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

中國繪畫

中國繪畫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畫在絹、紙上並加以裝裱的捲軸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

起源

有關中國繪畫的起源問題,象有關中國歷史的起源一樣,令人不可琢磨。究竟中國的繪畫開始於何時?何地?是何人所創造?這一謎團千年以來一直縈繞在歷代美術史研究者的思緒中。唐代的張彥遠在他的開創性著作《歷代名畫記》中,將中國繪畫的起源追溯到傳說時代,指出那時的象形文字便是書寫與繪畫的統一。而在他看來,圖形與文字的脫離,才使得繪畫成為一門專門的藝術,探討繪畫技巧的工作則晚至秦漢才開始,魏晉時名家的出現,才標誌著繪畫臻於成熟。這1000多年前提出的有關早期中國繪畫發展的理論至今仍基本成立。所不同的是現代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史前和歷史早期繪畫形象的實物,不斷增加著我們對早期繪畫藝術的了解。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造型藝術,在彩陶及繪畫、陶塑和雕刻方面,均有一定的成就。
我們習慣上把從公元前21世紀建立的夏開始,經過商、西周直到到春秋、戰國的這一時間段統稱為先秦。由於銅器和鐵器的相繼發明和推廣,加上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擴大,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各種手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除了為禮教服務的青銅藝術、商周的玉石雕刻及戰國的彩漆木雕以外,寓有興廢之誡的廟堂壁畫及人物肖像畫,受到了先秦統治者的普遍重視。但直到本世紀初,對於先秦繪畫的研究還只是憑藉著那些並不完全和豐富的記載進行的。近年在長沙等地出土的帛畫與漆畫,為探討先秦繪畫藝術的面貌,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介紹

中國繪畫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畫在絹、紙上並加以裝裱的捲軸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

中國繪畫中國繪畫
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
中國繪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可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
中國繪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中國繪畫歷史悠久,遠古時期出現了原始岩畫彩陶畫,戰國時期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繪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的把握,並提出品評標準。隋唐時期繪畫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 ,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三代水墨山水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則走向因襲模仿 ,距離時代和生活愈去愈遠。
中國畫自19世紀末以後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以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改革創新的局面,出現了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
在現代中國畫家中,許多畫家繼承並堅持傳統繪畫的基本模式,他們或以模仿、傳承前代畫家技巧、風範為原則,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力圖變革,在保存、發展傳統的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前者有金城、顧麟士等人,後者以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人為代表。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畫由過去士大夫和貴族娛樂自賞的貴族藝術轉向為“民眾的藝術”,使中國畫在題材內容上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畫家們將視角投向社會現實,創作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特徵的優秀作品。

中國繪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鑑”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

中國繪畫歷史裡程碑或分水嶺

1989年以後的中國傳統的宣畫(中國畫)理論創新,對推動中國當代美術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核心內容如下: 
 宣畫歷史裡程牌及其發展

古代:謝赫六法

謝赫:宣畫理論創始人,中國傳統的宣畫理論思想體系主要的理論基石就是謝赫的《古畫品錄》——“謝赫六法”,一直延續到1989年《中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探》

謝赫(公元479—502年)中國南朝齊梁間畫家,繪畫理論家。事跡不可考。善作風俗畫、人物畫.著有《古畫品錄》,為我國最古的繪畫論著。評價了3世紀至4世紀的重要畫家。提出中國繪畫上的“六法”,成為後世畫家、批評家、鑑賞家們所遵循的原則。《古畫品錄》首先提出繪畫的目的是:“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鑑。”這就是指出了:通過真實的描寫收到教育的效果。這一理論認識的出現是進步的現象。他提出繪畫的“六法”是: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模寫(或作“傳模移寫”)。“氣韻生動”是指表現的目的,即人物畫要以表現出對象的精神狀態與性格特徵為目的。

現代:薛氏六法

1989年《中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探》是對傳統宣畫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是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新的里程碑

