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代才女顧太清》

《曠代才女顧太清》

《曠代才女顧太清》是張菊玲著的迄今第一本專門紹介和論述顧太清的歷史人物著作,2002年1月1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全書在重點研究太清詞藝術成就的同時,描述了太清、奕繪的伉儷深情及他們倡予和汝的風雅情趣,介紹了太清在京師與滿漢才女結集的秋紅吟社——她們的創作活動構成了中國女性寫作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作者還進一步論證了太清為《紅樓夢》續書之一《紅樓夢影》的作者,由此確證她為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小說家。本書的出版,對於豐富滿族文字研究和中國文學史的研究,將會具有重要價值。

內容簡介

“滿洲詞人中,男有成容若(納蘭性德),女有太清春而已。”這是對詞人顧太清的高度評價。“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來。人是傾城姓傾國,丁香花發低徊。”一首風神綽約的小詩演義出顧太清與龔自珍之間一段莫須有的暖昧情事。才豐貌美而身世可疑,這似乎是後人對顧太清這位清代傑出的滿族女作家的主要印象。本書是第一部詳盡地介紹顧太清經歷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五朝生活與創作的學術專著。它描作者親閱日本珍藏太清詩詞全抄本《天游閣集》,解開了太清撲朔迷離的身世之謎,澄清了種種不實之詞。全書在重點研究太清詞藝術成就的同時,描述了太清、奕繪的伉儷深情及他們倡予和汝的風雅情趣,介紹了太清在京師與滿漢才女結集的秋紅吟社——她們的創作活動構成了中國女性寫作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作者還進一步論證了太清為《紅樓夢》續書之一《紅樓夢影》的作者,由此確證她為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小說家。本書的出版,對於豐富滿族文學研究和中國文學史的研究,將會具有重要價值。

讀後感

從一些史料看,顧太清“才豐貌美,詩詞俱佳”,不但能畫,且創作並出版有小說《紅樓夢影》(較早的《紅樓夢》續書之一),算得上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小說家。但是,長期以來,因為材料佚失,關於這位曾經名噪一時的女詞人,不但人們知之甚少,且有許多問題像迷霧一般縈繞著她,讓人對她的面貌都不易窺測得清。這些問題是:她的真實姓名是什麼?她是滿人還是漢人(有人說她是“吳人”)?她是否僅僅是貝勒奕繪的一位側室?她在當時的文壇上有些什麼樣的活動?她自己又有些什麼樣的創作?……諸多問題看似很簡單,也很基本,可就是長期以來得不到解決,這樣,“顧太清”是一個怎樣的人,也就成了一個謎。

最近張菊玲教授著有《曠代才女顧太清》(北京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全書不但將這位女詞人的生平身世梳理得清清楚楚,更對她一生著作做了細緻的考訂和分析,把她從歷史的塵封中發掘出來,還給了她很高評價,讓她生動亮麗地展現在人們面前。這是迄今第一本專門紹介和論述顧太清的著作,不但解開了長期以來縈繞人們心頭的一個文學史上的謎,對於文學史研究也是填補了一個重要的空白。

張菊玲教授長期從事明清小說和滿族文學的研究,對滿族文學更情有獨鍾。她曾著有《清代滿族作家文學概論》,出版後即引起人們注意,反響甚大。也許是由於女性特有的敏感和某些氣質的相近,她很早就注意並喜歡上了滿族女詞人顧太清,並在《概論》中設專章述評。終因材料的限制,當時不可能對之作更全面、更深入的介紹。後來,她利用兩次赴日教學的機會,苦心查索,終於在日本學界友人的幫助下,見到了顧太清《天游閣集·東海漁歌》的原鈔足本,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回國後撰寫並出版了這本專著《曠代才女顧太清》。

