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是一部現實主義風格的女性電影由西班牙著名導演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編劇並導演,該片目前已獲得眾多獎項,並有望獲得本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年過40的女人馬努艾拉,她是一名護士,同時是一個單親母親。18年前她從巴塞羅那移居到馬德里,並生下了自己的寶貝兒子依斯特班。兒子遇車禍去世,她重返故里遇到了一個老朋友、好心腸的變性人拉阿格拉多,也處於崩潰的邊緣。馬努艾拉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不同境遇下的女人們,仍然在做著相同演出的胡瑪-羅喬,純潔的修女羅薩,以及她的歇斯底里的母親……馬努艾拉發現所有的女人們都在承受著情感的折磨。

瑪努薇拉是一個過度寵愛兒子的母親,為了讓心愛的兒子有更完美的生活,她隱藏了他的父親已經由於毒癮而隆胸變性當了妓女拉獨自坐在醫院的長廊中,淚水流盡。但是她眼前的未來,卻仍憑回憶與現實相互交織消逝在黑暗中...
清晨,她仍待在醫院內遲遲不忍離去。在打開兒子隨身攜帶的筆記時,她發現筆記本上最後一行寫著這樣的話:“...有天早晨,我偷偷進了母親的臥室,突然發現一迭剪掉了另一半的照片。照片上被剪去的一半,我想應該是我的父親,我不在意他是誰,或者他曾對母親做過什麼,沒有人!沒有人能剝奪他是我父親的這種感覺。”瑪努薇拉從來沒有告訴艾斯提本他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每當艾斯提本問起這事,她總是說:“你父親在你出生前就死了。”她不願意回憶往事,但是現在為了她死去的兒子,瑪努薇拉決定離開馬德里,到巴塞隆納去尋找這個可憐的人。因為有一孩子充滿了對父親的想像和渴望。瑪努薇拉想要告訴他,十八年前當她離開他時,她已經有了身孕,之後她為他生下了兒子。她曾為了兒子,在醫院的器官捐贈部門工作多年,為的就是將他養大成人。而他本來可以成為這個孩子稱職的父親,但是如今已沒有了機會,因為他們的兒子在不久前已經死了。她還要告訴他,他的兒子名叫艾斯提本,與他的名字一樣。但是造物弄人,當瑪努薇拉知道另一位善良的修女生下了這個男人的孩子,並且已染了性病死去,她決定帶著這個名字與自己死去的兒子相同的孩子去見那個已經改名為“蘿拉”的男人。

角色介紹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公曼努埃拉:一個在某家醫院器官移植部門工作的護士,她同她的兒子埃斯特萬一起生活。在兒子眼中,曼努埃拉是一位值得崇拜的母親。曼努埃拉會抽出時間陪兒子看話劇 《欲望號街車》,在兒子生日時又送他最喜歡的 詩集作禮物。埃斯特萬為索要女演員的簽名,被車撞死,而曼努埃拉也有了一個新的使命:以希臘悲劇英雄似的方式,哀悼兒子的“喪失”,同時去治療像她一樣的無數個絕望、不幸的靈魂。
在前往巴塞隆納為兒子尋找他從未謀面的父親途中,曼努埃拉同修女、話劇演員、變性妓女等另外五個女人結識並組成了一個“特別的家”,最終通過個體之間的關懷,實現了靈魂的贖救。從更深意義上講,曼努埃拉就是北歐神話傳說中的“地母”,具有承受人世一切苦難的堅韌和廣博胸懷;她還是終極的“器官捐獻者”,她把自己已經受傷破碎的心,撕成一片片,分給了每一個受難的女人。最後曼努埃拉又帶著另一個埃斯特萬,這個生下來即失去父母的愛滋病患兒,像十八年前一樣再一次離開了 巴塞隆納

所獲獎項

1999-2000年度,西班牙影片《關於我母親的一切》在國際影壇占盡風光,此片主要獲得了如下獎項:
2000年 第7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00年 第57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1999年 第52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康城影展)
1999年 第12屆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外語片、最佳原著劇本
1999年 第12屆歐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觀眾票選最受歡迎的電影
1999年 法國愷撒獎最佳外語片、榮譽獎(當年呂克•貝松憑藉《聖女貞德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多項大獎》)
1999年 洛山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1999年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幕後製作與花絮

