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縣

前郭縣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簡稱前郭縣),位於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南部,隸屬於吉林省松原市,縣城與松原市共處一城,是松原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處東經123°35′—125°18′,北緯44°17′—45°28′之間,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5℃,日照2879.8小時,無霜期141天,降水量451毫米。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前郭縣前郭縣

吉林省前郭縣(即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的簡稱),隸屬於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政府與松原市政府共處一城。前郭縣位於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南部,東經123°35′—125°18′,北緯44°17′—45°28′之間。
前郭縣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季節變化明顯,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5.1℃,最高氣溫在七月為35℃,最低氣溫在一月為-35℃。年平均日照2879小時。無霜期140天左右,初霜期在9月下旬,終霜在4月末5月初。年降水量400—50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主導風向為西南偏南風,年平均風速3.3米/秒,最大風速20—25米/秒。
全縣幅員面積6980平方公里,轄8個鎮,14個鄉,16個國有農林牧漁場,235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57萬,其中,蒙古族人口5.7萬,占總人口的10%。

行政區劃

全縣幅員面積6980平方公里,轄8個鎮、16個鄉、16個國有農林牧漁場、235個行政村,總人口56.7萬人。
全縣轄8個鎮、14個鄉:前郭鎮長山鎮海渤日戈鎮(深井子鎮)、烏蘭圖嘎鎮查乾花鎮、王府站鎮、八郎鎮、哈拉毛都鎮、寶甸鄉、平鳳鄉蒙古屯鄉達里巴鄉、吉拉吐鄉、新立鄉、洪泉鄉、大山鄉、套浩太鄉、長龍鄉、烏蘭塔拉鄉、東三家子鄉、孤店鄉、烏蘭敖都鄉

歷史沿革

前郭縣前郭縣

前郭縣孤店鄉腰浩特芒哈南沙坨子發現的新石器遺址遺物證實5000年前本地就有人類流動。西周、年齡、戰國時期為穢貊地。漢、魏、晉、南北朝中期屬夫余國。唐初為高句麗所據。在唐代的渤海時期屬渤海夫余府。
遼代,本地為契丹二十部遊牧地,屬上京道臨潢府長春州轄。長春州址即前郭縣八郎鄉北上台子村北塔虎城遺址。
金初,仍屬長春州轄。天德二年(1150年)長春州降為縣。承安三年(1198年),於長春縣置泰州後,隸屬泰州昌德軍。
元代屬開元路。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後,歸遼陽行省、中書省管轄。
明初,為元初元勛木華黎的昆裔納哈出所控。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納哈出降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蒲月,明置泰寧、朵顏、福餘三衛指揮使司,此時本地屬三衛轄。明洪熙元年(1425年),東部“韃靼”內亂,元太祖弟哈布圖哈薩爾十四世孫奎蒙克塔斯哈喇被逼游於福余衛,後為福余衛長。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春,泰寧、朵顏、福餘三衛進攻明朗,被明軍打敗。這時蒙古瓦剌、也先來犯,三衛不支,泰寧、朵顏降也先,獨福余衛長奎蒙克塔斯哈喇避走腦溫江(嫩江),據其地,號嫩科爾沁。明嘉靖年間,嫩科爾沁分四部,即科爾沁部及其右翼扎賚特部、杜爾伯特部、左翼郭爾羅斯部。郭爾羅斯部門給奎蒙克塔斯哈剌之孫(哈布圖哈薩爾十六世孫)烏巴什,號二旗。
清崇德元年(1636年),烏巴什之孫(奎蒙克塔斯哈喇五世孫)固穆,因征明有功,參加皇太極稱尊大典,敘功封為“扎薩克輔國公,詔世襲罔替”。從此郭爾羅斯部二旗為固穆所轄。順治五年(1648年),固穆從兄布木巴被封為“扎薩克鎮國公,詔世襲罔替”。郭爾羅斯部二旗沿松花江明確疆界,分為前、後(南、北)旗,固穆系世掌前旗(俗稱南公),布木巴系世掌後旗。此為郭爾羅斯前旗旗制之始。清朝實行盟旗制,郭爾羅斯前旗與後旗同科爾沁六旗、杜爾伯特旗、扎賚特旗會盟於哲里木。郭爾羅斯前旗屬於哲里木盟十旗之一,統屬於清朝理藩院。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初期沿襲清朝建制,郭爾羅斯前旗仍屬哲里木盟。1932年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屬吉林省轄。
1945年,東北光復後,因為時局的變化,郭爾羅斯前旗曾幾易隸屬關係。
1946年1月,隸屬吉江省行署;同年2月成立郭前旗政府,六月隸屬遼吉省三專署;9月隸屬遼吉省二專署;1948年7月隸屬嫩江省;1949年5月劃歸吉林省轄。1955年9月27日國務院第19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撤銷郭爾羅斯前旗建制,成立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的決定”。1956年1月1日,正式成立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1956年4月,隸屬吉林省白城專區。
“郭爾羅斯”源於蒙古古部落名“豁羅剌斯”的譯音,意為“江河”。前郭爾羅斯位於松花江南岸,故前郭爾羅斯蒙語意為“江南”。

