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和全國社會經濟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具有綜合功能或多種主導功能、起著樞紐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考察的七大指標:綜合經濟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國際競爭能力、輻射帶動能力、交通通達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7大指標。中國國家中心城市為北京(華北)、天津(華北)、上海(華東)、廣州(華南)、重慶(西南)。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為瀋陽(東北)、南京(華東)、武漢(華中)、深圳(華南)、成都(西南)、西安(西北)。

基本信息

定義

重慶北京
早在2000年,全球GDP的90%就已由城鎮生產。而這90%中,又有50%以上由國家中心級別城市生產。在城市化與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的地位,正是由中心城市的地位所決定。
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質以多職能綜合性為主,除包括生產、服務、金融和流通等作用外,大多是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心、交通運輸中心、信息與科技中心和人才密集之地。按其影響範圍大小,分為全國性、區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等級。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學界通常把對國家或省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起主要基地作用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稱作中心城市,它們構成了全國經濟活動網路的主要連線點,對全國國民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諮詢專家周立群說,國家中心城市的確定,
將是中央的戰略性決策要義和重要棋子。一個國家的地位不是由某一區域大小來定,而是由特大城市的地位所決定。換句話說,國家中心城市好比是國家經濟的聚寶盆,任何已開發國家都會建立相應數量的“國家中心城市體系”。如德國有柏林、法蘭克福,法國有巴黎、馬賽、里昂,美國也有十多個“國家中心城市”。
西方國家的中心城市,通常指在一組相互接近、聯繫密切、不同規模的城鎮群體中,一二個規模最大或位置適中的城市,它們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中心城市是經濟區域內生產和交換集中的地方,對周圍地區產生較強的經濟輻射作用,它們承擔組織和協調區域經濟活動,其主要途徑為:
①進行生產的分工、協作和擴散;
②通過流通,互通有無,促進競爭,形成優勢
③通過財政、金融、稅收等經濟手段和人才培訓等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為此,中心城市必須適當超前發展,同時需要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一定的城鎮體系作保證,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各城鎮有專業分工、各具特色的城鎮體系。中心城市也是形成開放式、多層次、網路型的經濟區的核心與基礎。

中心城市

城市作為區域的中心,是一定地域內的經濟聚集體。城市和區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動。在一定的區域內發揮經濟、金融、信息、貿易、科教和文化中心的作用,發揮在區域和省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服務、輻射和帶動作用。
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編制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提出的城鎮體系規劃中處於城鎮體系最高位置的城鎮層級。其對外在發展外向型經濟以及推動國際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類城市有可能發展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貿易、文化、管理的中心城市;而對內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這種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
它們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區域中心城市的概念範圍在2010年2月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草案)》被調整為中國地理大區的區域中心,而非省級區域的區域中心。它們分別是:瀋陽(東北)、南京(華東)、武漢(華中)、深圳(華南)、成都(西南)、西安(西北)。

城市聯繫

廣州廣州
2010年2月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和重慶被確定為中國國家中心城市。
張高麗同時強調城市建設一定要傳承歷史文脈,他說:天津是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建設一定要形成天津的風格特色,彰顯精緻、大氣、洋氣、靚麗的城市精神與氣質。張高麗樂於見到武漢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他所闡述的天津城市發展思路和理念,值得武漢借鑑和思考。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長韓正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熱情寄語武漢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構想。韓正說:長江黃金水道把上海與武漢緊密聯在一起,兩地人民歷來親厚。武漢創建國家中部中心城市,有利於共同發展長江經濟帶。
在國家已經認定的五大中心城市中,上海是世界公認的“最充滿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上海在工業、貿易、科技、商業、金融等方面具有雄厚實力,對全國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上海,無疑是整個長江經濟帶騰飛的“龍頭”。而武漢地處中國中部,承東啟西、接南連北,區位優勢和綜合優勢明顯,在中部乃至全國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副市長王東:廣州和武漢同為省會、副省級城市,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比如同為交通樞紐城市,有區位優勢;高校比較多,有科教資源優勢;分別是華南和華中地區有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在歷史上也都是全國知名的大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廣州,要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作為珠三角的中心,華南地區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就武漢來說,要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需要發揮優勢,利用區位、科教、工業基礎等優勢,來提升經濟實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歷史城市

