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林鎮

頭林鎮

頭林鎮位於富錦市東南30公里處,富宏公路橫貫其中,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是產糧大鎮,主要作物有大豆、小麥、玉米、甜菜,耕地面積178160畝,14763口人,森林覆蓋率7%,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無霜期132天,適合作物生長。

基本信息

豐富的資源

頭林鎮土質肥沃,資源豐富。有耕地533萬畝,荒地196萬畝,牧地19萬畝,葦地9萬畝,森林面積44萬畝。礦產資源有花崗岩石灰石陶土江沙鵝卵石石油煤炭等。頭林鎮是國家農業重點開發區,也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大豆主產區。1995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28億元,農業總產值6.5億元,工業總產值7.2億元,生產糧食60.5萬噸。農業發展較快,盛產大豆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和烤菸甜菜等經濟作物。

行政區劃

頭林鎮所轄頭林村二林村慶合村興林村建華村結合村西林村雙林村新勝村雙福村雙豐村東林村永豐村解放村等14個自然村。

經濟與發展規劃

2007年頭林鎮工作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核心,突出提高大豆等糧食品質,突出發展經濟作物,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轉變作風、紮實工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開好局、起好步。

2007年農業科技示範園本著出精品、上檔次、輻射延伸的原則,總體規劃為試驗區、示範區、標準化生產區和綠色食品生產區,頭林鎮示範園區共62個,總面積50。695畝,以鎮級示範園區為核心區,村級示範園區為輻射區,貫穿全鎮東西兩條示範精品帶。鎮級示範園區共20個,總面積34.525畝,位於頭林鎮南4公里處,以蘭橋為地理中心,建成一個綜合性示範園區,頭林鎮鎮政府拿出525畝土地和資金用於鎮級示範園區規劃建設,成立專項推進組織,派專人負責示範園區全面工作,組織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全程管理;村級示範園區總面積16.170畝,以高油高蛋白大豆為主線,根據區域布局不同頭林鎮落實高油高蛋白大豆專業村5個,專業戶1200戶,各村必須有3塊150畝以上連片種植高油、高蛋白大豆示範區。

發展壯大畜牧業是頭林鎮鎮調整農業結構的戰略重點,為了把畜牧業做強做大,鎮政府成立畜牧專項推進組織,採取超常規措施,大幅度提高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擴大飼養量,上規模、壯群體,鎮政府將在糧庫東側、石油站南建立養豬小區給予養豬戶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即:

1、職工幹部,保留工資不影響提職、提薪、待遇不變;
2、房號不要錢;
3、協調貸款;
4、解決飼料地。

與此同時,鎮政府在5個村建成100頭以上的豬場3個,其它村建成100頭以上豬場2個,頭林鎮養豬突破10,000頭,大力推進畜牧小區建設步伐,抓好西林牧業小區建設和雙興、永豐畜牧生產基地建設帶動全鎮養殖業的規模擴張,促進畜牧業跨躍式增長。

主導產業

頭林鎮水稻種植
頭林鎮主主抓第一產業,在大力發展農業基礎上,努力發展農林漁以及畜牧業,達到一個有機結合的整合優勢。不斷的完善產業結構和服務體系。

一、農業服務體系
1、科技服務。2007年頭林鎮將採取走出去學習、請進來辦班等辦法計畫進行農業科技培訓10000人次,每戶至少培養一個科技種田明白人。

2、資金物資服務。2007年全鎮上半年協調農貸資金1500萬元用於農業生產,為農民協調化肥2500噸,協調其他農業生產物資,保證農業生產有序進行。
3、產業化服務。主要是抓好農民的訂單農業,按照市場需求什麼引導農民種什麼的原則,幫助農民簽訂好訂單。
4、信息服務。鎮政府及農口各部門今年將利用農業信息網為農民提供真實可靠的致富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等,增加農民收入。

二、建立優惠政策鼓勵機制體系
1、統一在市種子公司購買高油、高蛋白大豆種子,按高油、高蛋白大豆生產技術標準進行農業標準化生產,高油高蛋白大豆連片種植10垧地以上的,每垧地分別為農民補貼150元和75元;政府提供全程技術服務。2、各村在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中,對規模大、有創新、技術標準高、達到精品工程的獎勵三職幹部各500元,科技示範戶優先承包機動地用於示範園區建設。