宣畫(中國畫)造型六要素——薛氏六法1989年薛宣林總結定性史稱中國繪畫藝術歷史“1989年薛宣林劃時代”重要藝術貢獻。出版:《中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探》(史稱中國繪畫藝術歷史劃時代里程碑著作,1989年瀋陽出版社出版)提要:1989被視為標誌著中國藝術歷史繼魏晉南北朝以來,傳統中國繪畫理論,即“謝赫六法”和“筆墨”定性的中國傳統繪畫理論階段性終結。中國繪畫藝術全面科學化、系統化、國際化時代的開始,被稱為中國藝術歷史裡程碑的《中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探》著作的出版。為我們民族繪畫(宣畫)藝術的發展和超越,為宣畫(中國畫)的全面科學化、系統化、國際化提供了理論依據。
宣畫(中國畫)造型六要素: 
 1、線條——筆墨線條與非筆墨線條。
2、造型——準中求質。
3、結構——筆墨線條結構與非筆墨線條結構以及明暗結構。 
 4、明暗——暗線條(筆墨線條)主體與明線條(非筆墨線條)主體以及明暗造型的對立。
5、空間——平面重疊與主體,客觀現實宇宙空間(第一現實宇宙)與心理、想像的“現實”宇宙空間(第二“現實”宇宙)。 
 6、色彩——重墨色輕顏色與重顏色輕墨色。色彩從單一的墨的國畫顏料中走出……見《中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探》32頁、《薛宣林藝術論》30頁。
從而改變了中國繪畫傳統的所謂“以形寫神”,“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傳移模寫”等,晦澀、模糊和近似玄學的理論格局和傳統教條。為中國繪畫藝術的全面創新和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依據。事實證明,我們只有建立和尋找屬於我們時代藝術新的理論思想體系,才能夠推動和促進我們民族繪畫藝術全方位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的民族繪畫(宣畫)藝術,才能夠真正走出兩千多年以來,超越不了宋代和華人圈等等的歷史困境。
中華藝術文明,歷史悠久、燦爛輝煌。讓我們尊重歷史,尊重為人類藝術文明做出重大貢獻的偉大的藝術家們。相信在新的歷史進程中,東方的宣畫藝術,必將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未來,而屹立與世界,續寫東方藝術文明新篇章。

當代:“朱明六法”“朱明五格”等

中國流藝術理論》的提出
中國流藝術理論》,也稱之為《中國流書畫藝術理論》。該理論由當代中國傑出書畫家、當代中國少有的世界繪畫領域內標誌性中國流藝術家、中國流藝術第一人朱明首次提出,它包括兩大部分:
(一)中國書法藝術中的中國草書理論
(二)中國國畫藝術中的中國抽象國畫理論,也有學者認為抽象藝術歸屬於當代藝術範疇
《中國流藝術理論》的發展與演變
(一)傳統的中國書法藝術和中國書法藝術的“新發展”
1.傳統的中國書法藝術
2.中國書法藝術的“新發展”——中國草書書法藝術的大發展
朱明“書藝七法”(“朱明七法”)的提出。
朱明的關於中國“流草”書法藝術的提出等。
(二)傳統的中國國畫藝術和中國繪畫藝術的“新發展”
1.傳統的中國國畫藝術
南齊謝赫的“謝赫六法”,北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錄》等。
2.中國繪畫藝術的“新發展”——中國抽象國畫藝術的大發展與演變
朱明“新畫藝六法”(“朱明六法”)的提出。
朱明關於“中國抽象國畫的價值標準”(六大標準)的提出。
朱明“抽象五格”(“朱明五格”)及“抽象詩意圖”等的提出等。
《中國流藝術理論》的藝術實踐
1.中國流藝術家的定義
中國流藝術家,或稱為中國流書畫藝術家,是指中國書畫家或中國藝術家,即:主攻中國草書書法的中國書法家和(或同時)主攻中國抽象藝術的中國畫家(抽象國畫家,抽象油畫家,抽象雕塑家,抽象版畫家,空間裝置行為藝術家,其他抽象藝術家等),是中國最前沿藝術家
2.中國書法藝術中中國草書藝術的藝術實踐——“趨向抽象”(心象藝術)
中國書法家如何“書藝”——“練字”與“創作”等問題。
3.中國國畫藝術中中國抽象國畫藝術的藝術實踐——“呈現抽象”
中國抽象國畫家如何“畫藝”——“構思”與“創作”等問題。
理論和實踐的未來發展與升華
中國流藝術理論及其藝術實踐的未來發展與升華
1.世界主流藝術的未來趨向。
2.中國流藝術理論和實踐的未來發展。
3.中國流藝術理論和實踐的升華。

特點

趙新建《荷塘憶事》
趙新建《荷塘憶事》

中國繪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
中國繪畫在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因而可以捨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徵關聯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徵的部分,則可以採取誇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
中國繪畫在構圖上,不是立足於某個固定的空間時間,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把處於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重新布置,構造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於是,風晴雨雪、四時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現在同一幅畫中。因此,在透視上它也不拘於焦點透視,而是採用多點或散點透視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後移動的方式,觀物取景,經營構圖,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同時在一幅畫的構圖中注重虛實對比,講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中國繪畫以其特有的筆墨技巧作為狀物及傳情達意的表現手段,以點、線、面的形式描繪對象的形貌、骨法、質地、光暗及情態神韻。這裡的筆墨既是狀物、傳情的技巧,又是對象的載體,同時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跡體現了中國書法的意趣,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由於並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國畫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結合來描繪對象,而越到後來,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現在有人甚至稱中國畫為水墨畫。其所用墨講求墨分五色,以調入水分的多寡和運筆疾緩及筆觸的長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筆墨技巧的千變萬化和明暗調子的豐富多變。同時墨還可以與色相互結合,而又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形成墨色互補的多樣性。而在以色彩為主的中國畫中,講求“隨類賦彩”,注重的是對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環境色並不重要,一般不予考慮。但為了某種特殊需要,有時可大膽採用某種誇張或假定的色彩。
中國繪畫中的文人畫強調書畫同源,注重畫家本人的人品及素養。在具體作品中講求的有機結合,並且通過在畫面上題寫詩文語 ,表達畫家對社會、人生及藝術的認識,既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又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

