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詞史》

《女性詞史》

《女性詞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 ,是一部很不尋常的文學史著作。既表現出著者巧思天成的靈性,又體現出其非一日之功的學養。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女性詞史》《女性詞史》

本書作者以女性詞人為觀照中心,為唐代至近代女詞人作史立傳,表彰其豐富的情意內容與多姿的詞境創造。寫法兼綜史、論、評三方面。

作者簡介

鄧紅梅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1966年生,1985年畢業於蘇州大學中文系,1988年獲蘇州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蘇州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山東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山東師範大學“十大傑出青年”,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常務理事等。先後師承吳企明教授、錢仲聯教授、楊海明教授等唐詩學、唐宋詞學、明清詩文學專家學者,研究領域涉及中國詞史、唐宋詩歌、中國古代女性文學、中國傳統文化等多方面,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詞史。曾獲教育部第三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

讀後感

此著給人的最初印象是,綱目清晰,脈絡分明,能使數百上千名女詞人各得其所。如果說唐五代女作者及其詩詞兩棲的殘簡斷篇不算在內的話,在較“正規”的女性詞史上,排頭的一般認為是北宋蘇氏(延安夫人),接下去就是魏玩,以年齒論,李清照當是名世的第三位女詞人。作者把齒位較高而只有幾闋和十幾闋詞作的蘇氏和魏玩,置於試蕾之期,而把李清照及其《漱玉詞》標為“壓倒鬚眉”、“雪裡春信”的迎春香梅。這樣,被準確地稱為“橫空出世”的李清照,也就成了與徐燦、吳藻、顧春、秋瑾五大女詞人並列的、首屈一指的佼佼者了。對於其它女詞人,凡有值得一提的作品傳世者,或兩人、數人占一節,或一人占一段,或寫幾筆,輕重多寡均較合理,幾無遺珠之憾。尤其是對歷朝歷代的藝妓詞,作者有著全面而獨到的研究,筆墨所到之處無不令人心服口服。總之,在綱目安排和詞人定位上,著者以她的睿智,既做到了分期分段具有十分明晰而準確的歷時性,又做到了以每位作者的創作業績為基準。更妙的是,以“詞苑異葩”為喻,把一部五光十色的女性詞史,比之以從萌生、含苞、盛開到枯萎的花事和花史。這一比來得非常生動可感,似乎把容易使人勞頓的文字閱讀,變成了賞花、惜花的自覺的情感參與。這種妙筆還表現在時而以地域家族劃分,如吳江沈氏家族中以“典雅婉和”著稱的沈宜修詞、以“幽怨悱惻”動人的葉紈紈詞、以“詞筆哀艷”為特點的葉小鸞詞;時而以門牆師從為界,如隨園女弟子張#英姐妹等等。這類詞人數量眾多,千頭萬緒,而著者寫來仿佛駕輕就熟,足見功力不凡。

此書尤為引人人勝的是緒論,結語和後記。前二者約二萬言,後者數千字,洵為後記中之深長之文,但讀來毫不覺其長。且不說結語曲終奏雅、後記發人深思,僅就緒論而言,在“詞苑異葩女性詞”的大標題下,就以精深優美的文筆,抓住了女性詞的總體特色與主體美感;其對於女性詞發展軌跡的描述,也是五色斑斕而眉目朗然。

特點

睿敏善察的女性視角,是此書一大特點。對此書作者來說,這種視角的生成不是偶然的,她曾熱切嚮往探知女性作品所特有的心靈本真,把它們視為“自己的文學”,以自己的才情和學養給女性文學以情感和學術的雙重關懷。有否這種關懷是大不一樣的。由於著者能從女性角色沉思的角度去探知女詞人的心靈,對她們作品的理解方能切近腠理,比如對男女悼亡之作的異同,以清代後期呂采芝的悼亡詞為例,十分精煉地寫道:“這樣的悼亡之作,與男子們借悼亡詩詞表達自己的人生憂患得失的情思之作,在思維途徑上相似,但在思想依據上則大為不同,男子們寫作將自己作為生活主體的悼亡文字,而女性們則大都寫作將對方作為價值核心的悼亡詞。”

著者雖然把女性作品看成是“自己的文學”,但對“自己人”不但沒有陷於“當局者迷”,反而對她們在詞創作上的長短說得頭頭是道。這在論及道、鹹以後浙江歸安女詞人談印梅時,表現最為突出。所嫁非人、彩鳳隨鴉,最初是人們對封建時代女性婚姻不遇的一種慨嘆和形象比喻,對資質出眾的女詞人來說,其婚姻十有八九難以般配和美滿。這不是什麼紅顏薄命和宿命論,到底是為什麼?著者以身歷嘉、道、鹹三朝的女詞人吳藻的婚姻不遇為例,將這一女性詞史中的要害問題講述得十分動人。這裡仿佛可以套用“婚姻不幸詞事幸”的說法,一部哀感頑艷的女性詞史,在一定程度上說幾乎是一部多才情的女詞人的婚姻悲劇史。不抓住這一要害,不要說讀不出顧貞立熊璉吳藻秋瑾等人多數詞作的真諦,就是對不少人似乎是耳熟能詳的《漱玉詞》,也往往不是人云亦云,隔靴搔癢,就是南轅北轍,造成誤解和曲解。著者在這一問題上所花費的心力是值得的,否則她的書難得有這樣的感染力。

