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叢書綜錄》

《中國叢書綜錄》

《中國叢書綜錄》該書收錄豐富,體例完備,版本考訂較為精詳,所編《子目分類目錄》為查找叢書子目提供了方便,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和古籍的重要工具書。

基本信息

《中國叢書綜錄》

正文

中國古籍叢書目錄。上海圖書館編,顧廷龍主編。1958年開始編輯,1959年12月至1962年12月分 3冊出版,1981年經上海圖書館校訂,於1982~1983年重印。全書共收錄中國古籍叢書2797部,包括7萬多種圖書(即子目),去除重複以後仍有38891種。近代編輯的叢書(如《富強叢書》)和佛教叢書(如《大藏經》)未予收錄。 第一冊為《總目分類目錄》,包括《彙編》《類編》兩部分。《彙編》分雜纂、輯佚、郡邑、氏族、獨撰等5類,《類編》按四部分類法分類。每條款目著錄叢書名、輯者、版本及叢書子目。附《叢書書名索引》和《全國主要圖書館收藏情況表》,後者反映了北京圖書館等41個圖書館的收藏情況 (1982年重印時增加了 6個館)。 第二冊為《子目分類目錄》,採用四部分類法分類,每條款目著錄書名、著者和所屬叢書。第三冊為《子目書名索引》《子目著者索引》,均按四角號碼法排序,用於檢索第二冊。附《四角號碼檢字法》、《索引字頭筆劃檢字法》、《索引字頭拼音檢字》等。該書收錄豐富,體例完備,版本考訂較為精詳,所編《子目分類目錄》為查找叢書子目提供了方便,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和古籍的重要工具書。1984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出版了陽海清編撰、蔣孝達校訂的《中國叢書綜錄補正》

《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叢書綜錄》

配圖

相關連線

目錄學

目錄學是研究目錄工作形成和發展的一般規律即研究書目情報運動規律的科學。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錄學的作用,西漢時,劉向、劉歆父子就撰有《別錄》、《七略》等書,以後歷代均有專著。南宋鄭樵有《通志.校讎略》,至清代,章學誠著成《校讎通義》,更總結了目錄學的豐富經驗。反映我國古代著述的規模最大、最全的目錄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