體系

范楊山水畫作品
范楊山水畫作品

中國繪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乾、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有壁畫、屏幛、捲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璜之。人物畫從晚至漢魏、六朝漸趨成熟。山水、花卉、鳥獸畫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科。五代、兩宋流派競出,水墨畫隨之盛行,山水畫蔚成大科。文人畫在宋代已有發展,而至元代大興,畫風趨向寫意;明清和近代續有發展,日益側重達意暢神。在魏晉、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時期,先後受到佛教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製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中國繪畫分類

中國繪畫,分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科,這是兩種不回的表現形式,工筆畫一—用筆工整細緻,敷色層層渲染,細節明徹入微,要用極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寫意畫—一用簡練、豪放、灑落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惰。寫意畫在表現對象上是運用概括、誇張的手法,豐富的聯想,用筆雖簡、但意境深遠,具有一定的表現力。它要有高度概括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耍準確,運筆熟練,能得心應手,意到筆隨。從唐代起就有這兩種繪畫風格。有的介乾兩者之間,兼工帶寫,如在一幅畫中,松行用寫意牛法,樓閣用工筆,使兩者結合起來,發捍用筆、用墨、用色的技巧。
人物畫--以人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畫科,按其取材的差異分為宗教人物畫和世俗人物畫,另可細分為肖像畫、故事畫、風俗畫。
山水畫--中國畫的主要畫科之一,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成熟發展於唐宋。以表現形式不同分為青綠山水、水墨山水、淺洚山水、金碧山水等多種形式。
花鳥畫--描繪花卉、草蟲、飛禽、走獸等動植物形象的繪畫形式。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魚鳥形象,可以看作我國最早的花鳥畫;五代以後,花鳥畫成了畫壇最重要的畫種。
油畫--指用油料調和顏色作畫的畫種,是西方最重要的、最有代表的畫科,能夠表現豐富的色彩效果,強調立體感,而中國畫強調"傳神"。
水彩畫--用顏料調水畫在白紙上,採用西洋畫的造型方法。水彩畫主要有乾畫法和濕畫法兩種。乾畫法就是等畫上去的第一層顏色幹了以後,再加第二層顏色;濕畫法即在畫面打好輪廓後,用清水將整幅畫面打濕,趁未乾時上色作畫。
水粉畫--與水彩畫很相似,區別在於採用的顏料不同。水粉畫塑造形象的色彩效果接近油畫,材料成本比油畫的低,能快速成畫,因此成為世界上廣泛流行的畫種之一。
壁畫--即畫在壁上的畫,是歷史最悠久的繪畫形式之一。
指畫--中國畫的一種特殊畫法,不用筆而用指頭、指甲或手掌、手背蘸墨作畫,具有剛健凌厲的特點。
年畫--我國一種獨特的繪畫體裁,因其題材內容多有祝福新年喜慶的意義,故名。
帛畫--中國古代畫在絲織物上的圖畫。
版畫--是在硬質的版面上繪刻出圖畫,塗上油墨或顏色,再拓印出來的繪畫作品。由於工具材料的特點,版畫的藝術手法概括、精煉,形象塑造強烈、鮮明。
漫畫--對於社會上種種不良現象、醜陋行為給以辛辣的諷刺,使人在發笑中受到教育,這是漫畫的一大特點。
宣傳畫--具有強烈感染力,也叫招貼畫。要求造型鮮明,簡練通俗。
連環畫--靠連續的畫面,配以簡短的文字來說明故事情節,老小皆宜。
青綠山水畫:青綠山水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山水型,在古代繪畫藝術上占有重要地位,這種畫以青綠顏色為主,用筆工整,細筆重彩,色彩濃烈,富有生氣。在勾線內用石青石綠著色。色彩濃烈的叫大青綠山水,彩色淺淡些的叫小青綠山水,有用金彩勾勒山石紋理的,顯得畫面富麗堂皇,這種叫金碧山水。
沒骨畫:用墨筆勾輪廓線的叫骨法用,不勾勒輪廓線的叫沒骨法,直接用色用墨進行繪畫。後來又把畫山水用的沒骨法運用到畫花畫鳥上,不勾輪廓線,直接用色進行繪畫。
水墨山水畫:水墨山水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奠定的基礎,不用色彩,以墨的濃淡、乾濕,表現峰巒山石景色。王維屬傑出的詩人,又是山水畫家。他常把景色寫成詩,又把詩畫成畫,後人說他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到五代水墨畫又有了飛躍,開始用皴法表現效果,使山石更加雄偉壯麗。到明代徐渭的潑墨大寫意在水墨畫上發展了水墨的技巧把墨灑在紙上,幾筆畫就做到了揮灑自如。他的畫法對清代的石濤、朱耷(八大山人)影響很大。清代的鄭板橋和近代的齊白石等都是受徐渭的影響。
米點山水畫:米點山水也可包括在水墨山水之內,也稱為米家山水米芾用墨點出山,用朦朧的調子,用濃淡墨、用明顯與模湖的墨點表現山川景色。元代高克恭、方從義畫的較好。明代董其昌、藍瑛都有突出的成就。
赭墨山水畫:赭紅就是醬色,也叫淺絳山水。元代黃公望創造的,薄施色彩,描寫江南風光,為了表現柔和的景色,用淺薄山水。明、清兩代較多,特別是清代摹古派畫黃的山水畫校多。
白描畫:中國畫中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稱為“白描“。白描有單勾和復勾兩種。用線一次畫成的叫單勾。單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據不回對象用濃淡兩種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葉用濃墨勾。復勾是先用淡墨完全勾好,然後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復勻一部分或全部。復勾的線不能依原路的線刻板地重迭地勾一道。復勾的目的是加重質感和濃淡的變化,使物象顯得更有神采。白描是用線條、用墨線濃淡、粗細、虛實、輕重、剛柔、曲直的表現技法。宋代李公麟,揮了古代傳統繪畫線作用,創造了白描技法。元代錢選、明代陳洪綬白描畫都很成功。
指頭畫:指頭畫又稱指畫,指畫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繪畫一個旁支。指頭畫,一般不用或極少用毛筆。史書上記載得比較明確的創始入是清初康熙年間的高其佩。以後畫指畫的人日益增多,成就卓著者有潘天壽大師。他的指畫氣勢博大精深,格局新穎高雅。
界畫:在畫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用直尺畫墨線組成的畫。主要表現莊嚴雄偉的建築物,如宮殿,廟宇、樓閣、亭台等。五代時衛賢、元代郭忠恕達到了高峰。清代袁江、袁躍都是畫界畫的。

