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母親》

《關於我的母親》

《關於我的母親》是西班牙導演阿爾莫多瓦1999年的作品。阿爾莫多瓦的電影中總是充滿了各種極端的因素——搶劫,敲詐,毒品,妓女,瘋狂的暴力和性愛,對宗教的懷疑,同性戀,易裝癖,以至於各種明亮艷俗的色彩。但這些因素不可思議地以一種看似平淡然而優雅平靜的方式組合起來,就像波瀾不驚的水面下有暗流涌動,只有身處其中才能有所感應。能欣賞阿爾莫多瓦的人一定是細膩敏感的。儘管他的作品中很難找到我們所認為的那種“正常”人和“正常”生活,可是他講的故事總能真切地深入到人的心靈中最幽深曲折的角落,似乎劇中人和你我存在著天然的割不斷的聯繫。電影敘事的手法是平實的,好像在對觀眾說:“你們看,這就是生活,不僅是她們的,而且是我們的生活。”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馬努艾拉是一位年過40的女人,她是一名護士,同時是一個單親母親。18年前她從巴塞隆納移居到馬德里,並生下了自己的寶貝兒子依斯特班。對於自己的父親,伊斯特班只是從母親那了解到在他出生前就已去世。

(圖)劇照劇照

母子的關係非常好,兒子是馬努艾拉的全部精神寄託。依斯特班是一個文學愛好者,他最大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小說家,目前他正在為了參加一個文學競賽而創作一部關於自己母親的小說。一天母子兩人去劇院看演出,散場後依斯特班沖入大街想得到一張女演員胡瑪·羅喬的相片,這時 正好一輛小汽車飛馳而過,在母親的眼前兒子被撞死了,馬努艾拉悲痛欲絕。

經過這一變故,馬努艾拉決定返回馬德里尋找依斯特班的父親,但令人無論如何想不到的是,依斯特班的父親已經成為一名易裝癖者,名叫羅拉。馬努艾拉再次深受打擊,她又回到了巴塞隆納,寄居在一片貧民窟里。在這裡她遇到了一個老朋友、好心腸的變性人拉阿格拉多,也處於崩潰的邊緣。馬努艾拉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不同境遇下的女人們,仍然在做著相同演出的胡瑪-羅喬,純潔的修女羅薩,以及她的歇斯底里的母親……馬努艾拉發現所有的女人們都在承受著情感的折磨。

中年婦女馬努艾拉是一名護士,同時還是一個單親母親,與18歲的兒子依斯特班相依為命,母子倆關係非常親密。為了讓心愛的兒子有更完美的生活,她隱藏了孩子的父親的事情,只對依斯特班說在他出生前就已經去世。一天母子倆去劇院看胡瑪·羅喬的演出。散場後為了得到這位女演員的照片,兒子沖入大街結果被飛馳而過的小汽車撞死。痛不欲生的母親在醫院的長廊里淚水流盡。在兒子的筆記本中她看到這樣一行字:“有天早晨,我偷偷進了母親的臥室,突然發現一疊剪掉了另一半的照片。照片上被剪去的一半,我想應該是我的父親,我不在意他是誰,或者他曾對母親做過什麼,沒有人!沒有人能剝奪他是我父親的這種感覺。”為了完成兒子的心愿,她決定去巴塞隆納找那個人。原來他的父親已經由於毒癮而隆胸變性當了妓女,改名為羅拉。此後,馬努艾拉還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女人,無論是誰,似乎都在忍受著感情的煎熬和命運的捉弄。

導演介紹

佩德羅·阿莫多瓦西班牙導演。出生貧寒,很早就對真實世界及宗教價值產生疑惑與失望。省吃儉用購買了攝影機,並在友人的資助下拍攝不少短片。其間還從事漫畫、小說的創作,參與搖滾樂和舞台劇等的演出。 《崩潰邊緣的女人》為他贏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獎以及歐洲影展最佳青年電影獎,使他成為西班牙最受歡迎的新銳導演。其後作品屢獲國際大獎。被稱為布努艾爾以後最有影響的西班牙導演,作品具爭議性,著重表現欲望、暴力、宗教等議題,並通過鮮艷的色彩,展示出一種後現代的審美眼光,以及對權威的極大藐視。

