速通道的一段,重慶至湖北利川的渝利鐵路段已經通過環境評價,年內有望動工建設,預計在2010年建成。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湖南9條鐵路納入中國國家計畫的9條鐵路線為:衡茶吉(衡陽—井岡山段)、湘桂複線(衡陽—柳州段)、杭長昆客運專線(杭州—長沙—昆明)、黔張常(黔江—張家界—常德)、懷邵衡(懷化—邵陽—衡陽)、荊岳(荊州—岳陽)、渝懷複線(重慶—懷化)、石長複線(石門—長沙)及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杭州昆明間將有客運專線

荊岳鐵路項目,由荊州至岳陽,是連通京廣和焦柳兩大南北幹線的重要聯絡線。目前,我省正就該路線的走向進行研究比選,並與湖北省銜接。鐵道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計畫今年完成立項批覆,列入明年開工計畫。

長昆客運專線項目東起杭州,西至昆明,途經南昌、長沙、貴陽等地,形成連線長江三角洲、中南和西南地區的鐵路客運大通道。線路全長2080公里,其中湖南境內約460公里。由於跨度長,工程量大,鐵道部明確將分成兩段建設。一段是杭州—長沙,另一段是長沙—昆明。杭州—長沙段將先行啟動,爭取明年開工建設,工程比照武廣客運的投融資模式推進,由鐵道部為主募集資金,湖南省負責征地拆遷工作。打通“北煤南運”大動脈

一到用電高峰期,電煤調運工作陡然緊張。隨著湖南省經濟快速發展,進一步打通北煤南運鐵路通道,顯得尤為緊迫。

石長鐵路於1998年底建成,2007年提速後,全線客貨運量已超過設計能力。該鐵路是湖南省北煤南運的重要通道,沿線集中了四大火力發電廠,計畫裝機容量占湖南省一半以上。修建石長複線對湖南省能源發展戰略至關重要。 計畫修建的石長鐵路石門南至益陽東電氣化複線,長187公里,估算總投資60億元。
將採取與湖南共同出資的方式,全力推進該項目的建設,爭取1998年啟動前期工作,列入明年開工計畫。

到2020年,這9條鐵路建成後,湖南省鐵路路網將達5000公里左右,其中客運專線978公里。全省將形成一個現代化的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鐵路方面,三縱(京廣、洛湛、焦柳)四橫(湘桂、滬昆、懷衡吉、黔張常);高速公路方面,五縱七橫,里程約5600公里;航空方面,長沙、張家界、常德、懷化、永州五大航空港;水運方面,湘、資、沅、澧四大水運主通道。

湖南省已委託鐵四院編制《湖南省區域鐵路網發展規劃》,計畫今年10月完成。擬編制的規劃中,初步研究將增加部分尚未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鐵路項目。

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表示,在執行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同時,將大力支持湖南省的區域鐵路網發展。對於湖南省列入近中期規劃的安張常鐵路(陝西安康—重慶—湖北—常德)、黔張常鐵路(重慶黔江—張家界—常德)、懷邵衡鐵路等項目,將根據其重要性和緊迫程度,適時啟動。

湖南省鐵路營運里程達2906公里,居中國第10位,中部第3位。

實施意見

鐵路鐵路
總體目標:規劃從2003年開始,在2020年前逐步建成。
實施計畫如下:(一)“十五”建設計畫調整

到2005年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5萬公里,其中複線鐵路2.5萬公里,電氣化鐵路2萬公里以上。具體建設項目調整如建設客運專線,開工建設北京一上海、武漢一廣州、西安一鄭州、石家莊一太原、寧