三、建立農業產業化體系
1、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把福合小區作為生態農業開發區首先建設大豆A級綠色食品高油高蛋白基地15000畝。
2、推動和促進訂單農業的發展,搞好農戶與龍頭企業對接工作,頭林鎮簽訂5250頭生豬和12500噸大豆任務。鎮黨委、鎮政府現已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和扶持養殖戶發展生豬生產,對秋後完成生豬交售任務的村屯獎勵村三職幹部浮動工資的20%,完不成任務的村屯罰村三職幹部浮動工資的20%,全鎮簽訂甜菜8,000畝、葵花20,000畝、白瓜25,000畝訂單。

四、調整結構
(一)調整農產品內部結構

頭林鎮山雞養殖

1、最佳化品種:大豆擴大高油品種合豐41種植面積,示範推廣高產高油東農163等品種,高蛋白黑農35等品種,完成市政府5萬畝高油大豆,3萬畝高蛋白大豆生產任務;小麥以龍麥26號為主栽,示範推廣墾大6號品種,玉米主栽東農248,搭配綏玉7;水稻主栽空育131(墾鑒90-31),搭配龍生2號。
2、畜牧養殖也要在品種上下功夫,黃牛進行全部改良,在科學論證基礎上引進特克賽爾等新品種,擴大三元雜交豬的養殖數量,同時鼓勵養殖山雞野豬等新、奇、特品種。

(二)調整種養結構。
加快發展畜牧業,在全鎮形成東、西,南、北的區域布局結構。全鎮牛飼養量發展到7100頭比上年增長18%、羊10000頭比上年增長70%、鵝50000隻比上年增長20%、豬10000頭比上年增長28%、雞40000隻比上年增長17%,提高養殖業在農業中的比重,畜牧總產值達到2280萬元,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0%。

抓龍頭帶群體,發展畜牧大戶解決典型引路問題。2007年要完成原畜牧廠擴建工程,達到了黃牛存欄500頭,羊1000隻,完成了原敬老院改建畜牧廠工作,實現規模養殖;完成了中日合資雙興千頭牛場基地建設,樹立生豬直線育肥標桿企業。帶動全鎮大戶養殖,為農民發展畜牧業引路搭橋。

總體思路是實施四大戰略,即實施"黃白"牽動戰略,建立畜牧主導產業;實施人才開發戰略,提高勞動者素質;實施市場促銷戰略,調整農業內部結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進四個工程,即推進平安穩定工程,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推進經濟財源工程,盤活壯大集體經濟;推進扶貧開發工程,努力實現共同富裕;推進素質升級工程,提高黨員幹部素質。建立四個基地,即建立牛羊生產地;建立大豆綠色產品基地;建立大麥生產基地;建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主要經濟指標是: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2.5%,實現一億元。其中牧業產值比上年增長20%。實現30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長6%達到3100元。

以發展牛羊為重點,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支柱產業。頭林鎮的發展思路是扶大戶、帶民眾、建基地、引龍頭,強力推進"兩大革命"逐步建立"三個體系",努力達到"四化"標準。通過扶持大戶、典型示範,引導帶動全面發展,逐步把畜牧三個龍頭企業建成佳市東部地區以牛羊為主的牧業生產基地,建立畜產品加工企業,打入國際市場。推進"兩大革命",一是飼養方式革命,要改傳統放牧為青儲圈養育肥的養殖方式,有計畫地退耕還草。每個村都要扶持一至兩個種草養殖戶。二是再生產革命,變自然交配人工繁育,改良品種,以優質增效益。建立良種繁育體系、飼料加工體系和防疫滅病體系。四是標準化就是逐步實現管理科學化,生產規模化,產品專業化和服務系列化。根據我鎮自然條件和各村目前情況,確立鎮東雙興、永豐為黃牛生產專業村,發展養牛專業戶100戶;鎮西興林、西林為絨山羊綿牡羊生產專業村發展養羊專業戶80戶,發展養鵝專業戶60戶,養豬專業戶20戶。利用三年時間全鎮飼養量達到牛一萬頭,羊一萬隻,豬一萬頭,實現畜牧業戶均增收一千元,初步形成東牛,西羊,南鵝,北豬的牧業發展格局,鼓勵興辦股份制畜牧場,鎮村及兩行要在資金技術、政策扶持上加大投入比重,鼓勵引導農民從種植業向養殖業發展,以適應入世的發展要求。