影片分析

“一條小溪流了一分鐘,卻耗去我們數十個年華。”——烏瑪,《對羅拉的默哀》

(圖)《關於我的母親》關於我的母親

阿爾莫多瓦的電影作品中,女人永遠是主角。本片的角色中甚至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男人。這些男人或者在生理上變得像個女人,或者在心理上是個孩子。羅拉和阿哥達魯都是易裝癖;伊斯特班在17歲生日那天死去,永遠把自己留在了少年時期;小伊斯特班是一個嬌弱無助的嬰兒。就連羅莎修女的父親,也是以一個懵懂無知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形象出現的,時時刻刻都需要看護。這些無疑暗示著唯有女人是世界的主宰。她們的生活雖然總被男人摧毀,她們的命運雖然總是被男人的手帶向偏離的軌道,但是作為母親的力量卻能讓她們戰勝生命中的殘忍。或許男人永遠都是孩子,而女人永遠都是母親,是強者。儘管一次次地被傷害,但是沒有一個母親會怨恨、拋棄自己的孩子,所以四處遊蕩的男人回到女人身邊時得到的還是溫暖和接納。這個過程也許會耗盡女人的一生,但她們堅持到了最後。生活即使變成一片廢墟,她們也絕不同情自己,最終總能超脫混亂和傷感,自己堅強起來。

“羅拉有男人與女人最遭的缺點。” ——瑪努拉

羅拉身上有一種幾乎是與生俱來的虛弱本質。他在情感上極度無助,需要依賴。他缺乏安全感,只能不停地尋找新的情人——在被拋棄之前先拋棄別人,這是弱者自保的方式。羅拉自始至終只願活在自己構建的心靈世界裡,哪怕只能終生遊蕩。而瑪努拉了解他的這種軟弱,同時也需要這種軟弱。瑪努拉把羅拉看作自身的一部分,看作自己缺失已久的天真心態的回歸。她愛羅拉,實際是愛著自己。羅拉於瑪努拉,正如孩子於母親。瑪努拉和羅拉分別代表著現實和幻想。羅拉身上的純真——在情感上表現為幼稚和脆弱——是瑪努拉所沒有的。她在照顧弱者的過程中體驗著純潔和天真。她雖然離開了巴塞隆納,卻沒有離開羅拉。兒子伊斯特班擁有和丈夫一樣的名字,是丈夫生命的延續。她生命中的缺憾將由此得到補償。

瑪努拉對羅拉的需要是一種宿命,二十年來他以不同的方式活在瑪努拉的生命中。從二十年前的相遇開始,就注定了他們一生都要緊緊糾纏在一起,血肉相連,不能分離。儘管瑪努拉對兒子隱瞞了他的身世,試圖切斷他和羅拉之間的關係,可是沒有父親的伊斯特班不可能擁有瑪努拉所期待的完整生命。他在筆記本上傾吐了自己的心事:“昨晚媽媽給我看了她年輕時的照片,有一半不見了。我不想告訴她,但我的生命也失去了一半。今早我看了她的抽屜,發現了一些照片,它們全都不見了一半。我想是我父親吧。我想見他。我要讓媽媽了解,我不在乎他是什麼人,是什麼樣子,他怎樣對她。她不能否認,那是我的父親。”瑪努拉把兒子當作了羅拉的化身,而且這將是一個完完全全只屬於她自己的完美的孩子,再也沒有人能搶走;她的愛也由此加倍地強烈。伊斯特班曾經問她:“你會去賣淫來養活我嗎?”瑪努拉平靜地回答:“我會為你做任何事。”一個母親早就準備好了隨時為自己的孩子犧牲一切,因為這是她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是她自己靈魂和渴望的結晶,是真正完美的一個純真幻想。