地形地貌

前郭縣地形由高到低呈西南——東北走向,由台地和風蝕崗地逐漸變為平地。最高處海拔292.4米(洪泉鄉尖山子),最低處海拔126.5米(查乾湖底)。松花江嫩江從東部和北部邊境流過,形成了沿江沖積平原。前郭縣的生態環境可分為兩部門:東、北部為兩江一湖前郭灌區濕地生態區。其中查乾湖濕地為60萬畝,前郭灌區濕地為75萬畝;西、南部為草原、森林、旱作農業生態區。縣內有草原270萬畝,查乾湖、新廟泡、庫里泡等大小湖泡43處,較大天然泉37處。紛呈多樣的地貌為鼎力發展縣域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前提。

人口民族

全縣東西長136公里,南北寬130公里,呈“靴”型。總幅員6980平方公里,轄9個鎮、16個鄉、17個國有農林牧漁場,235個行政村,其中,蒙古族聚居鄉鎮9個,蒙古族聚居村33個。總人口5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4.8萬人,占人口總數的79.3%;有蒙古、漢、滿、回、朝鮮錫伯等19個民族,其中主體民族蒙古族5.04萬人,占人口總數的8.9%。

生態環境

前郭縣前郭縣

從地球遙感衛星拍攝的照片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吉林省西部,全國聞名的兩大水系--松花江和嫩江,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匯流至此,兩江匯流的西岸,是全國聞名的第七大淡水湖--方圓420平方公里的查乾湖。“兩江一湖”在此相遇,真好象神仙合攏著雙手托起一顆璀璨的明珠,晶瑩地跳動在嫩科爾沁遼闊的草原上。這塊神奇的土地,就是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因為這裡歷史悠久,文化輝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一直是良多人神往的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經政務院批准,於1956年1月撤銷郭爾羅斯前旗建制,成立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前郭縣),同年4月隸屬吉林省白城地區,1991年隸屬於前扶經濟開發治理區,1992年前扶經濟開發治理區變為松原市,前郭縣隨之歸松原市管轄。全縣總幅員6,980平方公里,共有9個鎮、16個鄉、17個國有農林牧漁場,總人口56.7萬人;有蒙漢等25個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5.04萬人,占全縣人口的8.9%。
前郭縣所處地區,是松花江和嫩江衝擊而成的松嫩平原,版圖呈靴型。松花江和嫩江在前郭境內流經93公里,年過境流量為361億立方米,由此形成的濕地面積500多平方公里。作為東北四大灌區之一的前郭灌區,引松花江和嫩江之水開發水田,面積已經達到60萬畝,年產水稻30萬噸,並形成了大面積的人工濕地。總面積420平方公里,蓄水量6億立方米,最大庫容量12億立方米的查乾湖,是全國第七大淡水湖,這裡水草肥美,野生動物和鳥類繁多,是吉林省天然保護區,也是東北最大的淡水魚出產基地,年產鮮魚5000多噸。兩江一湖(松花江、嫩江和查乾湖)以及前郭灌區為前郭大地提供的濕地,占全縣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因此,前郭縣素有“塞上江南”、“漁米之鄉”的美稱。和豐碩的濕地資源相妣美,前郭縣1800平方公里草原又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裡世代棲身的蒙漢民眾,具有良好的牧業出產經驗和習慣,肥美的牧草飼養著數以萬計的牛羊。可以說,前郭縣的草原、江河、湖泊、濕地等獨具特色的資源,構成了吉林省西部草原湖泊濕地的典型地域特色,也是吉林省生態省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
