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辛稼軒接受史》

《清代辛稼軒接受史》

本書上下兩編採用不同的體例。本書是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重點科研項目,是在我博士論文《清代辛稼軒接受史》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上下兩編採用不同的體例。上編,重在描述辛稼軒在清代詞史上之於詞人創作方面的影響,故以地域影響併兼顧時間之流變為論述視角,重點描述山左詞壇和江左詞壇的創作狀況,尤以清初詞壇為描述重心;下編,重在詞學理論中之於稼軒詞的探討及其對清人詞學觀影響的理論總結。

作者簡介

朱麗霞,山東淄博人,1966年12月生,1994年北京大學訪問學者,1997年6月獲杭州大學碩士學位,20.03年6月獲浙江大學博士學位,2003年至今在蘇州大學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先後在《北京大學學報》、《齊魯學刊》等刊物發表了《松江宋氏家族與幾社之關係》、《從華亭之游看余懷遺民情結》、《辛稼軒“悲劇的誕生”》、《透過視窗一從<紐約時報>的視角看晚清廢除科舉的必要》等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圖書背景

本書是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重點科研項目,是在我博士論文《清代辛稼軒接受史》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李清照、辛稼軒是詞史上婉約和豪放的兩座峰巔,始終是齊魯學者的學術情結,也始終是齊魯文學研究的重心所在。2000年,我到浙江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唐宋方向的陸堅先生。在先生的指導下,我選取了辛稼軒作為博士論文的選題。經過近三年的寒窗酷暑,2003年初夏,順利通過答辯,並受到各位專家的高度評價和熱情鼓勵。在文稿即將出版之際,向我的導師陸堅先生表達衷心敬意和感激,先生對我做人做文的諄諄教誨我將銘記在心。在我蒐集資料和寫作的過程中,沈松勤先生、吳熊和先生、肖瑞峰先生也多次賜教,謹此致謝。博士畢業後,我有幸到蘇州大學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做更為深入的學術研究。在博士後研究階段,花費了較多的時間修改書稿。身兼院長的導師羅時進先生在公務繁忙之際對本書的修改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感謝先生對我事業上的關心和學術上的寬容。

圖書目錄

緒論………………………………………………………………1
第一節稼軒的經典化及讀者反應……………………1
第二節清代稼軒接受史之研究策略…………………14
上編創作中的稼軒接受……………………………………24
第一章易代之際的詞壇與稼軒接受……………………25
第一節時代風會與學術
——稼軒接受之背景………………………25
第二節學術的宗宋思潮與稼軒“關注”……………33
第三節“稼軒風”與清詞中興………………………38
第四節民詞中的“稼軒風”——以王船山、吳梅村為例…………………46
第二章百家騰躍中的稼軒接受…………………………67
第一節“稼軒、東坡之間”的關隴詞人——孫枝蔚…………………………………67
第二節東北流人與“稼軒風”——以吳漢槎為例…………………………76
第三節西陵詞人丁澎對稼軒的“心律認同”………87
第四節與“稼軒之神味差渾洽”的周在浚——兼及中州詞人的稼軒接受………………94
第三章清初山左詞人與稼軒精神的追尋………………107
第一節清初山左遺民創作概況………………………110
第二節山左詞人對江南詞壇的影響——以萊陽文士為中心……………………114
第三節曹貞吉與“稼軒風”…………………………151
第四章陽羨詞派對“稼軒風”的鼓盪…………………160
第一節陽羨詞派接受稼軒的背景探源………………161
第二節陽羨詞人與“稼軒風”………………………168
第三節“青兕”後身的迦陵與稼軒…………………181
第四節陽羨晚期與稼軒
——以蔣士銓為例…………………………202
第五節陽羨詞派分化中的稼軒接受…………………210
第五章廣陵總持——王漁洋的詞體期待與稼軒接受…219
第一節漁洋的東南交遊及詞壇影響…………………221
第二節漁洋詞壇中心與稼軒走向“邊緣”…………226
下編詞論中的稼軒接受……………………………………240
第一章清初詞論與稼軒…………………………………240
第一節清初辛稼軒詞史地位之評估…………………240
第二節從雲間之流變看稼軒之接受…………………255
第三節西陵詞派與稼軒………………………………263
第二章乾隆盛朝——稼軒的“邊緣”位置……………276
第一節浙派詞學觀探源………………………………278
第二節浙派詞學觀與稼軒……………………………286
第三節從浙西派之“變”看稼軒……………………297
第四節蔣敦複詞學視野的轉變與稼軒論……………306
第五節浙派晚期對稼軒的重新審視…………………31l
第三章嘉、道詞壇與稼軒接受…………………………32l
第一節常派詞學觀背景探視…………………………330
第二節張惠言以經治詞及稼軒論……………………338
第三節常州詞派對稼軒的認同——周濟詞論及其稼軒“閱讀”…………354
第四節劉熙載對稼軒的“人格”解讀………………376
第四章同光詞壇與稼軒接受……………………………393
第一節謝章鋌的稼軒研究……………………………396
第二節譚獻對稼軒的“界說”………………………418
第三節陳廷焯對稼軒的獨特審視……………………431
第四節清末詞壇辛派之殿軍——文廷式……………446
第五節晚清四大家的稼軒接受——以王鵬運、況周頤為中心……………462
第五章世紀之交詞學轉型中的稼軒接受………………496
第一節近代詞論的曙光………………………………496
第二節新理論的衝擊
——王國維的稼軒“重讀”………………503
第三節梁啓超的稼軒接受……………………………523
第六章從清代詞選看稼軒詞之接受……………………546
第一節清初詞選與稼軒詞接受“境遇”……………550
第二節浙派崛起中的稼軒“彷徨”…………………566
第三節清中期詞選與稼軒詞之受“冷遇”…………577
第四節晚清的“末世情懷”與“稼軒”關注………589
附編稼軒經典文本接受史述略……………………………602
第一章《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之接受境遇……602
第一節“四十三年”的追尋…………………………604
第二節詞旨的論爭……………………………………609
第三節典故的困境……………………………………615
第二章《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之詮釋史…………623
第一節“本事”背景的追尋…………………………624
第二節“西北”之詮解………………………………633
第三節“長安”之情結………………………………641
第四節“鷓鴣”之關懷………………………………645
第三章《摸魚兒·晚春》的詮釋歷程…………………649
參考文獻………………………………………………………661
後記………………………………………………………676