伊斯特班的死迫使瑪努拉回到往昔歲月,再一次去尋找純真,尋找心靈的依歸。她沒有找到羅拉,卻找到了羅拉留下來的另一個化身,羅莎修女的兒子。瑪努拉曾對羅莎發脾氣說:“你無權要求我成為你的母親。”可事實上她接納了這個女人,儘管她是自己前夫的情人。一個女人為男人犧牲得越多,把自己奉獻得越徹底,她的內心也就越會被聖潔的愛所充滿。小伊斯特班抗拒了愛滋病毒,和瑪努拉生活在一起,羅拉最終還是留在了瑪努拉的生命中。而瑪努拉,仍然是照顧弱者的人,仍然是母親。

“很高興見到你,瑪努拉。很可悲竟然在這兒。”
“沒其它地點了。你不是人,羅拉。你是傳染病。” ——羅莎葬禮上羅拉和瑪努拉的對話

瑪努拉不告而別之後,羅拉一直在尋找新的依靠。他選擇羅莎是因為她和瑪努拉一樣有他需要的包容和關懷,這些正像母愛一樣是無條件的;可不幸的是羅莎也和瑪努拉一樣需要羅拉的軟弱。這仍然是兩個不完整的人之間的相互渴望。這種渴望才是傳染病。只是這個世界太過兇險,任何渴望和幻想都是致命的。

阿根廷對羅拉來說,意味著溫暖記憶的起源。不是因為這是故鄉,而是因為這是他和瑪努拉相識的地方。在瑪努拉尋找過去的同時,羅拉也在尋找著過去。兩個人在情感上都是病人,但是羅拉無力照顧自己,瑪努拉卻可以。瑪努拉藉由作強者獲得解脫,羅拉卻只能作弱者去獲得安慰。在生命的盡頭,羅拉終於停止了遊蕩,靜止在起點上。

儘管羅拉在影片結尾處才出現,可他的影子一直在所有人的背後若隱若現。不僅瑪努拉,還有羅莎,伊斯特班,他們的生命都因為羅拉而發生了改變。羅莎以殉道者的姿態出現,分娩手術台好像祭壇,她將自己作為犧牲獻給了一個空虛的夢幻。伊斯特班死去的時候還帶著對自己一半生命的疑惑和渴望,這看起來就像一個詛咒,一旦他開始尋回失落的那一半自己,就離開了這個世界。羅拉像一個虛弱的病人糾纏住每一個可能挽救自己的希望,卻把致命的疾病傳染給周圍一切伸出援手的人。就像杜拉斯在《死亡的疾病》中所表達的,愛是疾病,可以致人於死地。不是對他人的愛,而是對自己的愛,對完整生命的渴望。

《關於我的母親》是一部關於母親和女性的電影。阿爾莫多瓦在影片結尾處打出字幕:“致所有的女演員及反串的男士。致所有想成為母親的人。致我的母親。”這也是對所有徘徊在幻想與現實之間的人的致意,無論你是強者還是弱者,是需要寄託還是尋找依靠。不完整的人之間相互憐憫,才構成了完整的世界。

“不管你是誰,我總依賴陌生人的仁慈。” ——烏瑪

幕後製作

1988年曾以《女為悅己者容》揚名國際的西班牙電影鬼才阿爾莫多瓦以本片再次在歐美大獲好評。他的電影一向古怪精靈,以情慾為題材,他描寫的男人大多被性慾困擾,女人則被情愛所迷。但本片中的女人們,卻歸於母性的純情愛心,全無性接觸,集中於親情、友情與人情味,成為他的“聖母片”。阿爾莫多瓦顯然是很想做女人的男人。全片通俗而趣味豐富,融合了很多經典美國片的橋段,特別適合女性觀眾捧場。