恰是因為這裡生態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特點,加之境內沒有大型化工企業等污染源,前郭縣在良好的生態前提下,綠色工業發展方興未艾。前郭縣轄區是聯合國產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與技術促進處確定的“國際綠色工業示範區”。目前,具有國家認證的綠色食物有:“松蓮”牌大米、“二馬泡”牌大米、“松光”牌富硒大米、“鮮豐”牌長巴粒大米、“綠佳健”牌粘玉米和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逐一個獲得淡水魚類AA級綠色食物認證的“查乾湖”牌胖頭魚。全縣現有耕地320萬畝,糧食產量不亂在130萬噸;有林地面積218萬畝,森林覆被率達到21.8%。精品牧業發展較快,查乾花種畜場繁育的西門塔爾牛、中國新吉細毛羊享譽國內外,廣闊的草原和豐碩的稻草資源以及農作物秸稈資源為發展奶牛、肉牛、細毛羊、肉羊提供了極為有力的前提。前郭縣也是吉林省乳業團體乳業出產加工基地。
作為全國第七大淡水湖的查乾湖,因為其風光奇麗、景色迷人、文化濃厚、歷史悠久,旅遊業發展非常迅速,已經形成了以查乾湖為核心的“五區、八勝、二十四景”的旅遊格式,顯示了“查乾湖風光、草原風情和蒙古族風俗”的前郭縣旅遊特色。坐落在查乾湖畔的百年古寺--妙因寺,傳承著藏傳佛教教義,每當大型法會,香客和信徒雲集至此,更有甚者席地露天而居,等待法會開光。走進茫茫的查乾淖爾草原賽馬場,更是任你揚鞭躍馬,盡看草長鷹飛,領略蒙古族風情。因為前郭距長春、吉林、哈爾濱、大慶等城市較近,特殊的旅遊資源使前郭正在逐步成為這些城市的郊野公園。
因為注重生態保護,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前郭縣被評為“三北”防護林工程重點縣、全國綠化造林百佳縣、國家級草原建設基地縣、良種細毛羊基地縣、黃牛出產基地縣、生態草建設示範縣和AA級綠色水產品建設基地、AA級綠色稻米建設基地、無公害雜糧雜豆出產基地等。
前郭縣城在前郭鎮,與松原市緊密相連。城市供電、供水、供熱、通信、商貿、金融、教育、衛生、科技等基礎舉措措施和社會事業十分完善;以廣場文化和民族運動場為代表的民眾文化體育流動豐碩多彩;商貿小區步行街已經成為松原市的購物中央;前郭餐飲服務業的龍頭企業前郭爾羅賓館和江南賓館全部升為三星級賓館,隆重推出的郭爾羅斯全羊席和查乾湖全魚宴享譽四方。前郭縣產業基礎前提好,境內中省直企業發展迅速,技術氣力和人才雄厚。新建產業園區四個,園區位置優勝,基礎舉措措施配套逐步完善,開發政策十分優勝,近期可實現“五通一平”,是投資者發展創業不可錯過的好場所。
因為前郭縣石油礦產資源、農畜產品、建築材料和旅遊資源十分豐碩,今後一個時期,前郭縣要發展五大支柱工業。一是以石油開發及配套產品為主的石油礦產開採業,二是以肉雞為主的畜產品加產業,三是以大豆蛋白、“綠色”大米為主的農副產品加產業,四是以塑膠型材和頁岩牆體建材為主的新型建材業,五是以查乾湖旅遊為主的旅遊業。通過支柱工業的開發,拉動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擴大經濟總量,最佳化經濟結構,進步經濟效益的目的。預期2003年末:全縣海內出產總值實現61.6億元,增長11.7%;本級財政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35億元,增長12.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夫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和8.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按照這個預定目標,前郭縣委、縣政府正以百倍的熱情,不斷解放思惟,立異工作方法,帶領全縣各族幹部民眾闊步前進。