幕後製作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導演及演員

美國《時代》專門介紹了西班牙著名導演阿爾莫多瓦爾,他的電影《我母親的一切》All About My Mother。

阿爾莫多瓦爾,這個西班牙影壇的頑皮男孩,通過其最新作品《我母親的一切》,向世界上所有堅強的女人奉上了最深的敬意。與此同時,他的影壇生涯可以說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許多人不約而同地認為,這是阿爾莫多瓦爾充滿傳奇色彩的導演生涯中最為令人滿意、也是最為成熟的一部影片。
在外語片很少有市場的美國,他的影片出奇地賣座。好萊塢的製片商看中了阿爾莫多瓦爾色調明快、刻畫情感細膩的風格。自從1988年阿爾莫多瓦爾的影《快要發瘋的女人》在國內市場紅極一時以來,好萊塢就力邀他前往美國拍片。他們購買了重拍《快要發瘋的女人》一劇的著作權,還先後準備邀請紅影星簡方達、烏比戈德堡出演該片。儘管由於諸種原因,該片還沒有拍成,但隨後他還是接到了執導《修女也瘋狂》、《落跑新娘》等多部大製作的片約。
實際上,除了《一切為了母親》這部片子是在巴塞隆納拍攝以外,他從未在老家馬德里以外的任何地方拍過電影。當然,巴塞隆納之行也給阿爾莫多瓦爾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一切為了母親》這部片中蘊涵的細膩對白和噴涌的情感,同他早期作品中最深刻的生命主題絲絲入扣。看這部片子,就如同站在一個即將噴發的火山口觀賞大自然的奇觀一樣。
當被問到性取向等一些敏感話題時,阿爾莫多瓦爾情緒有些激動。他認為,人們不應該抱有這樣的觀念:同性戀導演只能製作有關同性戀的片子。他說:“我自然知道,同性戀或雙性戀者的感覺有異於普通人。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並沒有按照導演的性取向來劃分一部影片。(曾有人)問我到底是哪一類人?我的回答是,我就是你眼中所看到的阿爾莫多瓦爾。”

花絮

阿爾莫多瓦獲獎後回到他的故鄉--馬德里一個貧困的農業鎮上時,小鎮的廣場上到處充滿了攝像機、人群和自豪,一些人在陽台上伸長了脖子觀望,煙花在在沉悶的天空上不停地爆響。

導演 導演

自從阿爾莫多瓦的母親去年在這個小鎮上以83歲高齡去世以來,這只是他第二次回鄉。

阿爾莫多瓦曾受到了他的家鄉以及家鄉的人們特別是他母親弗朗西斯科的強烈影響。

阿爾莫多瓦的父親是一位到處走的酒類推銷員,長年累月經常用馬馱著酒到農場和牧場推銷,經常不在家。

阿爾莫多瓦曾不斷收到美國電影製片廠的邀請,希望他能拍攝一部有關唐吉·訶德的電影,他認為不能來到這塊出生地,拍攝一部唐吉訶德和他的同伴講著英語的電影。"