新穎思辨的理論色彩,是本書又一特色。學界仿佛有一種心照不宣的想法,認為女學者和女作家的形象思維尚差強人意,而其邏輯思維和理論水平卻大不如“人”。在女同胞聽來,此說雖然不夠順耳,但不少女性確實有此一“短”。何止是女性,在古典文學界,又有多少男性學者以理論水平見長?長期以來。甚至對“理論”這一字眼兒不屑一顧,在五、六十年代還曾有“史”、“論”對立之議。近些年不論是文學通史、斷代史或流派史、學術史,理論水平雖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以理論見長者仍是鳳毛麟角。而《女性詞史》的作者在理論水準上,則不僅堪與男性作者比肩,甚至大有“壓倒鬚眉”之勢。比如對《漱玉詞》,早在宋朝就有“姿態百出”,“輕巧尖新”(均王灼語)之譏,亦有“皆以尋常語度入音律。鍊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者難”(張端義語)之稱。到了清代更有“皆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詞意並工,閨情絕調”(彭孫遹語)和“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黃蓼園語)之譽。這些不論是正面或反面之說均不無道理,但卻不是缺乏理性的感情用事,就是沒有理論的大白話。著者在吸納他人見解的基礎上,順手把它提到了理論高度。她在看到李詞的上述特點同時,不但對其作了“曲折層深的詞境與自然清新的詞風”的理論歸納,還順帶對“意境”和“風格”作了言簡意賅的理論闡發。她說:“所謂意境,雖然從語言分析上可分為意與境兩方面因素,但從它的生成機制上看,所有的詩詞意境都是由意統帥著的渾一藝術境界。即使是那些以寫景為興趣所在之作,如果缺乏作者‘意’的選擇和統帥,也不過是支離破碎的風景獺祭,未被賦予意義的死文字,所以在意境這個概念中,意是決定其境深淺妍媸的要素,境是一個載意的顯性框架。雖然有時候,意境和境界的指稱被用來互相解釋。”我個人尤為欣賞著者對秋瑾詞意境和境界所作的新穎而深入的理論探討,她認為秋瑾詞對於女性詞史而言,顯示出了全新的意義。

著者理論功力的另一種表現是,對清代康、乾、嘉以來的浙派和常派兩大重要詞派的源流特徵稔悉於心,還能一眼看出許多女詞人所受這兩派的主要影響。比如在分析吳藻《木蘭花慢·擬草窗》之際,同時指出:“顯然沾染了南宋晚期風雅派詞人周密、清代浙派詞風鍊字精妍的經驗。”在談到殷秉璣時,便看出殷詞所創造的幽獨清闃情境,以及所表達的疏離人間、追仙逐勝的浪漫情懷,很有浙派詞的清苦虛靈神味。又針對殷秉璣的那些寫得較好的慢詞,都講究結構的曲折伸縮,針腳安排處時露筋骨,正確地指出:“這是受到浙派慢詞重視章法結構影響的結果。”

清詞研究書目(三)

明末清初詞和清詞常被後代籠統稱為“清詞”。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但是也出現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王國維等著名詞人。因此清詞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陳維崧年譜》
《常州詞派通論》
《晚清詞研究》
《朱彝尊詞綜研究》
《清代辛稼軒接受史》
《近代詞人考錄》
《歷代詞人考略》
《近代上海詞學系年初編》
《近代詞人行年考》
《痛菊奈何霖:雙卿傳》
《曠代才女顧太清》
《顧太清與海淀》
《女性詞史》
《文壇佳秀:婦女作家群》
《納蘭性德》
《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
《清代詞學批評家述評》
《清詞散論》
《清詞叢論》
《清詞選講》
《吳偉業評傳》
《王國維評傳》
《蔣春霖評傳》
《納蘭成德評傳》
《鄭文綽手批夢窗詞》
《王鵬運研究資料》
《清詞名家論集》
《歷代詞話敘錄》
《晚清民國文學研究集刊》
《厲鶚及其詞學之研究》
《清代詞人厲鶚研究》
《朱尊研究》
《詞選·續詞選》
《納蘭性德叢話》
《清初第一學人:納蘭性德研究》
《清代吳中詞派研究》
《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
《嘉道年間的常州詞派》
《柳洲詞派:一個獨特的江南文人群體》
《陽羨詞派研究》
《冒鶴亭詞曲論文集》
《清代詞學四論》
《王鵬運及其詞》
《中國詞史》
《清詞史》
《湖海樓詞研究》
《陳維崧及其湖海樓詞研究》
《納蘭性德及其飲水詞研究》
《納蘭性德文學研究》
《納蘭性德與其詞作及文學理論之研究》
《西風獨自涼:清初詞人納蘭性德傳》
《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
《納蘭性德和他的詞》
《納蘭容若及其詞研究》
《納蘭性德其人其詞》
《清詞金荃》
《論清詞》
《中國女詞人及其代表作》
《詞史》
《詞曲史》
《清代詞學之攝影》
《清代婦女文學史》
《清代詞學概論》
《歷代兩浙詞人小傳》
《詞話史》
《古代詞學理論的建構》
《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發展史論》
《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
《清代詞學》
《晚清詞學的思想與方法》
《中國詩學史‧詞學卷》
《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詞論史論稿》
《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的建構》
《詞學淵粹: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況周頤與蕙風詞話研究》
《詞話學》
《清詞紀事會評》
《近現代詞紀事會評》
《中國古典詞學理論史》
《中國詞學批評史》
《中國詞學史》
《劉熙載與藝概》
《詞學理論綜考》
《常州派詞學研究》
《詞學評論史稿》
《清詞論說》
《中國詞學大辭典》
《納蘭一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