影片影評

男人在這部影片中占據的分量不多,稍有刻畫的角色似乎只有三個:瑪努埃拉的兒子埃斯特本、羅莎的父親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勉強可再算上男演員馬里奧。某種意義上講,這幾個男性在片中主要呈現了脆弱的一面,如死亡、失意、尋求幫助。

(圖)《關於我的母親》《關於我的母親》

阿莫多瓦說:“《關於我母親的一切》表現的是女人承受痛苦的能力。一個女人,不必一定要是職業演員,也能很好地去撒謊、去表演、去做戲。男人和女人有著一樣的寂寞、痛苦,但女人對此的反應要戲劇化得多,也驚心動魄得多。從這一意義上講,男人看上去確實要比女人少了一些什麼。”

的確,在影片中,女人們在苦難面前表現出了無限的力量。嫣迷的執著,羅莎的純真,阿悅的樂觀,以及瑪努埃拉的愛與包容,這些品格以驚人的堅忍承擔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劇。

然而就我的理解,影片並不如很多人理解地那樣一味對女性稱頌,至少並不是在類似道德地層面給予女性褒揚,而旨在更深的部分,這一點從阿莫多瓦的上面一段話中就可以看得出來。瑪努埃拉在片中也說過:“女人味了避免孤單可以忍受一切”。雖然羅莎立即說:“容忍是一種美德”,但瑪努埃拉給了她非常不屑的回應。我覺得導演並無意歌頌女性,與其說是歌頌,倒不如說是驚異。

影片既然是表達女性對苦難的承受力,它其實就是在說女性兩種神奇的本能:樂觀,以及容忍。這可能可以歸結為女性的母性本能和群居本能,原始而令人驚嘆的力量。比如片中的四個女人可以迅速地湊作一堆侃侃而談,自然地彼此關心和安慰,這對於女性而言確實並非難事。男人與女人一樣愛,但是唯有女人可以較輕易地把這份愛轉化成寬恕,轉化成溫柔。男人也與女人一樣承受,一樣盡力堅強,但女人有一種天生的樂觀的力量。在嫣迷去找瑪努埃拉道歉那場戲裡,四個女人偶爾齊聚一堂。她們有些彼此並不熟識,她們各自承受著巨大的悲傷,但她們促膝而坐,放聲大笑,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力量產生了。從她們由衷地笑聲中,我們看到一種屬於女人的偉大力量,可以治癒傷痛,化解悲哀。也許只是為了避免孤單,而沒有什麼更神聖的理由,但女性的這種本能的確賦予苦難的人世一條出路。

除了男人與女人,本片其實還涉及了第三類人,“鳳姐”,意指僅從外形上進行了變性的雙性人(與真正的人妖並不相同)。阿悅是一個“鳳姐”,但“他”身上呈現的種種特徵以及“他”與其他女性之間的關係讓“他”非常接近一個真正的女人。在得知嫣迷和妮娜差點同歸於盡時,“他”傷心落淚,發現馬里奧仍然想要跟“他”討論性的話題,“他”的反應是嘆了一口氣,表示不屑、不可理喻,也表示對男人的這種不可理喻的某種理解。這個反應鮮明地勾勒出男人和女人的差別,男人是欲望的動物,女人是情感的動物。由這一細節可見,阿悅這個角色已經完全可算是女性。相比之下,處於本片一個關鍵位置的羅拉則複雜得多。

瑪努埃拉稱“他”為“狼心狗肺的人”,而始終不願意向兒子透露關於他的訊息。當她因兒子的真誠願望動搖的時候,兒子走了,為了達成兒子的遺願瑪努埃拉再去尋找羅拉。通過阿悅和羅莎,羅拉的形象漸漸浮出水面。瑪努埃拉對“他”的評價是“既要裝義乳,又要做大男人”。“他”是許多悲劇的始作俑者:傷害妻子,洗劫朋友,引誘修女並使她染上愛滋。在羅莎的葬禮上這個傳說中的人物終於出現,除下墨鏡後是一張美麗而虛假的臉,一張男女難辨的臉。羅拉這個形象可能是全劇最複雜的存在,他對故事而言意義重大,人物本身卻模糊不清。他的轉變,他的不義,似乎都沒有更多的解釋。也許,他的存在就是為了被寬恕。