泥土植被

前郭縣泥土大致可分為黑鈣土、草甸土、風沙土、鹽鹼土、池沼土、泥炭土等11個土類,48個土屬,109個土種。在耕地面積內,主要分布有黑鈣土和草甸土,土質肥饒,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約占總土地面積的35.5%,鹼土和池沼土,經沖刷改良,大量種植水稻,已逐漸改善了泥土的理化性狀。縣境內植被籠蓋面積約3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5%。植物種類繁多,其中草原占總幅員面積的28.1%,主要是草甸草原和半潮濕草原,以禾本科植物羊草為主要植被群種。草質優良,有利於發展畜牧業。
林地面積204.8萬畝,森林籠蓋率為21.8%。林木種類繁多,除楊、柳、榆等樹種外,還有大量的松樹、果樹及花卉樹。

發展優勢

松原市是中國東北松嫩平原上的一座新興石油化工城,1992年6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地級市,轄四縣一區,設三個省級開發區。全市幅員面積2.2萬平方公 里,總人口278萬。目前,已經形成了石油開採、石油煉製、化肥、醫藥、紡織、 機械、電力、建材、食品等工業體系。中國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於1970年開始開發建設,是全國陸上第六大上產油田,油氣總產量達550萬噸;中國石油前郭石化分公司年加工原油150萬噸,年產聚丙烯6萬噸,聚丙烯樹酯6000噸,年產2萬噸聚四氫呋喃項目將於2006年建成投產;吉林化肥農藥集團有限公司年產合成氨18萬噸、尿素30萬噸、多元素高濃度複合肥50萬噸;中國大唐集團長山熱電廠總裝機容量62.5萬千瓦,年發電37億千瓦時。由此構成了全市石化產業的主體框架。華潤賽力事達工業有限公司年加工玉米30萬噸,年產玉米澱粉20萬噸,2006年將實施玉米深加工擴產工程,加工能力由原來的30萬噸/年擴大到60萬噸/年;乾安吉安生化酒精有限公司年加工玉米50萬噸,年產酒精18萬噸;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年加工大豆10萬噸,年產大豆分離蛋白1.8萬噸,大豆油1.7萬噸;松原市吉安生化有限公司年加工玉米75萬噸,年產酒精25萬噸, 21萬噸冰醋酸裝置已建成,2006年將建設20萬噸澱粉糖和10萬噸乙酸乙酯項目。初步形成了農產品加工業的骨幹群體。
(一)區位優勢明顯
前郭縣位於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結合部,地處長春哈爾濱經濟帶中間,是吉林省規劃的中部城市群之一。長白鐵路南北方向貫穿全境,鐵路總里程105公里,有大小車站12個,松原火車站是客貨運輸二級站,可直達長春、白城、大連、齊齊哈爾、烏蘭浩特等城市。烏圖、明沈、開方3條國省幹線公路與鄉級公路交織縱橫,交通優勢明顯。從城區南行90分鐘可達長春機場,北行120分鐘可達哈爾濱機場。水運條件得天獨厚,沿松花江設有大小碼頭8處,總泊位4000多噸。沿松花江上行可到吉林市,順流而下可達哈爾濱市。隨著長春—扶餘高速公路和長春—白城一級公路的全線貫通,松原至黑龍江肇源的松花江大橋以及203國道的建成通車,前郭縣已處於聯結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8市14縣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二)物產資源豐富
前郭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地處黃金玉米帶,現有耕地320萬畝,盛產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糧食作物和葵花、蓖麻、花生等經濟作物,糧食總產量已超過150萬噸,其中玉米產量100萬噸左右。松原市全市糧食總產量500萬噸,其中玉米年產量400萬噸。前郭灌區是東北四大灌區之一,控制灌溉面積100萬畝,水稻種植面積60萬畝,是吉林省水稻主產區。
前郭縣有林地面積220萬畝,木材蓄積量320萬立方米;草原面積270萬畝,年產乾草18萬噸,是國家級草原建設基地縣,良種細毛羊基地縣。
前郭縣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紫砂陶等。石油儲量10.8億噸,天然氣儲量1000億立方米,油母頁岩儲量53.2億噸,紫砂陶儲量510萬立方米。
前郭縣水資源豐富,境內有“二江”、“一湖”(第二松花江、嫩江查乾湖),“二江”過境流量361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10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3億立方米,可滿足各種高耗水工業的需要。
前郭縣旅遊資源獨具特色,著名的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的查乾湖,總面積面積420平方公里,湖泊呈紡錘形,南北長37公里,東西寬17公里,湖岸線蜿蜒曲折長達128公里。正常蓄水量6.5億立方米,平均水深2.5米,整個湖區四周環境優美,景色秀麗,是天然的旅遊勝地。區內設定旅遊景點16處,2005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目前已投資建設了公明度假村、假日酒店、水上飛龍、水上遊船等旅遊設施。
(三)產業特點突出
縣委、縣政府制定了“十一五”規劃,提出從2006—2010年要在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構建“133”產業發展格局(即一個支柱產業:油氣開採業,三個主導產業:化工業、綠色農產品加工業、旅遊業,三個優勢產業:電力工業、建築建材業、製藥業)。以九個園區為載體,主要發展石油化工、玉米化工、農產品深加工、製藥、能源、建材、旅遊以及為石油等大企業配套的支柱產業。
(四)政策環境寬鬆
前郭縣是少數民族自治縣,享有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享受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優惠政策。2005年6月,吉林省擴大縣(市)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將546項管理權力(審批和收費)下放給縣(市)。2005年11月,吉林省再一次向縣(市)下放330項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兩批下放的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876項,占省直部門行使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的60%。另外,前郭縣的財政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在全省41個縣(市)中一直位居第2位。工業園區的硬體建設相對較好,政策更加靈活。前郭縣是全省開發開放較早的縣,多年致力於投資環境建設,依法行政,以信用為主體,營造公平、公開、有序的發展環境。