波~廈門等客運專線。建設城市密集地區城際客運系統,開工建設環渤海地區北京一天津,長江三角洲南京一上海一杭州,珠江三角洲廣州一深圳、廣州一珠海、廣州~佛山城際客運系統。
加快完善路網結構,開工建設宜昌~萬州、煙臺一大連輪渡、合肥一南京、麻城~六安、太原~中衛(銀川)、精河一伊寧、永州~玉林(茂名)、銅陵一九江、大理一麗江、龍崗一敦煌、黃驊一大家窪鐵路等新線。
加快既有線擴能改造,實施京滬線、焦柳線、黔桂線、蘭新線武威至嘉峪關段、滬杭線、天津~瀋陽、石德線電化改造,開工建設滬漢蓉既有段、昆明一六盤水、濱洲線海拉爾至滿洲里、湘桂線衡陽至柳州複線,進行大秦線、西延線擴能改造。
加快主要樞紐及貨櫃中心站建設,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樞紐進行改造,建設上海、昆明、哈爾濱、廣州、蘭州、烏魯木齊、天津、青島、北京、瀋陽、成都、重慶、西安、鄭州、武漢、大連、寧波、深圳等18個貨櫃中心站。(二)2010年階段目標

到2010年,鐵路網營業里程達到9萬公里左右,其中客運專線約7000公里,複線3.5萬公里,電氣化3.5萬公里。

進一步建設客運專線,新建北京~上海高速鐵路,北京~廣州~深圳、石家莊一太原、天津~秦皇島、哈爾濱~大連、上海~寧波~深圳、徐州~鄭州~西安~寶雞、石家莊~濟南、南京~武漢~宜昌、蚌埠~合肥、南京~杭州、柳州~南寧、綿陽~成都~樂山、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客運專線。開工建設北京一武漢、天津一秦皇島、廈門一深圳等客運專線。進一步擴大路網規模,建設雲南進出境、中吉烏、合浦至河唇、贛州至韶關、龍巖至廈門、湖州至乍浦、蘭州(或西寧)至重慶(或成都)、西安至平涼、隆昌至黃桶、東北東邊道等鐵路。新建蘭州~重慶和成都、貴陽~廣州、南寧~廣州、麗江~香格里拉、蒙自~河口、拉薩~日喀則、重慶~利川、西安~平涼、西小召(包頭)~甘其毛道、烏蘭浩特~錫林浩特、黃驊~大家窪、前進~撫遠、上海~南通、南京~安慶、阜陽~六安、宿州~淮安、衡陽~井岡山、贛州~韶關鐵路,內蒙古中西部、山西中南部煤運鐵路,東北東部鐵路,集包第二雙線等。進一步提高既有線能力,,建設邯濟線寧蕪線、西康線、平齊線、大鄭線、濱綏線等複線。從雲南人藏的滇藏線仍繼續做好地質調查和技術經濟分析,是否建設視研究論證結果再定。 實施西安~合肥、西安~安康、長治~邯鄲~濟南、石門~長沙、遂寧~重慶等鐵路增建第二線,以及大同~秦皇島、神木~朔州~黃驊、集寧~通遼、衡陽~柳州、金華~溫州、廣通~大理、贛州~龍巖等鐵路擴能改造工程。

規劃特點

實現客貨分線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針對中國主要鐵路幹線能力十分緊張,除秦瀋客運專線外,均為客貨混跑模式,客運快速與貨運重載難以兼顧,無法滿足客貨運輸的需求,並影響旅客運輸質量提高的實際情況,《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實施客貨分
線,專門建設客運專線,在建設較高技術標準 “四縱四橫”客運專線的同時,為滿足經濟發達的城市密集群的城際間旅客運輸日益增長的需求,規劃以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為重點,建設城際快速客運系統。完善路網布局

長期以來,中國鐵路網布局一直呈現著不合理態勢,特別是在廣大西部地區,運網稀疏,運能嚴重不足,與東中部的聯絡能力差。為此,《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2020年前,以西部地區為重點,新建一批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性新線,全面提高對地區經濟發展的適應能力。西部地區在加快青藏鐵路等新線建設的同時,集中力量加強東西部之間通道的建設,在西北至華北及華東、西南至中南及華東間形成若干條便捷、高效的通道,形成路網骨架,滿足東西部地區客貨交流的需要。東中部地區新建一批必要的聯絡線,增強鐵路運輸機動靈活性。新建和改擴建新疆通往中亞,東北通往俄羅斯雲南通往越南寮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出境鐵路通道,為擴大對外交流服務。

