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根據乾隆皇帝諭旨,在《四庫全書》中精中選精,編纂而成的一部古典文獻叢書。世人稱之為“四庫中的四庫”、“精華中的精華”。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型 號: 6-4-a9
圖書名稱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圖書作者 四庫全書研究院
原版開本 16開
封面形式 精裝
出版 社 吉林出版社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詳分:
足本 孤本 正本 善本 珍本 秘本
是館藏,家藏的不二選擇,書品絕倫,無出其右.限量發行 做為文化的豐碑,文獻的淵藪,其內容涵蓋中國古代幾乎所以的學術領域.
<薈要>共20288卷,其中經部173種,3576卷;史部70種,6533卷;子部81種.2866卷;集部139種,7851卷.五千年的思想文化之精髓盡備於斯.

史料價值

《四庫全書薈要》的史料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根據乾隆皇帝諭旨,在《四庫全書》中精中選精,編纂而成的一部古典文獻叢書。世人稱之為“四庫中的四庫”、“精華中的精華”。說起《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我們還要把歷史的鏡頭推向清乾隆38年。1773年春,乾隆設立四庫全書館,發凡起例,確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立收編典籍的方案。與此同時,63歲的皇帝乾隆自知卷帙浩繁的《四庫全書》非能一日而就,而歲月久稽,汗青無日,深恐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目睹全書之完成,故在開館之初,就命王際華、于敏中等館臣,從應抄諸書中,擷其精華,以較快的速度,編纂一部《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詔諭頒發後,纂修官們夙興夜寐廢寢忘食,日夜兼程地追編《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正是纂修官們這種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敬業精神在六年之後成就了這樣一部中華古典文獻寶庫。1778年末,第一套《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謄錄完成,並依照皇帝的本意,存於坤寧宮後御花園的摛藻堂中。次年,又謄寫一套,送貯長春園的“味腴書屋”,以備乾隆隨時閱鑒。《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成書之後,乾隆欣喜若狂,題詩“全書收四庫,薈要粹其精”,對《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給與了高度評價。研究歷史,最重要的是要有真實可靠的歷史資料,缺乏史料或史料不可靠都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歷史資料的種類繁多,包括文字史料、實物史料、口碑史料與風俗習慣等,這些都是研究客觀歷史不可缺少的資料。從史料價值上來看,《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萃取《四庫全書》之精華,專供皇帝御覽,無論是材料實可信度、具體豐富程度以及它所反映的歷史想像的重要程度,還是材料的獨到性及其罕見性,都堪稱一流,為歷史學家解讀歷史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密碼提供了寶貴的文字史料依據。《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專供皇帝瀏覽的御用之書,內容上無需忌諱和粉飾,選文多保持了原書原貌。而且選文較之於《四庫全書》更加全面廣泛。不僅選用了皇宮內府刊本和內府藏本,而且還選用了各省地方官員所徵求的散失之書以及各皇家官員和參加修纂著、專家學者的家藏進呈本,由此可見,《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所選用之底本,不僅包括清內府刊本,而且還有許多宋、元、明各時各地的刊本或抄本,其中不乏流傳罕絕的珍貴舊本。這樣大範圍的版本選擇一方面保證了文字史料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從版本學研究的意義上也為版本學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另外,《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在校勘、謄錄上也極為嚴謹,無論是校勘還是謄錄人員均經過精挑細選,設核校對官66人,多為翰林院官;謄錄200餘人,多為舉人、監生和貢士。不管是核校還是謄錄,都由相關方面的專家來完成,並制定了嚴格的功過賞罰條例,從選書、考證、編輯、校對、復校、樣校、謄錄等都十分嚴格認真,使誤漏別字的情況降至最少,這些都極大地增強了《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真實可信性。《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內容涉及面極廣,按《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四部編排。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都能從中找到它的源頭和血脈,為研究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歷史材料。由於其特殊的目的性,《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不僅是《四庫全書》的濃縮,而且還保存了許多《四庫全書》中刪去不錄的歷史材料。特別是有關民族矛盾、民族壓迫和民族戰鬥精神的作品,《四庫全書》中刪去不錄,而《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則是專供乾隆看的,皇帝看了則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更好地按照其意願治理國家,因此,不利於清朝統治的史料在《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中得以保存,而在《四庫全書》中則消失殆盡,如果把《四庫全書》的編纂歸結為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場浩劫的話,那么《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編纂則是對《四庫全書》的一種彌補,最大可能地保留了真實的、罕見的史料,不能不說是史林的一大幸事。