獲獎情況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2000
最佳外語片
金球獎(GoldenGlobe)2000
最佳外語片
坎城電影節1999
普通評審團獎佩德羅·阿莫多瓦
普通評審團獎佩德羅·阿莫多瓦
歐洲電影獎(EuropeanFilmAward)1999
最佳女主角絲莉亞·洛芙
最佳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
最佳影片AgustínAlmodóvar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2000
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AgustínAlmodóvar
DavidLean導演獎佩德羅·阿莫多瓦
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佩德羅·阿莫多瓦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佩德羅·阿莫多瓦
金衛星獎(GoldenSatelliteAward)2000
BestMotionPicture,ForeignLanguage
金衛星獎2000
BestPerformancebyanActressinaMotionPicture,ComedyorMusical(提名)絲莉亞·洛芙
BestPerformancebyanActressinaSupportingRole,ComedyorMusical(提名)AntoniaSanJuan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2000
最佳外語片佩德羅·阿莫多瓦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BRAward)1999
最佳外語片
獨立精神獎2000
BestForeignFilm(提名)佩德羅·阿莫多瓦
坎城電影節(金棕櫚)1999
最佳影片(提名)佩德羅·阿莫多瓦
坎城電影節(影人類)1999
最佳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CriticsChoiceAward)2000
BestForeign-LanguageFilm
線上影評人協會獎(OFCSAward)2000
最佳外語片(提名)
凱撒獎2000
最佳外語片佩德羅·阿莫多瓦
SpanishMusicAwards(MusicAward)2000
BestScore(MejorÁlbumdeBandaSonoradeOBRACinematográfica)AlbertoIglesias
SpanishActorsUnion2000
Film:SupportingPerformance(SecundarioCine)AntoniaSanJuan
Film:PerformanceinaMinorRole(RepartoCine)(提名)RosaMariaSardà
Film:LeadPerformance(ProtagonistaCine)(提名)絲莉亞·洛芙
Film:PerformanceinaMinorRole(RepartoCine)(提名)坎德拉·佩娜
SantaFeFilmCriticsCircleAwards(SFFCCAward)2000
最佳外語片
SantaFeFilmCriticsCircleAwards2000
最佳女配角瑪麗莎·佩雷德斯
RobertFestival(Robert)2000
BestNon-AmericanFilm(Åretsikke-amerikanskefilm)佩德羅·阿莫多瓦
OndasAwards(FilmAward)1999
BestSpanishFilm(MejorPelículaEspañola)
NewYorkFilmCriticsCircleAwards(NYFCCAward)1999
最佳外語片
LumiereAwards,France2000
BestForeignFilm(Meilleurfilmétranger)佩德羅·阿莫多瓦
LosAngelesFilmCriticsAssociationAwards1999
BestForeignFilm佩德羅·阿莫多瓦
LondonCriticsCircleFilmAwards(ALFSAward)2000
ForeignLanguageFilmoftheYear
IberoamericanShortFilmCompetition2000
"LaNavajadeBuñuel"Award佩德羅·阿莫多瓦
GoyaAwards(Goya)2000
BestSound(MejorSonido)DiegoGarrido
