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獵》

《觀獵》

《觀獵》是王維前期描寫將軍射獵情景的詩作。全詩共分兩部分。前四句為第一部分,寫射獵的過程。詩人用激情洋溢、豪興湍飛的語言描繪了一次普通的狩獵活動,筆力遒勁、氣勢恢弘。綜觀全詩,半寫出獵,半寫獵歸,起得突兀,結得意遠。出獵時英姿颯爽,歸獵時躊躇滿志。景中寓情,於景的變化中見情的消長。頷聯體物精細,對仗精妙。詩中隱藏著三個地名,卻使人渾然不覺,運用典故而無雕琢痕跡。所有這些手法都表達了詩中人生氣遠出的意態與豪情。

原文

觀獵
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詞語解釋

《觀獵》《觀獵》
1、詩題一作《獵騎》。《樂府詩集》、《萬首唐人絕句》取此詩前四句作一首五絕,題作《戎渾》,《全唐詩》亦以《戎渾》錄入卷五一一張祜集中,皆誤。

2、渭城:秦時鹹陽城,漢改稱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

3、新豐市:故址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北,是古代產美酒的地方。

4、細柳營:在今陝西省長安縣,是漢代名將周亞夫屯軍之地。《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5、角弓:裝飾著獸角的硬弓。

6、暮雲平:傍晚的雲層與大地連成一片。

7、眼疾、目光敏銳

詩文解釋

角弓上的箭和著強勁的寒風呼嘯射出,英武的將軍飛馳在渭城的郊野狩獵。枯草茫茫,擋不住獵鷹敏銳的雙眼,積雪融盡,疾馳的馬蹄越發輕快。轉眼之間,馬隊穿過新豐市,回到細柳營中。再回首,遙望那挽弓射鵰的地方,只見籠罩著大地的暮雲卻一片平靜。

詩文賞析

《觀獵》《觀獵》
詩題一作《獵騎》 。從詩篇遒勁有力的風格看,當是王維前期作品。詩的內容不過是一次普通的狩獵活動,卻寫得激情洋溢,豪興遄飛。至於其藝術手法,幾令清人沈德潛嘆為觀止:“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絕頂。盛唐詩中亦不多見。”(《唐詩別裁》 )

詩開篇就是“風勁角弓鳴”,未及寫人,先全力寫其影響:風呼,弦鳴。風聲與角弓(用角裝飾的硬弓)聲彼此相應:風之勁由弦的震響聽出;弦鳴聲則因風而益振。“角弓鳴”三字已帶出“獵”意,能使人去想像那“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射獵場面。勁風中射獵,該具備何等手眼!這又喚起讀者對獵手的懸念。待聲勢俱足,才推出射獵主角來:“將軍獵渭城”。將軍的出現,恰合讀者的期待。這發端的一筆,勝人處全在突兀,能先聲奪人,“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方東樹)。兩句“若倒轉便是凡筆”(沈德潛)。

渭城為秦時鹹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其時平原草枯,積雪已消,冬末的蕭條中略帶一絲兒春意。“草枯”“雪盡”四字如素描一般簡潔、形象,頗具畫意。“鷹眼”因“草枯”而特別銳利,“馬蹄”因“雪盡”而絕無滯礙,頷聯體物極為精細。三句不言鷹眼“銳”而言眼“疾”,意味獵物很快被發現,緊接以“馬蹄輕”三字則見獵騎迅速追蹤而至。“疾”“輕”下字俱妙。兩句使人聯想到鮑照寫獵名句:“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但這裡發現獵物進而追擊的意思是明寫在紙上的,而王維卻將同一層意思隱然句下,使人尋想,便覺詩味雋永。三四句初讀似各表一意,對仗銖兩悉稱;細繹方覺意脈相承,實屬“流水對”。如此精妙的對句,實不多見。

