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民國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民國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民國卷》是作者閆麗娟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民國卷》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民國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民國卷》的第一點含義是要與族別史相區別在已經出版的有關西北少數民族的著作中,族別史、專史和地方史很多,而將西北少數民族在一個時期的活動通盤來研究和闡述的著作則比較少,族別史、專史、地方史雖詳於一族之史和一地之史,卻不能將其與中國西北地區的整個形勢和各民族在同一時期的活動貫穿起來研究,而只有將同一個時期西北的每個民族都放在同一平台上聯繫起來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一定時期西北各少數民族的全貌。

通史的第二點含義是指,我們的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是對各民族的族源、發展過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族關係及其生存地的自然生態環境,作全面的研究,避免過去重政治輕經濟,重族源輕社會,重文化輕自然生態環境的現象通史的第三點含義是指,《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不僅按時代將西北各民族置於同一平台上進行全面闡述,而且對各時期各民族的史料、研究狀況、有關的論著目錄作了較系統、詳細的介紹並編制了大事年表,便於讀者使用,這也是《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的一個特點。

通史的第四點含義是指。《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上起先秦,下至公元2000年,是完整意義上包含了古代、近代、現代的全部歷史,特別是西北少數民族的現代史,學術界還很少有人問津。

文章節選

第一篇 人口、資源與環境

第一章 民國時期西北少數民族的人口

第一節甘寧青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分布與數量變遷

一、回族人口
回族是形成和成長於中國境內的一個民族,它是在中國各民族關係發展的特有條件下,特別是與漢族密切交往中在明代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清代是回族進一步鞏固、發展並逐漸向西北集中的時期。清朝初期,隨著全國形勢的穩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西北地區回族的社會生活和經濟狀況也得到一定的發展,人口日益增多,宗教生活逐漸正常。當時西北的回族,主要分布在陝西全省、甘肅的河西和河州等地區。但自從同治年間(1862-1874)陝甘回民起義被殘酷鎮壓後,清廷對西北回族實施了強制性的人口編管政策,形成西北回族人口的大動盪和大遷移,使西北地區的回族分布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回族分布格局在起義前後變化最大的是陝西、河西和今寧夏固原地區。陝西在起義前是西北較大的回族分布區,起義後除西安存留一小部分外,其他地區幾乎再無回族分布;河西地區回族也基本上絕跡;寧夏地區原來分布於北部平原的回族大部分遷移到南部以今西海固為中心的山區,陝、甘的大批倖存回族也被遷移到此地,使寧夏的人口分布格局及民族構成發生相當大的變化,寧夏南部山區(當時屬甘肅地界)為中心成為當時甘肅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所有參與起義的回族聚居區都被重新劃定,形成今天西北回族的分布格局。同時,由於戰事、動亂、災荒頻頻,西北回族人口大量死亡和流失,回族人口總體急劇下降。其中以當時的起義中心甘肅省人口下降最嚴重,由最盛時的200萬以上下降到幾十萬人。而寧夏回族人口由起義前的23萬下降為起義後的10萬左右。一直到民國時期,儘管回族人口處於緩慢回升當中,但到民國末年,也僅僅恢復到清初的水平。一直到民國時期,儘管西北回族人口處於緩經慢地回升當中,但直到民國末年,人口也僅僅恢復到清初的水平。

盤點中國民族史書籍(一)

任何民族都有極端民族主義,漢族也不例外,它是與這個民族同生共滅的。
《中國通史》
《阿拉伯通史》
《7箇中國式提問:7種猶太式回答》
《西安: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北狄族與中山國》
《草原帝國》
《中國民族史》
《賀州客家》
《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
《東南亞華僑史》
《羌在漢藏之間:川西羌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中華民族源流史》
《匈奴史》
《東胡史》
《毛澤東與共和國省長們》
《中國各個民族》
《畲族文化述論》
《永遠的家:傳統慣性與社會結合》
《新疆歷史知識讀本》
《壯泰族群分化時間考》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論》
《傳承與認同:河南回族歷史變遷研究》
《近代西北少數民族社會變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秦、西漢卷》
《台灣“原住民”歷史與政策研究》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清代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民國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當代卷》
《拓跋春秋》
《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
《女真民族史》
《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
《商族的起源、遷徒與發展》
《阿拉善蒙古研究》
《最後的蘑菇房:元陽縣新街鎮箐口村哈呢族村民日記》
《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
《世界各國的族群》
《北京建置沿革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