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研究》

《紅樓夢研究》

《紅樓夢研究》,是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紅學研究的經典之作、“新紅學派”的代表作之一,對文學巨著《紅樓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索。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紅樓夢研究》《紅樓夢研究》

《紅樓夢》,是世界公認的偉大著作之一,也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後來人為了這本書,發展出研究紅樓夢學問(簡稱紅學)的作家。本書是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紅學研究的經典之作,也是“新紅學派”的代表作之一,著重對《紅樓夢》的風格和後三十回《紅樓夢》之原貌等紅學基本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索,是廣大《紅樓夢》愛好者、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必備讀物。

圖書簡評

俞平伯是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紅學家,他於1923年發表的《紅樓夢辨》一文,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分析論證了《紅樓夢》後四十回非屬曹雪芹原著而系出自高鶚偽續,並對後四十回有很嚴厲的批評。此文與胡適的《紅樓夢考證》一樣,是新紅學的開山之作,新紅學的學術地位從此得以確立。1953年9月,俞平伯把他在30年前寫的《紅樓夢辨》稍經修改,易名為《紅樓夢研究》再次出版,不料竟然因此陷入政治風波。而此書也因此紅學史及至中國文學研究史上具有重要而獨特的地位。此次出版,配以精美插圖200幅,以便讀者更好地領略大師經典的風采。

作者簡介

俞平伯俞平伯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銘衡,字平伯。現代詩人、作家、紅學家。清代樸學大師俞樾曾孫。與胡適並稱“新紅學派”的創始人。他出身名門,早年以新詩人、散文家享譽文壇。他積極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研中國古典文學,執教於著名學府,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識分子。

相關背景

一 迷茫煙雨入紅樓 關於《紅樓夢研究》批判始末

著名作家、報人袁鷹先生自1953年初入《人民日報》文藝部,至1986年底離職休養,一直從事副刊編輯工作。老來回首,往事如煙,他隨手記下了一些當年耳聞目睹的事件真相,一些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是非。該書即為此類文字結集而成。舉凡當代史上的一些大事,如電影《武訓傳》討論、《紅樓夢研究》批判、大躍進、反右、十年浩劫、撥亂反正等,當代文壇的一些要人,如冰心、夏衍、胡喬木、周揚、鄧拓、袁水拍、趙朴初、趙丹等,著墨尤多,構成本書的主體,實為研究當代文壇和了解當代中國的珍貴史料。

1、陰霾突罩“紅樓”

1954年秋天,本是一個金色季節。這年夏季,我們學習和討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這部憲法草案,在9月15日開幕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一致通過,成為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根本大法。那天下午,我們齊集辦公室,從收音機中聆聽毛澤東主席的開幕詞:“我們正在前進。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全中國六萬萬人團結起來,為我們的共同事業而努力奮鬥!”大家心情特別激動,眼前一片光明。

10月中,就在這一片明艷的秋陽中,驀然飄來一片陰霾,跟著就是一陣迷茫的煙雨。總編輯鄧拓向文藝部(那時叫文藝組)負責人傳達一項來自中央領導的指示,要在報紙上開展批判以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儘快組織文章發表。

實際上鄧拓在一個月以前就了解此事的來龍去脈,原來是兩位山東大學中文系畢業生李希凡、藍翎寫了兩篇有關俞平伯先生研究《紅樓夢》的文章,批評他的一些觀點,寄給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文藝報》,沒有被刊用,就寄到母校山東大學的刊物《文史哲》發表了。不知怎么引起中央領導人的注意,要求《人民日報》轉載,鄧拓為此親自找李、藍二位談話,讓他們作些修改後準備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後來大約是文藝界有些負責人提出不同意見,認為作為中央黨報的《人民日報》刊發此類學術性較強的文章不合適,就決定由《文藝報》轉載。此事引起毛澤東主席的不滿,認為是不重視新生力量,向資產階級權威投降。鄧拓要我們立即研究有關材料,特別是李希凡、藍翎近來所發表批評俞平伯觀點的文章。他還具體指示:在發表包括李、藍二位和其他有關評論之前,先儘快發一篇表明報紙態度類似社論的文章,寫這篇文章的任務,很快就落實到我的肩上,要我起草初稿。

我毫無思想準備,弄不清是怎么一回事。我忽然想起三年前那場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那勢頭好像有點相似,不過《武訓傳》是部電影,放映後觀眾很多,俞平伯研究《紅樓夢》的書有多少人看過呢?那幾天傳說紛紛,只聽說江青到報社來傳達毛澤東主席的重要指示(此後二十多年的歷史證明,凡事只要江青一插手,問題立刻就嚴重而且變了質),說毛主席寫了一封信,但是大家都沒有看到這封信,直到十年後“文革”爆發第二年,1967年5月27日,報紙上才公開發表了這封信《給中央政治局和其他有關同志的信》的全文:

駁俞平伯的兩篇文章附上,請一閱。這是三十多年以來向所謂紅樓夢研究權威作家的錯誤觀點的第一次認真的開火。作者是兩個青年團員。他們起初寫信給《文藝報》,請問可不可以批評俞平伯,被置之不理。他們不得已寫信給他們的母校―――山東大學的老師,獲得了支持,並在該校刊物《文史哲》上登出了他們的文章《駁<紅樓夢簡論>》。問題又回到北京,有人要求將此文在《人民日報》上轉載,以期引起爭論,展開批評,又被某些人以種種理由(主要是“小人物的文章”、“黨報不是自由辯論的場所”)給以反對,不能實現;結果妥協,被允許在《文藝報》轉載此文。嗣後,《光明日報》的《文學遺產》欄又發表這兩個青年的駁俞平伯《紅樓夢研究》一書的文章。看樣子,這個反對在古典文學領域毒害青年30年的胡適派資產階級唯心論的鬥爭,也許可以開展起來了。事情是兩個“小人物”做起來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並往往加以阻攔,他們同資產階級作家在唯心論方面講統一戰線,甘心作資產階級的俘虜,這同影片《清宮秘史》和《武訓傳》放映時候的情形幾乎是相同的,被人稱為愛國主義而實際是賣國主義影片的《清宮秘史》,在全國放映之後,至今沒有被批判。《武訓傳》雖然批判了,卻至今沒有引出教訓,又出現了容忍俞平伯唯心論和阻攔“小人物”的很有生氣的批判文章的奇怪事情,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俞平伯這一類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當然是應當對他們採取團結態度的,但應當批判他們的毒害青年的錯誤思想,不應當對他們投降。

這封信寫得如此嚴厲,如此明確,使人有點不寒而慄。我不知道當時總編輯鄧拓和主管文藝宣傳的副總編輯林淡秋是否看到過,就連信中涉及到的兩位青年作者,據他們自己說,當時也只是聽說,直到13年後才讀到這封事關兩人一生命運的信的原文。我只能從鄧拓、林淡秋的態度和言談中,揣摩出信的主要內容和類似“30年來第一次向胡適派唯心主義立場觀點開火”的片言隻語,體會到任務的分量,似乎可以同對《武訓傳》的批判相仿。

2、趕讀俞平伯研究文章

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紅樓夢簡論》是兩本學術著作,並不像《紅樓夢》小說本身那樣家喻戶曉,他的“資產階級唯心論觀點”,恐怕也只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內有影響,對廣大青年人真有那么大的毒害作用嗎?不說別人,就說我自己,紅樓、三國、水滸、西遊四大名著及其他古典名著雖已讀過不少,但是關於它們的研究著作卻讀得並不多,連大名鼎鼎的胡適有關論著都沒有怎么讀過,不用說其他人的著作了。

俞平伯我只知道他是“五四”以後著名的散文家,讀過他與朱自清所作同題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名作,關於他研究和評論《紅樓夢》的文章,很慚愧,竟一篇也未曾讀過。對他的“唯心論觀點”,是趕讀了李、藍二位的批判評論才簡要地知道一點,坦率地說,真有點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只覺得眼花繚亂,不辨南北,更談不上受什麼“毒害”。既然作為任務布置下來,當然就必須按照領導的意圖去努力完成,何況又是毛主席親自發出指示的,對我這個普通編輯人員來說,實在是一項光榮任務。

於是,一連幾天,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幾乎夜以繼日、手不釋捲地在家裡讀李希凡、藍翎兩位的文章,翻俞平伯有關《紅樓夢》的書。不敢粗枝大葉地讀,但細讀又沒有時間,真是苦也苦也。鄧拓為了讓我增加些感性知識,派秘書王唯一帶他親筆信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借來館藏《紅樓夢》甲戌本和別的版本影印本,送到我宿舍供寫文章時參考,我正在焦頭爛額,哪還有時間仔細研究這一堆影印件,連隨意翻翻都不可能,只能原封不動奉還。

3、急急拼湊批判“檄文”

就在這種似乎清醒其實迷茫,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中,拼湊了四五千字,一方面批評了俞平伯先生研究《紅樓夢》的觀點同胡適的觀點“一脈相傳”,對他的研究方法即唯心主義、主觀主義的方法,闡述和分析並不多,空洞結論和大帽子倒不少。另一方面,讚揚了李希凡、藍翎合寫的文章,介紹了文章的主要論點,用肯定的口吻,說他們的文章“是三十多年來向古典文學研究中胡適派資產階級立場、觀點、方法進行反擊的第一槍,可貴的第一槍!”

