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多人協作的寫作系統]

wiki[多人協作的寫作系統]

Wiki一詞來源於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 發音wiki, 原本是“快點快點”的意思,被譯為“維基”或“維客”。Wiki就是一種多人協作的寫作工具。Wiki站點可以由多人(甚至任何訪問者)維護,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擴展或者探討。Wiki指一種超文本系統。這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wiki - 目前國內著名的維基(wiki)網種寫作的輔助工具。由於WiKi可以調動最廣大的網民的群體智慧參與網路創造和互動,它是web2.0的一種典型套用,是知識社會條件下創新2.0的一種典型形式。

wiki簡介

wiki 維基百科

Wiki一詞來源於夏威夷語的“weekeeweekee”,發音wiki,原本是“快點快點”的意思,被譯為“維基”或“維客”。有人認為,Wiki系統屬於一種人類知識格線系統,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維基套用的典範,維基百科建、更改,而且創建、更改、發布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小;同時Wiki系統還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必要幫助;最後,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領域的知識。

由於WiKi可以調動最廣大的網民的群體智慧參與網路創造和互動,它是web2.0的一種典型套用,是知識社會條件下創新2.0的一種典型形式。它也為教師和學生的知識共享提供了高效的平台,實現了快速廣泛的信息整合。Wiki是一種多人協作的寫作工具,作者即讀者,讀者也可以成為作者。互動百科由所有註冊用戶共同維護,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編寫百科詞條對任何主題進行擴展和探討。Wiki依靠眾人不斷地更新修改,開創了一種藉助網際網路創建、積累、完善和分享知識的全新模式。

歷史

[Wiki軟體是由軟體設計模式社區發展出來,用來書寫與討論模式語言。沃德·坎寧安於1995年3月25日成立了第一個Wiki網站:WikiWikiWeb,用來補充他自己經營的軟體設計模式網站。他發明了Wiki這個名字以及相關概念,並且實現了第一個Wiki引擎。坎寧安說自己是根據檀香山的WikiWiki公車取名的。這是他到檀香山學會的第一個夏威夷語。

坎寧安說Wiki的構想是來自他自己在1980年代晚期利用蘋果電腦HyperCard程式作出的一個小功能。

HyperCard類似名片整理程式,可用來紀錄人物與相關事物。HyperCard管理許多稱為“卡片”的數據,每張卡片上都可劃分欄位、加上圖片、有樣式的文字或按鈕等等,而且這些內容都可在查閱卡片的同時編輯修改。HyperCard類似於後來的網頁,但是缺乏一些重要特徵。

wiki定義

wikiwiki
Wiki的歷史還不長,無論是Wiki概念自身,還是相關軟體系統的特性,還都在熱烈的討論中;所以怎樣的一個站點才能稱得上是一個Wiki系統還是有爭議的。與Wiki相關最近出現的技術還有blog,它們都降低了超文本寫作和發布的難度。這兩者都與內容管理系統關係緊密。第一個 Wiki 網站誕生於1995年,Ward Cunningham 創建的,作為波特蘭的模式倉庫的模式定義和討論的互動性場所: http://c2.com/ppr/;而其根源可以上述到1972年卡耐基·梅隆大學的 ZOG 資料庫系統。
1995年Ward Cunningham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個工具-波特蘭模式知識庫(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這個系統的過程中,Ward Cunningham創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稱,並且實現了支持這些概念的服務系統。這個系統是最早的WIKI系統。從1996年至2000年間,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圍繞著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不斷發展出一些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從而使Wiki的概念不斷得到豐富。同時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傳播,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體系統。
1995年3月25日維客歷史正式開始
1995年5月1日“模式名單的革新”發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維客網站,是對“波特蘭模式知識庫”的一個自動補充。網站發布之初,便立即在“模式社區”(patterncommunity)中獲得成功。
該網站定位的演變歷程:
1995年模式社區及其他們的資源和套用;
1996年普通設計、建築以及方法;
1997年從人和組織的角度看待規劃設計;
1998年偏激的規劃設計;
2000年維客本身;
2003年維客、社會學等。
社區引入並保留的概念創新:
1994年“近期訪問者”(RecentVisitors)、“人物索引”(PeopleIndex);
1995年“並不時新的變化”(NotSoRecentChanges);
1996年“絲線模式”(ThreadMode)、“絲線模式無益”(ThreadModeConsideredHarmful)
1996年“維客分類”(WikiCategories);
1997年“路線圖”(RoadMaps);
1999年“更改概要”(ChangeSummary)(雖未繼續下去,但卻帶來了快速變化〔QuickChanges〕);
1999年“隨機頁面”(RandomPages);
1999年“(月度)變化”(ChangesIn)頁面出現(“並不時新的變化”分離出去並逐漸消亡);
2000年“搜尋助手”(SearchHelper)

