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一派》

《納蘭一派》

《納蘭一派》,作者是徐晉如,由現代出版社於2002年出版,描述的是期以來,我對於當代中國人的文化狀況有一個偏見。經受了那么多年先鋒的、前衛的文藝的影響,我以為現代人已經喪失了對於古典精神的審美感受,只能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尋找一星半點淺薄的幸福。這種觀念當然不免偏頗,但我總也沒有找到例證來反駁它,直到知道京城有群納蘭迷,直到重新閱讀納蘭容若,這個被稱為清初第一詞家的相國公子。

基本信息

納蘭一派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我對於當代中國人的文化狀況有一個偏見。經受了那么多年先鋒的、前衛的文藝的影響,我以為現代人已經喪失了對於古典精神的審美感受,只能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尋找一星半點淺薄的幸福。這種觀念當然不免偏頗,但我總也沒有找到例證來反駁它,直到知道京城有群納蘭迷,直到重新閱讀納蘭容若,這個被稱為清初第一詞家的相國公子。
我想不到在這樣一個喧囂、浮躁的社會裡,會有那么多的青年人在守望著純淨的人生,在堅持著一種似乎不合時宜的精神。對於他們來說,納蘭客若已經不是詞論家眼中的“以自然之眼觀物”的滿族詞人,不是那個淄塵京國的貴公子,而是心底的一種理想,是他們對於生命最本真情懷的深切關懷。
由於受中國詩學主流傳統的影響,缺乏歷史感的作品總讓我覺得落入下乘,所以我開始時並不十分欣賞納蘭。但是,在經歷了一場鋪天蓋地而來的痛苦之後,我忽然發現,納蘭的確代表了一種幸福。

納蘭一派 本書前言

長期以來,我對於當代中國人的文化狀況有一個偏見。經受了那么多年先鋒的、前衛的文藝的影響,我以為現代人已經喪失了對於古典精神的審美感受,只能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尋找一星半點淺薄的幸福。這種觀念當然不免偏頗,但我總也沒有找到例證來反駁它,直到知道京城有群納蘭迷,直到重新閱讀納蘭容若,這個被稱為清初第一詞家的相國公子。
我想不到在這樣一個喧囂、浮躁的社會裡,會有那么多的青年人在守望著純淨的人生,在堅持著一種似乎不合時宜的精神。對於他們來說,納蘭客若已經不是詞論家眼中的“以自然之眼觀物”的滿族詞人,不是那個淄塵京國的貴公子,而是心底的一種理想,是他們對於生命最本真情懷的深切關懷。
由於受中國詩學主流傳統的影響,缺乏歷史感的作品總讓我覺得落入下乘,所以我開始時並不十分欣賞納蘭。但是,在經歷了一場鋪天蓋地而來的痛苦之後,我忽然發現,納蘭的確代表了一種幸福。
還在九十年代前期的時候,王葳女士就這樣描述她對納蘭容若的感情:“沒有人比他更重要。他像是天上的月亮,我用我一生仰望他的清輝,心裡感謝上蒼,讓這世界上有他又有我。”將近十年過去了,光是京城的“納蘭迷”就已達五、六千人,愈是走近他們,我愈是發現,人心其實都很相似。就這樣,在幫《博覽群書》的朋友組稿作了個納蘭專題以後,我決定編輯一本關於納蘭的書。於是,我就給更多的朋友們約稿,希望他們也貢獻一點文字,這其中,就包括遠在南寧的李孔鑄。孔鑄剛剛經歷了情感的磨難,他以為自己將在南寧守候一種美麗的惆悵,直到永遠。接到我的電話,他說:“我答應你寫這篇文章。我想通過寫作,重新尋回清華園的精神。”聽到這話,我忽然想起有一年的春天,我和他走在荷塘邊,荒島的梨花已經勝雪,而柳絲也搖曳著令人心悸的綠。我興奮地說:“春天來了!”孔鑄卻意味深長地說:“春天來了,但是並沒有帶來希望。”我恍然發現,人生最大的悲哀,並不在絕望,而在於明知無可奈何卻仍然報以微茫的希望。其實我們都知道,無論怎樣努力地去尋找,我們也都尋不回那少年的激昂與真率,尋不回那美麗的喜悅與憂傷,因為我們的心都已飽歷滄桑。
2001年9月3日,我開始編輯《納蘭一派》,9月21日,我經歷了有生以來最深刻的痛。那天我走在飛塵撲面的西三環,心中忽然泛起納蘭的“一生一代一雙人”、“桃花羞作無情死”,沉吟之際,不覺淚流滿面。
畢淑敏說:“人心都是傾向古典的。”對於人類柔弱的心靈來說,親近納蘭,是一種必要的精神。
徐晉如
2001年10月24日