穿幫鏡頭
片中舞台劇《欲望號街車》的對白來自伊力亞·卡贊1951年導演的電影版《欲望號街車》,而不是田納西·威廉斯的舞台原作。

原聲音樂賞析

關於我的母親 關於我的母親

瑪努埃拉在馬德里失去了愛子,卻在巴塞隆納找回了更多,alberto iglesias的配樂就是在一片混沌中由含混的鋼琴揭開一個傷感的故事,隨後的西班牙原聲吉他配合弦樂,綻開一片清澈的氛圍,雖然這裡的弦樂稍微帶著點兒緊張,關於那殘酷的失去和別的事情,像空氣中的暗涌。soy manuela,就這樣引出了“這是我兒子的心”(tRAS el CORAZON de mi hijo)的悲哀,陰雲密布的醫院,藏著這樣一種氣氛。隨後的all about eve還是鋪開一貫小心翼翼的弦樂管風琴帶來更隱秘的悲傷,被下面的鋼琴潛移默化得有些沉重。華彩出現在第六首“gorrion”,口琴和弦樂緩緩傾訴一般的口吻,還有點綴期間的原聲吉他,一種極度西班牙的內斂悲傷性格,其中幾個微妙的顫音,凝聚在聽眾心靈最柔軟的部分,像淚水悄悄滑落。之後出現了整個原聲的主題,內斂而深沉地遊走在古典和西班牙民間音樂之間,直到la mecanica del transplante帶來真正的主題,由弦樂和雙簧管演繹的這個樂段,大氣而悲憫,似在訴說經歷的坎坷和世事無常,結尾還帶著一點無奈在裡面。隨後八分鐘的口琴,撥來西班牙氣息相當濃的華彩再現,更悠長,更孤獨,這就是命運么?難道就只能任生活把人們擺布么?口琴像問出一個個尖銳的問題,奏出來的鏇律依然平靜美麗,其中一段閃亮的吉他獨奏,像給這陰雲中的渴望撥來透明的光,明天就在眼前,生活總有驕陽。其實todo sobre mi madre還是一個樂觀的故事,這才是西班牙的神采,西班牙的愛。
當最後一首歌清亮的吉他前奏緩緩想起的時候。不止是感動,或者是一系列複雜的難以言表,只有身處其中才能體會那種自由的飛翔感覺。

影片賞析

女性世界奇觀——奇異而溫暖和諧

關於我的母親 關於我的母親

在這部電影裡,男性幾乎不見了,導演構建了一個奇異、豐富的的女性世界,這裡一共只有7個主要女性角色,如果細分,就會發現有高貴的女人(嫣迷)也有卑賤的女人(阿悅),有正常的女人(羅薩母親),也有生活在邊緣地帶的(阿悅們),有從男人變性而來的女人(羅拉),也有原本就是女人的女人(羅薩),有同性戀女人(嫣迷),也有異性戀女人(曼紐拉),有雙姓戀女人(妮娜),也有搞不清是同姓戀還是異性還是雙性戀得女人(羅薩),有做了母親的女人(羅薩母親),也有沒有過孩子的女人(嫣迷),有品行惡劣的女人(羅拉),也有心地善良的女人(羅薩)……這些形形色色的女人,高貴或卑賤的,正常或邊緣化的貧窮或富有的……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女人。更為奇妙的是。這些原本不同的甚至相互只是一面之交的女人們卻迅速自然的組成了一個平等相處互幫互助緊密團結的女性群體。羅薩母親驚訝女兒早上剛認識曼紐拉就可以真誠地幫她找工作,羅薩在發現自己懷孕後,走投無路便來到了曼紐拉家裡,一切都是那那自然。在這個溫馨地女性世界裡,曼紐拉、阿悅、羅薩、嫣迷、妮娜她們儘管也有嫉妒、爭吵,轉瞬就會消失。曼紐拉在第二次回到巴塞隆納時,旁白時這樣說道:“兩年後,我重返巴塞隆納,但這次我不再逃避了”。似乎,曼紐拉是在逃避馬德里的傷痛,而在巴塞隆納找到了更多。

故事主要發生在巴塞隆納,片中兩次出現的鐵路隧道似乎是個時空隧道,馬德里的故事一直是悲傷壓抑的,混沌低沉的鋼琴曲渲染了憂鬱的意境,天空陰沉沉的,病人死去捐出器官……而到了巴塞隆納,仿佛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當曼紐拉前往巴塞隆納時,隨著航拍鏡頭響起的清澈音樂。燈火輝煌的巴塞隆納美麗夜景展現在觀眾面前,那場景中的音樂原來出自塞內加爾歌手IsmaelLo,曲名為波浪,他抒情迷人的嗓音,他穿插在曲間的口琴聲,是如此扣人心弦,欲罷不能——<TadieuBone>。阿莫多瓦也一直為他自己挑了這個曲子而感慨著:“我永遠記得,當我在巴塞隆納拍攝”我的母親”時,我就已經決定用“TajabonedeIsmaelLo”的音樂襯托主角牴達巴塞隆納的場景。我並不知道這些歌詞的意義,但是當我聽到這首歌曲時,我便立刻明了,這首歌曲無疑是巴塞隆納這城市張開雙臂撫慰並保護劇中由CeceliaRoth所詮釋的心碎女子的最佳寫照。當我在巴塞隆納街頭勘景時,我聽到從汽車音響中傳出的歌曲,我問我的助理,“看看窗外,你不覺得這首歌曲很適合這城市嗎?”之後證明,這首歌曲果然是一時之選。
巴塞隆納、溫馨的女性世界張開雙臂迎接心碎的曼紐拉,輕柔的撫慰她那受傷的心!