以上寫出獵,只就“角弓鳴”、“鷹眼疾”、“馬蹄輕”三個細節點染,不寫獵獲的場面。一則由於獵獲之意見於言外;二則射獵之樂趣,遠非實際功利所可計量,只就獵騎英姿與影響寫來自佳。

頸聯緊接“馬蹄輕”而來,意思卻轉折到罷獵還歸。雖轉折而與上文意脈不斷,自然流走。“新豐市”故址在今陝西臨潼縣,“細柳營”在今陝西長安縣,兩地相隔七十餘里。此二地名俱見《漢書》 ,詩人興會所至,一時匯集,典雅有味,原不必指實。言“忽過”,言“還歸”,則見返營馳騁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細柳營”本是漢代周亞夫屯軍之地,用來就多一重意味,似謂詩中狩獵的主人公亦具名將之風度,與其前面射獵時意氣風發、颯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這兩句連上兩句,既生動描寫了獵騎情景,又真切表現了主人公的輕快感覺和喜悅心情。

寫到獵歸,詩意本盡。尾聯卻更以寫景作結,但它所寫非營地景色,而是遙遙“回看”向來行獵處之遠景,已是“千里暮雲平”。此景遙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應,而且適成對照:當初是風起雲湧,與出獵緊張氣氛相應;此時是風定雲平,與獵歸後躊躇容與的心境相稱。寫景俱是表情,於景的變化中見情的消長,堪稱妙筆。七句語有出典,《北史·斛律光傳》載北齊斛律光校獵時,於雲表見一大鳥,射中其頸,形如車輪,鏇轉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稱為“射鵰手”。此言“射鵰處”,有暗示將軍的膂力強、箭法高之意。詩的這一結尾遙曳生姿,饒有餘味。

綜觀全詩,半寫出獵,半寫獵歸,起得突兀,結得意遠,中兩聯一氣流走,承轉自如,有格律束縛不住的氣勢,又能首尾迴環映帶,體合五律,這是章法之妙。詩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覺,用典渾化無跡,寫景俱能傳情,至如三四句既窮極物理又意見於言外,這是句法之妙。“枯”、“盡”、“疾”、“輕”、“忽過”、“還歸”,遣詞用字準確錘鍊,鹹能照應,這是字法之妙。所有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達詩中人生氣遠出的意態與豪情。所以,此詩完全當得起盛唐佳作的稱譽。

創作背景

《觀獵》《觀獵》
此詩作年不詳,當非晚年之作。從打獵的高潮寫起,展開一連串飛動的場面,末兩句以平緩反襯,使剛才的縱橫馳騁之狀仿佛仍然歷歷在目。風格輕爽勁健,結句又耐人回味。黃生《增訂唐詩摘鈔》卷一:“起法雄警峭拔,三四音復壯激,故五六以悠揚之調作轉,至七八再應轉去,卻似雕尾一折,起數丈矣。”

清沈得潛《說詩晬語》卷上云:“起手貴突兀。王右丞‘風勁角弓鳴’,杜工部‘莽莽萬重山’,‘帶甲滿天地’,岑嘉州‘送客飛鳥外’等篇,直疑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又:“唐玄宗‘劍閣橫雲峻’一篇,王右丞‘風勁角弓鳴’一篇,神完氣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絕頂,此律詩正體。"

清人施潤章曰:“白尚書以祜觀獵詩,謂張三較王右丞未敢優劣。似尚非篤論。祜詩曰:曉出禁城東,分圍淺草中。紅旗開向日,白馬驟迎風。背手抽金鏃,翻身控角弓。萬人齊指處,一雁落寒空。細讀之,與右丞氣象全別”(《蠖齋詩話》)。