學術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學術價值  
中華文化歷來以博大精深而聞名於世界,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典籍堪稱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偉的寶藏之一,歷代文人學者撰寫了多不勝數的珍貴文獻,但因戰亂等種種原因,散失不少,吉林出版集團這次以先進技術影印出版的《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既大大便利了學術文化界取資,也對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起到了根本性作用,具有不可估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量的價值和意義。要說《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學術價值,就不得不說它的由來。1773年春,乾隆皇帝設立四庫全書館,發凡起例,確立收編典籍的方案。與此同時,63歲高齡的乾隆自知卷帙浩繁的《四庫全書》非能一日而成,深恐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目睹全書之完成,故在開館之初就令人從應抄諸書中,擷其精華,以較快速度編纂而成的一部叢書。此書的編成,深得乾隆的欣賞,曾題詩“全書收四庫,薈要萃其精。事自己巳兆,工今戊戌成。於焉適枕柞,亦欲勵尊行。設日資摛藻,猶非識重輕”,對之給予了高度評價。
眾所周知,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曾對不合胃口、有礙清朝統治的書籍進行大量查禁、刪改、銷毀。據不完全統計,全部銷毀的書籍有二千四百餘種,部分銷毀的有四百多種,總數在十萬部以上。但是《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從《四庫全書》中選取精華編修而成,它是專門供給皇上所御覽的,所以無需因忌諱文字內容而刪除、修改文獻,因而盡錄原本,存真求實。同時又因為是供皇帝御覽的,所以在校對、考證方面力求精益求精,錯訛極少,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本書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還因為本書的編纂工作得到了當時朝廷的高度重視,編纂本書的學者代表著當時學術界的最高水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庫全書館在翰林院設立。為表重視,四庫全書館由朝廷直接掌握,乾隆經常過問重大事務和修書進度。四庫館的最高長官是正總裁官,由皇子和大學士級別的政府高級官員擔任,其副手副總裁官司由重要大臣出任,這樣大規模的圖書編纂工作,沒有眾多學識淵博的文人學士參與,既難以完成,質量也無法保證。因此,四庫館裡聚集了當時全國各地最有名望的學者,如紀昀戴震等,紀昀以學識淵博蓍稱於世,是乾隆年間學術界的“掌門人”。四庫館開館時,他就被推薦擔當總纂官,一直到修書工作結束;戴震是經學大師,擅長考證,見解獨到,對音韻、文字、地理也很精通。後因勞累過度,積勞成疾,不幸病逝於四庫館。他們都各有所長,分工負責,為《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編修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與《四庫全書》一樣,《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編纂也直接推動了清代考據學、輯佚學、校勘學、版本學、辨偽學的發展,可以說是拉開了乾嘉學術的序幕。編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這樣大型的圖書,一方面使原有學者的學術得以施展和發揮,另一方面又為更多的人提供了讀書治學的資料、工具等便利條件,促進了漢學的發展。並且由於朝廷對學術的倡導,一些封疆大史也都熱心提倡學術,他們創辦書院經舍,主持編纂書籍,支持贊助學者著書立說,上行下效。一時間搜書、編書、校書、刻書、藏書蔚然成風,形成了濃厚的學術風氣。 我們有理由相信,本套《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全文影印出版,也將為“四庫學”的繁榮作出重大貢獻。

研究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研究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從《四庫全書》應抄諸書中“擷其精華,繕為薈要”而成的一部古典文獻叢書,與《四庫全書》同歸為中華文化寶庫的雙璧,它具有版本、文獻、史料等多方面的價值,已有著者從多方面多角度加以論述,這裡不再贅述,本文旨從研究價值這一角度,略論其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與《四庫全書》的比較來看《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這本書的研究價值。從規模上講,《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講求精約,所以它比《四庫全書》研究起來更為方便;從收錄的標準來看,《四庫全書》講究完備,而《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則選英萃菁,注重反映各時代的學術源流和各時期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的代表著作;在選用的底本方面,《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所收的3460種圖書中,所選底本與《四庫全書》不同的很多,而《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用的多是內府刻本和藏本,刊刻精美,校勘審慎,具有更高的版本價值;在繕校方面,因為《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專供御覽,四庫館大臣們不敢掉以輕心,從人才的選用到複審過程,都非常嚴格,這就使《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質量得到保證;最後由於它是專門供給皇上所御覽的,所以無需忌諱文字內容而刪除、修改文獻,因而更為真實。《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不僅自身具有很高研究價值,而且對於研究我國古代的文化、科技有著重要的意義,這裡我們挑出四個方面來代表性地闡述它的研究價值.
