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派詞學研究》

《常州派詞學研究》

《常州派詞學研究》,作者黃志浩,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2008年12月出版。本書作者將治學的方法和思維運用到詞學上,標舉兩宋詞人周邦彥、辛棄疾、吳文英和王沂孫等四家詞,既為後學指出了一條學習的路徑,也使之成為常州派詞學倡導的形象化樣本。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形成於清代中葉的常州詞派,以其頗具特色的理論體系和創作實績,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作為學者型的詞人群體,常州派詞人將治學的方法和思維運用到詞學上,其詞學道路,既富於理性之精神,又具有探索性之品格。他們在堅持詞學本色論的同時,引入詩學中的比興、寄託等表現手法,並進行了發揮與創新,在詞學的審美理想、功能論、創作論、鑑賞論、音律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張。他們標舉兩宋詞人周邦彥、辛棄疾、吳文英和王沂孫等四家詞,既為後學指出了一條學習的路徑,也使之成為常州派詞學倡導的形象化樣本。

作者簡介

黃志浩,江蘇無錫人。1989年南開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古代文學、古代文論和中國詩學的教學與研究。出版《中國詩學概論》、《古代詩詞的創作與鑑賞》等專著,有四十多篇論文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各種學術期刊上發表。專著與論文多次獲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將治學的方法和思維運用到詞學上,堅持詞學本色論的同時,引入詩學中的比興、寄託等表現手法,並進行了發揮與創新,在詞學的審美理想、功能論、創作論、鑑賞論、音律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張。

圖書目錄

緒論常州詞派的研究及其方法
第一章常州詞派的形成
第一節特定的時代境遇
第二節特有的地域文化背景
第三節特殊的常州詞派之經學品格
第四節適應時代特定心態的詞學風貌
第二章常州詞派的分期及其早期特點
第一節確定詞派的分期及其依據
第二節詞派的早期成員及其構成特點
第三節常州派詞人的風會與星散
第三章張惠言對常州詞派的開創
第一節經學思想與詞學思想的契合
第二節帶有矯枉過正色彩的詞學觀
第三節“比興”與“神理”相結合的創作論
第四節“以意逆志”的鑑賞方法論
第五節關於溫庭筠詞的紛爭問題
第六節賦手文心,開倚聲家未有之境——論張惠言、張琦的詞學創作
第四章董士錫對常州派詞學的修正
第一節董士錫的生平及其詞學觀之變異
第二節董士錫對常州詞派理論的平衡與修正
第三節循聲興象,悉舉騷雅——論董士錫的詞學創作
第五章周濟對常州派詞學體系的奠定
第一節周濟的生平及其與常州詞派的結緣
第二節淡化經學:向詞學藝術本位的回歸
第三節範疇對舉:開闢詞論建構的新路徑
(一)“空”與“實”及“有寄託”與“無寄託”
(二)“入”與“出”及“有寄託”與“無寄託”
(三)“就景敘情”與“即事敘景”及“無門徑”與“有門徑”
第四節審調度韻:詞律的抒情類型與美聽功能
(一)周濟詞律論的生成背景
(二)對詞律聲情的確認與分類
(三)四聲、五音與詞之美聽功能
(四)關於“入聲代平聲”與“上聲代平聲”的問題
第五節審美實踐:與其詞論同步的藝術展示——論周濟的詞學創作
(一)周濟詞學創作的分期與藝術旨趣
(二)“窮高極深之趣”與“備剛柔之氣”
(三)“奇思壯采”與“渾化無痕”
第六章常州派詞統的建立
第一節“飛卿為正,後主為變”——詞統的萌芽期
第二節“余少嗜此,中更三變”——詞統的調整期
(一)降溫、韋而推兩宋
(二)糾彈姜、張而篤喜清真
(三)退蘇進辛而標舉夢窗
第三節“是為四家,領袖一代”——詞統的成型期
第七章常州詞派的流布與嗣響
第一節常州詞派外圍的呼應與推闡
第二節對常州派詞學的普遍認同
第三節常州詞派在晚清與民國之交的嗣響
主要引用書目
後記

清詞研究書目(三)

明末清初詞和清詞常被後代籠統稱為“清詞”。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但是也出現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王國維等著名詞人。因此清詞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陳維崧年譜》
《常州詞派通論》
《晚清詞研究》
《朱彝尊詞綜研究》
《清代辛稼軒接受史》
《近代詞人考錄》
《歷代詞人考略》
《近代上海詞學系年初編》
《近代詞人行年考》
《痛菊奈何霖:雙卿傳》
《曠代才女顧太清》
《顧太清與海淀》
《女性詞史》
《文壇佳秀:婦女作家群》
《納蘭性德》
《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
《清代詞學批評家述評》
《清詞散論》
《清詞叢論》
《清詞選講》
《吳偉業評傳》
《王國維評傳》
《蔣春霖評傳》
《納蘭成德評傳》
《鄭文綽手批夢窗詞》
《王鵬運研究資料》
《清詞名家論集》
《歷代詞話敘錄》
《晚清民國文學研究集刊》
《厲鶚及其詞學之研究》
《清代詞人厲鶚研究》
《朱尊研究》
《詞選·續詞選》
《納蘭性德叢話》
《清初第一學人:納蘭性德研究》
《清代吳中詞派研究》
《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
《嘉道年間的常州詞派》
《柳洲詞派:一個獨特的江南文人群體》
《陽羨詞派研究》
《冒鶴亭詞曲論文集》
《清代詞學四論》
《王鵬運及其詞》
《中國詞史》
《清詞史》
《湖海樓詞研究》
《陳維崧及其湖海樓詞研究》
《納蘭性德及其飲水詞研究》
《納蘭性德文學研究》
《納蘭性德與其詞作及文學理論之研究》
《西風獨自涼:清初詞人納蘭性德傳》
《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
《納蘭性德和他的詞》
《納蘭容若及其詞研究》
《納蘭性德其人其詞》
《清詞金荃》
《論清詞》
《中國女詞人及其代表作》
《詞史》
《詞曲史》
《清代詞學之攝影》
《清代婦女文學史》
《清代詞學概論》
《歷代兩浙詞人小傳》
《詞話史》
《古代詞學理論的建構》
《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發展史論》
《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
《清代詞學》
《晚清詞學的思想與方法》
《中國詩學史‧詞學卷》
《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詞論史論稿》
《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的建構》
《詞學淵粹: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況周頤與蕙風詞話研究》
《詞話學》
《清詞紀事會評》
《近現代詞紀事會評》
《中國古典詞學理論史》
《中國詞學批評史》
《中國詞學史》
《劉熙載與藝概》
《詞學理論綜考》
《常州派詞學研究》
《詞學評論史稿》
《清詞論說》
《中國詞學大辭典》
《納蘭一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