中國抽象繪畫分類

中國抽象繪畫

綜述:中國抽象藝術

20世紀初,抽象藝術開始於西歐萌芽,從康定斯基的點、線、面開始,到蒙得里安新造型主義的出現,抽象藝術逐漸發展得相當成熟。而5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抽象表現主義熱潮,讓抽象藝術變得更加自由,更加多樣化。
當代的中國抽象繪畫,應該包括:繼承傳統中國畫和現代中國畫,進化為內生性的朱明中國流藝術抽象國畫(始於朱明奠基創導“中國流藝術運動”下的“中國草書書法入抽象國畫”)和外生性的中國抽象油畫(始於西方的“抽象油畫”)兩大類。

當代中國抽象藝術

當代中國現代抽象藝術與當代中國抽象國畫的發展,主要是兩種情況。
一種是內生性的“後國畫”的中國流抽象藝術
主要是內生性的具有中國文化元素的、主張“書畫同源”與“書法入畫”的特別是中國草書入畫的中國“後國畫”藝術中最前沿藝術的當代“中國流藝術”,也即是中國大陸著名書畫藝術大師、“中國流藝術運動”創導者上海崇明籍朱明首創的新繪畫理論思想的系統提出和定義的中國抽象國畫藝術。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以“中國抽象國畫之父”、中國流藝術第一人朱明為標誌性創始人的中國流藝術家(中國流書畫藝術家的簡稱)代表以及趙春翔、吳冠中等為典型代表。
一種是外生性的“中西融合”的當代抽象藝術
主要是外生性的參考西方當代藝術體系的中國化的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藝術批評與藝術理論,以“中國當代藝術教父”栗憲庭等為主要代表,以及王衍成、丁乙等為新代表。

當代中國抽象畫派

中國抽象派:
(內生性——抽象國畫)朱明趙春翔等。
(外生性——抽象油畫)栗憲庭王衍成等。

歷代繪畫名家

薛稷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人稱“薛少保”。以書法名世,為書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時稱一絕,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詩頌其畫鶴。繪畫作品已無存。