BestActress(MejorActrizPrincipal)絲莉亞·洛芙
BestSound(MejorSonido)JoséBermúdez
BestOriginalScore(MejorMúsicaOriginal)AlbertoIglesias
BestFilm(MejorPelícula)
BestEditing(MejorMontaje)JoséSalcedo
BestProductionSupervision(MejorDireccióndeProducción)EstherGarcía
BestDirector(MejorDirector)佩德羅·阿莫多瓦
BestSound(MejorSonido)MiguelRejas
BestSupportingActress(MejorActrizdeReparto)(提名)坎德拉·佩娜
BestCostumeDesign(MejorDiseñodeVestuario)(提名)JoséMaríaDeCossío
BestMake-UpandHairstyles(MejorMaquillajey/oPeluquería)(提名)JuanPedroHernández
BestNewActress(MejorActrizRevelación)(提名)AntoniaSanJuan
BestProductionDesign(MejorDirecciónArtística)(提名)AntxónGómez
BestScreenplay-Original(MejorGuiónOriginal)(提名)佩德羅·阿莫多瓦
BestCostumeDesign(MejorDiseñodeVestuario)(提名)BinaDaigeler
BestCinematography(MejorFotografía)(提名)阿方索·比托
GLAADMediaAwards(GLAADMediaAward)2000
OutstandingFilm(LimitedRelease)(提名)
Ft.Lauderdale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1999
People'sChoiceAward佩德羅·阿莫多瓦
FilmCriticsCircleofAustraliaAwards(FCCAAward)2001
BestForeign-LanguageFilm(提名)
DaviddiDonatelloAwards(David)2000
BestForeignFilm(MigliorFilmStraniero)佩德羅·阿莫多瓦
CzechLions(CzechLion)2001
BestForeignLanguageFilm(Nejlepsízahranicnífilm)(提名)佩德羅·阿莫多瓦
CinemaWritersCircleAwards,Spain(CECAward)2000
BestEditing(MejorMontaje)JoséSalcedo
BestFilm(MejorPelícula)(提名)
BestOriginalScore(MejorMúsicaOriginal)(提名)AlbertoIglesias
CinemaWritersCircleAwards,Spain2000
BestCinematography(MejorFotografía)(提名)阿方索·比托
BestSupportingActress(MejorActrizSecundaria)(提名)AntoniaSanJuan
BestDirector(MejorDirector)(提名)佩德羅·阿莫多瓦
CinemaBrazilGrandPrize2000
BestForeignFilm(MelhorFilmeEstrangeiro)佩德羅·阿莫多瓦
ChlotrudisAwards2001
最佳女配角(提名)AntoniaSanJuan
最佳女演員(提名)絲莉亞·洛芙
Camerimage1999
GoldenFrog(提名)阿方索·比托
BritishIndependentFilmAwards(BritishIndependentFilmAward)1999
BestForeignFilm-ForeignLanguage
BostonSocietyofFilmCriticsAwards(BSFCAward)1999
最佳外語片
AustralianFilmInstitute(BestForeignFilmAward)2000
(提名)AgustínAlmodóvar
ArielAwards,Mexico2000
BestLatin-AmericanFilm(MejorPelículaIberoamericana)(提名)佩德羅·阿莫多瓦
ArgentineanFilmCriticsAssociationAwards2000
BestForeignFilm(MejorPelículaExtranjera)(提名)佩德羅·阿莫多瓦

