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家書目》

《澳大利亞國家書目》

《澳大利亞國家書目》。由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於1936年編輯出版,半月刊,有每月和每年度累積本。

基本信息


描述

前身是1936年起由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圖書館編輯的《澳大利亞出版物年度目錄》,1961年改用現名。該書目以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所收到的呈繳本為依據,收錄澳大利亞出版物及關於澳大利亞主題的著作。外國出版物如有三分之一內容與澳大利亞有關,也予收錄。收錄文獻類型包括圖書年鑑、出版商名錄、音像文獻(1987年後不再收錄)、政府出版物、新出期刊和報紙的第1 期。正文初期按主要著者編排,輔以主題索引、第二著者與標題索引。1972年起將機讀目錄與書本式目錄結合起來生產,採用分類和字順(著者、標題、叢書和主題索引)相結合的編排體系,所收圖書、連續出版物均標出國際標準書號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在版編目記錄。《澳大利亞國家書目》通過發行書本式目錄、卡片目錄、機讀目錄等多種方式為澳大利亞圖書館界提供廣泛服務。

與該書目有關的回溯性國家書目

與該書目有關的回溯性國家書目有:①J.弗格森編的《澳大利亞書目》,該書共有兩部分,第1部分(1784~1850)按年代編排,第2部分(1851~1900)按字順編排。②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出版的《澳大利亞國家書目》收錄1901~1950年間在澳大利亞出版的圖書及 5頁以上的小冊子,正文按款目著者字順排列,提供完全的著錄事項。附有著者、標題、叢書索引和主題索引。採用計算機編制,取材得當,著錄準確。

目錄學

目錄學是研究目錄工作形成和發展的一般規律即研究書目情報運動規律的科學。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錄學的作用,西漢時,劉向、劉歆父子就撰有《別錄》、《七略》等書,以後歷代均有專著。南宋鄭樵有《通志.校讎略》,至清代,章學誠著成《校讎通義》,更總結了目錄學的豐富經驗。反映我國古代著述的規模最大、最全的目錄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