對男性世界的嘲諷

關於我的母親 關於我的母親

男人在影片裡集體失語,沒有一個好男人,三個醫生,一個嫖客,一個演員,還有羅薩的父親。馬德里的兩個醫生,也是曼紐拉的同事,他們是以向曼紐拉索要她兒子的器官的方式出現的,嫖客是強姦阿悅未遂,巴塞隆納的醫生視受傷的阿悅為怪物,他始終沒有打開隔在他們之間的那道冰冷的鐵門,劇院的那位演斯坦立的男演員在演出出現危機時刻,卻仍然向阿悅索要性服務,無恥、貪婪,而羅薩的失憶父親能熟練的叫出狗的名字卻視自己的女兒如同路人,羅薩去醫院生產的路上,這父女最後的生死之別,羅薩只能淚流滿面的目送父親遠去,而在羅薩父親的眼裡,也許女人只有多大多高的生物特徵!影片中還有以個最關鍵的角色視艾斯特特班,準確地說是三個艾斯特班。一心想做女人的艾斯特班就是後來的羅拉,第二個艾斯特班是曼紐拉含辛茹苦的養大,卻突然離去的兒子,第三個艾斯特班居然是自己的丈夫和別的女人所生,而曼紐拉又打算把他撫養,曼紐拉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艾斯特班,同時也從艾斯特班們那裡無盡的傷與痛,她的生命、哀與痛都是與艾斯特班連在一起,而艾斯特班們給了她什麼呢?

女性主義電影批評理論認為,傳統影片的控制者是男性,男人在有意無意的操縱著電影的書寫方式,女性在電影中是受排擠的,男人把女人當作書寫的“客體”,按照男權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規範來塑造女性形象。女性主義電影理論認為真正的女性電影就要觀點鮮明的提出對這種壓迫女性的男權中心文化進行反叛和消解,在影片開始部分,一心想成為劇作家的兒子準備以母親曼紐拉為題材寫劇本參加比賽時,曼紐拉回答說:“我不太願意成為你的題材”! 

 這是一部純粹的女性主義的電影,對女性的讚歌,給女性的獻禮。對女性的欣賞甚至膜拜。片尾的字幕寫著:謹以此片獻給比提•戴維絲、珍娜•羅蘭絲、洛美•詩妮特,獻給所有飾演女演員的女演員,所有演戲的婦女,所有變性的男演員,所有希望為人母親的人,線給我的母親!

死亡與情感的交響

一、 死亡

關於我的母親 關於我的母親

影片以一組醫療設施、不斷列印僵直曲線的腦電圖開始,展現了第一個也是最直接的死亡圖景,作為整部“交響”的引子,預示了死亡與再生的矛盾主題。死亡之時,生命一切特徵只剩下身高、年齡、體重。這個死亡的身份象徵在後面兩次重現:羅莎的父親分別問羅莎和曼奴埃拉幾歲幾高,體現了父親身份的死亡和曼奴埃拉身份的重新確立。這也是死亡主題的深入。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父親角色的缺失作為次主題在阿爾莫多瓦的電影中被多次表現,在本片不僅體現為羅莎的父親由於老年痴呆忘記了自己的父親身份,也體現為羅拉一開始對於兩個埃斯特萬的存在乾脆毫不知情。此外,烏瑪對尼娜的感情之濃烈、全身心付出毫不索取的特徵無疑含有母愛成分,這一點也傳達著難以擺脫的熾烈母愛的同時父親角色的缺失。

