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李春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李春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春雷,河北省成安縣人,國家一級作家,1987年和1989年先後畢業於邯鄲師專英語系和河北大學作家班,曾任邯鄲晚報社文體部負責人,邯鄲日報社總編室主任,《邯鄲文學》雜誌社社長、邯鄲市文聯副主席、邯鄲學院歷史系書記、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系魯迅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報告文學作家。現任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李春雷李春雷
李春雷1968年2月出生,先後畢業於邯鄲學院英語系和河北大學中文系;1989年參加工作,曾任邯鄲晚報社文體部負責人,邯鄲日報社總編室主任,《邯鄲文學》雜誌社社長、邯鄲市文聯副主席、邯鄲學院歷史系書記。現為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早年經歷
童年:夢想的種子

李春雷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生於邯鄲市成安縣的一個普通農家,弟兄四個,他是老大。在那個特殊年代裡,家境的貧寒可想而知。紅薯和蘿蔔是每天的主食,在他的記憶中,整個童年裡連一個完整的雞蛋也沒有吃過。一次過年時,除夕的鞭炮響起來了,他還跟著奶奶在村東的棉花地里撳棉花根。剛拔出的棉花根結了一層冰,撿在手裡,冰冰涼。由於家窮,他特別能吃苦,無論擔水、撥草、拾糞、刨地,都是一把好手。
村里雖然貧寒,卻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該村有一片數十畝的黃姓宅院,傳說是清朝初年明皇室後裔遷移而來建起的,其格式略似故宮,其規模恰似如今山西的喬家大院。建國後,黃家人跑到美國和台灣了,這裡成了村裡的學校。李春雷就是在這裡啟蒙的。
他的父親在村里當會計,是當地很有聲望的文化人。
真正給他播下文學種子的是從北京來村里下鄉的知識青年,有一個叫從維雄,是著名作家從維熙(與劉紹棠、王蒙、鄧友梅合稱“北京四傑”)的堂弟。落難的從維雄與他父親同歲,成了好朋友。從維雄每天抱著他,講述著北京城裡文藝界稀奇的故事,無意中把作家的夢想植入到了他的信念中。
縣城:溫床與恩師
1979年,李春雷考入成安一中讀國中。這時,新時期文學剛剛復興,有一次父親到安陽出差,買回一本剛剛創刊的《小說月報》,他如獲至寶。這是他接觸的第一本文學刊物。
這個時候,他已經徹底迷上了文學。由於功課不好,曾一度逃學,騎著腳踏車遊覽山東,在黃河岸邊兩次遭歹人搶劫,幾乎遇難,死裡逃生。
縣城的圖書館是他每天的去處。國中畢業的時候,他把館裡的文學書幾乎全讀遍了。他至今仍記得圖書管理員叫劉淑梅。
1982年考高中時,他七門功課共考了155分。記憶最深的是英語,考了7分,他落榜了。
這期間,他遇到了自己在創作上的第一個恩師:袁克禮。袁從河北北京師院中文系畢業,曾創作過長篇小說,文學造詣很深。雖然李春雷沒有考取高中,但袁克禮認定他是一塊璞玉,於是,便幾次找校長說情,硬是把他招收了。當時袁克禮的想法是,這個孩子肯定考不上大學,但沒準能成為一個農民作家。
奇怪的是,上了高中後,李春雷的功課竟然奇蹟般地趕了上來,尤其是英語,竟在全班、全年級名列前茅。1985年聯考時,全縣文科生只有4人考上大學,他便是其中之一,而他錄取的專業竟然還是英語系。
日記:深厚的童子功!
李春雷成功的秘訣之一是寫日記,這大約是從國中時開始的。他寫日記與別人不同,別人大都很簡約,而他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都要用散文的筆調記下來,每天3000至4000字,天天如此,年年堅持。
他的日記本是那種大16開的,每本100頁,正反面書寫,密密麻麻,不留空隙。每本10多萬字,每月一本,一直堅持到大學畢業。七八十本,近千萬字。
這近千萬字的日記,是一個作家最重要的童子功。正是這個時期,全面發酵了的他的藝術敏感,練就了輕靈純美的文筆,可以曲盡其妙地表達任何一絲細微的感覺。
艱難寫作
《笑笑飯店》:少年奇文