提升既有能力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根據中國資源分布、工業布局的實際,結合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在建設客運專線和其他鐵路線路的同時,加強既有鐵路技術改造,擴大運輸能力,提高路網質量。第一,以京哈、京滬、京九、京廣、陸橋、滬漢蓉、滬昆等七條既有幹線為重點,增建二線和電氣化改造,擴大既有主幹線的運輸能力。第二,根據煤炭行業發展規劃,結合鐵路煤炭運輸徑路的實際,通過建設客運專線實現客貨分線和對既有煤 運通道進行擴能改造,形成鐵路煤運通道18億噸的運輸能力。第三,在加快新線建設和既有線改造的同時,系統安排樞紐建設,強化重點客站,並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有機銜接;調整主要編組站,建設機車車輛檢修基地,完善樞紐結構,使鐵路點線能力協調發展,系統提高運輸能力、運輸質量和運輸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路網整體作用。第四,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省會城市及港口城市布局並建設18個貨櫃中心站和40個左右靠近省會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內陸口岸的貨櫃辦理站,發展雙層貨櫃運輸通道,使中心站間具備開行雙層貨櫃列車的條件。推進技術創新

由於對國外高新技術的跟蹤、研究、推廣套用力度不夠,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國產化水平不高,使得中國鐵路技術裝備水平總體上僅相當於已開發國家八十年代水平,高速動車組的技術尚處於研發階段。《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要把提高裝備國產化水平作為“十一五”和今後鐵路建設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以客運高速和貨運重載為重點,堅持引進先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快速提升鐵路裝備水平,早日達到或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時速200公里以上的機車車輛及動力組,充分整合中國國內資源,採取國際合作,科研攻關等措施儘快實現國產化。重載貨運機車、車輛系統引進關鍵技術,提升設計製造水平。適應客運高速、快速和貨運重載的要求,提高線橋隧涵、牽引供電、通信信號技術水平。廣泛套用信息網路技術,實現鐵路信息化。裝備水平的提升要與鐵路體制的改革相結合,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使用效率和運輸效益。

瓶頸突破

到2020年,鐵路營業里程由10萬公里調整為12萬公里,其中客運專線由1.2萬公里調整為1.6萬公里快速客運網路建成後,北京、上海、鄭州、武漢、廣州、西安、成都等中心城市,與鄰近省會城市將形成一至兩小時交通圈;北京到上海只需4小時,到廣州為6.5小時,到哈爾濱為5小時。鐵道部11月27日公布了《中長期鐵路網調整規劃方案》(以下簡稱《調整方案》)。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今天說:“新調整的方案,將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規劃目標由10萬公里調整為12萬公里以上,其中客運專線由1.2萬公里調整為1.6萬公里,電化率由50%調整為60%,主要繁忙幹線實現客貨分線,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結構清晰、功能完善、銜接順暢的鐵路網路,運輸能力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主要技術裝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由於中國鐵路發展長期滯後,運輸能力十分緊張,限制型運輸狀況仍然嚴重鐵路網整體能力長期緊張。按國土面積計算,我國每萬平方公里有鐵路81.2公里,僅為德國的9%,英國的10%,日本的11%;按人口計算,中國人均擁有鐵路僅為6厘米,不到一根香菸的長度。目前鐵路請求車滿足率僅為35%,“一車難求”問題十分嚴重。鐵路客車每天只能提供不足300萬個席位,但目前日均輸送旅客在410萬人次以上。在春運、暑運、節假日等時段,“一票難求”的問題十分突出。

繁忙幹線瓶頸問題突出。全路共有59條主要幹線區段能力利用率超過90%,京滬、京哈、京廣、京九、隴海、滬昆六大繁忙幹線平均運輸負荷是全路平均值的3倍,其中客運密度是全路平均值的4.8倍,能力利用已到極限。