一 、對歷史研究的價值
研究歷史的學者都十分重視正史的記載,大多數學者都是以二十四史為研究歷史的基本資料,所以二十四史就成了正史的代名詞。但是要知道,在清代以前,是沒有二十四史的說法的。在兩宋只有十七史,明朝發展到了二十一史,直到《四庫全書》完成,乾隆皇帝欽定《明史》、詔增《舊唐書》,又由編纂《四庫全書》的大臣們編輯了《舊五代史》,這樣才有了今天我們見到的二十四史。《四庫全書》把史記集解、史記正義、三國志補註等十四部經考證與二十四史相關的著作同時編在了正史類中,使之加起來有“三十八部,三千七百三十卷”;同時有將史銓、五代史志疑等“七部八十五卷”附正史類存目。一句話,《四庫全書》將清朝以前的中國正史全部展現了出來,為研究歷史提供了基本資料,方便後來的讀書人查閱檢索,對歷史科學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
二、對研究我國古代文化的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為我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文獻資料,歷來被稱為是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完備的典籍集成之一。中國文、史、哲、理、工、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它的源頭和血脈,幾乎所有關於中國的新興學科都能從這裡找到它生存發展的泥土和營養。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三、對研究我國區域文化的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基本囊括了我國十八世紀中葉以前有關區域文化的主要著作。《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所以能輯入如此多的區域文化典籍,當然是得益於四庫開館前期歷時6年的全國訪搜圖書工作。當時各省按朝廷訪搜圖書務求全備無遺的要求,把各自州縣誌和正史中所列人物所著錄的書籍,列出名冊,加上當地藏書家書目。據此按圖索驥,派專人向本地書商、藏書家、名人之後及知情者逐一查核、訪求。對志乘、書目未載之書也廣為搜羅。搜求中又以漢唐版本、時期的抄本和金石圖譜為搜尋重點。經此搜訪,不僅匯聚了天下區域文化圖書,也把當時存世的歷代孤本、抄本圖書搜羅無餘。四 、對研究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子部中所錄雜家類共有六類:雜學、雜考、雜品、雜編、雜家、雜纂。這些著作是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的重要文獻資料,其特點是格物多,數學少,涉及的門類多,系統性不強,有重要價值的科技史料散見於各部著作中。其中有的著作,特別是對於明清科技史的研究,價值更為重大。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影印本不僅具有原本的特點,同時為了滿足不同讀者需求,在足本出版的同時,也出版了463種書的單行本,更為研究者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欣賞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欣賞價值
清朝乾隆皇帝御筆欽令纂修的《四庫全書》,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傑作,成為中國文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則是從“四庫”應抄諸書中“擷取精華,繕為薈要”而成的一部典籍,此書版本珍貴、校勘縝密、存真求實,被人譽為“四庫中的四庫”、“精華中的精華”,具有《四庫全書》所無法比擬的價值,歷來備受學術界所推崇樂道。在西方異質文化和現代媚俗文化出版物充斥當今中國圖書市場的今天,吉林出版集團以先進的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技術影印出版此書,不啻為學術界和出版界的一大盛事,為發揚和繼承我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共20828卷,11178冊,下設若干子目,與《四庫全書》一樣分經、史、子、集四部,包括清乾隆以前的所有哲學、歷史、文藝、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天文地理、算學、醫學等等,這些古籍均為傳世珍藏,是中華文化的精粹,在為我們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獻資料的同時,也為我們欣賞祖國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提供了便利條件。在中國古代兩千多年的文明史中,經學一直是社會的指導思想,自《莊子•天下篇》、《漢書•藝文志》以及後世關於經、史、子、集的文獻分類等等,有關傳統的思想文化的陳述都以經學為綱,後世無論多么偉大的思想家,其影響都無法與儒家的經學想比。《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從我國浩瀚的經學著作中精挑細選而成173種,3576卷,幾乎涵蓋了我國古代傳統政治文化各個領域的顛峰之作,可以這么說,只要盡閱《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中的經部作品和子部諸子百家作品,就足以品味厚重的中國古代文化。我們既可以從經部易學著作中體味先秦哲學的智慧,又可以從諸子百家學說中吸取孔子仁政孟子的民主,道家的辨證,墨家科學法家的唯物和兵家的軍事。可以通過各個時代對經典的詮釋來透視其時代的精神和靈魂,以明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洞悉祖國文化的無窮魅力。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重視自己歷史的習慣,姑不論幾千年的史學傳統和分散在浩如煙海的文獻和文物中的歷史資料,單就《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而言,其史部著作就有70種,6535卷,覆蓋了正史、編年、詔令、別史、史評等各類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史學名作,足以讓後人在悠悠中華歷史的長河中徜徉遨遊,探索中華民族前行的迤儷軌跡。我們不但可以從中欣賞歷代明君賢臣們的文治武功,還可以從歷朝歷代的興衰起伏中吸取歷史經驗和教訓,讓古代的政治文明為我國現代政治經濟的發展服務。與經、史、子部數量相比《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收錄的集部作品尤為大觀,共收錄139種,7851卷,占全書收錄作品數量之首,包攬了我國古代詩歌、散文、詞曲等各種文學體裁和大量文學總集及別集,幾乎囊括了我國唐宋以後直至明清的文學佳作。暢遊這一古代文學佳品的海洋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中國古代文學中人文化成的觀念、原道宗經的思想、比興寄託的方法和風神氣韻的話語。品味先賢們睿智犀利的思想和細膩豐富的情感,遙感他們的時代氣息,在精神上與他們迎面相會,聆聽他們對自然、對人生的獨到見解。由於專供乾隆皇帝御覽而編,《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抄寫的精美可想而知,隨意翻開其中的任何一頁,目之所及儘是整飭典雅的館閣體小楷。細細品味,我們便能發現其用筆豐潤飽滿而不臃腫,結構謹嚴而又虛實相生,整齊勻衡又兼具偃仰向背之姿,有意求工卻似無意為之,在端莊整肅之中蘊含著自然之美,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視覺上的享受,具有極高的書法欣賞價值。