吳道子

吳道子吳道子《維摩詰像》(約680~759年)唐代畫家。畫史尊稱吳生。又名道玄。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永隆一年(680),卒於乾元元年(758)前後。少孤貧,初為民間畫工,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

韓乾

韓乾,京兆(今西安)人,活動於玄宗時代。少年時曾作酒肆傭工,得王維資助,改學繪畫,十年而成。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於畫馬。畫馬師承曹霸,但更重寫生,所畫之馬,壯健神駿,被譽為“古今獨步”。現存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牧馬圖》畫一虞官駕白馬緩行,右側為一黑馬,用筆纖細遒勁,色墨渲染得宜。此畫曾經南唐內府及宣和內府收藏,並有宋徽宗題“韓乾真跡”。《照夜白圖》畫玄宗坐騎照夜白,也是流傳有緒的作品。另有舊題《韓乾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

韋偃

韋偃,長安(今西安)人,寓居於蜀,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雖承家學傳統,但青出於藍。據記載,他畫白川原牧馬,馬的姿態變化萬千,窮極生動。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範,該圖繪駿馬一千二百餘匹、圉人等一百四十餘名,眾馬姿態各異,栩栩如 生。此外,他所畫山水,也對唐代山水松石的變革有過重要作用。

當代繪畫名家

劉大為

劉大為《千里之行》劉大為《千里之行》

劉大為,自幼隨父母移居內蒙包頭市,1968年從內蒙師範學院美術系畢業後,做過工人、記者、走遍牧區草原,淳樸、善良、勇敢。198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受教於葉淺予、蔣兆和、李可染、吳作人、黃胄等中國著名畫家,基本功紮實,並刻意求新,工、寫皆精。作品嚴謹深刻並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作品以反映北方少數民族生活風情以及重大歷史題材著稱於世。劉大為是全能型畫家,工筆重彩和水墨寫意兼精。他的工筆人物畫造型嚴謹,刻畫入微線條流暢,剛健爽朗,風格清閒,完全擺脫了舊人物仕女畫柔靡瑣細的積習。他的水墨寫意人物畫更是繼承了近代自任伯年以來包括徐悲鴻、蔣兆和、葉淺予、黃胄等大師的優秀傳統,其特點就是熱愛人民、貼近生活、造型生動、神態逼真、筆墨瀟灑、清新流暢。在他畫的草原風情組畫中,這些特點充分流露出來。近幾十年來,大量作品在中國及美國、日本、法國、新加坡、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展出,獲獎三十多次,是獲獎最多的畫家之一。是中國當前藝術成就突出,影響較大的中國畫家。1998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主持中國美術家協會工作。

何家英

何家英《酸葡萄》何家英《酸葡萄》

何家英,男,1957年生,天津人。 著名國畫家。1980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天津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天津文聯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何家英是當代中國畫壇的著名工筆人物畫家,被譽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輕一代畫家”。他著眼於中西方繪畫的相通之處,在兩者的契合點上參悟因革,尊重傳統而不束於舊范,問途城外而不流於追隨。他的創作高揚寫實精神,注重生命體驗。作品刻畫具微,布置謹重,人物清麗瑩潔。他的寫意作品也能別創新意,含蓄、虛豁、自然大方。作品注重對心靈的卓越表現和對人性的深刻關注,為中國人物畫的創新作了富有成就的探索。先後到日本、韓國、印度、香港等地參加畫展,已出版的畫冊有《何家英作品集》、《何家英畫集》、《當代實力派畫家——何家英》、《名家手稿——何家英》、《當代國畫大師代表作品集》等。
何家英為中國工筆人物畫向當代性的轉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創造性地借鑑了中國工筆畫的傳統和西畫中嚴謹紮實的造型技法,結合當代人的審美觀點,創作出一大批洋溢著時代氣息的作品。讀他的畫,會從中找到一種真誠細膩的激情和夢幻般的理想色彩。
何家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自然與他獨特的創作理念分不開。在他眼裡,繼承傳統和創新其實是“一事兩步”,“哪一個都不能丟,丟了一個也就丟了另一個,真有傳統者總想為創新開路,真求創新者不會拿傳統祭刀”。他的這一思路既是對當下中國畫領域的時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對自己創作的要求。他力求在東西方不同的傳統中探求相同的規律、彼此的契合點。
作為一位深諳傳統的畫家,何家英對晉唐畫風達到的雄渾雅健、造型飽滿、高逸充盈、樸素自然的高度讚不絕口。這正是他所要繼承的傳統,也正是他的工筆畫所汲取的傳統營養。他深信:“中國畫,至少是中國工筆畫,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容納西畫的。當然,這裡大體上是指晉唐畫風。”
何家英除了對傳統有著獨到的認識外,對中國畫吸收西畫營養的方式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反對那種只吸收概念,只做表面文章的做法,認為“與其接受那些大而不當的概念,不如借鑑些具體方法解決問題。西畫的觀察、審視、理解和提煉,和晉唐傳統並無二致,可對應、契合。很多的西畫作品能更直觀地給我們實踐上的參照,這種實實在在的啟悟益人神智”。