第二個死亡圖景是埃斯特萬被車撞中的場景。埃斯特萬的視角鏡頭,雨中昏暗的傾斜街道與母親的紅色風衣一角的構圖加上仿佛遙遠的悲痛哭喊,透出很強的悲劇感染力。阿爾莫多瓦的電影中很少出現成功的自殺,乖戾無常的命運往往直接執掌了死亡,因此死亡的最大悲劇感在於其帶給生者的離喪之痛,而非死亡本身。下一個通知曼奴埃拉兒子死訊的場景,模擬短片復沓,此手法多次出現譬如四次往返於巴塞隆納與馬德里的火車。情節復沓蘊含著預示與追憶的雙重寓意,且必然建立在復沓物被呈現之時,因此表達著重現的不可能以及預示的欺騙性,或者說預示的後見之明。正是復沓的“不可能”使情感加倍,甚至不堪其負。模擬短片宣傳了怎樣接受現實同意器官移植,卻沒有說明這之後該如何從巨大的悲痛中得到救贖,如何在生命的意義驟失已如行屍走肉之境實現自身的再生,而這正是影片要表現的主題。

第三次死亡的復現是在羅莎的葬禮,但更重要的層面是羅拉--曼奴埃拉口中的惡魔和瘟疫以一個絕望美艷的形象第一次出現,阿爾莫多瓦稱其為“死亡的出現,有點像《第七封印》中那個穿黑衣服的那個白臉男人”“一種高雅的、偉大的、粉飾的死亡”。羅拉豐富的人格和內在被不斷講述而從未被呈現,她是永遠的缺位者、解構者、將死者和傷害者,而這也正是死亡的特徵。於此相反,變性人阿格拉多無所不在、生機勃勃。羅拉在成為女身之後仍保留有某種男性特質如父愛,這也許是最美的情感。羅拉他太高、太漂亮、太男人、又太女人,他沒有分寸;阿格拉多則幾乎完全女性化:“我們越接近理想中的自己,就越能成為自己”。變性人的這兩種可能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生活信念,無論怎樣極端,都是生活凝華中呈現的本來面目。另一方面,羅拉對生命的過度消耗與曼奴埃拉

關於我的母親 關於我的母親

的內斂悲痛也形成強對比,而前者最終由死亡得到救贖也與後者在奉獻自己中得到自身的再生形成對比。

二、女性與情感
阿爾莫多瓦的電影中內質酷烈殘忍的綻放如西班牙鬥牛者的紅布般的情感是情節發展和人物行動的唯一動力,情感成為了這部交響的第二個主題。

本片中曼奴埃拉的喪子之痛是整個情節的推動。阿爾莫多瓦說過“直至現在我談論的痛苦都是因失戀、孤獨和對愛的不確定引起的……但喪子之痛,它們是無法比擬的。”曼奴埃拉完全絕望,她的一系列行動都是在生活的巨大慣性下不能自已的機械化行為:在捐獻器官的同意書上籤字、追尋兒子的心臟、乘上開往巴塞隆納的火車。阿爾莫多瓦曾評價塞西莉亞(飾演曼奴埃拉):“她的面孔很有張力,但這是因為她面無表情”。女人的身體是儲存全部的悲痛的容器,面孔的無表情正體現了行動的機械化。她暴露於每一個可能性之前:幫助被毆打的妓女、走進開著的化妝間、回答烏瑪“沒有,你要去哪?”, 毫無知覺的每一步都如踩在虛空之上的不真實同時反而愈發勇敢,在自身身份缺失下反而希望儘可能的幫助別人。而她也在對別人的幫助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坐標,在與羅莎的兒子組成新的家庭中實現了自身的再生。

烏瑪對尼娜的情感是另一個動力。烏瑪說 “她迷上了毒品,我迷上了她。”從烏瑪的出場那張印有驚詫的對峙的不妥協的臉孔的巨幅海報到最後對曼奴埃拉說“我看見你了”時的絕望眼神,直視觀眾的某種純潔性將絕望的愛情貫穿始終。排練《懷念羅卡》那場戲,烏瑪用力揉搓混著血的泥土,將情感高度概括到藝術。她是這樣一類女子的極端:斯人優雅獨立,掌控一切又完全被愛掌控,孤獨而煙感(“我的生命好像一縷煙”),擁有強大的情感知力和表現力,通常是作家或演員。