以發展效益農業為重點,適應市場要求,調整種植業內部結構。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農業生產面臨著最大的衝擊就是農產品市場占有率的問題,傳統的農業生產已不適應現

頭林鎮蓖麻

今市場發展要求,以往的大豆玉米小麥水稻種植貫勢必須打破,要根據明年的氣候特點,市場行情及各村實際情況調整好農業結構,調整總體布局是"擴稻,穩米麥,壓大豆,發展經特作物",即水稻面積由原來的24,000畝增加到28,000畝;穩定小麥和玉米面積,藉助九三制粉集團和玉米價上揚機會,在玉米、小麥種植優良品種上搞好更新換代,在質量上求增值,充分發揮友誼二九一和緩濱三個臨近麥芽廠的有利條件,抓住定單發展兩萬畝大麥的有利時機。鼓勵農民發展經濟特色作物,要因村制宜,適時發展打出強勢品牌,如:雙林的烤菸、慶富土豆、東林曬煙,這些年都穩中求進,各村要抓住各種機遇,利用電腦信息網路技術外聯內引搞好訂單簽定和市場預測,指導和扶持農民發展特色經濟種植,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發展一至兩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精特作物,重點在大麥、蓖麻美葵烤菸曬煙、白瓜、藥材等市場關景看好的種植項目上做文章,真正讓農民在結構調整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重點,加強農業基礎建設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基礎條件,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就我鎮而言,在農田水利建設上,經過幾年的努力,主體水利工程已達到了支、斗、溝、渠相應配套,但鎮北水患仍很嚴重,去年富錦支河以北雙勝、新勝、復興、解放、長合五個村臨河低洼土地由於秋季大雨,內澇成災,造成近千垧農田被淹絕產,直接損失達500多萬元,明年,我們要積極爭取富錦支河解放強排站的立項,採取上頭要一點,政府財政拿一點,民眾籌一點的辦法確保年內建成,增強防洪排澇能力,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功能。

以農副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為重點,大力舉辦私營企業和村戶聯辦的股份制企業,努力壯大盤活集體經濟。為使農民儘快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向二、三產業轉移,最佳化結構,實現鎮域經濟全面發展。頭林鎮要完善土地流轉政策,內引外聯,招商引資,大力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龍頭效應。重點要扶持興建幾個麵粉加工廠,創出自己的品牌,利用頭林白酒的名氣,聯靠大型酒廠,創辦高糧白酒瓶裝企業;利用東林旱菸的名牌優勢創辦打葉切絲精細包裝企業;利用牛羊大發展的優勢,籌建一個全價飼料加工廠。各村要充分利用合村並校後餘下的閒置房屋,興辦股份制企業,村集體可以提供廠房,以房入股,參與企業管理。通過辦企業,集體造林,清理村級債務鏈,開源節流等辦法,盤活壯大集體經濟,進一步完善雙層經營體系,增強服務功能。

以增強勞動者素質為重點,努力提高生產力水平
農業科技進步是農業生產力發展的首要條件,也是農民增收的源泉。解決頭林鎮現階段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必須大力推進農業的科技進步創新,增強提高農村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人口出生素質。在抓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學生素質教育的同時,要進一步做好以下兩個方面工作: 

頭林鎮缽育擺栽試驗推廣

一是以科技為先導,搞好入世知識和新技術推廣套用。面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傳授新知識,培育新農民,層層發動搞好入世知識常識學習,搞好各種種植,養殖技術培訓,重點推水稻大中棚育秧缽育擺栽、農作物平衡施肥及節水灌溉等技術,搞好種子篩選,串換更新,提高良種普及,認真抓好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切實達到科技引導和示範帶動作用。

二是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為目的搞好計畫生育總體達標,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目前正推行"三大工程",其中出生缺陷干預工程已被引起重視,這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奠定良好基礎。但從計畫生育另一角度看,目前在農村比較貧困的戶:一是超生戶;二是病殘戶。越窮越生,越生越窮,不但個人窮,還增加了社會負擔,必須引起各村高度重視。

貧困村屯

一、頭林村基本情況
(一)自然條件
頭林村位於富錦市東南部,地處富饒公路東側。全村共有耕地1297公頃,其中水田45公頃,旱田1214公頃。經濟作物38公頃,擁有林地100公頃,草原60公頃。80%的土地開墾時間較長,地力較差,崗地、窪地居多,產業結構單一,靠種地為主。