王明明

王明明《金秋賞菊》王明明《金秋賞菊》
王明明1952年5月4日生於北京,山東蓬萊人。
自幼酷愛繪畫,兒童時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幾個國家展出,曾獲世界兒童畫比賽特等獎、一等獎。1978年考入中央工藝美院未入學,同年調入北京繪畫院從事專業創作。
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市文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北京市美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審會副主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969年3月參加工作,曾任北京手扶拖拉機廠工人,北京畫院畫家、副院長、常務副院長、院長。2000年9月任北京市文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分管全市美術工作。2010年1月任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

2014.12.28~12.30,中國第一個抽象國畫展,個人學術展《朱明中國流藝術展》,中國,上海圖書館
2016.2.19~5.31,名家邀請展《首屆台灣民俗文物特展暨兩岸名家水墨書畫交流觀摩展》,台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李榮海

李榮海《映日荷花》李榮海,男,1950年9月出生,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級展覽,部分作品在日本、新加坡、波蘭、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他不僅是位書法家,更是一位文藝工作組織者和領導者,先後成功地組織數次全國大型書畫活動,曾任菏澤市人民政府秘書,菏澤市文化局副局長,曹州書畫院院長,菏澤市文聯主席,中國文聯藝術開發部常務副主任,曹州書畫院,曹州碑廊創始人。東省“十佳”文藝工作者,山東省第九屆人大代表。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印研究院專家委員,中國書畫名家網藝委會藝術顧問,中國劍光書畫院顧問,中央機關書畫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評審委員、研究館員。多次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巨幅草書千字文被中南海收藏。傳略和作品被編入《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大辭典》《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南海珍藏書法集》《中華人物大典》《中國專家人名辭典》《世界名人錄》《東方之子》等辭書。出版有《李榮海書法作品集》《李榮海書法楹聯集》等。

朱宣鹹

朱宣鹹(1927年浙江台州——2002年重慶),中國畫畫家、木刻版畫家、漫畫家與美術活動家。
20世紀40年代初起從事中國畫,中國新興木刻版畫與時政漫畫,由浙江到上海直接參與了魯迅發起的新興木刻版畫運動,以及海上畫派和一系列上海進步美術運動。1946年加入中華全國木刻協會;1948年在近代史上著名的上海“《觀察》事件”中被捕;1949年與劉開渠、楊可揚、張樂平、(鄭)野夫、龐薰琹等代表上海美術界在《大公報》發表迎接解放的“美術工作者宣言”,該宣言的發表也意味著國統區美術和上海近代美術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同時,進入中華全國美術協會、中華全國木刻協會、中華全國漫畫協會“聯合辦事處”,參與了上海解放初期美術事業的籌備建設工作。此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底隨軍到重慶。1951年起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今中國美術家協會前身)重慶執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在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成立時被選舉為首任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是成立重慶市美術家協會的籌備人,成立重慶國畫院的發起人、顧問,成立重慶美專校的創始人、校長,重慶市美術攝影展覽辦公室主任、全面主持原重慶美術館(解放碑夫子池)工作。長期以來,朱宣鹹正直無私的先後擔任了新聞、文化、教育、出版系統的美術領導工作。作為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美術事業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對於建立、推動和促進20世紀中期與後期重慶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與走向全國作出了重要貢獻;被政府授予“獻給共和國創立者”勳章。

龍瑞

龍瑞山水作品龍瑞山水作品

龍瑞,1946年生於成都,長在北京。筆名大龍、蜀人。1966年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之後從事工藝美術設計10餘年。198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畫研究生班,受教於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畢業後於中國美術家協會工作,1985年調中國畫研究院為專職畫家,曾為該院業務處副處長,副研究員。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審會美術組主任、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龍瑞的山水,最初師承李可染、梁樹年等,重視寫生,但他一開始就喜歡有力的筆線色皴,而不特鍾情於反覆的渲染。20世紀80年代後期,他多次赴歐美考察藝術,觀念有所變化,決定“跳出形的束縛”,創作了一批強調構成的作品,從而拉開了與寫實山水的距離,突出了視覺張力,成為革新山水畫的代表之一。20世紀90年代以來,他在漸向傳統,追求氣韻、味道。回歸式求變的過程中,筆力益發自由雄健,陽剛渾融之氣籠罩畫面,個性面貌、傳統意趣和現代感,也愈加明晰而統一了。龍瑞生於成都,求學於北京,南人北相。南北兼綜的素質在他的繪畫藝術中燦然可睹:氣象博大而筆式精妙,丘壑高大綿長而點景生動怡人,能將燕趙慷慨悲歌之氣與吳越小橋流水人家冶為一爐,亦能將黔蜀山野氣象同市井都市紅塵勾兌一壺。筆墨中正蒼厚,卻不乏風流蘊藉,格局大開大闔,過渡卻微妙精細。