我在讀這本專著時,心情一直很激動,很興奮。對於一個搞文學研究的人來說,展讀這樣一本書,從書中獲得新知,心中許多問題隨著作者絲絲入扣的論述,一個個地得以釋開,並且從作者的敘述和分析中得以逐漸進入當時詩人的心靈世界,觸摸到那時候的一位才女的纖細感情,這樂趣是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在這本書里,作者以確鑿的史料解開了顧太清身世之謎,諸如這位26歲才成婚的才女,作為清皇室奕繪的側室和鄂爾泰的後人,身為滿人為什麼用了漢人的“顧”姓?奕繪去世後三個月其婆母又為什麼令她母子5人遷出榮王府邸?而她後來近40年的寡居生活又是如何度過的?還有,後人加諸於她的一段不實之詞說她和著名詩人龔自珍有過曖昧關係究竟是怎么回事?等等。掩卷之後,我對這位“曠代才女”有了清楚的也是確切的認識,不僅如此,對她多舛的命運不由得也生出許多同情。過去,我對一句詩印象甚深,那是“天生絕代偏多妒”,這一回,算是又更加深了這一印象。

不過,說起來,“天”對顧太清這位才女也還是有很多憐愛的,就是讓她歷經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五朝,讓她活了79歲(1799——1877)。這不用說在當時,就在今天也算高壽了。更主要的是讓她在這樣漫長的歲月里創作了767首詩和313首詞,另外還有一部小說《紅樓夢影》。這在今天一些精力旺盛的年輕作家那裡,也許算不了什麼,可在當時實在可謂“多產”了。對於這么多作品,應該怎樣認識?對於這樣一位多產的女作家,應作怎樣的評價?其實,這也是這位才女定位到哪個點的問題。應該說,張菊玲教授對這一工作做得是很好的。她通過把作品與史實結合以及把作品與詞人身世互照的科學方法,對這位才女的創作做出細緻的分析和評價,從而準確地揭示出了太清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例如她指出“以小令見長的太清詞中,有不少具有明快音律的作品”,舉了一首《浪淘沙·偶成》為例:

春將至,晴天氣,消閒坐看兒童戲。借天風,鼓其中。結彩為繩,截竹為筒。空!空!

人間事,觀愚智,大都制器存深意。理無窮,事無終。實則能鳴,虛則能容。沖!沖!

這首詠物詞,寄寓深遠,借空竹構造特點,引發出含有生活哲理的議論。作者分析這首詞時,一下就把捉住了詩人的意圖,並且指出這首詞在藝術上“用三字句較多,短句促節,先用去聲字韻,再換平聲韻,緩急輕重與辭相合。鍊字貴響,‘空’字,‘沖’字,本是抖空竹時發出聲響的擬聲詞,疊用之後,更增響亮程度,具有無限動感,‘空!空!’‘沖!沖!’響徹晴空的聲音,即是孩子們不停地抖空竹情景的入神寫照,又是女詞人努力鑽研事理的出神思考。”說明作者的藝術感受力之強,這在一般治文學史的人來說,是十分可貴的。

最後,我還說一點的是,張菊玲教授的這本專著,既有相當的學術性,又有較高的可讀性。這一方面是她在《代前言》中詳細敘述了她在日本尋訪太清春《天游閣集》原抄足本的前前後後,娓娓道來的語言像十足的散文,讓人好像是跟著她一路尋訪,另一方面更在篇章結構上,把女詞人的身世、活動、創作,層層深入地剖析給讀者看,最後還設一章“駁太清身後的種種流言”,把環繞這位女詞人的一些孽霧瘴氣一掃而空,真像是領著讀者到一處勝境,一個景點一個景點地指給人看,最後還不忘再加幾句,給人留下難忘印象。一本學術性的專著,能寫得這樣,也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內容片斷

