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龍鎮

依龍鎮

依龍鎮是齊齊哈爾市依安縣的一個鎮,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小興安嶺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緣,依安縣城南45公里處的雙陽河北岸。東與雙陽鎮相接,西與林甸東興鄉、依安縣三興鎮為鄰,北與中心鎮相連,南與富饒鄉接壤。地處東經125°18´北緯47°18´。在依龍鎮南6公里處,雙陽河由東向西蜿蜒流過,地勢低洼,河床較寬,水位、流量隨季節變化較大。省內平原地區第二大水庫——雙陽河水庫坐落在境內。依龍鎮域的地形為板狀平原,幅員面積507.7平方公里。現轄18個行政村,144個自然屯,1.3萬戶,5.4萬人,有耕地54萬多畝。全鎮總面積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萬畝,鎮政府駐地永禎村。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依龍鎮,原名龍泉鎮。中華民國初期,屬林甸縣轄地。1915年士紳於文波創立墾牧公司,於此出放龍泉屯基。1919年林甸縣知事收回屯基,改放鎮基,居民日增,工商業興起。1923年10月,將龍泉鎮劃歸依安設治局管轄,遂為治城,劃為第一區。1929年1月,設治局升改為縣,龍泉鎮遂為依安縣城。東北淪陷後,初為龍泉保,1938年6月改為龍泉街。1941年10月 ,偽縣公署遷至泰安鎮,將龍泉街改為依安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月,設定依安區。1950年12月,改為第七區。1953年6月,因與縣重名,遂取“依安、龍泉”二地名之首字,更名為依龍鎮。1956年8月,合併大鄉,改為依龍鄉。1958年9月,改稱依龍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為依龍鄉。同年4月,改為依龍鎮。

行政區劃

全鎮共轄18個村委會

230223101200220公和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01220慶豐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02220新華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03220新立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04122東風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05220德玉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06121永珍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07220東永福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08220德成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09122農民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10220奮鬥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11220慶玉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12122巨龍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13220平山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14220勞動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15220慶生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16220豐林村民委員會
230223101217122公平村民委員會

資源

依龍鎮 依龍鎮

農產品資源。年產甜菜5萬噸,馬鈴薯5萬噸,奶花芸豆2萬噸,葵花2萬噸,玉米8萬噸,大豆2萬噸。農業生產以增加科技含量為先導,加大科技投入,所種植的各種作物種子全部優良化,化肥與農家肥結合,農機與農藝結合,同時在現代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中,實施“四區輪作”,歸方連片經營,全鎮機電井、組合井、噴灌設備300多處,境內形成了縱橫交錯的農田水利工程。種植業年創產值穩定在1億元左右。畜產品資源:大鵝年飼養量50萬隻,黃肉牛5萬頭,奶牛2000頭,山綿羊5萬隻,生豬10萬頭。畜牧業生產呈強勁發展勢頭,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50%以上。勞動力資源:全鎮有勞動力2.7萬多個。森林資源:全鎮有林面積3萬多畝,林種為楊樹。水資源:雙陽河水庫蓄水量2.97億立方米,開發水田前景廣闊。

經濟綜述

依安依龍鎮總人口49萬。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豆、玉米及甜菜、亞麻、馬鈴薯等。鎮辦工業有木器製造、亞麻加工、皮革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184萬元。近年來,全縣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跳出農業抓農業,圍繞產業抓企業,全民招商招大商,增強財力壯實力”和“工業強縣,牧業富民”為發展思路,以打造食品工業、生物化工、陶瓷產業、勞務經濟強縣和牧業大縣為工作目標,以升,地方財政收入增勢強勁,綜合縣力明顯增強,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城鄉建設日新月異,軟硬環境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使依安的內外形象逐步確定,知名度不斷提升,為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工農業

有年產3,000噸依龍老窖的齊齊哈爾市黑龍酒業有限公司、年孵化鵝雛50萬隻的天鵝孵化有限公司、年加工50萬隻大鵝的北方興國鵝業有限公司、年加工1,000多立方米木材的細木工板廠、年生產500萬塊空心磚和5000節水泥涵管的長維水泥製品有限公司、年產5000噸糠醛的禹開科技有限公司,工業年創產值2000萬元,實現利稅200萬元。

財政金融

鎮財政收入穩中有升,2006年鎮財政收入70萬元,2007年鎮財政收入80萬元。鎮內有信用社2處,郵政儲蓄1處,每年儲蓄存款流轉額達億元。

交通通訊

境內有依明、依林兩條縣級公路和依三、依雙鄉級公路,總長70多公里,交通四通八達。全鎮除鎮直外, 9個村均開通程控電話,裝機3,000多部,行動電話1.5萬多部,通訊覆蓋面基本沒死角。

