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詞史》

《中國詞史》

《中國詞史》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黃拔荊著,本書共收集了中國唐代至清末1000多位詞作者的上萬部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詞的發展全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詞史》《中國詞史》

《中國詞史》是由黃拔荊花費數十年心血匯集而成,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分上下卷,是我國第一部詞通史著作。《中國詞史》梳理了詞的起源、發展、成熟、繁榮、轉變、中衰直至復興的全過程,共收集了我國唐代至清末1000多位詞作者的上萬部作品。和以前出版的詞類著作相比,《中國詞史》把民間詞提到突出地位,並提高了女詞人在詞史中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收集了大量明代詞作品,使該書填補了過去明代詞在學術研究中的空白地帶。

本書作者將詞的萌芽、發展、興盛、衰微、復興跌宕變化的歷史進行了鉤陳與爬梳,勾畫出一幅波瀾起伏的歷史長卷。本書是一部中國古代詞的發展全史。全書梳理了詞的起源、發展、成熟、繁榮、轉變、中衰直至復興的全過程,共收集了我國唐代至清末1000多位詞作者的上萬部作品。

編輯推薦

作者將詞的萌芽、發展、興盛、衰微、復興跌宕變化的歷史進行了鉤陳與爬梳,勾畫出一幅波瀾起伏的歷史長卷,是一部中國古代詞的發展全史。第一部較詳盡的中國古代詞的發展全史舒展中國詞綿延千年的心靈歷史呈現歷經萌芽、成長、巔峰、中衰、復興的跌宕變化以詞心體察煙波浩渺的詞人詞作披示雲波詭譎的流派風格,綺羅香澤,綢繆婉轉,激昂排宕,慷慨悲涼跨越明詞“死亡地帶”,發掘“靜極思動”端倪深入詞的原生態,展示民間詞樸素的內容、迥異的風格之美關懷女性內心世界,女子詞作為重要一翼加以書寫。

作者簡介

黃拔荊,1932年1月出生。福建閩清人。當代著名詞人,詞學家,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1958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1958年至1960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進修,從導師林庚吳組緗王季思教授專攻唐詩宋詞、元明清戲曲和小說。長期在高校從事中國古典詩詞創作、教學、研究。

著有(梅浦詞)(甲、乙、丙、丁稿)、《詞史》(上卷)、《元明清詞一百首》《詞林采英》、《南唐二主暨馮延巳詞傳》等。主編“中國古典文學基礎叢書”。

圖書目錄

中國詞史 上
 前言 壹
 第一章 詞和詞的起源
第一節 詞和詞的名稱
第二節 詞的起源
 第二章 唐五代詞
第一節 唐代民間詞
第二節 唐代早期文人詞
第三節 溫庭筠、韋莊和其他花間派詞人
第四節 李煜及南唐其他詞人
 第三章 北宋文人詞
第一節 北宋前期詞人
第二節 慢詞的奠基者柳永
第三節 “指出向上一路,開創一代詞風”的蘇軾
第四節 秦觀、賀鑄以及北宋後期其他詞人
第五節 北宋詞的殿軍周邦彥以及其他大晟詞
 第四章 南宋文人詞
第一節 傑出女詞人李清照以及朱淑真等其他南宋女詞人
第二節 張孝祥和南渡前期其他詞人
第三節 愛國詞人辛棄疾
第四節 陸游和南宋其他愛國詞人
第五節 姜夔、吳文英以及其他格律派詞人
第六節 南襟末期主要詞人
 第五章 兩宋民間詞
第一節 兩宋民間的人
第二節 兩宋民間詞的思想內容
第三節 兩宋民間詞的藝術成就
 第六章 金元詞的演變和發展
第一節 金朝詞的發展概況及其初期、中期主要詞人
第二節 元好問及金末其他詞人
第三節 元代前期主要詞人
第四節 元代中後期主要詞人
中國詞史 下

……

部分章節

中國詞史 上
第一章 詞和詞的起源 
第二節 詞的起源
關於詞的起源問題,眾說紛紜,幾百年來爭論不休。從本章第一節所列舉的詞的名稱來看,無論是“曲子詞”、“詩餘”、“樂府”、“樂章”、“歌曲”等等,都說明它與音樂有關。詞作為一種與音樂相結合可以歌唱的新興抒情詩體,它的產生與城市繁榮、市民文化的興起有密切關係。