關於我的母親 關於我的母親

在四個女人偶聚一堂的場景中,導演表達了其女性主題。即使她們經歷著各自的悲傷絕望和永恆孤獨,女人天性的的善良也可以使她們自然的走到一起。或許比天性的善良更重要的,是不必傾訴就已互相理解的能力,像曼奴埃拉的對烏瑪的一針見血的評價“你戲演的一流,感情上卻當局者迷了。”這基於她們擁有同樣身體、同樣儲存痛苦的容器的懂得的慰藉,是冰冷的異性群體難以給予的。在之前的看醫生的場景中,曼奴埃拉對羅莎講自己的故事,說“女人為了怕孤獨什麼都可以忍受。”羅莎說“女人是寬容。”而後曼奴埃拉卻說“女人是狗屎”。女人溶解生命之絕望的能力才是阿爾莫多瓦試圖探尋的而非僅僅禮讚女人的寬容,而女人內心的答案,也許正是“芳華怕孤單”。

三、藝術表現特徵
影片敘事緊湊,運用大量省略。譬如一個鏡頭在拉科魯尼亞曼奴埃拉窺視接受兒子心臟的人出院,咚咚的心臟漸隱到馬德里兒子房間的鏡頭,而後切到火車上的特寫,三個場景跨過了曼奴埃拉最絕望的時間,緊湊使畫面和事件具有傾倒感,帶來強烈的心裡震撼。又如幾個火車場景,沒有車外風景,沒有其他旅客,沒有站台,一張特寫一段獨白,與仿若沒有盡頭的記憶之隧道緊接。不同於庸常的火車場景,導演敘事如此精準,正所謂“沒有新鮮的故事,只有新鮮的嘴唇”。

導演在本片加入了很多他最喜歡的元素--創作,例如埃斯特萬作為作家,羅莎的母親作為二流畫家,烏瑪、曼奴埃拉和阿格拉多分別以專業或業餘的風格化創作方式演戲和生活。埃斯特萬無疑帶有導演本身的影子,他們經歷過類似的創作過程,只是形式不同,他們都想聽母親講創作的事,他們甚至可能都喜歡在咖啡館裡創作或構思,導演在這個人物上傾注了很多個人情感。在這部影片中女主角們幾乎都不同程度的有演戲的天分,烏瑪、曼奴埃拉、阿格拉多,她們在演戲中將生命之美舒展到極致。

影片對電影《彗星美人(All About The Eve)》和戲劇《欲望號街車》的借用具有後現代和元電影特徵。除片名(本片英文名為《All About My Mother》)外導

關於我的母親 關於我的母親

演還戲仿了《彗星美人》女主人公夏娃的經歷:原片中夏娃懷著成名和報復之心而偷記下台詞,而曼奴埃拉則是為了幫助烏瑪和救贖自身。讓-馬克-拉蘭內寫到:“曼奴埃拉這位‘新夏娃’……推翻了起源神話中賦予她的不良角色,她安撫每個人的痛苦,全身心地幫助他人。”阿爾莫多瓦逆用《彗星美人》其實也是改寫起源神話女人受邪惡的蛇誘惑的原罪而使其回到最初繁衍一切、包容一切、安撫一切的角色,對基督教潛意識的男權的嘲諷。

《欲望號街車》作為本片最重要的線索之一,兩句台詞反覆出現:“我總是仰仗陌生人的仁慈”、“我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永遠不”。前者突出烏瑪的入戲,更是對抵住生活的考驗的女性團結的禮讚,後者則應和了曼奴埃拉的生命軌跡:她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史黛拉,彼時她帶幼子離開羅拉時,這句話也許曾在她的腦海里盤亘不去,後來她在馬德里又一次重複了史黛拉的經歷。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主題豐富而有層次,幾乎包含了阿爾莫多瓦電影中貫常的每個主題。死亡與情感如兩條交織的主鏇律,潛入、鏇轉、滑行、飛盪,一些樂句的復現貫穿於整部作品,嵌構成綿密而撲面的重奏,而那個唯一可能的中心則是阿爾莫多瓦的西班牙,永遠的馬德里。