納蘭一派 本書目錄

目錄:

感受納蘭性德
我們依然在尋找 李雷
我有迷魂招不得 容若
小晏和納蘭 鳴鴻
終占閒情歸落照 徐于斌
莫更多情 燕壘生
小布爾喬亞們的納蘭 徐晉如
啊,納蘭 陳國軍
失去的詩心 達之
情為蘭迷
銷魂絕代佳公子 王葳
京城有群“納蘭迷” 林曉京
納蘭,又見納蘭 子風
寂靜的夜晚寫下我內心的聲音 俯仰自得
找尋納蘭 Third
終究是偏愛納蘭 天水丫頭
遙寄納蘭公子 海濱貓
心香一瓣祭納蘭 劉潔
何物納蘭
檻內畸零人 余傑
自是天上痴情種,不作人間富貴花 辰月
歪批本納蘭評傳 徐國棟
飲水詞人納蘭性德 李君卿
宜家納蘭 聶磊
梁羽生筆下的納蘭性德 徐晉如
納蘭只是一個單純的孩子 QWbubble
可憐側帽樓中客,不在薰爐煙外聽
――關於《飲水詞箋校》出版的訪談 徐晉如
如水的詞人
納蘭:為詞生,為詞死 李孔鑄
滿砌落花紅冷
――納蘭愛情詞中的悲劇意識探源 董銀紅
一片幽情冷處濃 周小平
純任性靈,纖塵不染 張永浩
對兩篇納蘭詞評論的評論 小山
月・冰雪・熱
――說說納蘭的一首詞 小山
以此二人當不朽 木木
在傳奇的影里
此情待共誰人曉 李君卿
前世因緣 夜泓
紅綃:無法講完的故事 張永浩
親愛的,下雪了 古之多情人
昨夜幽夢忽還鄉納蘭 小令
金縷曲 鳳凰花下
寫在納蘭邊上
大雨的夜裡水藍色眼淚 阿離
少女日記 渣渣
情人節的網路情 怡楠
我在網上重婚 E-GIRL
聽歌 侯小強
月如環�i 茵茵
如何做一個高等小資 馬語者
後記 李君卿