具體地說,與詞所合之音樂,是隋唐以來興起的雅鄭不分、中外合流的新型的音樂——燕樂。正是這種新樂,直接導致了詞體的產生。因此,要探討詞的起源,首先必須弄清燕樂與詞的關係。

燕樂亦稱做“嚥樂”或“宴樂”,是因經常在宴會上演奏而得名。沈括《夢溪筆談》卷五《樂律一》說:“天寶十三載,始詔法曲與胡部合奏,自此樂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者為宴樂。”“先王之樂”之雅樂是秦代以前的舊樂,“前世新聲”之清樂是漢魏六朝的樂府,“胡夷里巷之曲”之燕樂是隋唐時代中原音樂和西域音樂相融合之後而產生的新音樂。就具體的音樂文學史來說,配雅樂的歌詞保存到現在的有《詩經》,配清樂的歌詞有《樂府詩》,配唐代燕樂的歌詞則是“曲詞”或“曲子詞”,又簡稱“詞”。說到這裡,必須回顧一下雅樂、清樂消亡的情況。

所謂先王之雅樂,指的是春秋戰國以前的周代音樂。經過戰國之亂,工伎漸缺,傳於後世者,已經寥寥無幾。及漢魏之際,即便號稱嫻諳舊樂之杜夔所傳古聲辭亦不過《鹿鳴》、《騶虞》、《伐檀》、《文王》四曲。魏明帝時,左延年又改其後三曲,自作聲節,文雖並存。聲則異古。其餘一曲亦亡於晉代。

清詞研究書目(三)

明末清初詞和清詞常被後代籠統稱為“清詞”。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但是也出現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王國維等著名詞人。因此清詞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陳維崧年譜》
《常州詞派通論》
《晚清詞研究》
《朱彝尊詞綜研究》
《清代辛稼軒接受史》
《近代詞人考錄》
《歷代詞人考略》
《近代上海詞學系年初編》
《近代詞人行年考》
《痛菊奈何霖:雙卿傳》
《曠代才女顧太清》
《顧太清與海淀》
《女性詞史》
《文壇佳秀:婦女作家群》
《納蘭性德》
《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
《清代詞學批評家述評》
《清詞散論》
《清詞叢論》
《清詞選講》
《吳偉業評傳》
《王國維評傳》
《蔣春霖評傳》
《納蘭成德評傳》
《鄭文綽手批夢窗詞》
《王鵬運研究資料》
《清詞名家論集》
《歷代詞話敘錄》
《晚清民國文學研究集刊》
《厲鶚及其詞學之研究》
《清代詞人厲鶚研究》
《朱尊研究》
《詞選·續詞選》
《納蘭性德叢話》
《清初第一學人:納蘭性德研究》
《清代吳中詞派研究》
《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
《嘉道年間的常州詞派》
《柳洲詞派:一個獨特的江南文人群體》
《陽羨詞派研究》
《冒鶴亭詞曲論文集》
《清代詞學四論》
《王鵬運及其詞》
《中國詞史》
《清詞史》
《湖海樓詞研究》
《陳維崧及其湖海樓詞研究》
《納蘭性德及其飲水詞研究》
《納蘭性德文學研究》
《納蘭性德與其詞作及文學理論之研究》
《西風獨自涼:清初詞人納蘭性德傳》
《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
《納蘭性德和他的詞》
《納蘭容若及其詞研究》
《納蘭性德其人其詞》
《清詞金荃》
《論清詞》
《中國女詞人及其代表作》
《詞史》
《詞曲史》
《清代詞學之攝影》
《清代婦女文學史》
《清代詞學概論》
《歷代兩浙詞人小傳》
《詞話史》
《古代詞學理論的建構》
《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發展史論》
《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
《清代詞學》
《晚清詞學的思想與方法》
《中國詩學史‧詞學卷》
《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詞論史論稿》
《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的建構》
《詞學淵粹: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況周頤與蕙風詞話研究》
《詞話學》
《清詞紀事會評》
《近現代詞紀事會評》
《中國古典詞學理論史》
《中國詞學批評史》
《中國詞學史》
《劉熙載與藝概》
《詞學理論綜考》
《常州派詞學研究》
《詞學評論史稿》
《清詞論說》
《中國詞學大辭典》
《納蘭一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