顧正主

顧正主《和平昌盛》顧正主《和平昌盛》

顧正主,生於1962年7月,江蘇鹽城人。 

擅長中國畫。1992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1993年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留校任軍務處副處長,院務部副部長,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秘書,解放軍藝術學院院務部副部長,美術系副主任,上校軍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總政乾管局副政委.總政老幹部學院副院長,大校軍銜,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其業績被收編於《世界優秀人才大典》、《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世紀珍藏版)》等。其作品多以表現軍旅題材為主,大量作品被國家級報刊雜誌選登,在國內外各項展覽中展出並多次獲獎。

作品《豆蔻年華》參加全國第八屆美展,《大山的兒子》參加第三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白鴿》、《大參軍》參加全軍第九屆美術作品展覽,《和平》獲迎澳門回歸全國美展銀獎,《秋韻》入選跨世紀暨建國五十周年全國山水畫展獲得銅獎。《重歸沂山》獲首屆“孺子牛”杯全國書畫展銀獎;《決口》獲“抗洪精神贊”全軍美術展作品優秀獎;《獻身》獲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全國當代中國青年書畫大展銅獎;《和平》獲迎澳門回歸全國書畫大展銀獎;《荷花清風》參加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特邀作品。

唐秀玲

唐秀玲,(1956.1—)女,1956年生於山東淄博,山東萊蕪人。
唐秀玲《走過四季》唐秀玲《走過四季》

作品《金沙灘》、《高原之花》分別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曾獲全國中國人物畫展覽優秀獎、中國工筆畫第三、四屆大展銅獎,作品入選第七、八屆全國美展、中國女美術家作品展、中國藝術大展等。唐秀玲《金沙灘》唐秀玲的代表作《金沙灘》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並收入《二十世紀中國美術—一中國美術館藏品選》畫集。

擅長工筆重彩畫。多年來致力於工筆重彩畫畫材及技法研究,同時致力於現代重彩畫的創作,其作品在國內工筆畫界具有廣泛影響。作品曾入選由文化部、走過四季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全國美展以及“中國女美術家作品展”、“中國藝術大展”、“首屆全國中國畫展覽”等全國大展,曾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第三屆工筆畫大展”銅獎、“第四屆工筆畫大展”銅獎、“首屆中國重彩畫大展”學術獎、“首屆全國人物畫展覽”優秀獎、“微觀與精緻--首屆中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金獎、山東省美術創作貢獻獎、一等獎等。《金沙灘》、《高原之花》等三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其中代表作《金沙灘》被收入《二十世紀中國美術—中國美術館藏品選》畫集,成為二十世紀末中國畫壇工筆重彩畫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曾多次應邀為“文化部重彩畫高研班”、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重彩畫高研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蔣采苹工作室〔碩士課程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等講授現代重彩畫材料及技法課程。

趙新建

趙新建《荷塘月色》趙新建《荷塘月色》

趙新建,1970年生於山東巨野縣。李榮海先生門下弟子, 畢業於山東省輕工美術學校。現為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創作中心敦煌創作委員,國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展覽並獲獎,被中國收藏學術委員會、世界文化藝術鑑定中心聯合授予“當代中國書畫收藏市場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
九三年畢業分配至淄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刻瓷研究室。在全國藝術展覽活動中榮獲多種獎項。95年任刻瓷藝術研究室主任。其刻瓷作品多次作為國禮贈送與外國政要,並為溫家寶、習近平、吳儀、徐才厚、李鐵映、歐陽中石、李榮海、顧正主、宋楚瑜等政府高層人物及藝術名家刻制肖像受到好評。
畫家趙新建生於20世紀70年代,作為新時代經受著外來思想與傳統意識的碰撞與衝擊的新一代畫家,其內心的體會與藝術語言的表達方式自與老一輩的畫家有著很大的不同。作為畫家趙新建十分注重現實生活中的體驗與感受,他敏銳地把握形式的生動性與美感的靈動性,並形成了獨特的表現技法與藝術語言。畫家的作品《荷塘月色》《荷塘憶事》《荷塘夏日》《清塘荷韻》《荷塘》等都是以荷為題材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把握了現實中荷花的美感並加以升華,賦予了荷花全新的美感魅力。
畫家具有豐厚的人文素養與藝術修養,花鳥畫作品吸收了多方面的藝術元素,他的荷花作品使人在清新、明淨中體會審美的愉悅,顯示出作者對藝術的把握與領悟的能力。
主要展覽:五屆工筆畫展.山東首屆中國畫雙年展優秀獎.首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之當代花鳥畫展.中華文人畫優秀小品展銀獎.首屆寫意畫展."長江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首屆中國文學藝術界金獅獎銀獎.