納蘭一派 文章節選

梁羽生筆下的納蘭性德/徐晉如

文學是這樣一種東西它在過去一次又一次地被人們講述,而在將來還將一次又一次地被複述。在中國的先秦,西方的古希臘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新鮮的故事與新鮮的情感。後出的作品所擁有的創造只是在一些細節問題上。梁羽生的《七劍下大山》可以說是《牛虻》故事的翻版,而其中惟一具有獨特性的人物就是納蘭性德。
梁羽生非常喜歡納蘭性德,他欣賞納蘭的詞:“納蘭容若的詞,可以毫不誇張他說是詞苑裡一枝奪目的奇葩,與他同時的和後世的詞家對他的評價都非常之高,陳其年將他和南唐二主(李中主、李後主)相提並論,聶晉人稱他的詞是:‘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王國維先生更認為他的詞不但是清代第一人,而且是宋代以後的第一人。這些評語,對納蘭容若來說,我想當不是過譽之詞”(《才華絕代納蘭詞》),更欣賞納蘭的為人:“納蘭容著的出現,在中國詞壇上是一個奇蹟。他以相國公子的身份,卻大膽的鄙棄了貴族的生活,追求個性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人們愛拿他與李後主相比,但在這一點上,我以為他已經比李後主更跨前一步了”(《翩翩濁世佳公子,富貴功名總等閒――再談納蘭容若的詞》),正是基於這種情感,他在《七劍下天山》當中讓納蘭容若出場,演繹出一段情發無端的惆悵故事。
梁羽生這樣為納蘭性德定性:
這位少年是鄂王妃納蘭明慧的堂侄,也是清代的第一位詞人,名叫納蘭容若,他的父親納蘭明珠,正當朝的宰相(官號太傅)。納蘭容若才華絕代,詞名震於全國。康熙皇帝非常寵愛他,不論到什麼地方巡遊都帶他隨行。但說也奇怪,納蘭容若雖然出身在貴族家庭,卻是生性不喜拘束,愛好交遊,他最討厭官中的刻板生活,卻又不能擺脫、因此鬱郁不歡;在貴族的血管中流著叛逆的血液。後世研究“紅學”的人,有的說《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便是納蘭容若的影子,其言雖未免附會,但也不無道理。
中國傳統評書在講述故事時,人物都是勾著臉譜出場。這一套東西後來也被江青學會了,並且冠之以相當學理化的名稱,叫做“主題先行”。梁羽生是承繼中國傳統較多的一位作家,採用這種“主題先行”的手法固然不利於人物形象的展開,但在梁羽生筆下的諸多人物形象當中,似乎除了《雲海玉弓緣》當中的金世遺,就只有這個納蘭容若的形象不是單薄的,而是充滿了人性的無限豐富性。這不得不歸功於梁羽生對於納蘭所具有的天生的好感。在《七劍下天山》中,納蘭容若以馬頭琴彈出了這樣一首哀歌:
《沁園春》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欄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飈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苟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迴腸。
這種不加節制的悲傷,真所謂是哀怨騷屑,難怪冒浣蓮聞聽之下,不禁心旌搖盪。要知中國詩學的傳統講究的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納蘭的這種“哀而盡傷”的情緒連他自己都感到不滿意,在這個時候,冒浣蓮卻說出一番好詩好詞不必儘是節制的觀點,難怪納蘭和她一見之下,便引為知己。正像尼採在《權力意志》當中指出的:“從卑賤天性來說,他們對征服欲和偉大之愛的貪心毫無所知。同樣,對充沛的力感,也毫無所知”,偉大的靈魂總是具有對於偉大之愛的貪心,因此納蘭不免對冒浣蓮心生綺念,這種無端的相思,自然才是人類靈魂無限豐富性的表現。
還有這首《採桑子・塞上詠雪花》: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後誰能借?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正像梁羽生指出的:“巴爾扎克熱狂於做貴族,但他的作品卻尖刻的諷刺了貴族。托爾斯泰是個伯爵,但卻走到農民的群中。對於有良心的作家,腐朽的環境,絕對桎梏不了他們向上的心靈”(《翩翩濁世佳公子,富貴功名總等閒――再談納蘭容若的詞》)。在第十三回“一劍敗三魔,寶玉明珠藏相府;清歌驚遠客,澄波碧海讚詞人“里,納蘭和冒浣蓮的爭辯中說道:“看你超邁俗流,怎的也存種族之見。滿漢兩族,流出的血可都是紅的,他們原應該是兄弟。滿州貴族,自有罪孽,可是不見得在貴族中就沒有清醒的人。”