基礎設施

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給排水暢通,集中供熱布局合理,居民生活用液化氣供應充足。廣播電台、電視台形成了高頻、微波、衛星地面收轉立體傳播,有線、無線電視交叉覆蓋網,可收視38個頻道的電視節目。新建市級縣屬工業園區2個,其中:郭爾羅斯工業園區規劃面積1000公頃,年內基礎設施建設,建材集團、大豆加工集團已逐步形成;長山工業園區規劃面積40公頃,園區內水、電、汽、路基礎設施齊全。在工業園區內興辦企業,可以享受更加優惠的投資政策。
社會治安秩序良好,已連續五年被評為吉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城鄉集貿市場繁榮、商業網點布局合理,全縣共建有各類市場32處,已形成批發與零售結合,城市與農村結合的市場網路。縣城內有三星級賓館3家,各種娛樂、健身、遊樂場所設施齊全。

投資環境

(一)交通環境
目前,全市國有幹道總里程78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42公里。2006年全市規劃建設兩條(松原--長春,松原--肇源)高速公路,總里程90公里,改造一、二級公路1258公里。公路運輸成本為0.40元/噸·公里,鐵路運輸成本為0.49元/噸·公里。
(二)電力供給
目前,全市供電總裝機容量為80萬千瓦,新增120萬千瓦的電力擴能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可充分保證大型工業項目的電力供應。同時,我縣處於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山脈之間的西南氣流通道上,蘊藏著極大的風能資源,是國內風能儲量最豐富地區之一,具備風力發電的條件,正在籌建風力發電場。在用電價格上,變壓器容量315千伏安以上(含315千伏安)的工業用電,執行大工業用電價格,其電費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①基本電費:15元/月·千伏安;②力率電費:根據用電效果(功率因數)計算;③電度電費:平時段電費0.485元/千瓦時;尖峰時段電費,在平時段電費的基礎上上浮50%;低谷時段電費,在平時段電費的基礎上下浮50%。尖峰時段區間:7時30分至11時30分,17時至21時。低谷時段區間:22時至次日5時。其餘為平時區間。普通工業用電價格為0.751元/千瓦時。
(三)水資源供給
前郭縣地表水充足,地下水豐富。現在市區較大工業項目用水全部由江南龍坑水(泉水)供給,其設計供水能力為3.46萬立方米/日,目前實際用水量為1萬立方米/日。前郭縣自建水廠供水能力1.5萬立方米/日,水價為2.50元/噸。另外,第二松花江在縣城區通過,過境流量為150億立方米/年,若高耗水企業,可自建水廠,直接從松花江引水,地表水資源費0.07元/立方米。若取用地下水,井深為60米左右,管徑300毫米,出水量在30立方米/時以上,地下水資源費0.10元/立方米。
(四)土地資源供應
前郭縣土地資源豐富,可以滿足項目建設用地。全縣6個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 83平方公里。其中,郭爾羅斯工業園區25平方公里;長山工業園區12平方公里;烏蘭圖嗄工業園區20平方里;王府工業園區10平方公里;紅旗工業園區6平方公里;查乾淖爾工業園區10平方公里。各工業園區根據其區位條件和資源特點,採取項目定位或產業定位制定了園區發展規劃。對於投資規模較大的工業企業,在用地上可以給予政策優惠和支持。
(五)勞動力供給
前郭縣的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年對外勞務輸出達6萬人次。另外,前郭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培訓場所1600平方米)和前郭縣人才交流中心(1300平方米)可以為企業解決技術工人培訓問題。目前,松原市的勞動力市場價格為600元/月左右。