此外,吉林出版集團這次出版的《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突破傳統印刷技術,採用了現代科學技術對原書進行全文影印,每頁分上下兩欄,納原書兩頁,原書繕寫及行款清晰依舊,內文均採用優質雙膠象牙黃紙印刷,給人以樸實自然的感覺,在印刷裝幀上體現了豪華大氣而不失精美典雅的特點,體現了極高的工藝水平,令人耳目一新,極具藝術欣賞價值。

文獻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文獻價值  
 回顧歷史,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歷代文人學者撰寫了多不勝數的珍貴典籍,但因戰亂及種種原因,諸多已散佚。《四庫全書》是集歷代典籍之精華,融華夏傳統文化最為豐富、最完整的一部百科全書,而《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對《四庫全書》的濃縮,在文獻方面比《四庫全書》更為真實與全面。當今中國理、工、醫、文、史、哲等各個學科幾乎都能從中找到其發展的源頭和血脈;其文獻資料之豐富,為各學科的發展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科學價值和參考價值。這可看作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是國家強盛、民族興旺的象徵,它令無數炎黃子孫為之驚嘆,已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夢寐以求的安身立命之秘笈和世代王朝弘揚基業的“傳國之寶”。《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以其收書規模之大,涵蓋範圍之廣,文獻史料之豐富真實而聞名於世,它是中華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也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編纂出於乾隆皇帝的個人意願,也是僅供皇帝御覽的一部秘笈。在《四庫全書》編纂之始,因為乾隆皇帝年歲日高,他深知四庫全書修纂工程浩大,擔心自己在有生之年無法親睹這部重要而完備的圖書,於是就想精中選精,濃縮《四庫全書》,便頒下諭旨:“著於全書中,擷取精華,繕為薈要,其篇式一如全書之例”,《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匯集了從先秦到清代前期的歷代典籍,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其內容的精煉,收羅的全面,資料的豐富,都是其它圖書難以比擬的,可以說有了它,幾乎無需再閱讀其它文獻,就可以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有一個全面而且細緻的了解。其最大的價值和功用,就在於保存典籍,傳承文化,為學者研究並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供完整的文獻資料,並通過輯佚,使許多失傳已久的珍籍得以重新面世。
在保存圖書方面,《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功不可沒。它具有萃菁選英、卷帙精約的特點。在編纂過程中一反《四庫全書》“檢玩不易”的缺點,匯集重要典籍及基本必備圖書於一堂。中國歷史上浩如煙海的典籍,在《四庫全書薈要》這裡得以全面地涵蓋整理。尤其是相當多已經散佚的圖書,因它而有了書名存目,這對全面保存中國文化典籍和保持歷史原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還有,《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輯錄並保存了大量散佚民間的《永樂大典》中的圖書,且收入時仍保持其原貌,這對我們了解和認識《永樂大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永樂大典》的輯佚過程中共抄出佚書五百餘部,其中一些書籍如《東觀漢書》《舊五代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而且《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專供御覽,無需因忌諱文字內容而刪除、修改文獻,因而盡錄原本,存真求實是其優於《四庫全書》的一大特點。同樣因為供御覽,《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在校對、考證方面力求精益求精,錯訛極少,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修繕完成後,正本放置在坤寧宮後御花園內的摛藻堂中,副本送貯於長春園內味腴書屋。可惜,鹹豐十年,英法聯軍攻陷紫禁城,焚燒圓明園,味腴書屋內的《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化為灰燼,摛藻堂內的《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則成為天壤間僅存的孤本,這部被世人稱之為“四庫中的四庫”、“《四庫全書》中的全書”於今日已堪稱為書林至寶。摛藻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篇目浩大,涵蓋了中國古代幾乎所有的學術領域,今日對這樣的書林至寶影印出版可以說是出版史上的一大盛事,這既是對其學術價值的重新認識,也是繼承和弘揚歷史文化遺產的現實需要。此次《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出版將為教學、研究帶來很大方便,並將從形式和內容上再現昔日的風貌,意義深遠、令人振奮。相信每一個了解中國文化、鑑賞中國歷史的人都難以拒絕這部巨著的召喚!