套用

WiKi在一些需要內容管理系統的企業中得到了廣泛套用。JotSpot和SocialText是創WiKi企業套用的先河。

WiKi可以在高校教育環境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直到2006年,WiKi教育套用在目前來講,全球套用的案例都比較少。

WiKi除了被用來創建網站外,也被用作編寫網誌。WiKi在中國小教育方面,可以作為學生協助學習的平台。

wiki現在很多人都在用。

Wiki的架構

GeoDNS

這個GeoDNS可能比較新奇,實際上原理很簡單,GeoDNS是一個為BIND寫的40行的小程式,可以讓DNS解析的時候考慮地域因素——讓用戶能夠訪問離他地域最近的Web伺服器。

LVS

LVS是一個開源的軟體,可以實現Linux平台下的簡單負載均衡。主要由負載調度器、伺服器池和共享存儲構成。可喜的是,這是一款為數不多的中國人自己編寫的開源軟體(章文嵩發起);可惜的是,LVS目前僅支持Linux。

Squid

Squid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Squid是一種用來緩衝Internet數據的軟體。尤其適合像維基這樣的遍布全球,數據中心卻很集中的站點使用。在維基中,Squid快取分為兩組,一組是文檔內容(多為壓縮的HTML頁面),另一組為媒體內容,主要包括圖片等大一點的靜態檔案。目前總計有55台Squid伺服器在維基運行,維基正在準備添加另外的20台。根據維基披露的資料,其中每一台伺服器每秒要處理1000~2500個http請求,每台伺服器承受100Mb/s~250Mb/s的流量,每台伺服器負責1.4~3.2萬個連線,每台Squid伺服器分配出40GB作為快取空間。硬體方面,這些Squid伺服器每台都有4塊硬碟,8GB記憶體。

維基媒體平台

維基所有的項目都運行在維基媒體平台上,這是一個遵守GPL的開源軟體,以PHP寫成。維基本身在使用,但很多別的機構也使用了該軟體平台。在所有125台套用伺服器上都安裝了維基媒體平台,還有40台套用伺服器馬上就要上線,這些套用伺服器都採用了兩顆四核的CPU。這些媒體平台都由一個中心控制台控制,維基可以通過該平台部署某個套用到數百台機器上,非常方便。維基媒體平台非常注重快取,多數快取都放在Memcached中。

CDN

維基在美國荷蘭韓國分別設有群集,維基CDN會根據來訪IP位置的不同選擇指向最近的群集。

數據存儲

元數據,比如文章修改歷史,文章的連結和用戶資料等內容被存放於主資料庫;正文存於外部存儲;用戶上傳的圖片等信息則單獨存放於圖片伺服器。主資料庫伺服器一共有15台,配置為記憶體4GB~16GB,6塊73~146GB的硬碟和雙CPU。資料庫中除了有一個主資料庫,還有許多複製的從資料庫,這些主從資料庫並不是按照伺服器個數來劃分的,資料庫都是跨伺服器運行的。

wiki特點

使用方便
維護快捷:快速刪除、存取、更改超文本頁面(這也是為什麼叫作“wikiwiki”的原因)。
格式簡單:用簡單的格式標記來取代HTML的複雜格式標記。(類似所見即所得的風格)
連結方便:通過簡單標記,直接以關鍵字名來建立連結(頁面、外部連線、圖像等)。
命名平易:關鍵字名就是頁面名稱,並且被置於一個單層、平直的名空間中。
有組織
自組織的:同頁面的內容一樣,整個超文本的組織結構也是可以修改、演化的。
可匯聚的:系統內多個內容重複的頁面可以被匯聚於其中的某個,相應的連結結構也隨之改變。
可增長
可增長:頁面的連結目標可以尚未存在,通過點擊連結,我們可以創建這些頁面,從而使系統得到增長。
修訂歷史:記錄頁面的修訂歷史,頁面的各個版本都可以被獲取。
開放性
開放的:社群的成員可以任意創建、修改、刪除頁面。
可觀察:系統內頁面的變動可以被訪問者觀察到。與blog區別
Wiki站點一般都有著一個嚴格的共同關注,Wiki的主題一般是明確的堅定的。Wiki站點的內容要求著高度相關性。最其確定的主旨,任何寫作者和參與者都應當嚴肅地遵從。Wiki的協作是針對同一主題作外延式和內涵式的擴展,將同一個問題談得很充分很深入。 Blog是一種無主題變奏,一般來說是少數人(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人)的關注的蔓延。一般的Blog站點都會有一個主題,凡是這個主旨往往都是很鬆散的,而且一般不會去刻意地控制內容的相關性。
Wiki非常適合於做一種 “All about something”的站點。個性化在這裡不是最重要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以及權威性才是真正的目標。Wiki由於其技術實現和含義的交織和複雜性,如果你漫無主題地去發揮,最終連建立者自己都會很快的迷失。 Blog注重的是個人的思想(不管多么不成熟,多么地匪夷所思),個性化是Blog的最重要特色。Blog注重交流,一般是小範圍的交流,通過訪問者對一些或者一篇Blog文章的評論和互動。
Wiki使用最多也最合適的就是去共同進行文檔的寫作或者文章/書籍的寫作。特別是技術相關的(尤以程式開發相關的)FAQ,更多的也是更合適地以Wiki來展現。 Blog也有協作的意思,但是協作一般是指多人維護,而維護者之間可能著力於完全不同的內容。這種協作在內容而言是比較鬆散的。任何人,任何主體的站點,你都可以以Blog方式展示,都有它的生機和活力。