作者簡介

《觀獵》《觀獵》
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其母崔氏奉佛三十餘載。《維摩詰經》 ,是智者維摩詰居士與弟子講學之書。王維的名和字取於此。王維後半生之避世與佛教有關。《新唐書》本傳說王維早慧,"九歲知屬辭,與弟縉齊名,資孝友。"年十六、七,即往長安、洛陽遊歷,謀取仕進。此期間寫了一些遊俠詩。開元七年(719)七月,他赴京兆府試,中解頭。他是一位文藝全才,詩、文、書、畫都很著名,又精通音樂,善彈琴、琵琶。開元九年(721)中進士,任太樂丞等官,後棄官隱居。 開元十七年(729),在長安從大薦福寺道光禪師學頓教。開元十九年,王維的妻子病故。他從此不再續娶,一直孤居三十年。開元二十三年(735)被宰相張九齡擢為右拾遺。二十五年(737)為監察御史,春天奉使出塞,並留在涼州河西節度幕兼為判官近一年,寫了一些有名的邊塞詩。

天寶元年(742),王維轉左補闕。以後,又屢遷侍御史、庫部員外郎、庫部郎中等職。但是,目睹朝政的黑暗腐敗,他深深感到過去的開明政治已經消失。於是採取一種半官半隱的生活方式,得過且過。他經營了藍田輞川別墅,修習佛、道,此時期他的許多詩文都濡染釋、道色彩。他的思想儒、釋、道雜糅,表現為人生態度,就是無可無不可,但求適意。上元二年(761)七月,這位天才的詩人離開了人間。死後,他被安葬在清源寺西,也就是他曾經生活了多年的輞川別業旁。王維的朋友苑鹹《〈酬王維〉序》中稱他為"當代詩匠,又精禪理。"唐代宗《批答王縉進王右丞集表手敕》中說他是“天下文宗。”杜甫《解悶》詩說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舊唐書》本傳稱他“天寶中詩名冠代”。後世詩論家稱他為"詩佛"。
王維的詩歌現存四百多首。其中存在著真偽問題的約有六十首。今傳世王集以清人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最為完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標點本。又有陳鐵民《王維集校注》本,中華書局1997年出版。

藝術特色

《觀獵》《觀獵》

王維具有用語言藝術再現自然景物的卓越能力,他善於捕捉客觀景物的形象特徵和情態,展現一種優美的意境。蘇軾稱讚他“詩中有畫”。《觀獵》這首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形象鮮明:王維善於在紛繁的自然界裡,選擇最具有特徵和最富於表現力的事物。

(二)繪聲繪色,動靜相生:王維善於捕捉大自然中的異常色彩與音響,組成優美的意境。

(三)情景交融,詩畫相通:王維的詩不是單為描寫山水田園而寫的,而是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滲透了自己的主觀情感,並且處處表現自己高雅、靜寂的志趣。

(四)語言凝鍊明快,音韻和諧:像“秋天萬里淨,日暮澄江空”、“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這類詩句,語言非常凝鍊、清新、自然,無不具有和諧之美。山水詩在王維手中發展到新的高峰,他既繼承了陶淵明的渾融完整,又吸取謝靈運的細緻刻劃,併兼有謝脁的秀麗清新,達到了“詩中有畫”的高度藝術境界。

一個“勁”字和一個“鳴”字扣的多么緊,既從“弓鳴”顯出“風勁”,又從“風勁”體現弓力,並從而體現出會獵的聲勢。然而在第二句中點出將軍來,真可說是先聲奪人,一開始就把讀者吸引到身臨其境的氛圍之中。畫固不可以傳聲,但從構圖的意境中仍可以作適當的表達,所以人們常說“繪影繪聲”,正是說明這種手法極為高妙,而運用到詩裡面來,結合文學的功能,效果就愈加明顯了。

中國古詩詞(二)

詩詞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藝術形式,對於文學作為一種藝術出現的時候,他代表的不僅僅是定義層次方面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而是一個作家的心路歷程,一個作家的血與骨!如果我們不在詩詞里保有一個乾淨、純粹的自我、那么我們還期望在那裡找到一個這樣的自我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