書法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書法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一部規模僅次於《四庫全書》的大型官修叢書,成書早於《四庫全書》,是專門為乾隆皇帝御覽編纂的。由於此書規模過大,在當時的條件下無法製版印刷,故特選國內著名書手,以小楷謄寫了全部書稿。其書法端嚴工整,婉媚可人。現在,吉林出版集團以先進的影印技術出版此書,不僅完整地保留了原書的內容,而且使我們在閱讀的同時欣賞到精美的書法,可謂一舉雙得。
抄書,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印刷術發明之前,一切書籍全靠手工抄寫。但抄書的目的卻不盡相同,有人是為自用,有人是以此謀生。據記載,我國漢代已經有以抄書為業的人,歷史上把他們的抄書活動稱為“傭書”。傭書者必是能書之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人,但他們的社會地位普遍不高,因為抄書人不僅書法要又好以快,而且為趕時間,常常需要夜以繼日,其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多不會做這種苦差使。歷史上有許多讀書人在貧寒之時,不得不以傭書為業。如《後漢書》卷四十七《班超傳》記載:“(班超)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三國志•吳志•闞澤傳》記載:“(澤)居貧無資,常為人傭書,以供紙筆。”虞世基,是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的兄長,一生歷陳隋兩朝。陳滅後,入隋為通直郎,“貧無產業,每以傭書養親。”唐代大和進士文蕭之妻吳彩鸞,因夫不治生計,家貧,彩鸞以小楷書《唐韻》一部,賣得五千錢,以為餬口之計。…… 抄書所用字型基本上是小楷書,取其工整易識,美觀大方。但不同的歷史時期,小楷書又有不同的特點,抄書的字型也隨之發生變化。唐人抄書,多用流行的官楷、經生體,官楷以歐陽詢、褚遂良、徐浩、顏真卿等著名書法家的字型為樣本,總體風格是遒美大方。宋代,畢昇發明了印刷術,但在當時套用範圍還不廣,許多書籍仍需手工抄寫,其用字基本上沿續唐代小楷的風格。明代初期,沈度、沈粲兄弟皆擅書,尤其是他們的小楷,用筆工穩、姿態婉麗,深受明成祖朱棣的喜愛,兄弟二人以此並獲高官,書法史上稱他們為“二沈”。當時人多效法“二沈”的小楷,以投帝王之好,由此形成了台閣體。台閣體延續至清代,成為館閣體的源頭。“館閣”一詞來自宋代。北宋初設三館(指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作為國家藏書和修纂的機構,三館、秘閣合稱館閣。至清代,館閣的職能已被翰林院所取代,但仍將翰林院中特有的書體稱為館閣體。館閣體是清代小楷的典範,對清代書法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是翰林院及各級衙門的通用書體,也是有意於仕途的讀書人必須熟練掌握的書體,更是國家纂抄圖書的標準書體,《四庫全書》及《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都是用這種書體抄寫的。清代初年,小楷基本上沿襲明代台閣體書風,字型比較清秀。乾隆年間,因皇帝弘曆喜愛趙體字,小楷書也因此深受趙體的影響,並逐漸形成了端嚴工整、流暢典雅的風格,時稱館閣體。張照、汪由敦、梁詩正、董邦達等人都是當時善寫館閣體的書家,四庫全書館的抄書手們也皆為寫館閣體的高手,遺憾的是,歷史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 
乾隆皇帝重視文化事業,他在位期間,召集有學之士編纂了《石渠寶笈》《秘殿珠林》等書畫著錄之作,又重刻《淳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化閣帖》,摹刻《三希堂法帖》,等等。但他對中國古代文化貢獻最大之舉還是《四庫全書》及其《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編纂。這兩部書的規模之大,堪稱空前絕後,其學術水平在當時也是首屈一指的。至今,《四庫全書》仍是治學者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四庫全書》的抄寫非常精美,而《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專門為乾隆皇帝抄纂,故其書法要更勝一籌。我們翻開《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任意一頁,不必詳辨其內容,僅看那整飭優雅的小楷,就是一種莫大的享受。當然也有人認為館閣體過於平穩、缺乏個性,對此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作為實用書體,最需要的是工整、易識,因此,館閣體不可能象行草書那樣變化多端、左右纏繞;受章法所限,其用字要大小基本一致,以求整齊勻稱,便於快速閱讀;用墨方面,館閣體也不可能象寫大字那樣濃淡分明。但館閣體又不是沒有變化的,仔細品味,其用筆豐潤飽滿而不臃腫,結構謹嚴而又虛實相生,整齊均衡又兼具偃仰向背之姿,有意求工卻似無意為之。通篇來看,在端莊整肅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之美。但在有些人的印象里,館閣體是烏黑方光的“排運算元”,形成這種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沒見過館閣體,僅從文字材料上得來的結論;二是見過書寫水平不高的館閣體,遂以偏蓋全,認為館閣體一律不可取。其實,不論學哪種書體,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學習結果,如同是學顏體,有人能寫得蒼勁渾厚,有人卻滿紙墨豬;學歐體,有人能寫得剛健險峻,有人卻寫得枯瘦平板;學趙體,有人能寫得遒美灑脫,有人卻寫得柔媚無骨……寫館閣體也同樣有水平高下之分,學不好就會呆板乏味。各人學力有別,非書體之過也。而且,要想寫好館閣體非常不易,不經過長期的磨鍊是絕對做不到的。尤其令人驚嘆的是,一部《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篇幅龐大,抄寫者不下幾十人,他們不僅能在沒有界格的情況下放筆直書,且能保持書風一致,使他人莫辨,其高超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試想,今天舉辦的各級書法大展,其入選者的小楷書有多少能達到這些抄書手的水平呢?再看各大書店中琳琅滿目的硬筆小楷字帖,其書寫水平能與這些抄書手相抗衡嗎?答案未必讓人樂觀。當然,今非昔比,我們不能苛求今人,同樣,我們也不能苛求古人。我們只能在欽佩之餘真誠地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感謝他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如果您能手捧一本精美的《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旁置一杯清茶,在淡淡的書香與茶香中欣賞先賢們的名文、書法家們的傑作,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嗎?