江宏偉

江宏偉《牡丹》
江宏偉《牡丹》

江宏偉,1957年生,江蘇無錫人。歷任南京藝術學院講師。現為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74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1977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留校任教。從該院教授李長白、劉菊清學習工筆花鳥畫。 《當代高等院校中國畫名家教學系列----江宏偉課稿》(湖北美術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出版《江宏偉畫工筆花鳥畫》。在日本現代藝術中心舉辦“江宏偉展”赴歐洲七國考察。在比中友協舉辦雙人展。1999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跨世紀中國畫名家二十一人畫展”(中國美術館)。參加廣州“華藝廊”舉辦“江宏偉工筆花鳥畫展”,出版畫冊《華藝廊叢書—江宏偉》(廣州出版社)。
他著力於領悟發掘傳統工筆花鳥畫的精髓,其作品具有深沉而靜穆的審美情趣以及表現出現代式的古典情懷。江宏偉著力於領悟發掘傳統工筆花鳥畫的精髓,其作品具有深沉而靜穆的審美情趣以及表現出現代式的古典情懷
江宏偉是當代花鳥畫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藝術可以稱為現代中國畫精雅風格的典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年輕的畫家即以深幽的意境、內美的素質、典雅的風格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在中國畫界綻露頭腳,博得讚譽。20年來有一種“只顧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在畫室里勞作著,對於人們很在乎權威報刊、電視傳媒的評介宣傳以及就此可致的界內外的地位頭銜,他都以一種平常心對待之。十餘年來他已有幾本精美的畫集出版,寫了一些自己作畫心得的文章,他的文章和他的畫一樣絕無躁動之氣,不去指點別人的是非,只寫下自己面對友人的和自己與大自然對視的心語。

徐樂樂

徐樂樂《聽琴圖》徐樂樂《聽琴圖》
徐樂樂,女,1955年生於江蘇南京,1973年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學習中國繪畫,1976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後到江蘇農村體驗生活寫生。1978年進入江蘇省國畫院,擅長工筆人物,畫法師承陳老蓮。現為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自1986年以來,作品連續在國內外展出和獲獎,逐步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代表作有<歷代美女圖冊>等作品獲1987年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首屆作品展優秀獎,1987年日本兒童書籍繪畫大賽銀獎.1989年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插圖金獎.
徐樂樂,江蘇省國畫院著名畫師,專攻國畫,同時狂熱地痴迷於兒童圖畫書的創作。其作品《五蕊仙子》獲聯合國亞洲文化中心“野間國際兒童讀物插圖大賽”銀獎;《熊虎摔跤》獲中國第一屆幼稚園圖書評獎繪畫一等獎;《童話城堡叢書》獲中國版協裝幘藝委會中央各部門委員會書籍藝術設計展插圖藝術金獎;《你好,天上的星星》獲第五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金獎;《你好,天上的星星》獲第五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銅獎。出版有《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畫家叢書——徐樂樂》等畫集多種。

 畫壇公認工寫兼備當為工筆畫的致高境界。徐樂樂的畫作恰到好處的將工筆與寫意完美的結合。她的畫作取法陳老蓮,人物特點皆出於此。但其幽默風趣、爽朗不羈的性格特點又致使她的畫作完全脫離陳洪綬格調高古、注重線條美感的影子,使她的畫作既有古人的筆墨情趣又不失現代感的調諷與幽默。
她的筆下多會描寫歷史典故,如:舉案齊眉、西施浣紗、東方朔偷桃、莊周夢蝶、懷素書蕉等等,誇張的人物造型、不協調的人體比例以及大鼻子小眼睛的美人無不失畫面的幽默感,但細細品來又不乏意趣。
筆墨表現得恰到好處,調侃俏皮的不溫不火,既具有時代特點的裝飾趣味,又能在畫面表現上具有學術水準,即便只是這一點便足以在中國畫壇占有一席之地了。

成忠臣

成忠臣(1964.3~)生於山東海陽,少年時代起熱愛書畫。在國畫上得葉淺予、劉繼卣、董壽平、於希寧、黑伯龍諸師悉心指導。精通人物、山水花鳥、書法,尤以領袖人物畫在當代畫壇享譽盛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成忠臣國畫作品成忠臣國畫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