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汶川告訴世界》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一周年之際,由中國作協、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由四川省作協策劃並承辦該活動。活動之前,中國作協派出三位報告文學作家於4月中旬赴四川採訪,撰寫了全面反映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四川人民自強不息、重建家園的報告文學《讓汶川告訴世界》(張勝友,發表於2009年5月12日《人民日報》);該文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樹立緊密團結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典範,為災後重建鼓勁造勢,奏響重建凱歌。該作品宣傳四川的災後重建,謳歌災區人民的精神風貌,把災區人民執著頑強、不屈不撓重建家園的信念和精神傳揚給全國人民,以文學的形式為災後重建加油鼓勁,活動產生了重大影響。

概述

60年文學成果獎60年文學成果獎
“一部人類文明史的進程,永遠伴隨著人與自然災害的抗爭!”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作家張勝友新近寫成的報告文學《讓汶川告訴世界》以此作為題記。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時刻面臨人與自然災害的抗爭。並且,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破壞力也越來越大,“這就警示我們更加注意人與地球、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看出,現在我們國家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等都是很重要的命題。”這是他不久前赴災區採訪後的思考。

創作心路

汶川地震,半旗致哀汶川地震,半旗致哀
今年4月14日至26日,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際,在中國作協黨組書記李冰倡議和精心策劃下,張勝友、王宏甲李春雷三位作家深入四川災區採訪。
與去年現場感受式的寫作不同,《讓汶川告訴世界》對地震帶來的破壞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巨觀呈現,尤為重要的是,將震後災民安置、衛生防疫、防治次生危害、穩定社會、重建家園、經濟發展等工作的艱巨性以及已取得的成績用文學報告的形式表現出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災難,但抗震救災已經一周年了,我們要告訴社會和老百姓:抗震救災一年風雨路,我們經歷了巨大悲愴和絕地反擊。一路跋涉走來,彰顯了生命的高貴和大愛無疆,既無比艱辛又充滿欣慰。”
趕往災區之前,張勝友看了大量關於地震的現場報導和各種資料,在災區的半個月裡,除了查看新資料外,他還採訪了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省長蔣巨峰等人。“這絕對是一場空前慘烈的‘地球戰爭’”,汶川地震的能量堪比當年美國日本廣島擲下的核子彈的40倍。最大烈度為11級,極重及重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受災民眾達3500萬人……
33
他了解到,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時間,做了緊急部署和果斷決策;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四套班子的力量第一時間全部動用起來,全省各級黨和政府廣泛動員幹部民眾不分白晝黑夜、不曉晨昏交替就地就近開展自救與互救,第一時間從鋼筋混凝土下挖掘、搶救出7萬多人,最終總計搶救出83988人,救生人數與死亡人數之比達到1:1,在全世界各類重大地震災害中,如此之高的救生率堪稱創造了奇蹟
地震發生後,緊急轉移1190多萬無家可歸的災民到安全地區進行避難性安置;然後又將1190多萬人送回去就地、就近、分散進行過渡性安置,恢復家庭生活形態。一出一進,一來一往,猶如將北京或上海整座大都市的人口全體拉出來進行了一次空前絕後的遷徙大演練。
大震後之四川,災民居有定所、衣食無憂,很快投入了家園的重建。在深入調查後,張勝友感嘆:經受住了巨大地震災害的考驗,四川經濟沒有垮,四川人民沒有垮,四川精神沒有垮。並且,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下,四川的災後重建化“危”為“機”,逆勢而上,奮發有為。
“汶川地震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場大災難,對民族抗爭能力和國家意志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驗,但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在巨大災難面前,敢於絕地反擊、戰勝困難等民族品格。”張勝友說,我們也從中吸取了經驗教訓:災後恢復重建,站在更高的層面上規劃經濟發展,“與最佳化城市布局、轉變發展方式、改善巨觀環境等有機結合起來,四川正走出一條依法重建、科學重建的新路子。”
“讓汶川告訴世界:中華民族以獨特的智慧、勇氣、精神,以堅不可摧的凝聚力和國家意志,在人類與自然災害的抗爭史上,聳立起又一座巍峨豐!”

關於作者

他撰寫電影電視政論片24部,其中《力挽狂瀾》、《十年潮》、《歷史的抉擇》等謳歌中國改革開放的政論片受到鄧小平同志及中央領導好評……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張勝友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張勝友

1995年9月受命擔任作家出版社總編輯,2009 任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他與其他兩位國家“重量級”報告文學作家,受命深入汶川採訪。2009年5月12日,《人民日報》以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他的報告文學《讓汶川告訴世界》

張勝友簡歷:
福建永定人。中共黨員。編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8年回鄉,1977年考取復旦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歷任《光明日報》記者、主任記者、記者部主任助理、作品版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作家出版社常務副社長、社長、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散文及報告文學集《閩西石榴紅》、《人口:魔方世界》、《穿越歷史隧道的中國》、《中國潮》、《世界大串連》、《鄧朴方和他的夥伴們》、《月食啊,月食》、《生命交響曲》、《東方大爆炸》、《破冰之旅》等12部,撰寫電影、電視政論片《十年潮》、《歷史的抉擇》、《石獅之謎》、《讓浦東告訴世界》等30餘部(集)。部分作品選入大、中學語文教科書。
《在人的另一片世界》獲全國1985年-1986年優秀報告文學獎,《世界大串連》獲1988年中國潮報告文學徵文一等獎及首屆“徐遲報告文學獎”,《力挽狂瀾》獲1991年全國抗洪救災優秀作品特等獎,《沙漠風暴》獲中國首屆報告文學505杯獎,《擎起達摩克利斯劍》獲《光明日報》飛天杯優秀報告文學獎等。

述評

原發表在2009年5月12日的《人民日報》的《讓汶川告訴世界》,是為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而作的。文章不長,卻系統而精煉地回顧了萬川抗震救災的全部歷程,單看“生命高於一切”、“眾志可憾山嶽”、“托起明天的太陽”這三個分標題,就能感覺到作者是從拯救生命、延續生命的角度描寫的。作者在文章的最後寫道:“讓汶川告訴世界,抗震救災一年風雨路,我們經歷了巨大悲愴和絕地反擊。一路跋涉走來,彰顯了生命的高度和大愛無疆,既無比艱辛又充滿欣慰。黨心可鑑,民心可追。中華民主以獨特的智慧、勇氣、精神,以堅不可摧的凝聚力和國家意志,在人類與自然災害的抗爭史上,聳立起又一座巍峨的豐碑!”這段話很能代表我此刻的心情!看見胡總書記在海拔四千米的玉樹地區視察災情,安撫民心的鏡頭,我的眼中也充滿了淚花,這就是情為民所系的真實體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