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

《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

《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是作者張傑的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

《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講述了雙性戀也即男女皆戀,古代的同性戀基本上都是表現為此種形態。究其原因,古代社會是一個宗法社會,男性娶妻生子是他自立於世的前提條件,婚必須要結的。同時,古代社會還有兩個突出的特徵,一是等級身份制,高低貴賤,判然有別。二是男權夫權制,男女異勢,夫為妻綱。其結果,一方面在上的等級可以比較容易地從在下等級中收取男寵,另一方面丈夫的妻妾對此無力加以反對。這樣一來,雙性戀的實踐在古代中國也就有了適宜的存在環境,是處於一種比較興盛的狀態。可看前後兩個朝代的情形:在西漢時期,從高祖到平帝,十一位皇帝中七位明確地喜好男色,三位稍有表現,最後一位未長成人。同性戀也即雙性戀的比例如此之高,社會上的狀況可想而知。而在清代,北京實行比較嚴格的禁妓政策,相公男優便在某種意義上充當了娼妓的角色。相公的恩客群體含括了各色人等,如官員、胥吏、富商、紈絝。尤其各省的進京舉人對他們特加青睞,每當春試之年,韓家潭一帶的燕舞鶯歌宛若明代秦淮艷景的再現。

特點

《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是一部嚴謹的社會文化史學術專著,具有較高的學術性和史料性。全書通過大量的史料研究,將不同朝代、地域、階層、人群中的同性戀現象全面、具體的呈現出來。同時,穿插比較了中西方主流社會對同性戀現象的態度。

特色

討論中國古代同性戀的特色,首先需要回答同性戀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是處於怎樣一種境況,亦即它是被如何對待的這一問題。筆者認為,中國古代對同性戀普遍是持傾向於中立的反對態度,並且這種態度具有較強的穩定性。
所謂反對態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生活中的反對。這可以分階段加以敘述。在先秦時期,社會上存在著一個外寵階層,他們是國君生活娛樂中的陪伴,與國君具有親近的私人關係。《左傳》定公十年曾記宋景公時,他的嬖寵向魋受到了他人欺侮,景公的反應竟是悲切地“閉門而泣之,目盡腫”。雖然外寵並非專指同性戀者,但從其常與內寵並稱等方面來看,應當說是有一定程度的同性戀色彩的。在此所論外寵即是針對其中的同性戀者而言,如向魅、彌子瑕等。這些人以奉獻色身而時常被國君賜與高官顯爵,正像司馬遷所指出的:“非獨女以色媚,而仕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史記·佞幸列傳》。“昔”指漢代以前)由於外寵給國家政治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混亂和危害,因而難免會受到公卿士大夫階層的激烈譴責。當時這方面的言論是比較多的,如《左傳》閔公二年:“內寵並後,外寵二政,亂之本也”;《國語·晉語一》:“國君好外,大夫殆;好內,嫡子殆,社稷危”等。據記載:“燕簡公多嬖寵,欲去諸大夫而立其寵人。冬,燕大夫比以殺公之外嬖。公懼,奔齊。書日:‘北燕伯款出奔齊。’罪之也。”(《左傳》召公三年)這一事件就很能說明卿士與外寵之間的矛盾衝突。西漢時期仍然保持著先秦時期的特點,當時的佞幸相邁於其前的外寵。他們“進不繇道,位過其任”,結果是常常落得“莫能有終”(《漢書·卷九十三·佞幸傳贊》)的結局。著名事例如漢文帝死後,他的寵臣鄧通由富甲全國而“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史記·佞幸列傳》)。漢哀帝死後,他的寵臣董賢也隨即在惶恐中自殺身亡。東漢至南北朝時期,反對的情況繼續存在,只是相關記載時有缺略模糊之處。南北朝以後,帝王們收斂了在同性戀方面的活動,因斷袖之寵而在政治上興風作浪的佞幸之徒方才變得鮮見。

盤點中國民族史書籍(一)

任何民族都有極端民族主義,漢族也不例外,它是與這個民族同生共滅的。
《中國通史》
《阿拉伯通史》
《7箇中國式提問:7種猶太式回答》
《西安: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北狄族與中山國》
《草原帝國》
《中國民族史》
《賀州客家》
《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
《東南亞華僑史》
《羌在漢藏之間:川西羌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中華民族源流史》
《匈奴史》
《東胡史》
《毛澤東與共和國省長們》
《中國各個民族》
《畲族文化述論》
《永遠的家:傳統慣性與社會結合》
《新疆歷史知識讀本》
《壯泰族群分化時間考》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論》
《傳承與認同:河南回族歷史變遷研究》
《近代西北少數民族社會變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秦、西漢卷》
《台灣“原住民”歷史與政策研究》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清代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民國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當代卷》
《拓跋春秋》
《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
《女真民族史》
《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
《商族的起源、遷徒與發展》
《阿拉善蒙古研究》
《最後的蘑菇房:元陽縣新街鎮箐口村哈呢族村民日記》
《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
《世界各國的族群》
《北京建置沿革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