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

《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

《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為當代人類學反思的經典理論著作,是1980年代中後期以來人類學領域內引用率最高的一部著作,而且在人文科學及其他社會科學領域被廣泛引用,從不同角度論述了民族志寫作及人類學研究中傳統而又具前沿性的問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
本書已成為當代人類學反思的經典理論著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出版後的20年裡,它成為國際人類學界引用得最多的一本書,並且在人文科學及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本書收錄的ll篇論文圍繞人類學知識生產過程中的文本寫作這一環節,檢討了各時期人類學民族志的經典文本,並開放性地指出了將來民族志寫作及文化研究所具有的多種可能性。

編輯推薦

人類學家宣稱自己在研究文化,他們很少意識到,他們自己的研究中,一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書寫;書寫,使文字帶著作者所處的“我群”的文化價值與偏見,“翻譯”著被書寫的“他群”的文化,使其意義發生根本改變。本書揭示了:在人類學的現代主義成為過去之時,追求所謂“真相”的人類學家,他們如履薄冰

評價

從分析民族志的表述方式這個角度來講,人類學者在民族志書寫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和其研究的文化之間、以及他自身的文化之間有著重要關係,簡而言之就是“寫”與“文化”的關係。即便是作者懷著極度克制的心情和自認為科學客觀的態度來書寫他的民族志,由於人類學田野調查方式本身所具有的無法避免的悖論——要求將調查者的個人的主觀經驗(體驗)最終轉譯成科學客觀的民族志文本的悖論——和作者本身均會背負其歷史文化背景這一事實,使得其在文本書寫中總會微妙浮現自身的政治世界,或者說,隱藏著作者的“宇宙觀”變奏。在對“他者”的書寫中作者投射了“自我”的意識結構,“他者”在書中的主體地位經常處於混亂甚至消失的狀態,對“他者”的理解很可能成為一面只為本土反省的鏡子,民族志的關懷從這方面來講就淪為將作為材料的民族降格為工具而喪失了其正當性。與此相關的是,文本書寫的內容與形式同時展示了某種寓言式的文化表演,作品以不同層次搭建出一個多重的結構。

盤點中國民族史書籍(一)

任何民族都有極端民族主義,漢族也不例外,它是與這個民族同生共滅的。
《中國通史》
《阿拉伯通史》
《7箇中國式提問:7種猶太式回答》
《西安: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北狄族與中山國》
《草原帝國》
《中國民族史》
《賀州客家》
《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
《東南亞華僑史》
《羌在漢藏之間:川西羌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中華民族源流史》
《匈奴史》
《東胡史》
《毛澤東與共和國省長們》
《中國各個民族》
《畲族文化述論》
《永遠的家:傳統慣性與社會結合》
《新疆歷史知識讀本》
《壯泰族群分化時間考》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論》
《傳承與認同:河南回族歷史變遷研究》
《近代西北少數民族社會變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秦、西漢卷》
《台灣“原住民”歷史與政策研究》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清代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民國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當代卷》
《拓跋春秋》
《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
《女真民族史》
《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
《商族的起源、遷徒與發展》
《阿拉善蒙古研究》
《最後的蘑菇房:元陽縣新街鎮箐口村哈呢族村民日記》
《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
《世界各國的族群》
《北京建置沿革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