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是一部歷史書籍,作者,林斡。本書是《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叢書》之一,是根據1998年出版的《通論》重新修訂而成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長期括動的地區主要在大漠南北。這個地區疆土遼闊,北界西伯利亞,西接阿爾泰山,東連大興安嶺,南逾陰山,大體上包括清朝初年以來所稱的內、外蒙古。在內、外蒙古之間,橫豆著一片大沙漠(大戈壁),故史書上通常稱這個地區為大漠南北,或分別稱之為漠北、漠南。
本書採用深入淺出的寫作方法,結合學術性、知識性、理論性和通俗性,介紹了匈奴、突厥、東胡三大族系的民族面貌;匈奴、突厥、東胡三大族系的社會面貌;匈奴、突厥、東胡三大族系的文化面貌;北方民族與中原漢族之間的關係;匈奴、突厥、東胡三大族系各族與西方的關係等內容。

序言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
這套《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叢書》(全套五冊,以下簡稱《叢書》)是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的策劃和大力支持下,為紀念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而出版的。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曾先後撰寫和出版了若干部有關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史書,雖卑之無甚高論,卻受到中央有關部門和學術界、新聞出版界的重視和褒獎。這大概是我在書中採取了“考古資料與文獻資料並重、外文資料與漢文資料並重”方法的緣故。且因古代北方民族史是一門世界性的學問,國內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人不多。俗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拙作遂顯得突出,成為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熱點,故每部史書出版發行之後,受到學者、讀者好評與歡迎,以至告罄。一些國內外學者讀者不斷地來人或來函求購,此次在舊作的基礎上,重新修訂出版,深感必要。
由於我過去出版史書數量較多,主要的計有十九部(書名詳見本《叢書》各冊“附錄二”),因此與出版社商定,收入這套《叢書》的著作,限定在下列範圍:一是學術專著,其他如史料彙編、論文選集和工具書之類,均不列入。二是全書俱由我個人執筆撰寫,與他人合著者亦不列入。三是必須獲得國家級獎或省(自治區)級一等獎。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林幹,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教授,生於1916年3月,廣東新會人。現兼任中國蒙古史學會理事、中國中亞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顧問、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名譽院長。1985年被選為第五屆內蒙古政協委員;1988年被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同年被選為中國民主同盟第六屆中央委員。現被列入國際蒙古學協會主編的《國際蒙古學家傳略》及由土耳其突厥文化語言和歷史研究委員會國際關係部主編的《世界突厥學家傳略》。
林教授熱心民族團結事業,被《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內蒙古日報》譽為“當代昭君”,並於1990年分別獲國家民委和內蒙古自治區民委頒發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榮譽證書,同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做出突出貢獻、發給特殊津貼”證書。林教授已於1990年光榮引退。,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教授,生於1916年3月,廣東新會人。現兼任中國蒙古史學會理事、中國中亞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顧問、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名譽院長。1985年被選為第五屆內蒙古政協委員;1988年被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同年被選為中國民主同盟第六屆中央委員。現被列入國際蒙古學協會主編的《國際蒙古學家傳略》及由土耳其突厥文化語言和歷史研究委員會國際關係部主編的《世界突厥學家傳略》。
林教授熱心民族團結事業,被《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內蒙古日報》譽為“當代昭君”,並於1990年分別獲國家民委和內蒙古自治區民委頒發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榮譽證書,同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做出突出貢獻、發給特殊津貼”證書。林教授已於1990年光榮引退。

