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書中收入了林苔的散文作品多篇,這些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各異、構思精巧、文筆細膩流暢,充分顯示了作者具有的紮實的文學功底及女性所特有的細膩豐富的內心世界,非常值得一讀

基本信息

簡介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採取個案切入與類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元代因征戍、任官、經商等逐漸留居漢地的土土哈、阿沙不花、唐兀昔里氏、汪古馬氏等色目人家族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綜合考察其漢化、蒙古化、伊斯蘭化等文化變異傾向,探討此文化變異給元代基層社會帶來的多方面影響,包括在元朝地方政治和社會活動中扮演較為特殊的角色,給社會增添了新的民族文化因素和互動交流的契機等。

基本信息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著譯者: 張沛之
出版社: 天津古籍
ISBN:9 787806966679
出版日期: 2009-06-01
定價:
35.00元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欽察土土哈家族探研
一土土哈家族的族屬、居地與世系
二土土哈家族成員的軍事政治活動與地位變遷
(一)效力疆場,步人蒙元勛臣行列
(二)擁立海山,取得封爵,開始貴族化進程
(三)擁文弒明,崛起為色目人第一顯貴家族
三土土哈家族的婚姻、祭祀及其文化傾向
四結論
第二章康里阿沙不花家族史事輯存
一阿沙不花家族的族源、世系與居地
二阿沙不花家族的仕宦活動與地位浮沉
(一)降附蒙元
(二)崛起與興盛
(三)暫時失勢與再起
三以官僚為核心的社會網路
(一)官僚
(二)其他
四婚喪祭祀與文化傾向
(一)婚姻
(二)喪葬祭祀及信仰情況
(三)文化傾向
五小結
第三章元代唐兀昔里氏家族研究
一族屬、姓氏考辨及世系、居地狀況
二昔里氏仕進與從政事跡的考察
(一)昔里都水一支
(二)昔里鈐部一支
(三)玉里止吉住一支
三婿喪、宗教、交遊及文化傾向
(一)婚喪禮俗與宗教信仰
(二)社會交往
(三)多樣化的文化傾向
四小結
第四章元代唐兀李氏家族探研
一世系與居地
二李氏家族成員的政治、軍事生涯
(一)仕進情況
(二)仕宦活動與年事政治貢獻
三唐兀李氏的社會網路
(一)江西省內地緣交往網路
(二)官僚圈
(三)其他
四李氏家族的婚嫻、喪葬祭祀與文化
五小結
第五章汪古馬氏家族考察
一族源、世系與居地
二馬氏家族成員仕宦活動輯考
(一)遼金時期
(二)馬氏家族歸降蒙元到元武宗時期
(三)仁宗至順帝時期
三汗古馬氏的社會網路
(一)寓居之地的同鄉
(二)官僚
(三)各類文武之士
(四)方外人
四馬氏家族的婚姻、喪葬、宗教及文化傾向
(一)婚姻
(二)喪葬祭祀與宗教信仰
(三)姓名居處
(四)“風流文采,萃於一門”??馬氏的語言文字與文學藝術造詣
(五)“世非出於中國,而學問文獻過於鄒魯之士”??馬氏學儒
(六)汪古馬氏文化傾向評析
五小結
附錄:馬祖常之社會網路
(一)寓居同鄉及曾任職之地的鄉人
(二)同年、座主及門生、後學
(三)官僚
(四)詩文儒術同道及方外之士
第六章元代色目人家族的文化傾向與原因分析
一以漢化為土的色目人家族
二以蒙古化為土的色目人家族
三以保持伊斯蘭文化為主的色日人家族
四部分蒙古化或漢化的色目人家族
五元代色目人家族不同文化傾向的原因分析
(一)蒙、漢二元複合政治文化體制的影響
(二)色目人生活環境的變化及漢文化的吸引力
(三)色目人原有文化狀況、文明程度及家學、家風等因素的影響
(四)怯薛身份和仕宦經歷的制約作用
(五)色目人家族婚姻與社會交遊的影響
附錄:元代主要色目人家族文化表現情況表
徵引史籍文獻與參考論著
後記

序言

自先秦到明清,基層社會秩序的基本構成要素有三:宗族、鄉里、士大夫。宗族是血緣組織,是男系血緣關係的各個家庭在宗法觀念規範下組成的社會群體。鄉里是地緣組織,它以鄉官或鄉役充任職事人員,管理基層社會的人戶和有關各類事務。士大夫,泛指有官職或有地位、聲望的知識層。宗族、鄉里、士大夫三者的有機協調組合,形成了古代不同時期的基層社會秩序。官府權力對基層社會的控馭,也往往在這三者前後略有差異的配置組合及互動中不斷演進變化。
一、夏商西周:基層血緣組織與地緣組織的兼容
夏商西周,大抵屬於早期國家和領主制階段。氏族、宗族等血緣組織是這段時期社會的主體或框架,有人甚至稱其為“血緣社會”。由於國家行政權力的形成與發展,與之相應的社會地緣組織也較多出現。血緣組織與地緣組織的兼容,應該是夏商西周基層社會結構的共同特徵。