儘管文章開頭說“作為《紅樓夢》的一個愛好者”云云,仿佛是個人讀後感,到後來就換了口氣:“現在,問題已經提到人們的面前了,對這問題展開嚴肅認真的討論,是完全必要的。這個問題,按其思想實質來說,是工人階級對資產階級在思想戰線上又一次嚴重的鬥爭。這個鬥爭的目的,應該是辯清是非黑白,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裡清除資產階級的唯心主義的、主觀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地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的、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每個文藝工作者,不管他是不是專門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工作的,都有必要重視這場思想鬥爭……”儼然是報紙社論的口氣,哪像是《紅樓夢》“一個愛好者”呢?

我趕出初稿,向林淡秋同志交卷,他又細心改了一遍,交總編輯鄧拓審定通過,決定在10月23日見報,作為《人民日報》對這場批判運動第一篇“表態性”文章。見報前,為了做個合適的題目,鄧拓、林淡秋和值夜班的總編室主任李莊商量了很長時間,想了好幾個題目,我坐在一旁,看著他們三位反覆推敲。直到深夜,才決定仿照三年前批判電影《武訓傳》時用的社論題目《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用《應該重視對〈紅樓夢〉研究中的錯誤觀點的批判》,署了我在報社用的名字。我輕聲說:“鄧拓同志,這種文章署個人名字不合適吧?”他揮揮手,微笑說:“可以,沒有什麼不合適的。”

午夜,我從王府井報社大樓走回東四十條宿舍,雖然很疲乏,心裡卻有點輕鬆,總算稀里糊塗地完成了一項重大任務。同時,隱隱約約似乎有點明白:黨報文藝部門的任務和我自己作為黨報一名編輯的工作,大約就該這么做。

與《紅樓夢》相關的圖書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 代表了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與《紅樓夢》相關的著作燦若繁星,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紅樓夢論稿》
《土默熱紅學:紅樓夢創作真相與作品真諦新探》
《是誰誤解了紅樓夢》
《紅樓夢識要》
《紅樓夢辨》
《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俞平伯點評紅樓夢》
《紅學(1954)》
《劉心武“紅學”之疑》
《風起紅樓》
《紅學何為》
《紅學通史》
《紅樓夢的破譯》
《獻芹集:紅樓夢賞析叢話》
《擬曹雪芹答客問:論紅學索隱派的研究方法》
《草根紅學雜俎》
《日本紅學史稿》
《紅樓夢研究》
《四海紅樓》
《紅樓十二層》
《紅學與二十世紀學術思想》
《胡適與紅學》

《胡適論紅學》
《說不盡的紅樓夢:曹雪芹在香山》
《紅樓說夢》
《紅樓柳影》
《歐美紅學》
《還原脂硯齋:二十世紀紅學最大公案的全面清點》
《劉心武點評紅樓夢》
《紅樓女性》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
《新解紅樓夢》
《紅樓實夢:秦可卿之死釋秘》《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紅樓夢概論》
《名家正解紅樓夢》
《禪在紅樓第幾層》
《紅樓心解》
《紅樓奪目紅》
《紅樓一家言》
《讀遍紅樓:不隨黃葉舞秋風》《張曼菱點評紅樓夢》
《紅樓探佚紅》
《紅學末路》

《紅樓夢王蒙評點》
《紅樓男性》
《知味紅樓:紅樓夢研究》
《否定群雄解紅樓》
《讀紅隨考錄》
《大師眼中的石頭記》
《紅樓血淚史》
《紅樓微言》
《百味紅樓》
《搖碎紅樓》
《百年一覺紅樓夢》
《紅樓夢案》
《商戰紅學:企業成敗密碼》
《紅樓夢與揚州》
《馮其庸點評紅樓夢》
《紅樓品味錄》
《端木蕻良細說紅樓夢》
《紅樓夢女人新解》
《紅樓夢飲食譜》
《紅樓夢紅樓家世》
《紅樓韻語》
《紅樓長短論》 《紅樓夢奧秘解讀》

《紅樓望月》
《紅樓夢證悟》
《紅情綠意》
《私語紅樓夢》
《紅樓夢精解》
《傳神文筆足千秋》
《紅學風雨》
《誤解紅樓》
《逍遙讀紅樓》
《甄家紅樓》
《紅樓夢與百年中國》
《夢裡夢外紅樓緣》
《紅學檔案》
《紅樓鴛鴦譜》
《蔡義江點評紅樓夢》
《紅樓醫話》
《紅塵冷眼魘紅樓:紅夢方家譚》
《帶你走進紅樓夢》
《紅學探索:劉世德論<紅樓夢>》
《細說紅樓夢:紅學專家解讀<紅樓夢>》
《正說紅樓夢:紅學專家揭秘<紅樓夢>》
《三大師談<紅樓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