主導園區

(一)郭爾羅斯工業園區
郭爾羅斯工業園區是我縣唯一的省級工業園區,位於前郭縣城郊南側,烏圖一級公路兩側,距離松原市中心5公里,距離松原火車站4公里,距離松花江3公里。園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目前,除占地8.8萬平方米的韓國工業園外,進入該園區的企業共40多家,農副產品加工、建材兩大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以年加工大豆10萬噸的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年加工水稻20萬噸的前郭裕豐米業公司、年產磷脂飼料3萬噸的郭爾羅斯生物飼料公司、前郭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等為龍頭的農副產品加工業、食品加工業達14戶,以年產水泥30萬噸的吉林亞泰松原水泥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建材企業達16戶。
郭爾羅斯工業園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配套,水電供應充沛。區內的成吉思汗大街、阿拉坦大路、阿闌豁阿大街3條主幹道與烏圖一級公路形成了環形道路網路。區內已建成66千伏變電所一座,10千伏輸出,變電容量6.3萬千伏安。園區自建的自來水廠,鋪設引供水管道2萬延長米,日供水能力1.5萬立方米。目前,園區基本實現了“五通一平”的標準,部分地塊正向“七通一平”邁進,投資環境優越。
園區主導發展產業有農副產品和食品加工業、建材加工業、醫藥化工業等。
(二)長山工業園區
長山工業園區為市級工業園區,位於前郭縣城北45公里,長春—白城鐵路和302一級國道在該園區通過。園區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在公路和鐵路兩側分東西兩個建設區域,西區有鐵路專用線進入園區,東區和中國大唐長山熱電廠、吉林化肥農藥集團有限公司相鄰,便於企業利用電廠的電力、熱力資源和化肥農藥集團的氣體資源。園區有年煉鋼能力15萬噸、軋鋼能力20萬噸的松原市力源特鋼有限公司等企業,投資10000萬元的20萬噸化工油脂項目正在建設中,以鋼廠廢渣和熱電廠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的200萬噸凝石項目將於2006年在該園區開工建設。
區內擁有豐富的熱電資源和化工氣體資源。裝機容量62.5萬千瓦的中國大唐集團長山熱電廠,近期還將新增2台60萬千瓦機組,成為裝機容量180萬千瓦的主力發電企業。工業園區用電大戶可以通過辦理過網的方式,由電廠對用戶直接供電。電廠年供熱能力80萬吉焦,除自用外,仍有60萬吉焦/年的餘量,供汽壓力0.3—1Mpa。工業園區已架設了專用的供熱管道,可以為生產企業提供恆量的熱力保證。電廠年排放粉煤灰100萬噸左右,可以為新型建築材料的開發提供原料保障。吉林化肥農藥集團北方氣體公司具有先進的空分設備和生產技術,現有兩套6000立方米/小時和一套16000立方米/小時的空分裝置,其產品除以管道輸送方式供應吉林化肥農藥集團長達有限公司外,各類氣體外供商品量為:液態氧40000立方米/年、液態氮40000立方米/年、液態氬 6100立方米/年、液態二氧化碳12000立方米/年、氧氣 2億立方米。同時,集團還可對外提供液氨、高純度氫氣等產品。
園區重點發展三個主導產業,一是以電廠資源為依託的建材加工業,包括煉軋鋼、凝石產品、粉煤灰陶粒磚等;二是以油氣資源為依託的化工醫藥業,包括油脂化工、化肥農藥、甲醇、糠醇及嗎啉等;三是以中北部物產資源為依託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包括大豆深加工、玉米深加工等。