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的作品

佩德羅·阿爾莫多瓦是西班牙最著名的電影人。他拍攝的影片主要反映了西班牙後弗朗哥時代的情況。阿莫多瓦便塑造了一個個煽情、多彩的形象,以後現代的手法探索從性、暴力到宗教,甚至危及社會安全的各方面的情況。

同性戀主題電影

在歐洲許多國家同性戀是被接納的一種少數文化,極少數國家同性戀婚姻已經合法化。希望這些電影能讓大家對同性戀以及同性戀文化多一些了解。
《17歲的天空》
《A片猛男日記》
《哎呀呀,去哺乳》
《艾米和加古婭》
《猜》
《愛德華大夫》
《愛德華二世》
《愛的初體驗》
《愛的滴答滴》
《愛勾你》
《愛你九周半》
《愛奴》
《愛情零距離》
《馬纓丹》
《愛情洗剪吹》
《愛在娛樂圈的日子》
《愛之吻》
《愛最美》
《安非他命》
《暗夜搖籃曲》
《霸王別姬》
《保加利亞情人》
《悲情城市》
《被單遊戲》
《玻璃情人》
《我自己的愛達荷》
《布拉格之戀》
《猜》
《長島愛與死》
《長島公路少年》
《赤裸羔羊》
《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
《男人的心中只有男人》
《東宮西宮》
《斷臂山》
《惡女幫》
《芳齡十三》
《飛躍情海》
《費城故事》
《弗里達》
《父子迷情》
《高潮藝術》
《隔窗未了緣》
《狗男女》
《孤戀花》
《海南雞飯》
《海上花》
《好郁》
《河流》
《黑色姐妹幫》
《蝴蝶》
《蝴蝶君》
《虎度門》
《花吃了那女孩》
《花之島》
《慌心假期》
《黃金萬兩》
《基佬四十》
《激情風暴》
《吉屋出租》
《遊園驚夢》[香港電影]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藍宇》
《戀愛回遊魚》
《戀愛起義》
《向左愛》
《戀一陣的愛》
《兩性三人痕》
《烈焰焚幣》
《流沙歲月》
《流砂幻愛》
《榴槤飄飄》
《璐璐的誘惑》
《玫瑰少年》
《美好事物》
《美麗拳王》
《美麗在唱歌》
《美少年之戀》
《假面》
《面子》
《末路狂花》
《墨利斯的情人》
《暗夜搖籃曲》
《穆荷蘭大道》
《男孩不哭》
《今年夏天》
《南茜的情史》
《霓裳情挑》
《你那邊幾點》
《溺水的魚》
《魔鬼雙姝》
《女歡》
《女魔頭》
《去聽美人魚唱歌》
《去王府》
《全蝕狂愛》
《三橘之戀》
《三人探戈》
《三心兩性》
《殺人計畫》
《殺手的童貞》
《沙漠妖姬》
《善惡園的午夜》
《蛇蠍美人》
《神父同志》
《生無怨死無悔》
《十七歲的腳踏車》
《此時此刻》
《束縛》
《順流逆流》
《死亡詩篇》
《四角關係》
《台北晚九朝五》
《桃色》
《桃色接觸》
《天雷勾動地火》
《天鏇地幻》
《甜過朱古力》
《甜絲絲》
《同窗的愛》
《同性之光》
《同志夾心人》
《西班牙處男》
《赤裸特工》
《青少年哪吒》
《情迷六月花》
《情人別為我哭泣》
《金枝玉葉》
《驚悚快感》
《絕色神偷》
《軍官與男孩》
《看海》
《哭泣遊戲》
《野獸之夜》
《藍色大海》
《藍色大門》
《丑角登場》
《出賣高潮》
《出賣雄風》
《春風物語》
《春光乍泄》
《此時此刻》
《刺青》
《偷窺無罪》
《突然之間降臨的愛情》
《王爾德》
《唯美》
《我愛貝克漢姆》
《我的軍中情人》
《關於我的母親》
《亞當的肋骨還是亞當》
《我為兄狂》
《我最好朋友的婚禮》
《當男人看上男人》
《無盡的沉淪》
《五月魔女》
《夕陽天使》
《移魂女郎》
《青樓姊妹花》
《假鳳虛凰》
《意亂情迷》
《飲食女女》
《喜宴》
《戲夢巴黎》
《夏日之戀》
《心動》
《心太羈》
《星閃閃》
《幸福結局》
《性愛K他命》
《兩性謊言》
《性感尤物》
《G檔案》
《艷倒群雌》
《妖街皇后》
《妖夜迴廊》
《野蘆葦》
《夜奔》
《夜舞男》
《衣櫃裡的男人》
《義大利曼波》
《游泳池》
《有時跳舞》
《神秘肌膚》
《御法度》
《愈愛愈美麗》
《愈快樂愈墮落》
《暈基浪》
《這個男人有點俏》
《這個夏天有異性》
《枕邊禁書》
《植物學家的女兒》
《指匠情挑》
《志同盜合》
《紫色》
《自梳》
《罪孽天使》
《顛覆性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