太清詞選
江城子·記夢
煙籠寒水月籠沙,泛靈槎,訪仙家。
一路清溪雙槳破煙劃。
才過小橋風景變,明月下,見梅花。
梅花萬樹影交加,山之涯,水之涯。
澹宕湖天韶秀總堪夸。
我欲遍游香雪海,驚夢醒,怨啼鴉。
金縷曲·自題聽雪小照
兀對殘燈讀,聽窗前,蕭蕭一片,寒聲敲竹。
坐到夜深風更緊,壁暗燈花如菽。
覺翠袖,衣單生粟。
自起鉤簾看夜色,壓梅梢萬點流玉。
飛雪急,鳴高屋。
亂雲黯黯迷空谷。擁蒼茫、冰花冷蕊,不分林麓。
多少詩情頻在耳,花氣熏人芳馥。
特寫入、生綃橫幅。
豈為平生偏愛雪,為人間留取真面目。
闌乾曲,立幽獨。
更漏子·憶雲林
雨絲絲,風細細,儘是銷魂滋味。
風細細,雨絲絲,相思十二時。
我憶君,君憶我,兩意一無不可。
君憶我,我憶君,愁腸似轉輪。
喝火令
久別情尤熱,交深語更繁。
故人留我飲芳樽。
已到鴉棲時候,窗影漸黃昏。
拂面東風冷,漫天春雪翻。
醉歸不怕閉城門。
一路瓊瑤,一路沒車痕。
一路遠山近樹,妝點玉乾坤。
江城梅花引·雨中接雲姜信
故人千里寄書來。
快些開,慢些開,不知書中安否費疑猜。
別後炎涼時序改,江南北,動離愁,自徘徊。
徘徊、徘徊,渺於懷。
天一涯,水一涯,夢也夢也,夢不見,當日裙釵。
誰念西風翹首寸心灰。
明歲君歸重見我,應不似,別離時,舊形骸。

清詞研究書目(三)

明末清初詞和清詞常被後代籠統稱為“清詞”。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但是也出現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王國維等著名詞人。因此清詞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陳維崧年譜》
《常州詞派通論》
《晚清詞研究》
《朱彝尊詞綜研究》
《清代辛稼軒接受史》
《近代詞人考錄》
《歷代詞人考略》
《近代上海詞學系年初編》
《近代詞人行年考》
《痛菊奈何霖:雙卿傳》
《曠代才女顧太清》
《顧太清與海淀》
《女性詞史》
《文壇佳秀:婦女作家群》
《納蘭性德》
《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
《清代詞學批評家述評》
《清詞散論》
《清詞叢論》
《清詞選講》
《吳偉業評傳》
《王國維評傳》
《蔣春霖評傳》
《納蘭成德評傳》
《鄭文綽手批夢窗詞》
《王鵬運研究資料》
《清詞名家論集》
《歷代詞話敘錄》
《晚清民國文學研究集刊》
《厲鶚及其詞學之研究》
《清代詞人厲鶚研究》
《朱尊研究》
《詞選·續詞選》
《納蘭性德叢話》
《清初第一學人:納蘭性德研究》
《清代吳中詞派研究》
《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
《嘉道年間的常州詞派》
《柳洲詞派:一個獨特的江南文人群體》
《陽羨詞派研究》
《冒鶴亭詞曲論文集》
《清代詞學四論》
《王鵬運及其詞》
《中國詞史》
《清詞史》
《湖海樓詞研究》
《陳維崧及其湖海樓詞研究》
《納蘭性德及其飲水詞研究》
《納蘭性德文學研究》
《納蘭性德與其詞作及文學理論之研究》
《西風獨自涼:清初詞人納蘭性德傳》
《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
《納蘭性德和他的詞》
《納蘭容若及其詞研究》
《納蘭性德其人其詞》
《清詞金荃》
《論清詞》
《中國女詞人及其代表作》
《詞史》
《詞曲史》
《清代詞學之攝影》
《清代婦女文學史》
《清代詞學概論》
《歷代兩浙詞人小傳》
《詞話史》
《古代詞學理論的建構》
《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發展史論》
《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
《清代詞學》
《晚清詞學的思想與方法》
《中國詩學史‧詞學卷》
《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詞論史論稿》
《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的建構》
《詞學淵粹: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況周頤與蕙風詞話研究》
《詞話學》
《清詞紀事會評》
《近現代詞紀事會評》
《中國古典詞學理論史》
《中國詞學批評史》
《中國詞學史》
《劉熙載與藝概》
《詞學理論綜考》
《常州派詞學研究》
《詞學評論史稿》
《清詞論說》
《中國詞學大辭典》
《納蘭一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