技術規範

wiki是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的網頁。在每個正常顯示的頁面下面都有一個編輯按鈕,點擊這個按鈕你就可以編輯頁面了。有些人要問:任何人都可以編輯?那不是亂套了么?其實不然,wiki體現了一種哲學思想:“人之初,性本善”。wiki認為不會有人故意破壞wiki網站,大家來編輯網頁是為了共同參與。雖然如此,還是不免有很多好奇者無意中更改了wiki網站的內容,那么為了維持網站的正確性,wiki在技術上和運行規則上做了一些規範,做到既持面向大眾公開參與的原則又儘量降低眾多參與者帶來的風險。這些技術和規範包括:

1、保留網頁每一次更動的版本:即使參與者將整個頁面刪掉,管理者也會很方便地從紀錄中恢復最正確的頁面版本。

2、頁面鎖定:一些主要頁面可以用鎖定技術將內容鎖定,外人就不可再編輯了。

3、版本對比:wiki站點的每個頁面都有更新紀錄,任意兩個版本之間都可以進行對比,wiki會自動找出他們的差別。

4、更新描述:你在更新一個頁面的時候可以在描述欄中寫上幾句話,如你更新內容的依據、或是跟管理員的對話等。這樣,管理員就知道你更新頁面的情況。

5、IP禁止:儘管wiki倡導“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可參與,但破壞者、惡作劇者總是存在的,wiki有紀錄和封存IP的功能,將破壞者的IP紀錄下來他就不能在胡作非為了。

6、Sand Box(沙箱)測試:一般的wiki都建有一個Sand Box的頁面,這個頁面就是讓初次參與的人先到Sand Box頁面做測試,Sand Box與普通頁面是一樣的,這裡你可以任意塗鴉、隨意測試。

7、編輯規則:任何一個開放的wiki都有一個編輯規則,上面寫明大家建設維護wiki站點的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任何地方都是適用的。

wiki詞條編輯步驟

第一步,對幾個常用的線上百科網站進行了解,註冊用戶,了解編輯說明,注意各網站對詞條編寫及修改的規則。
第二步,確定自己希望編寫的詞條。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行業知識、熱點事件等。
第三步,找到自己希望編輯詞條所在目錄並嘗試性編輯詞條,可以對已經存在的詞條提交修改,嘗試性增加自己希望的內容及網址連結,進一步熟悉該網站的規則及審核周期,推測管理員的偏好等。

區別

wikiwiki
舉例說明,Wiki網站的套用:

維基Wiki站點一般都有著一個嚴格的共同關注,Wiki的主題一般是明確的堅定的,Wiki站點的內容要求:
可視化Wiki
著高度相關性。對其確定的主旨,任何寫作者和參與者都應當嚴肅地遵從。Wiki的協作是針對同一主題作外延式和內涵式的擴展,將同一個問題談得很充分很深入。部落格Blog是一個簡易便捷地發布自己的心得,關注個性問題的展示與交流的綜合性平台。一般的Blog站點都會有一個主題,但是這個主旨往往都是很鬆散的,而且一般不會去刻意地控制內容的相關性
Wiki非常適合於做一種“Allaboutsomething”的站點。個性化在這裡不是最重要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以及權威性才是真正的目標。Wiki由於其技術實現和含義的交織和複雜性,如果你漫無主題地去發揮,最終連建立者自己都會很快的迷失。Blog注重的是個人的思想(不管多么不成熟,多么地匪夷所思),個性化是Blog的最重要特色。Blog注重交流,一般是小範圍的交流,通過訪問者對一些或者一篇Blog文章的評論和互動。