收藏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收藏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根據乾隆皇帝諭旨編纂而成的一部古典文獻叢書,與《四庫全書》共同被歸為中華文化寶庫的雙璧。
1773年,在編纂《四庫全書》的同時,為了先睹為快,乾隆便詔發諭旨,命王際華、于敏中等著名學者、思想家從應錄入《全書》的諸書中,“取其尤醇者”,以較快之速度編纂一部《欽定四庫全書薈要》。6年後,至1778年末,第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一套《薈要》謄錄完成,照乾隆之意存於坤寧宮後御花園的摛藻堂中,以備其隨時閱鑒。次年,又謄寫一套,藏於貯長春園的“味腴書屋”。《薈要》卷帙精緻,內容簡而意賅,但因其僅供皇帝御覽,僅有的兩套都深鎖宮中,故很少為世人所知。《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修成後,命途多舛。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掠奪圓明園,藏於味腴書屋中的那套《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被焚為灰燼。而存於摛藻堂的那套《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則逃過一劫,自此成為天壤間的孤帙。但朝廷大內,宮禁森嚴,一般人無法涉足摛藻堂而得窺其廬山真面目。尤其是1900年,八國聯軍再陷紫禁城,國人對《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存亡更是無從知曉。直到1924年,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逃出皇宮,政府組織清室善後委員會,清點故宮文物圖書,始發現《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依然塵封故處,安然無恙。192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對宮內文物圖書進行全面清點並編目註冊。《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經一一核對,再行插架。其種冊不僅完整無缺,而且觸手如新。1933年,故宮博物院將《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書目及函冊數量,公布在所出版的《故宮殿本書庫現存目》上冊里,《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在成書200年以來,首次與世人見面。正當博物院的各項工作走向正常時,日本侵略者開始對中國虎視眈眈,為確保國寶安全,故宮博物院開始籌劃史無前例的“文物萬里大遷徙”。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將此書運往重慶。1949年,又將此書運往台灣。從此,這套稀世珍貴的文化寶典在大陸消失不見。1978年,台灣世界書局將此書影印出版。雖然出版數量甚少,但終使這一曠世之珍初放光芒。1993年,台灣淨空法師僅在一年內就向大陸贈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達33部,分別送於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以及全國重點高校圖書館,使得這部在中國大陸消失了近半個世紀的文化寶典又回到故土,重新扮演著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角色。《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選文不僅選用了皇宮內府刊本、內府藏本;還選用了各省地方官員所徵求的散失之書以及各皇家官員和參加修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官員、專家學者為了效忠皇帝而進呈的家藏珍本,其中多為孤本、秘本、珍本和善本。與使用通行本的《四庫全書》相比,《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在版本上的價值顯得更為珍貴。《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雖然由200多人謄錄而成,但是由於它專供皇帝御覽,故對謄錄人員的選擇也極為嚴格,多為舉人、監生和貢士,字型均採用小楷,不僅布局空靈,結構舒朗、寬博,而且筆勢流利,神采煥發,使我們在領略前人智慧的同時,在字型上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淨空法師一九九三年八月在舊金山大覺蓮社講座時表示,希望把像《四庫全書》、《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這種中國的大部典籍,節錄出來成為一冊、兩冊,以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讀到。這次,吉林出版集團在足本出版的同時,還出版了其中463種書的單行本,既完成了淨空法師的心愿,又可以讓讀者花最少的錢,買到稱心如意的摛藻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單行本。在原書基礎上增加目錄索引,是本次出版的又一特色。並且採用現代技術對原書進行影印,每頁分上下兩欄,納原書兩頁,原書繕寫,行款清晰依舊,躍然紙上。毫無疑問,《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一部集版本,文獻、史料、學術及欣賞價值於一體的、極具收藏價值的中華文化瑰寶,讓“舊時皇帝御覽書,飛入尋常您的家”,豈不是人生一難得之幸事!