文摘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
蒙兀室韋在西遷之前業已組成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及至西遷之後,大約在十世紀,蒙兀室韋的部落聯盟始正式建立。其時約當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土敦蔑年之子)的時期。根據《元史》卷一《太祖紀》的記載,這個蒙兀室韋部落聯盟是以孛兒只斤氏族成吉思汗家庭為首組成的,其中尼倫蒙古當然占居主要地位;其餘迭兒列勒蒙古及其他室韋各部、甚至沒有西遷不兒罕山一帶而原來居住地靠西的室韋部落(即所謂“四傍部族”)也都可能參加。由於蒙古部與中原漢族及漠北周圍各族的接觸和交往,大大加速了他自身經濟文化的發展。十世紀時(遼代)蒙古部已逐漸成長,分衍出許多或大或小的部落,如乞顏部、扎答蘭部、泰赤烏部等都在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的上源和肯特山以東一帶遊牧。當時在蒙古草原上遊牧的,除蒙古部外,還有其他的部落,其中較大的有:塔塔兒部(在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南部至錫林郭勒盟北部);翁吉剌部(在今呼倫池東南、貝爾湖至哈拉哈河一帶);汪古部(靠近金朝長城);蔑兒乞部(在今色楞格河下游);斡亦剌惕部(在今葉尼塞河上游);克烈部(在蒙古部西南、處於杭愛山與肯特山之間);乃蠻部(在今阿爾泰山東北部)等。
十一世紀時,居住在大漠南北的塔塔兒、蒙古、蔑兒乞、翁吉刺、克烈、汪古等部結成以塔塔兒為首的聯盟,共同反抗遼朝的統治,因此,“塔塔兒”或“韃靼”曾一度成為蒙古草原上各部的通稱。十二世紀時,蒙兀室韋部落聯盟已日趨渙散,成吉思汗一族亦家道中衰,其時草原各地也先後出現了不少非蒙古部組成的其他部落聯盟,因此成吉思汗一族所從出的部落,遂以“蒙古部”(《遼史》稱之為“萌古部”)之名見於史冊。

目錄

總序
修訂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序論
 一、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族系的劃分
 二、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概況
 三、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歷史舞台——大漠南北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地理
 四、西域各族
第二章 匈奴、突厥、東胡三大族系的民族面貌
 一、三大族系各族的形成及其內部的民族結構
 二、三大族系各族氏族部落的基本“細胞”——“落”與“邑落”
 三、三大族系中入主中原與沒有入主中原的各族氏族、部落的兩種解體形式
 四、三大族系各族原始氏族的遺蹟與遺風
第三章 匈奴是中國民族;稽胡(山胡)並非匈奴後裔
 一、匈奴族誕生地在今內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帶
 二、河套及大青山一帶在公元前三世紀匈奴族興起前已歸中原諸侯國管轄
 三、西遷中亞、歐洲的北匈奴人僅占匈奴全部人口的十三分之一
 四、稽胡的異名及其分布
 五、從稽胡的民族特徵證明稽胡不是匈奴後裔或西域胡種
 六、從稽胡人口證明不是匈奴後裔或西域胡種
 七、從稽胡的姓氏和部落證明不是匈奴後裔或西域胡種
第四章 匈奴、突厥、東胡三大族系的社會面貌
 一、三大族系各族的遊牧經濟及其特點
(一)畜牧業占主要地位
(二)遊牧經濟的特點之一——流動性
 ……
第五章 三大族系各族的上層建築——政治體制是三分制,不是“四分治理”
第六章 匈奴、突厥、東胡三大族系的文化面貌——物質形態
第七章 匈奴、突厥、東胡三大族系的文化面貌——意識形態
第八章 “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北方民族珍貴文化遺產知多少
第九章 如何正確闡明和正確處理北方民族與中原漢族之間的關係
第十章 匈奴、突厥、東胡三大族系各族與西方的關係
附錄一
附錄二

盤點中國民族史書籍(一)

任何民族都有極端民族主義,漢族也不例外,它是與這個民族同生共滅的。
《中國通史》
《阿拉伯通史》
《7箇中國式提問:7種猶太式回答》
《西安: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北狄族與中山國》
《草原帝國》
《中國民族史》
《賀州客家》
《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
《東南亞華僑史》
《羌在漢藏之間:川西羌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中華民族源流史》
《匈奴史》
《東胡史》
《毛澤東與共和國省長們》
《中國各個民族》
《畲族文化述論》
《永遠的家:傳統慣性與社會結合》
《新疆歷史知識讀本》
《壯泰族群分化時間考》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論》
《傳承與認同:河南回族歷史變遷研究》
《近代西北少數民族社會變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秦、西漢卷》
《台灣“原住民”歷史與政策研究》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清代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民國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當代卷》
《拓跋春秋》
《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
《女真民族史》
《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
《商族的起源、遷徒與發展》
《阿拉善蒙古研究》
《最後的蘑菇房:元陽縣新街鎮箐口村哈呢族村民日記》
《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
《世界各國的族群》
《北京建置沿革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