煤運通道能力嚴重不足。2007年,全國鐵路完成煤炭運輸15.4億噸,占總傳送量的49.3%,既有線輸送能力均已飽和。

西部及東北地區路網薄弱。西南地區北、東、南三條對外通道中,除株六複線和寶成線陽平關至成都外,其餘均為單線鐵路,多為五六十年代建設,技術標準低,運輸能力小,迂迴性差。新的調整規劃根據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擴大路網規模,完善布局結構,提高運輸質量,體現了原規劃快速擴充運輸能力、迅速提高裝備水平的要求。調整後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快速客運形成網路鐵路快速客運網由客運專線、城際軌道交通和客貨混跑快速線路組成,《調整方案》總規模達5萬公里以上,較原規劃增加兩萬公里。原“四縱四橫”客運專線基礎骨架不變,進一步加大繁忙幹線客貨分線力度,延伸並擴大客運專線覆蓋面,加強客運專線之間相互連通和銜接,發揮整體優勢。客運專線及城際鐵路建設目標由1.2萬公里調整為1.6萬公里以上。這一快速客運網,連線所有省會及5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大大縮短城市間時空距離。屆時,北京、上海、鄭州、武漢、廣州、西安、成都等中心城市,與鄰近省會城市將形成一至兩小時交通圈,與周邊城市形成半小時至一小時交通圈。這一快速客運網建成後,以北京為中心,東到上海只需要4個小時,南到廣州為6.5小時、到昆明為8小時,西到烏魯木齊為11個小時,北到哈爾濱為5個小時。《調整方案》將城際客運系統由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擴展到長株潭、成渝、中原、武漢、關中、海峽西岸城鎮群等經濟發達和人口稠密地區,覆蓋沿線各中心城市和主要城鎮,實現小編組、高密度、公交化運輸,有效滿足地區大容量客運需求。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性新線《調整方案》進一步擴大了西部路網規模,完善了中東部路網結構,將規劃建設新線由1.6萬公里調整為4.1萬公里。新增中俄、中蒙等對外鐵路通道,完善東北、西北、西南地區進出境國際鐵路通道。規劃新增向塘-莆田(福州)、合肥-福州、樂山-貴陽-廣州、昆明-南寧-廣州、西安-漢中-綿陽、烏魯木齊-哈密-蘭州等線路,進一步加強區際聯繫通道,各區域之間客運將實現快捷便利,貨運將實現大出大入,長期困擾經濟社會發展的鐵路“瓶頸”制約狀況將得到根本解決。新增喀什-和田、嘉峪關-策克、安康-張家界等鐵路,擴大西部地區鐵路網規模,總規模達到5萬公里以上。新增上海-南通、廣州-茂名-湛江、青島-連雲港-鹽城等鐵路,進一步完善東中部鐵路網。為適應中國對外貿易和沿海港口發展需要,結合全國港口發展和功能布局,規劃建設1000公里以上沿海港口集疏運鐵路支線及多個物流中心站,形成路港緊密銜接的運輸系統,大力發展貨櫃運輸和多式聯運。構建以煤炭運輸為主體的區際大能力通道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對煤炭運輸的需求,圍繞十大煤炭外運基地和新疆地區,對煤運通道進行了補充完善。在建設客運專線、實現幹線客貨分線運輸、釋放既有線能力的同時,加快大秦鐵路等既有鐵路擴能改造,增加建設“三西”地區煤炭下海和鐵路直達中南、華東內陸地區通道,以及新疆地區煤炭外運通道及集疏運系統,煤運通道運輸能力達到23億噸以上。大規模改造既有鐵路在對既有京哈、京滬、京九、京廣、陸橋、滬漢蓉和滬昆等7條主要幹線進行複線建設和電氣化改造的同時,對“四縱四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內既有鐵路幹線進行複線建設和電氣化改造,進一步加強通道內鐵路運輸能力。《調整方案》將增建二線建設規模由1.3萬公里調整到1.9萬公里,既有線路電氣化建設規模由1.6萬公里調整為2.5萬公里。《調整方案》實施後,我國鐵路網規模進一步擴大,路網結構更加合理,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運輸質量迅速提升,繁忙通道實現客貨分線,主要通道基本實現複線大能力化,東北和西北地區主要幹線實現複線電氣化,東中部和西南地區基本實現電化成網,中國鐵路特有的速度、密度、重載運輸結構得到協調兼顧。在運輸質量上,客運專線網形成規模,城際鐵路網基本覆蓋,主要樞紐點線協調,城市間時空距離大幅度縮短,省會城市間總旅行時間節省50%以上。鐵路與其他運輸方式銜接更加緊密,客貨集散更加方便、快捷。鐵路重載運輸、貨櫃運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發展完善