清詞研究書目(三)

明末清初詞和清詞常被後代籠統稱為“清詞”。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但是也出現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王國維等著名詞人。因此清詞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陳維崧年譜》
《常州詞派通論》
《晚清詞研究》
《朱彝尊詞綜研究》
《清代辛稼軒接受史》
《近代詞人考錄》
《歷代詞人考略》
《近代上海詞學系年初編》
《近代詞人行年考》
《痛菊奈何霖:雙卿傳》
《曠代才女顧太清》
《顧太清與海淀》
《女性詞史》
《文壇佳秀:婦女作家群》
《納蘭性德》
《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
《清代詞學批評家述評》
《清詞散論》
《清詞叢論》
《清詞選講》
《吳偉業評傳》
《王國維評傳》
《蔣春霖評傳》
《納蘭成德評傳》
《鄭文綽手批夢窗詞》
《王鵬運研究資料》
《清詞名家論集》
《歷代詞話敘錄》
《晚清民國文學研究集刊》
《厲鶚及其詞學之研究》
《清代詞人厲鶚研究》
《朱尊研究》
《詞選·續詞選》
《納蘭性德叢話》
《清初第一學人:納蘭性德研究》
《清代吳中詞派研究》
《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
《嘉道年間的常州詞派》
《柳洲詞派:一個獨特的江南文人群體》
《陽羨詞派研究》
《冒鶴亭詞曲論文集》
《清代詞學四論》
《王鵬運及其詞》
《中國詞史》
《清詞史》
《湖海樓詞研究》
《陳維崧及其湖海樓詞研究》
《納蘭性德及其飲水詞研究》
《納蘭性德文學研究》
《納蘭性德與其詞作及文學理論之研究》
《西風獨自涼:清初詞人納蘭性德傳》
《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
《納蘭性德和他的詞》
《納蘭容若及其詞研究》
《納蘭性德其人其詞》
《清詞金荃》
《論清詞》
《中國女詞人及其代表作》
《詞史》
《詞曲史》
《清代詞學之攝影》
《清代婦女文學史》
《清代詞學概論》
《歷代兩浙詞人小傳》
《詞話史》
《古代詞學理論的建構》
《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發展史論》
《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
《清代詞學》
《晚清詞學的思想與方法》
《中國詩學史‧詞學卷》
《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詞論史論稿》
《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的建構》
《詞學淵粹: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況周頤與蕙風詞話研究》
《詞話學》
《清詞紀事會評》
《近現代詞紀事會評》
《中國古典詞學理論史》
《中國詞學批評史》
《中國詞學史》
《劉熙載與藝概》
《詞學理論綜考》
《常州派詞學研究》
《詞學評論史稿》
《清詞論說》
《中國詞學大辭典》
《納蘭一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