(三)烏蘭圖嗄工業園區
烏蘭圖嘎工業園區為市級工業園區,位於吉林省中西部四縣(農安、長嶺、乾安、前郭)結合處,距前郭縣城80公里,距長春100公里,距瀋陽300公里,處於前郭縣西部中心的位置。園區位於203線一級國道近旁,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該園區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吉林油田前大採油廠位於我縣烏蘭圖嘎境內,是吉林油田唯一的天然氣產區,現已探明儲量1000億立方米,日產天然氣90萬立方米,可穩定開採50年。工業園區已鋪設了專用的天然氣管道,日供應量4萬立方米,平均價格0.98元/立方米,並可根據用量情況逐年提高天然氣的供應量。目前入園企業有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松原市東響玻璃纖維有限公司,以玉米芯為原料的前郭縣金龍糠醛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
園區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有:以天然氣為原(燃)料的化工醫藥和建材業,包括玻璃纖維、合成氨、尿素、甲醇、醫藥等;以西部物產資源為依託的農畜產品深加工業。
(四)王府工業園區
王府工業園區為市級工業園區,位於前郭縣南35公里,南距農安和長春分別為50公里、100公里。長白鐵路和烏圖一級公路在園區通過,園區道路網路基本形成。園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境內有3個火車站點,其中王府站為客貨運輸二級站。該園區2004年初開始規劃建設,目前,入園企業有松原市立德生態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秸稈顆粒飼料廠、年產管件800噸的松原市亞太管件有限責任公司和前郭煉油廠石化建設公司糠醛廠等企業。區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天然礦泉水湧出量210立方米/日,油頁岩、紫砂陶等資源儲量也十分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五)紅旗工業園區
紅旗工業園區為縣級工業園區,位於前郭縣南17公里,地勢平坦,自然環境優越,水電資源充足。長白鐵路和烏圖一級公路在園區通過,客貨兩用的七家子火車站就坐落在園區西側1000米處,交通十分便利。園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吉林大正建設集團的大明鋼結構公司2003年落戶該園區,年產H型鋼5000噸。
園區內原有的國有企業較多,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尚有長虹造紙公司、紅旗農場中學等閒置土地、廠房、設備未能有效利用,投資空間廣闊。 園區以農畜產品加工,造紙和紙製品生產、新型建材等為主導發展產業。
(六)查乾淖爾工業園區
查乾淖爾工業園區為縣級工業園區,位於前郭縣西15公里,203國道和301省道在園區通過,園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起步區2平方公里。目前,入園企業有年產彩鋼複合板30萬平方米、EPS泡沫板3萬立方米的吉林百合福利新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和前郭縣勁康氣體有限公司等企業。
園區以農畜產品深加工、生物肥料、油田配套產品加工等為主導發展產業。