Wiki使用最多也最合適的就是去共同進行文檔的寫作或者文章/書籍的寫作。特別是技術相關的(尤以程式開發相關的)FAQ,更多的也是更合適地以Wiki來展現。Blog也有協作的意思,但是協作一般是指多人維護,而維護者之間可能著力於完全不同的內容。這種協作在內容而言是比較鬆散的。任何人,任何主體的站點,你都可以以Blog方式展示,都有它的生機和活力。從目前的情況看,Wiki的運用程度不如Blog的廣,但以後會怎樣,還有待觀察,畢竟Wiki是一個共享社區。

Blog可以展示自己個性化的東西,Wiki則體現共性的東西。

代表系統

WIKI概念的發明人是Ward Cunningham,該詞來源於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點快點” (quick)的意思。

最早的Wiki系統
1995年沃德·坎寧安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個工具-波特蘭模式知識庫(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這個系統的過程中,沃德·坎寧安創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稱,並且實現了支持這些概念的服務系統。這個系統是最早的Wiki系統。從1996年至2000年間,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圍繞著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不斷發展出一些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從而使Wiki的概念不斷得到豐富。同時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傳播,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體系統。

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統
維基百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統,它是一個基於Wiki和GNU FDL(GFDL)的百科全書網站系統,致力於創建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該系統於2001年1月投入運行,2001年2月超過1,000條條目,2001年7月超過10,000條條目,至2005年3月,英文條目已經超過500,000條。維基百科條目的迅速增長說明了維基百科系統的健壯,也說明了Wiki的概念是經得起驗證的。

擴展閱讀

不要混淆“維客”
維客WiKi和威客witkey在發音上相似,不少人士混淆與兩個概念並產生誤解。

維客WiKi以人的自豪和自我體現為動力,把人類已有的雜亂信息和數據結構化形成可免費共享的知識,所以維客WiKi占據了知識的共享區;

威客witkey承認人的知識,智慧和能力具有價值,通過知識的價值化促進人們使用自己的智慧參與解決問題,並形成結構化的有價值知識區,所以威客占據了智慧和知識的一部分領域。

維客的問題

無數的網際網路用戶為維基百科貢獻了智力勞動,無私的貢獻導致維基的管理者不能隨意的用其牟利,這就是維基的困境,雖然維客提出了維基經濟學,但由於其沒有意識到知識的價值化,所以維基也就沒有商品的概念,用經濟學描述維基可以看作是一次炒作和混淆視聽的行為。

到2008年1月9日本文寫作時,維基的創始者們仍然沒有了解維客WiKi的起源和發展方向,這一點需要用威客理論來解答:

維客WiKi起源於BBS的帖子修改權,傳統只有發布者和網站管理員可以修改帖子的內容,當一個帖子所有的瀏覽者(相對)都能參與修改時,維客誕生了。

自主程式

開源的WIKI建站系統可以方便的建立自己的wiki網站,常見的建站系統有:wikimedia、HDwiki。

HDwiki是互動線上開發的一款針對中文百科的建站系統,具有良好的性能、豐富的擴展接口、簡便的操作方法等等優勢。越來越受到中國站長的青睞。
網址:http://kaiyuan.hudong.com/

jspwiki開源的JSPWiki,在擴充WikiWiki引擎的基礎上,使用標準的J2EE技術(Java,servlets,JSP)開發,功能豐富,包括了身份認證和版本控制等功能,採用UTF-8,能很好的支持中文,可以直接使用中文名作為頁面(page)名,是一個簡單易用的Wiki系統。
網址:http://www.jspwiki.org/國內百科
互動百科互動百科

互動百科:http://www.hudong.com/
藝術百科:http://wiki.artcomb.com/
協作百科:http://www.knowtive.com/
天魔維客網:http://wiki.tianmo.com.cn/
康Q網:http://www.kangq.com/
中華百科:http://www.wikichina.com/
ITWiki:http://wiki.ccw.com.cn/
網路天書:http://www.cnic.org/
維庫:http://www.wikilib.com/
CookBusWiki:http://www.cookbus.com/wiki
天下維客:http://www.allwiki.com/
美食客:http://www.mskee.com/wiki
網路大典WIKI:http://wiki.networkdictionary.cn/
MBA智庫百科:http://www.mbalib.co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