(二)社會經濟條件
全村共有376戶,1814口人,人均耕地0.7公頃人均產糧1225公斤,人均純收入727元,貧困戶135戶,占總人口的26%。人均產糧200公斤,人均純收入428元,全村大牲畜198頭。多年來,由於頭林村產業結構單一,以種地為主,且土地貧瘠,種地成本逐年增加,糧價不穩,銷售不暢等大氣候影響,造成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貧困戶比例拉大,村集體經濟薄弱,發展滯後。致使村辦公條件極差,村國小校舍簡陋,師資力量薄弱,村道路標準低,狀況差。現村債務534萬元,債權530萬元。

二、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具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為指針,緊緊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奮鬥目標,以改善土壤結構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和村內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以科技創新和提高農民素質為支撐,充分調動頭林村發展潛力,增強發展的後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自力更生為主,國家投資為輔,經過幾年的努力工作,使農民收入有較大幅度增長,貧困人口徹底脫貧,民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生產條件得到較好改善,集體經濟基礎增強,達到全鄉中等以上水平。

(二)具體目標
1、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增強。通過3年建設,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完備,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得到加強,村內道路狀況有明顯改善,實現綠化、美化、淨化,給民眾創立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2、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扶貧開發規劃全面實施後,全村人均收入將達到1,656元,農民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得到增強,科技文化素質有新的提高,貧困人口徹底脫貧,達到溫飽部分農戶步入富裕生活,向小康邁進。
3、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水土流失的耕地得到根本治理,陡坡地在20度以上的全部退耕還林,98年以後開荒的一律退耕還草。

4、調整和最佳化種植結構。加快推廣適應市場需要的優良品種,圍繞實現畜牧業“半辟江山”,加快豬、牛、羊、白鵝等草食畜禽生產,增加糧食轉化和過腹增值能力。畜牧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重明顯提高。

三、項目內容與實施規劃
1、項目的主要內容
⑴養殖業發展項目。利用荒原、秸桿作物多的優勢發展肉牛養殖,立爭飼養量達到405頭。
⑵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修路20條,建橋涵、修排水溝、促進全村經濟發展,改善全村生活環境,達到交通暢通 ⑶公益福利事業項目。改善辦學條件,算好經濟帳,建成1000平方米學校校舍及引進相關設備。建一個醫療衛生條件標準化的衛生所200平方米及醫療設備。

2、項目資金預算
全部項目預算投資299萬元,其中發展養殖業投資121.5萬元,占總投資的40.6%,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80萬元,占總投資的26.7%,公益福利事業項目投資97.5萬元,占總投資的32.6%。項目投資年度計畫是第一年投資151萬元,占總投資的50.5%,第二年投資148萬元,占總投資的49.5%。

3、項目效益分析
⑴經濟效益。
養殖業建設項目,新增牛405頭,可增加收入30萬元,年人均增收1,600元,全村人均增收500元。
⑵社會效益。
規劃項目的全部實施,將有效地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增強村民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農業能發展,農民可增收,農村能穩定,從而帶動全鄉經濟走上一條新路。
生態效益
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保護了生態環境。畜牧業的發展使廢棄的秸桿得到有效利用,有效防止了因焚燒而生產污染環境的現象,加快農業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四、規劃實施的保證措施與建立監督管理機制
1、領導保證措施
為了使規劃的實施達到規範化,標準化、法制化,鎮政府派一名領導組織牽頭,並且成立了頭林村規劃實施領導小組,由村黨支部書記王來富任組長,村主任黃果堂任副組長,選出貧困戶代表2名,村民代表5名為組員,保證規劃實施。
2、技術保證措施
為了確保規劃實施實現預期目標,體現科技種田、養殖的重要作用,鎮黨委、政府主動與農業大學的專家溝通、聯繫,尤其給頭林村代培一些技術員,從而為規劃實施提供技術保證。
3、建立監督管理機制
項目實施後,要全程、連續、系統地記錄和綜合分析,及時掌握投入、產出、質量、進度等方面的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研究,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偏差、困難和風險,並採取相應措施和相應對策,以確保項目的如期實施。

中國城鎮3

中國地大物博,城市眾多,鄉鎮就更多了,了解鄉鎮歷史,人文,更多的接近鄉鎮睥風土人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