這裡所說的清醒的人,應當也顯然包括納蘭明慧和三公主。但是女性的這種清醒,完全是不需要承載歷史感的,她們只要能夠在愛情的世界當中獲取慰藉就可以了。納蘭不成。他更為清醒,也更為痛苦。
在《七劍下天山》中,康熙皇帝被梁羽生塑造成了一個弒父的陰險刻毒的君主。顯然,納蘭跟隨著這樣的君主,自然是伴君如伴虎了。當康熙在自詡:“朕御駕親征,掃穴黎庭,直搗窮邊,拓土開疆,國威遠播,你熟讀經史,你說在歷代明君之中,朕是否可算一個?”他也只能委婉進言:“陛下武功之盛,比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逞多讓。若能佐以仁政,善待黎庶,必更青史留芳。”
然而,在康熙的眼中,納蘭容若不過是一個倡優蓄之的司馬相如一類的人物,原不指望他能夠幫助自己安邦濟世。所以納蘭的一腔幽抱無從宣洩,只能在對於愛情的緬懷和憧憬當中寂寞地生活著。納蘭新喪的妻子盧氏不工詩文,納蘭一直就渴望“慧心人”來澆他胸中塊壘,這個時候沈宛還沒有出現呢,於是梁羽生便說:“要有人!”於是便有了冒浣蓮。
冒浣蓮是秦淮名妓董小宛和如皋名士冒辟疆所生的女兒。董小宛和冒辟疆的愛情,曾是晚明最有名的才子佳人的結合之一。但可惜好景不長,順治皇帝垂涎董小宛的美貌與才藝,硬把她搶進宮,得到是她的人,卻得不到她的心。最終,董小宛鬱鬱而終,順治皇帝也上五台山當和尚去了。這雖是野史記載,不足憑信,但是在梁羽生的小說當中,我們原不必過分追求歷史的真實,只要有藝術的真實,也就足夠了。正因為冒浣蓮有著這樣的身世,她才會為納蘭的命運發出這樣的喟嘆:“難道少年夫妻,恩深意重,真是易招天妒嗎?”
無論從任何方面說,納蘭都比桂仲明更加適合冒浣蓮,冒浣蓮對於桂仲明,不過是姐姐式的憐愛,而對於納蘭,那一種淡淡的傾慕與淡淡的惆悵,才是接近愛情的真諦的。可惜,在他們初見時,冒浣蓮的身份是一個園丁,並且身著男裝,他們之間的距離也許不是因為滿漢畛域之別,而恰恰是因為生命中不可捉摸的緣分的缺席。
等他們又再見面時,冒浣蓮倒是恢復了女裝,但卻又是一個牧羊姑娘的打扮。但納蘭還是歡喜得很,不覺握著冒浣蓮的手問長問短,連聲音都顫抖了。正是這種少年情懷打動了讀者的心。梁羽生小說回目中曾經用過這樣兩句詩:“中年心事濃如酒,少女情懷總是詩”,《七劍下天山》的主人公凌未風是一個中年人,梁羽生在構建納蘭和冒浣蓮的愛情時,不能不受到他創作心境的影響,用中年心事來回顧少女情懷,自然只能留給讀者以無窮的惆悵。
那一晚,在草原的帳蓬里,他們談詩論詞,十分投合,帳外朔風怒號,帳中卻溫暖如春,納蘭聞得縷縷幽香,魂醉骨酥,而冒浣蓮畢竟久閱江湖,慣經滄桑,她已經不能像納蘭那樣純粹地去愛,或者純粹地接受愛,她只能接受家國思想帶給她的異化,在那樣的良辰美景之中,卻寫下了這樣的詞作:
最傷心烽火燒邊城,家國恨難平。聽征人夜泣,胡笳悲奏,應厭言兵。一劍天山來去,風雨慣曾經。願待滄桑換了,並轡數寒星。此恨誰能解,絕塞寄離情。
莫繼京華舊夢,請看黃沙白草。碧血尚陰凝。驚鴻掠水過,波盪了無聲。更體問絳珠移後,淚難澆,何處託孤莖,應珍重瓊樓來去,穩泛空溟。
顯然,納蘭的愛是超越時代的,而冒浣蓮則不能。所以他們注定以悲劇收場。冒浣蓮在洞房花燭之夜忽然記起了納蘭,納蘭卻並不知道這一切。那一個晚上,他正在萬里之外,京城相府的白玉樓中,對月懷人。因為日間聽到了大軍已經從回疆撤退的訊息,他深深地為冒浣蓮祝福:“化干戈而為玉帛,雖然言之尚早,但最少她在回疆是可以有一段平安日子好過,我也可以放下一塊石頭了。唉,但又不知要待到何時,方始能夠,滄桑換了,並轡數寒星?”於是他只能狂草疾書這兩首《山花子》: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曲徑深宮帝子家,劇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前無處說,數歸鴉。半世浮萍隨近水,一宵冷雨喪名花,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
從這個人物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梁羽生身上存在的現代性與傳統性的衝突。梁羽生最終回復到傳統中去,而納蘭的哀愁,也將在一代又一代才人的身上重新上演。