導演介紹

阿爾莫多瓦 Pedro Almodóvar
男, 生於1951年 9月24日 ,西班牙

佩德羅·阿莫多瓦 佩德羅·阿莫多瓦

星座: 天秤座

阿爾莫多瓦爾這位集編劇導演於一身的西班牙影壇奇才,在過去20年中成為歐洲影壇最活躍的力量。他善於講故事,無論是在他一手導演的13部精彩的影片中,還是出門旅行寄宿的旅館中,他總能告訴人們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他出生貧寒,很早就對真實世界及宗教價值產生疑惑與失望。省吃儉用購買了攝影機,並在友人的資助下拍攝不少短片。其間還從事漫畫、小說的創作,參與搖滾樂和舞台劇等的演出。 《崩潰邊緣的女人》為他贏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獎以及歐洲影展最佳青年電影獎,使他成為西班牙最受歡迎的新銳導演。其後作品屢獲國際大獎。被稱為布努艾爾以後最有影響的西班牙導演,作品具爭議性,著重表現欲望、暴力、宗教等議題,並通過鮮艷的色彩,展示出一種後現代的審美眼光,以及對權威的極大藐視。
主要獲獎紀錄:
2003年因《對她說》獲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 ,2003年因《對她說》獲第60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2003年因《對她說》獲第56屆英國學院獎(原作)最佳編劇、最佳非英語片,2003年因《對她說》獲法國愷撒獎最佳歐盟影片,2002年因《對她說》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外語片,2002年因《對她說》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2002年因《對她說》獲第15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2000年因《關於我的母親》獲第72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2000年因《關於我的母親》獲第57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2000年因《關於我的母親》獲第53屆英國學院獎戴維-利恩(David Lean)最佳導演、最佳非英語片,2000年因《關於我的母親》獲法國愷撒獎最佳外語片,1999年獲法國愷撒獎榮譽獎,1999年因《關於我的母親》獲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1999年因《關於我的母親》獲第12屆歐洲電影獎(觀眾獎)最佳導演,1999年因《關於我的母親》獲第52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1993年因《高跟鞋》獲法國愷撒獎最佳外語片。1989年因《鬥牛士》獲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長片,1989年因《瀕臨精神崩潰的女人》獲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長片,1988年因《瀕臨精神崩潰的女人》獲第1屆歐洲電影獎最佳青年電影,1988年因《瀕臨精神崩潰的女人》獲第44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編劇。1987年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新生代最佳導演。1987年因《欲望規則》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長片 。

精彩影評

生與死

關於我的母親 關於我的母親

也許生與死並不是這個電影的主題,但在影片中導演阿莫多瓦有意識地向人們透露著關於生與死的微妙聯繫。曼妞拉的兒子依斯特班在17歲生日的晚上為了拿到嫣迷的簽名而意外車禍死去,露莎修女生下自己的兒子之後也離開了人世。在電影的開始和依斯特班的意外死去之後兩次講到器官捐贈,一個生命的消逝也許不是一種絕望的終止,而是另一個生命的延續和希望。
有時候生與死就像一對伴侶一樣互相伴隨著,無論時間和空間如何變遷,生死總是被人們聯繫在一起。生死的輪迴在世界上悄然進行,帶著人們的喜悅和眼淚。
自我的迷失

在這個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國度里,人們的生活依然紊亂,燈紅酒綠的社會一如電影中炫麗迷人的色彩,太多的男男女女在這種參雜著原始欲望的色彩中迷失。
曼妞拉的情人羅拉成為了一個不男不女的“人妖”,一直沉迷在情慾中的“他”也許是為了滿足更多的欲望而放棄自己的性別,影片中的“人妖”其實不止羅拉一個,性別迷失帶來的不單單是雙性的性慾滿足,還伴隨著男人與女人兩種不同的痛苦和罪孽。羅拉的罪過在“他”兩個情人曼妞拉和露莎身上的留下了深深的傷痛,同時“他”自己也得到了命運的報應,他在自己第一個兒子依斯特班死去之後才得知自己有過這個孩子。
年輕的妮娜有著無限光明的前途,卻在毒品中沖昏頭腦;事業有成的嫣迷因為迷上妮娜而不能自拔……電影中似乎每一個女人都迷失了自我,修女露莎看上去是最有信念的人,她的工作是要幫助別人,她甚至要到有戰爭的地方去做修女。但其實她是一個感情家庭雙失的女人,羅拉的離去,和母親無法很好相處,她還有一個老人痴呆的父親。她深愛著他們,但自己卻無能為力,遠離家鄉是要堅持信念還是逃避,抑或去尋找自我呢?
男人,傷害