饋贈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饋贈價值  
清朝乾隆年間編制的《四庫全書》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大文獻整理成果,也是中國文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歷來被學術界譽為“千古巨製”、“文化淵藪”,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學人的神聖殿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則是從“四庫”應抄諸書中“擷取精華,繕為薈要”而成的一部典籍。由於此書專供乾隆皇帝御覽,歷來被藏之於深宮高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閣,外人難以窺見,後又歷經戰火、屢遭噩運,流傳至今只剩一孤本。吉林出版集團現以先進的技術影印出版此書,使之不再拘於深藏密封,既大大便利了學術文化界取資,也對建立和推動傳統文化研究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不僅如此,此書的出版面世,還為當今的社交禮儀活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人際交往中起著重要的媒介,具有極高的饋贈價值。饋贈,是隨著其他一系列禮儀活動一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我們知道,禮起源於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在祭祀活動中,人們除了用規範的動作、虔誠的態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還將自己最有價值、最能體現對神的敬意的物品——犧牲——奉獻於神靈。也就是從那時起,在禮的含義中開始有了物質的成分和表現。隨著社會生活的進化和演變,物能寄情表意的觀念逐漸被廣大人民所接受和認同。現代社會,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富裕和滿足,人們在交往中的饋贈活動也越來越頻繁,用一份精挑細選的禮物向親友、尊長乃至客戶表達自己的情誼,對個人和企業來說都是習以為常的事。
由於社會發展階段和人們所處的經濟環境不同,決定了人們對禮物的選擇也不同,換言之,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禮品文化。我國近幾十年的禮品消費文化經過上個世紀80年代注重實用的“溫飽型”和90年代注重檔次的“體面型”,發展到現在又有了新的變化,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裕和滿足,當今時代人們對禮品的消費和需求,已經逐漸從生活層面向精神層面過渡,在禮品消費方面表現為更傾向於選擇文化藝術欣賞價值較高和具有收藏紀念性的物品作為禮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出版,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的禮品文化需求,具有極大的饋贈價值,現略述於下。
眾所周知,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四庫全書》對於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壓迫和民族戰鬥精神的作品儘量摒棄和抽毀,對於不能不收錄的名家名作則大肆竄改,而《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專供皇帝瀏覽的御用之書,內容上無需忌諱和粉飾,選文多是移錄原本,求真求實,保存了《四庫全書》中所刪除的文字、段落、篇章。此外,參與編修此書的都是當時的著名學者,從選書、考證、編輯到校對、復校、樣校、謄錄等都極為嚴謹,可以這么說,《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代表了當時學術的最高水平,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值得學者對之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令人遺憾的是,雖然《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學術價值極高,卻始終被藏之於皇宮內院,外人難以窺其真貌,後更因戰火而流於海外,一般的學者對其只能仰而慕之,不能閱而研之。現今這套叢書的出版,對於仰慕此書已久的專家學者和各大圖書館來說不啻為一種精神文化的饋贈,是對發揚和傳承祖國傳統文化、拓展學術空間的一種貢獻。從私人收藏的角度來看,《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也具有極高的饋贈價值。它不僅選用了皇宮內府刊本和內府藏本,而且還選用了各省地方官員所徵求的散失之書以及各皇家官員和參加修撰者、專家學者的家藏進呈本,不僅包括清內府刊本,而且還有許多宋、元、明各時各地的刊本或抄本,其中不乏今已失傳的珍貴舊本,更甚者,它當今為孤本,在版本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由於《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專門為乾隆皇帝抄纂,故其書法比起《四庫全書》來更勝一籌。此外,由於此次出版是全文影印,其中也不乏乾隆皇帝的親筆批註,因此它除了能讓人欣賞到結構謹嚴、整齊勻衡的館閣體小楷之外,還能讓人目睹文治武功堪稱一流的乾隆皇帝的御筆親書之墨寶,必為書法愛好者和私人藏書家夢寐以求的饋贈佳品之一。
總之,《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影印出版,其意義與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是出版界追求文化理想的完美體現,既發揚和傳承了我國的傳統文化,也為我國琳琅滿目的文化禮品市場增添了新的活力,具有極高的饋贈價值。

傳承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傳承價值  
1773年,在編纂《四庫全書》的同時,乾隆頒發諭旨,令王際華、于敏中等著名學者從《四庫全書》的應抄諸書中“取其尤醇者”,以較快的速度編纂而成了一部《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這套叢書雖不如《四庫全書》卷帙浩大,內容磅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礴,但因“全書收四庫,薈要萃其精”,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和讚賞,具有《四庫全書》所不能比擬的價值,歷來為學者所推崇。