清詞研究書目(三)

明末清初詞和清詞常被後代籠統稱為“清詞”。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但是也出現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王國維等著名詞人。因此清詞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陳維崧年譜》
《常州詞派通論》
《晚清詞研究》
《朱彝尊詞綜研究》
《清代辛稼軒接受史》
《近代詞人考錄》
《歷代詞人考略》
《近代上海詞學系年初編》
《近代詞人行年考》
《痛菊奈何霖:雙卿傳》
《曠代才女顧太清》
《顧太清與海淀》
《女性詞史》
《文壇佳秀:婦女作家群》
《納蘭性德》
《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
《清代詞學批評家述評》
《清詞散論》
《清詞叢論》
《清詞選講》
《吳偉業評傳》
《王國維評傳》
《蔣春霖評傳》
《納蘭成德評傳》
《鄭文綽手批夢窗詞》
《王鵬運研究資料》
《清詞名家論集》
《歷代詞話敘錄》
《晚清民國文學研究集刊》
《厲鶚及其詞學之研究》
《清代詞人厲鶚研究》
《朱尊研究》
《詞選·續詞選》
《納蘭性德叢話》
《清初第一學人:納蘭性德研究》
《清代吳中詞派研究》
《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
《嘉道年間的常州詞派》
《柳洲詞派:一個獨特的江南文人群體》
《陽羨詞派研究》
《冒鶴亭詞曲論文集》
《清代詞學四論》
《王鵬運及其詞》
《中國詞史》
《清詞史》
《湖海樓詞研究》
《陳維崧及其湖海樓詞研究》
《納蘭性德及其飲水詞研究》
《納蘭性德文學研究》
《納蘭性德與其詞作及文學理論之研究》
《西風獨自涼:清初詞人納蘭性德傳》
《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
《納蘭性德和他的詞》
《納蘭容若及其詞研究》
《納蘭性德其人其詞》
《清詞金荃》
《論清詞》
《中國女詞人及其代表作》
《詞史》
《詞曲史》
《清代詞學之攝影》
《清代婦女文學史》
《清代詞學概論》
《歷代兩浙詞人小傳》
《詞話史》
《古代詞學理論的建構》
《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發展史論》
《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
《清代詞學》
《晚清詞學的思想與方法》
《中國詩學史‧詞學卷》
《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詞論史論稿》
《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
《清代詞學的建構》
《詞學淵粹: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況周頤與蕙風詞話研究》
《詞話學》
《清詞紀事會評》
《近現代詞紀事會評》
《中國古典詞學理論史》
《中國詞學批評史》
《中國詞學史》
《劉熙載與藝概》
《詞學理論綜考》
《常州派詞學研究》
《詞學評論史稿》
《清詞論說》
《中國詞學大辭典》
《納蘭一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