在這個電影中,男人一直是一種缺失,男人在這裡好像沒有一點力量,但他們卻讓女人們留下很多的眼淚。正如開篇時所說的“男人只給女人帶來了傷害”。
18年前曼妞拉懷上了羅拉的兒子,但她並沒有讓羅拉知道,她一個人獨自離去,甚至連她最好的朋友啊悅也沒有告知。就像電影中反覆出現的“欲望號街車”里的情節一樣,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男人,孤獨地承擔著一切的痛苦。本來一直是曼妞拉的幸福和希望的兒子意外離去,讓這個苦苦生活十幾年的單親媽媽一度處於崩潰的邊緣,這種痛苦猶如那個雨中的慢鏡一樣漫長而嘶啞。出於對兒子的承諾,曼妞拉決定去尋找羅拉,把一切告訴這個男人,但卻遇到了另一個被羅拉傷害的年輕女子露莎。露莎懷上了羅拉的兒子,更加讓人絕望和痛心的是她也被傳染到了愛滋病……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個男人所帶來的傷害……然而,電影中所談到的羅拉一直沒有出現,直到最後露莎的葬禮才帶著那張不男不女的面孔出現。顯然,阿莫多瓦有意讓男人“消失”,而痛苦和傷害留下。
片中露莎的父親也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男人,但他只不過是一個連自己女兒也不認得的老人。當露莎抱著從父親身邊走來的沙皮時,他卻說這隻狗什麼人都跟。沙皮雖然只是一隻狗,但它也能認出露莎,而這位父親卻只能用“什麼人”來稱呼自己的親生女兒。面無表情的父親跟平時一樣問“你幾歲,多高”的問題,露莎只能強忍著眼淚回答這兩個熟悉的問題。也許關於母親的電影都無法避免的去削弱父愛,但在《關於我的母親》中的這種父愛缺失並不僅僅是刻意的削弱,它同時讓人感覺到了孩子對父愛的渴求。露莎父親的行為雖然並不是有意的,卻無形中傷害了女兒脆弱的心。
女人,愛,忍受

有人說女人忍痛的能力比男人要強很多。
這是一部傷感的影片,它細說了女人很多的痛苦。如果說阿莫多瓦是個女性主義者,大概一點不錯。雖然女人們承受了很多的苦難,但她們並沒有怨恨,曼妞拉沒有怨恨間接害死她兒子的嫣迷,羅莎沒有怨恨使她懷孕患病的羅拉,她們沒有埋怨命運,啊悅甚至還給一個對她動粗的嫖客指路……在這部電影中,所有痛過的女人都無比寬容地去忍受了一切。也許是因為她們可以流淚,有時候能哭出來也是一種勇氣。有時候我會想,女人比男人長命,是不是因為女人比男人哭的多呢?
曼妞拉說:“女人為了避開寂寞可以忍受一切。”單純的露莎說:“女人寬容,是種美德。”而曼妞拉的反應卻是“女人都是狗屎”。我認為這裡並不是在否定容忍,而是一種自嘲,也許是因為女人有很多時候都無能為力,對命運的折磨無可奈何。
失意的女人,帶著各自的煩惱走在一起會怎樣呢?抱頭痛哭?曼妞拉救了啊悅,露莎幫曼妞拉找工作,曼妞拉一直在照顧患病的露莎……她們如此走過來,幾個女人在房子裡喝酒談笑風生,生活的陰霾好像根本不存在。女人在痛苦中所爆發出來的能量是巨大的,這種能量也許就是愛。有了這種愛,她們才能堅持下去,不被命運所打倒。雖然所這是一部傷感的電影,但故事中沒有人去嘗試自毀,她們都如此地堅強。
影片的最後,曼妞拉帶著露莎兩歲的兒子依斯特班回來,這是另一個依斯特班,這時他身上的愛滋病病毒已經完全清除了,也許這是個母愛的奇蹟。兩歲的依斯特班象徵著希望,他是羅拉和曼妞拉的依斯特班的延續,是生命和愛的延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