作家在創作自己的代表作時,大都若有神助。
1984年9月16日,正在緊張備戰聯考的李春雷創作了一篇極其奇妙的散文《笑笑飯店》,至今仍讓不少著名作家驚嘆不已,不敢相信。
那一年,邯鄲地區教委和團委聯合舉辦了一次國慶徵文,主題是讚頌改革開放新成就,標題自擬。李春雷本不打算應徵,但班主任袁克禮老師竭力鼓動。當天晚上十二點多,他苦心冥想,突然靈感驟降,寫下了這篇2400字的散文。第二天,袁老師看後,難以置信,經過一番考問後,便進行了他一生中最精彩最大膽的預言:“這篇散文肯定是這次徵文比賽的一等獎第一名!”
一個月後,果然如此。
這篇散文不僅文筆精美,結構奇妙,更難得的是第一次提出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概念,並揭示了兩者關係。當時,中國還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理論界剛剛提出“精神文明”的概念。而李春雷作為一個未出校門的中學生,第一次用文學筆法進行了最鮮明最直接的反映。
以李春雷當時的閱歷和水平,是難以寫出這篇散文的,很多名作家看後都難以置信,斷言這不可能是十幾歲的孩子所為。但鐵證如山,這篇文章最初就發表在1985年3月邯鄲日報創辦的《讀與寫》小報上(《人民日報》等報刊曾再次發表)。
讀者朋友可以從網上找來讀一讀,肯定會讓你吃驚的。
散文:成功的基石
1985年9月,李春雷考入邯鄲學院英語系。在沁河邊的學步橋旁,他向文壇開始了真正的衝鋒。剛開始的一年,上百篇稿子如石沉大海,直到1986年6月,國內權威的天津《散文》月刊終於在重要位置發表了他的作品。之後的一年裡,在全國各地發表了數十篇散文。
1987年8月,河北省散文創作研討會召開,他被譽為河北省新生代散文作家中的佼佼者。之後,省作協決定推薦他轉入河北大學作家班上學。
可以讀一讀他這個時期的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歲》,那是天籟般的文字,那是至純至美的文學。
正是有了如此深厚的散文功底,才有了他日後報告文學的輝煌。
新聞眼:畫龍點睛
從河北大學作家班畢業後,他本來再次被推薦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但1989年的那場“風波”,把他的北大夢吹滅了。於是,他只得回到故鄉的邯鄲日報社工作。
在新聞寫作上,他同樣顯示了超人的才華。進報社第一年,就以通訊《他捧出了一顆真誠的心》獲河北新聞獎一等獎。而後在訊息、通訊等寫作上全面開花,頻頻得獎。1999年,他寫作的訊息《“金種子”下凡》更是破天荒地獲得了“河北新聞獎”訊息類中惟一的特等獎,並榮獲當年度中國新聞獎。這篇作品至今仍收入在人民大學新聞系主編的全國通用教材中。
李春雷出版過一本《春雷新聞作品集》。國內幾位資深記者看後感嘆說,你如果繼續搞新聞,絕對能成為國內第一流的記者。
李春雷的成功,不僅在於他有超人的文學才華,也在於他有一雙靈透的新聞眼。他把文學和新聞的優勢結合起來,綜合發酵,如虎添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翱翔於文壇。