文摘

在任職領域方面,該家族有4人擔任過行政類職務,14人任過軍事類職務,有8人曾在宣徽院、太僕寺等涉及皇家事務的機構中留下任職記錄。可見,該家族的任職領域明顯集中於軍職和管理馬匹、掌供御食等皇家事務機構,這自然與其長於軍事征伐、戰功顯赫及充任大汗的哈剌赤等怯薛執事密切相關。
在該家族有任職經歷的18人中,曾擔任過中央官職的達16人,可確認有過地方軍、政活動經歷的共6人,其中4人主要活動於元廷抗擊北方叛王的漠北、遼東地區,占已知該家族成員地方任職總數的三分之二。這表明該家族成員多數有中央官職的任職經歷,這與其怯薛背景、家族成員的擁立大功及其色目顯貴家族的身份相吻合。而其地方任職明顯集中於漠北、遼東地區,反映了其長於軍功的家族傳統及其在元廷抗擊北方叛王軍事鬥爭中的重要作用。
土土哈家族與蒙元統治者的最初接觸始於成吉思汗征蔑兒乞,其時土土哈曾祖亦納思為欽察玉理伯里部之主,他抗命收留了被成吉思汗追擊的蔑兒乞部火都,一開始就表現出不合作的態度。但蒙古鐵蹄的強大聲勢畢竟難以抗拒,1237年其子忽魯速蠻“自歸於太宗”,其孫班都察亦在蒙哥率師壓境之時“舉族來歸,從討蔑乞思有功”。自班都察“率其種百人侍左右”,直到燕鐵木兒拜相封王,權傾朝綱,該家族地位由哈剌赤牧奴逐漸上升至元代色目人第一顯貴家族,其權勢一度遠超其他色目乃至蒙古貴族官僚。這種地位變遷與迅速崛起主要與元中後期的上層政治鬥爭緊緊捆綁在一起。可以說,土土哈家族勢力與地位的急劇膨脹,正是忽必烈對北方叛王鬥爭及元中後期頻繁激烈的皇位更迭鬥爭的一個副產品或怪胎。

後記

本書從開始構思到現在已近十年,其間寫作方向和角度幾經改易,今天在其即將付梓之際,頗為感慨。
我對家族問題一直很感興趣,博士論文選題時,導師李治安先生建議我以元代的色目人家族作為研究對象,他說色目人的問題有一定難度,但很有意義,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在對資料尚存且有研究餘地的色目人家族逐一進行個案考察中,我發現眾多色目人家族雖然種屬不一、風俗各異,政治與文化表現亦各不相同,但都無一例外面臨著如何適應元代多民族共居雜處、多種文化交相輝映的大環境的問題。在對不同文化的選擇、接納、固守或調適中,造就了眾多色目人家族方向各異、程度不同的文化傾向。這個思路得到了李先生的肯定,於是我專設一章以探討和總論元代色目人家族的文化傾向。
我與元史結緣是在大學四年級時。當時,我選修了李治安先生開設的“元史”課程,元代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及李先生誠懇親切、嚴謹認真的講授風格,使我決心報考元史方向的研究生。此後十幾年間,在李先生的指導和引領下,我對元史研究逐漸從一知半解到略窺門徑。從領讀《元史》到講解各種史籍,從帶領參加學術會議到領購書籍,從論文選題的審定、寫作方向的把握,到逐字逐句標點句讀的修改,處處都浸潤了先生的心血。恩師和師母楊竹青女士還對我的工作、生活、為人交友時時加以關懷和幫助……師恩如海,銘感余心!

盤點中國民族史書籍(一)

任何民族都有極端民族主義,漢族也不例外,它是與這個民族同生共滅的。
《中國通史》
《阿拉伯通史》
《7箇中國式提問:7種猶太式回答》
《西安: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北狄族與中山國》
《草原帝國》
《中國民族史》
《賀州客家》
《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
《東南亞華僑史》
《羌在漢藏之間:川西羌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中華民族源流史》
《匈奴史》
《東胡史》
《毛澤東與共和國省長們》
《中國各個民族》
《畲族文化述論》
《永遠的家:傳統慣性與社會結合》
《新疆歷史知識讀本》
《壯泰族群分化時間考》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論》
《傳承與認同:河南回族歷史變遷研究》
《近代西北少數民族社會變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秦、西漢卷》
《台灣“原住民”歷史與政策研究》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清代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民國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當代卷》
《拓跋春秋》
《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
《女真民族史》
《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
《商族的起源、遷徒與發展》
《阿拉善蒙古研究》
《最後的蘑菇房:元陽縣新街鎮箐口村哈呢族村民日記》
《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
《世界各國的族群》
《北京建置沿革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