旅遊資源

縣內各類古蹟遺址多處,有省級保護文物遼金古城遺址塔虎城和清代滿蒙文石碑哈拉毛都蒙古族王爺府舊址等,還有水龍坑、荷花塘等自然景觀。查乾湖旅遊區,水面面積60萬畝,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現已開發面積5平方公里,區內設定了多處旅遊景點及酒店、療養服務等配套設施,為客商提供了幽雅舒適休閒的度假環境。

傳承意義

2006年,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參與申報的“烏力格爾”,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曲藝項目類別,序號276。
2008年,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申報的“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項目類別,序號65。
2008年,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申報的“蒙古族四胡音樂”,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項目類別,序號67。
2008年,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參與申報的“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音樂項目類別,序號604。
2008年,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參與申報的“查乾淖爾冬捕習俗”,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項目類別,序號1001。

發展前景

前郭縣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現有耕地320萬畝,尚有可開發農田的宜農荒地30萬畝和荒山荒坡45萬畝,盛產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糧食作物和葵花蓖麻甜菜等經濟作物,糧食總產量130萬噸,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並被確定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前郭灌區是東北四大灌區之一,控制灌溉面積105萬畝,是吉林省水稻主產區,水稻種植面積60萬畝,年產水稻30萬噸,以蓮花泡機械化農場為主產區生產的“松蓮牌”蓮花大米被國家農業部評為綠色食品。
有林地面積220萬畝,其中經濟林面積3.1萬畝,森林覆被率21.8%,木材蓄積量320萬立方米,是“三北”防護林工程重點縣,1998年全國綠化造林百佳縣。草原面積270萬畝,占全縣總幅員面積的28.1%,年產乾草18萬噸。牛已發展到22萬頭,羊發展到84萬隻,豬發展到77萬頭,禽發展到3600萬隻。是國家級草原建設基地縣、良種細毛羊基地縣、黃牛生產基地縣。水資源豐富,全縣地表水資源4.1億立方米,大小泡沼43處,水面98.6萬畝,其中可養魚水面70萬畝,年產鮮魚1.5萬噸,是吉林省漁業生產基地縣。
發展步伐
為了加快建設步伐,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縣委、縣政府確定了今後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堅持全黨抓經濟,重點抓項目,突出抓工業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加快縣域工業經濟發展這一主題,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以項目開發和招商引資為統領,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季節抓常規、常年抓項目,面向市場需求,依託特色資源,突出主導產業,培育龍頭企業,爭創名牌產品,推動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競爭力,擴大地方工業總量。以我縣加入聯合國工發組織綠色產業示範區為契機,再造資源新優勢,構築經濟發展新格局,打好“生態、綠色、民族”三張牌,積極推進“三個三”戰略的穩步實施,努力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致富為目標,以最佳化農村經濟結構為主線,切實抓好生態縣建設,實現生態富民。進一步搞好林業、草業、牧業、稻業和漁業開發,抓好中草藥基地建設,快速提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全面實施綠色產業發展規劃,大力開發綠色產業,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結合區域特點,大力發展符合各鄉鎮場實際的農業產業化項目,抓特色、上規模、上檔次,構築現代農業格局。
按照“抓大、活小、扶優、上新”的原則,圍繞農畜產品加工、石油礦產、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等資源優勢,緊緊依靠大企業、大集團、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突出抓好吉林不二移地擴建、德大肉雞一條龍、建材集團組建等重點工業項目的開發,實現工業強縣。重點發揮旅遊業的龍頭作用,立足繁榮市場,搞活流通,在商貿流通、市場行銷、飲食服務等方面實現突破,進一步規範經紀人隊伍以及各類中介組織行為,切實強化各類市場的經營與管理,提高服務行業質量,搞好社區服務和信息服務領域建設,最終實現第三產業的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