主要作品

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歲》;長篇報告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寶山》、《赤岸》、《鐵壁銅牆》、《山生》、《搖著輪椅上北大》等,中短篇報告文學《木棉花開》、《夜宿棚花村》、《索南的高原》等。曾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第二、三、四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歷史上唯一蟬聯三屆的獲得者)、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冰心兒童文學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郭沫若散文獎、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報告文學一等獎、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蟬聯五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蟬聯四屆)、第二屆全國報告文學“正泰杯”大獎、第一屆全國“五一”文化獎等。
其早期代表作《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寶山》大氣磅礴、語言精美、思想深邃、被文藝界公認為中國工業題材文學創作的代表性作品。其短篇報告文學《木棉花開》發表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被300多家報刊轉載和選載,被公認為當代報告文學的名篇;《夜宿棚花村》被入選《大學語文》課本,廣受好評;《搖著輪椅上北大》風行全國校園,網上好評如潮,被全國上百所中國小校指定為必讀教材。特別是《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更是破天荒地被新華社以通稿形式發表,被全國近千家報刊轉載。另有《雪中小卓瑪》、《索南的高原》、《北海,你好!》和《鄉村的笑靨》等深受社會好評,被譽為當代短篇報告文學創作和欣賞的優秀範本。
散文集
《那一年,我十八歲》(花山文藝出版社,1993年)
新聞作品集:
春雷新聞作品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
長篇報告文學:
崛起的群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
《寶山》(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年)
《赤岸》(花山文藝出版社,2004年)
鐵壁銅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搖著輪椅上北大》(河北少兒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年)
《陽光照在民心河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6年)
《鋼鐵情緣》(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
《麼麼的地震》(花山文藝出版社,2008年)
《木棉花開》(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
《山生》(河北人民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0年)
《赤光》(河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
《紅色太行》(河北美術出版社,2011年)
楊善洲的故事》(參與)(黨建讀物出版社,2011年)
《望岳》(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年)
《幸福是什麼》(春風文藝出版社,2012年)
《青櫻桃,紅櫻桃》(黨建讀物出版社,2012年)
另有中、短篇報告文學《夜宿棚花村》、《索南的高原》、《北海,你好》、《雪中小卓瑪》、《趕考--西柏坡感思[3]》《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等百餘篇。
獲獎情況:
曾獲魯迅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徐遲報告文學獎(蟬聯三屆)、中國新聞獎、冰心兒童文學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報告文學獎(蟬聯兩屆)、全國“五一”文化獎、全國報告文學“正泰杯”大獎、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郭沫若散文獎、河北省文藝振興獎(蟬聯三屆)、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蟬聯四屆)等。
李春雷系魯迅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報告文學作家,徐遲報告文學獎歷史上惟一蟬聯三屆的獲獎者。2006年11月,出席全國第八屆文代會和第七屆作代會,受到了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2011年11月,出席全國第九次文代會和第八次作代會。
《夜宿棚花村》入選大學教材《大學語文》;
《金種子下凡》入選大學教材《新聞作品選讀》;
《寶山》被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為“向黨的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
《搖著輪椅上北大》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並被教育部推薦為全國中國小生課外閱讀書目。
《赤光》、《山生》和《幸福是什麼》連續三屆入選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
《木棉花開》被吉林省委以紅頭檔案形式向全省幹部推薦閱讀,並被全國閱讀辦向全國讀者推薦閱讀。
《山生》和《楊善洲的故事》被中組部推薦為全國創先爭優活動學習教材。
2005年4月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曾專致賀電進行嘉獎。
2012年10月27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再次表彰。
2013年7月16日,《幸福是什麼》被中宣部等三部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100部優秀圖書。
分年度獲獎情況
2011年
《木棉花開》獲第四屆徐遲報告文學獎。
《夜宿棚花村》獲首屆全國短篇報告文學獎唯一一等獎。
《特殊黨費》獲由人民日報社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黨旗禮讚”徵文優秀獎。
2012年
短篇報告文學《索南的高原》獲得第二屆全國短篇報告文學獎。
長篇報告文學《山生》獲全國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013年
長篇報告文學《幸福是什麼》入選中宣部向全國青少年推薦書目。
短篇報告文學《我的中國夢》榮登2013年中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排行榜。
獲中國作家協會、人民日報社“與雷鋒同行”徵文大獎。
獲12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
2014年
獲河南省首屆短篇報告文學大獎賽唯一一等獎。
《善行啟示錄》獲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
《黨參溝紀事》獲水利部徵文比賽特等獎。
《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榮登2014年度中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排行榜。

主要成就

曾獲魯迅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徐遲報告文學獎(蟬聯三屆)、中國新聞獎、全國優秀短篇報告文學獎(蟬聯兩屆)、冰心兒童文學獎、河北省文藝振興獎(蟬聯四屆)、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蟬聯五屆)等。
李春雷系魯迅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報告文學作家,也是徐遲報告文學獎歷史上惟一蟬聯三屆的獲獎者。2007年12月當選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6月當選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人物評價

李春雷的報告文學創作是中國文壇上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先攻小說、後以散文成名,同時又是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他把三者融為一體,聯合發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新時期以來,他首先以工業題材報告文學登入文壇,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長篇報告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寶山》等作品,大氣磅礴、語言精美、思想深邃,被公認為中國工業題材報告文學創作的代表作品。同時,他在報告文學的藝術性方面深深探索,把溫婉、輕靈、細膩的散文筆調引入報告文學創作,創作了《搖著輪椅上北大》、《木棉花開》、《夜宿棚花村》、《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等一批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同時又瀰漫著濃郁文學芳香的佳作名篇,受到文壇的高度肯定,被公認為中國報告文學青年作家的代表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