文教衛生

依龍鎮 依龍鎮

全鎮2所中學,30所國小,在校生3000多人,師資力量200多人,連續5年中考入學率居全縣農村鄉鎮之首,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文化工作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性文化活動,被省文化廳授予先進文化鎮稱號。衛生事業蓬勃發展,鎮衛生醫院設施齊全,醫護力量雄厚。18個行政村,村村有衛生所,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鎮。

氣候特徵

該地四季變化明顯,春季多風乾旱,夏季炎熱少雨,秋季多雨早霜,冬季嚴寒持久,年平均氣溫1.5℃,無霜期125天,年平均降水量460毫米。年日照時數27,900小時,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夏季為南風,平均風速4米/秒,最大凍土深度2.7米。

文化名人

周德東,男,1967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依龍鎮,現居北京。被稱為中國恐怖小說第一人。

地方特色

依龍鎮的奶花芸豆馳名中外,由此形成了100多家以收購奶花芸豆、葵花為主的農產品集散地,每年從依龍鎮向關內和港口傳送農產品50多萬噸。奶牛生產漸成氣候,存欄量突破2000頭。大鵝生產鞏固發展,年飼養量50萬隻以上。招商引資創辦工業企業一年一個大項目。儲量2.97立方米的雙陽河水庫及雙陽河沿岸,鴛鴦戲水,魚兒打漂,稻穀飄香,是夏季旅遊的好去處。 依安縣依龍鎮大苞米被“吃乾榨淨”

玉米粒燒酒、餵畜禽,玉米稈成為奶牛、黃牛和山綿羊的上等飼料,玉米瓤生產化工原料糠醛,玉米葉搞編織生產工藝品,大苞米在依安縣依龍鎮被“吃乾榨淨”。依安縣依龍鎮是雜糧產區,盛產玉米,每年玉米種植面積都在10萬畝以上。過去,這個鎮的農民清一色賣“原”字號玉米粒,如今卻隨著加工企業的增加和畜牧業大發展,從玉米粒到玉米葉全部變成“寶”。

玉米粒 以招商引資千萬元創辦的黑龍酒業為龍頭的3家白酒企業和年出欄10萬頭育肥豬、30萬隻大鵝和10萬隻存欄蛋雞的畜禽養殖,全部以玉米為主要原料及飼料,年消耗玉米3萬噸,占這個鎮玉米總量的60%,3萬噸玉米粒通過加工和過腹增值600萬。

依龍鎮發現鋒鳥

玉米稈 過去,依龍鎮的玉米稈就是燒火。而如今對於草原匱乏的依安縣依龍鎮而言,全鎮飼養的500頭奶牛、4萬頭黃牛、8萬隻山綿羊的飼草,則主要靠玉米稈來解決,農民通過青貯、黃貯和粉碎玉米稈,使玉米稈成為牛羊的上乘飼料,每年消耗玉米稈多達5萬多畝,占玉米總面積的50%,這部分玉米稈通過過腹增值300萬。 玉米瓤 過去,依龍鎮的玉米脫離後,玉米瓤全部被農民燒掉。如今依龍鎮招商引資5000萬元創辦的化工企業已經開始收購原料,專門利用玉米瓤生產糠醛產品,年用量多達600萬噸,不僅依龍鎮生產的玉米瓤全部被“吃掉”,整個依安縣的玉米瓤都將成為這家企業的原料。此項,每畝地增收60元。

玉米葉 過去,依龍鎮的玉米葉都隨著縷縷青煙飄逝。現在,依龍鎮引進山東省青島市的一家玉米葉編織企業,在依龍鎮成立了依安縣玉葉編織公司,利用玉米葉編織工藝品,有多少要多少,編一個淨賺10元錢,每畝地玉米葉可編20個,這樣,每畝地玉米葉增收200元。

領導班子

趙德舜:黨委書記,負責黨委全面工作

韓鵬: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負責政府全面工作

初寶庫:黨委副書記兼紀檢書記、人大常務副主席,負責黨群、紀檢、人大、安全、信訪工作

孫榮軍:政府副鎮長,負責農業、農經、農技、科教文衛體、計畫生育工作

楊占軍:政府副鎮長,負責武裝、金融、財貿、電力、工交、小城鎮建設管理等工作

賀長生:黨委委員,負責組織工作

王洪德:黨委委員,負責宣傳工作

畢秀英:黨委委員,負責婦女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