2016年6月2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要求遵循鐵路發展規律,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擴大鐵路基礎設施網路,構建與公路、水路、航空等有機銜接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至4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0.5至2小時交通圈。

業內人士稱,為實現上述目標,中國鐵路交通建設投資數目十分驚人,不僅2016年鐵路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00億元,而且未來五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預計增加投資在1.84萬億元左右。

截至2015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已經達到12.1萬公里,其中高鐵超過1.9萬公里,占世界高鐵運營里程的60%以上,是世界上高速鐵路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國家。但是,中國鐵路交通建設仍需要“升級”。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中國鐵路密度低於已開發國家,路網布局不完善,尤其是中西部鐵路發展不足。建設鐵路網這一國民經濟大動脈,既穩增長、更調結構,既增加有效投資、更擴大消費,是一舉多得的利當前、惠長遠重大舉措。為此,會議提出了五大舉措促進鐵路交通建設:

其一,打造以沿海、京滬等“八縱”通道和陸橋、沿江等“八橫”通道為主幹,城際鐵路為補充的高速鐵路網,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至4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0.5至2小時交通圈。

其二,完善普速鐵路網,擴大中西部路網覆蓋,最佳化東部網路布局,形成區際快捷大能力通道,加快建設脫貧攻堅和國土開發鐵路。打通普速幹線通道瓶頸、卡脖子路段,實現鐵路交通基本覆蓋縣級以上行政區。推進與周邊互聯互通。

其三,按照“零距離”換乘要求,同站規劃建設以鐵路客站為中心、銜接其他交通方式的綜合交通體,擴大貨櫃中心站、末端配送等貨物集散服務網路,形成配套便捷、站城融合的現代化交通樞紐。

其四,培育壯大高鐵經濟新業態,促進沿線區域交流合作和資源最佳化配置,加速產業梯度轉移,帶動製造業和整個經濟轉型升級。

其五,深化投融資、價格等改革,提高中央資金對中西部鐵路建設投入比重,培育多元投資主體,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支持地方政府和廣泛吸引包括民間投資、外資等在內的社會資本參與鐵路投資建設。鐵路總公司要推進自身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盤活現有資產,用市場化方式多渠道融資,在鐵路建設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

按照計畫,2016年鐵路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00億元。而據專家分析,未來我國鐵路投資仍會保持這一水平。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空間也十分巨大。據城軌行業專家透露,按照初步規劃,至2020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7400公里,預計增加投資在1.84萬億元左右,如果部分二、三線城市也加入到城軌建設大軍中,“十三五”實際投資還可能超預期。

資料顯示,國家已批覆40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規劃總里程約8500公里。預計到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實際新建里程有望達到5000公里,年複合增速有望超過20%。

預計2016年至2020年年均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將達8100億元,比2011年至2015年高15%。而未來五年城市軌道交通的年均固定資產投資,預計較2015年增長76%。“城市軌道交通投資預計將在‘十三五’期間趕上鐵路投資。”鐵路融資根本不是問題。國家及地方鐵路發展基金是融資的途徑之一。除此之外,PPP模式將被廣泛採用,鐵路改革也將有助於提高鐵路項目投資收益。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認為,鐵路建設是利國利民的基建項目,國家給予多方政策支撐在情理之中。

最新修訂

2016年7月20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在京發布最新修訂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本次《規劃》期限為2016-2025年,遠期展望到2030年。規劃顯示,到2025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3.8萬公里左右。展望到2030年,基本實現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暢通、省會高鐵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此次規劃的方案包括三個部分。其一是高速鐵路網:在原規劃“四縱四橫”主骨架基礎上,增加客流支撐、標準適宜、發展需要的高速鐵路,同時充分利用既有鐵路,形成以“八縱八橫”主通道為骨架、區域連線線銜接、城際鐵路補充的高速鐵路網。
其二是普速鐵路網:重點圍繞擴大中西部路網覆蓋,完善東部網路布局,提升既有路網質量,推進周邊互聯互通。
其三是綜合交通樞紐:進一步最佳化鐵路客、貨運樞紐布局,形成系統配套、一體便捷、站城融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客運換乘“零距離”、物流銜接“無縫化”、運輸服務“一體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