以歷史的、客觀的眼光來看,《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蒐集、發掘、整理、保存、傳播中華古籍的宏偉產物和輝煌成就。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所收錄的書籍,上自先秦,下迄清代,也幾乎囊括了從古到今(指修書的乾隆年間)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典籍,並且涵蓋了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各個學科門類和各個專門領域,因而歷來有“典籍總匯,文化淵藪”的美譽。在18世紀,像《四庫全書》、《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這樣的文化巨著,不僅在中國,就是在當時的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這些大型圖書的編纂,不僅構成了中國數千年歷史發展進程中獨特的人文景觀,也形成了中國古代盛世修書的文化傳統。《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最大的價值和功用在於保存典籍,傳承文化,為學者的研究提供完整的文獻資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文獻典籍的保存和流傳,有這樣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即單本的圖書,零散的著述,往往容易散失亡佚,而凡是編纂或匯刻為一部大書的,則比較容易保存和流傳下來。《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把3460多種分散的圖書匯集為一體,而且歷經二百年來歷史的風雲變幻,完好無損地保存到今天,並將繼續流傳後世。這樣的作用和功績,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中華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難得有今天這樣的獨特地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需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今天,世界經濟正在走向一體化,文化交流也將進一步加強,甚至會有某種程度的融合,但決不可能使各種文化走向趨同。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必將是:經濟高度發達,社會全面進步,文化異彩紛呈。因此,以各種載體繼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仍有其現實和深遠的重要意義。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為中國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為培育和建設與當代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文化提供了無數的歷史借鑑和豐富的思想資源。中國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文化的必經之路。換言之,只有培育出與現代化相適應的中國現代文化,現代化才能成功。《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一方面通過豐富的歷史事實與文獻資料將中國傳統文化中與現代化格格不入的內容,如以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為核心的政治文化,重倫理、重人治、尚明君、尚清官、輕法治的價值觀念和政治心理等充分展示在我們面前,使之成為我們培育和建設現代文化的歷史教訓和借鑑;另一方面,它將幾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的結晶囊括其中,使之成為我們培育與建設現代政治文化的寶貴思想資源。《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能完好無缺的流傳至今,不啻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幸事,也是我國學者的幸運,它也必然被認為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庫之一,與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一樣,都是值得我們珍視並且為之自豪的中華民族的珍貴遺產。

版本價值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版本價值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遷出皇宮時,政府組織的清室善後委員會在故宮內發現了塵封已久的《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令人欣喜的是該書不僅完整無缺,而且觸手如新。這便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吉林出版集團影印的“摛藻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典籍堪稱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偉的寶藏之一,歷代文人學者撰寫了多不勝數的珍貴文獻,但因戰亂等種種原因,散佚不少。清朝乾隆皇帝為保存文物國粹,下令廣徵前代遺書和本朝文人學者的著作,設館纂修《四庫全書》。在編纂之始,皇帝看到征書紛至沓來,卷帙浩繁,不便瀏覽,已是六十三歲高齡的乾隆皇帝深知修纂工程浩大,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一部重要而必備的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圖書,便頒下諭旨:“著於全書中,擷取精華,繕為薈要,其篇式一如全書之例”,任命王際華、于敏中等當時的著名學者,從全書中選取精華編修成《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這部代表了當時最高學術水平的文化叢書歷時六載,先於《四庫全書》竣工,共收書463種,20828卷,11178冊,下設若干子目,亦是按照《四庫全書》的經、史、子、集的體例編纂而成。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修成後,正本放置在坤寧宮後御花園內的摛藻堂中,副本送貯於長春園內味腴書屋,以備乾隆皇帝隨時閱覽。然而,在迄今為止二百多年的歷史中,《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歷盡磨難,飽經滄桑,命運多舛。鹹豐十年,英法聯軍攻陷紫禁城,焚燒圓明園,味腴書屋內的《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化為灰燼,摛藻堂內的《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則成為天壤間僅存的孤本。但朝廷大內,宮禁森嚴,一般人無法涉足“摛藻堂”而得窺《欽定四庫全書薈要》,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將此書運往重慶1949年,又將此書運往台灣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乾隆皇帝為自己準備的書,其版本價值在於欽定御覽。與《四庫全書》相比,最大的特點有兩方面:一是移錄原本,存真求實。《四庫全書》在編纂過程中,清代統治者要求對大批古籍進行審查、甄辨,把其中不利於統治者的內容都加以改動或刪減,甚至焚毀很多書,而《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僅供皇帝御覽,便將《四庫全書》中所刪除的文字、段落、篇章都一一保存了下來,這樣在版本上就具有全文全本的優勢,可以讓我們更客觀全貌的看到古代的眾多典籍。二是校勘縝密,謄錄認真。《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是專為皇帝所用,所以此書經過多個版本校勘、審定,謄錄者也都是深具專才之人,無論是內容、繕寫,還是行款、裝潢都極盡精緻,具有極高的利用和欣賞價值。《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被世人稱之為“四庫中的四庫”、“《四庫全書》中的全書”,內容真實而簡約。這樣一個皇帝秘本,歷經磨難,已成孤帙,彌足珍貴。
此次,吉林出版集團對這樣的書林至寶影印出版可以說是出版史上的一大盛事,這既是對其學術價值的重新認識,也是對中華民族千年文化精粹的繼承和發揚,更是對這個集足本、孤本、正本、善本、珍本、秘本為一體的傳統文化版本的搶救,意義深遠、令人振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