註:以下排名不分先後,與城市排名及地位無關,不包括台港澳地區。
春秋戰國十大中心城市:臨淄、鹹陽、邯鄲、大梁、郢都、武陽、鄭城、曲阜、洛陽、姑蘇
西漢時期十大中心城市:長安、洛陽、成都、宛城、邯鄲,臨淄、彭城、長沙、番禺、廣陵
東漢時期十大中心城市:洛陽、長安、宛城、成都、彭城、許昌、荊州、長沙、襄陽、鄴城
三國時期十大中心城市:洛陽、長安、建鄴、成都、荊州,許昌、徐州、長沙、涼州、幽州
兩晉時期十大中心城市:洛陽、長安、建康、鄴城、成都,姑臧、襄國、壽春、廣陵、姑蘇
南北朝時十大中心城市:建康、洛陽、長安、平城、鄴城,成都、廣州、壽春、荊州、廣陵
隋唐時期十大中心城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太原,錢塘、荊州、金陵、廣州、幽州
五代十國十大中心城市:汴州、洛陽、金陵、杭州、福州,廣州、成都、長沙、荊州、揚州
北宋時期十大中心城市:汴京、揚州、杭州、福州、泉州,廣州、明州、金陵、成都、長沙
南宋時期十大中心城市:臨安、泉州、福州、廣州、明州、金陵、揚州、長沙、中都、成都
元朝時期十大中心城市:泉州、大都、揚州、廣州、福州,明州、杭州、中慶、成都、遼陽
明朝時期十大中心城市: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杭州,福州、廣州、明州、成都、濟南
清朝時期十大中心城市:北京、南京、蘇州、杭州、濟南,廣州、天津、福州、成都、武漢
民國時期十大中心城市:上海、南京、武漢、廣州、天津,奉天、徐州、重慶、北平、成都

中國中心城市

中國國家中心城市

城市及簡介 圖片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是全國政治交通文化中心,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全國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國家四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北京 北京
天津,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國際港口城市、生態城市,位於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我國北方的航運、物流、海運與工業中心。
上海,中國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擁有全國最大的工業基地、最大的外貿港口,全國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國家四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服務業體系融合發展,國家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國際大都市,國家四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重慶,直轄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及政治、航運、文化、科技、教育、通信等中心。
重慶 重慶

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瀋陽,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工業、文化、科教、金融商貿中心、交通、通信樞紐。
南京,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市,華東地區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政治、軍事科教、文化、工業和金融商業中心,國家綜合交通樞紐、通信樞紐和科技創新中心,全國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武漢,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華中地區的經濟、金融、商業、科技和文化中心,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港口城市,通信樞紐和科技創新中心,全國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國家四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深圳,中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華南地區小的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樞紐,華南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
成都,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樞紐。
西安,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西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樞紐。
西安 西安

外國中心

美國:中心城市:紐約、洛杉磯、芝加哥。次中心:華盛頓、休斯敦、費城、菲尼克斯、聖安東尼奧、聖迭戈、傑克遜維爾、舊金山、波士頓、孟菲斯、西雅圖、波特蘭、匹茲堡、達拉斯、底特律等。
日本中心城市由東京、名古屋、大阪三大中心都市圈組成。其中,以東京為中心的城市群,不僅是全國的大市場和重要的綜合性大工業帶,也是世界重要的經濟、金融、貿易中心。
英國中心城市:包括倫敦伯明罕、謝菲爾德、曼徹斯特、利物浦、愛丁堡、格拉斯哥等。

其他中心

一般指除中心城市以外的,經濟發展較好的省會或省轄市,擁有一定的輻射能力,對周邊城市具有影響的城市。
如:廈門、青島、大連、寧波、無錫、杭州、濟南、福州、蘭州、鄭州、長沙、昆明、貴陽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