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圖嘎鎮

烏蘭圖嘎鎮

烏蘭圖嘎鎮地處前郭縣西部,是個蒙漢雜居的鄉鎮,轄區有12個村,1個社區,1個工業園區,40個自然屯。全鎮常態人口35000人,其中常住人口29600人,蒙古族9438人,占常住人口的33%。總幅員面積近4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300公頃,草原面積9200公頃,林地面積8300公頃。農作物以玉米和雜糧為主,年常產量為6萬噸。新老203國道和長白中線省道通過鎮內,距松原市72公里、長春市105公里、哈爾濱市240公里、瀋陽市320公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吉林油田分公司前大採氣廠坐落在境內,年開採天然氣3億立方米,區域內探明天然氣儲量100億立方米,資源稟賦良好。

基本信息

人口資源

烏蘭圖嘎鎮下轄12個行政村,共有40個自然屯,82個社,總人口為26000人,其中蒙古族人口為2886人,占人口總數的11.1%。全鎮幅員3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715公頃,草原10030公頃,林地7293.7公頃。物產富饒,自然資源豐富,是全縣玉米、雜糧雜豆的重要產區。另外由於地下蘊含著豐富的石油資源,1995年3月吉林油田前大採油廠在烏蘭圖嘎鎮境內成立。

經濟發展

烏蘭圖嘎鎮烏蘭圖嘎鎮
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000萬元,比上年增長67%;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19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5%;糧食產量達到6.76萬噸,達到歷史較高水平;農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4000元,達到4185元;區域內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2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0%。全年完成招商引資7500萬元,占年度任務的120%,比上年增長200%。新建設、續建、擴建三次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項目38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包括前大1.4億元)。特別是工業園區的平地崛起,添補了前郭西部民族地區工業聚集發展的歷史空白。園區基礎設施投資1100萬元,實現了通電、通路、通氣、通水、通電話、通寬頻網路“六通一平”標準,為大項目發展創造了條件,並被市政府確立為市級工業園區。小城鎮建設穩步推進,新增商業面積12000平方米,玉米、雜糧雜豆交易量逐年上升,生活消費品、種肥膜等生產資料銷售市場十分活躍,為周邊民眾提供了很大方便。

隨著結構調整的全面鋪開,烏蘭圖嘎鎮2002年種植業結構調整取得了較大突破,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實播比例達到50:49:1,烏蘭圖嘎鎮玉米面積為5570公頃,預計產量可達到40000噸,大豆545公頃,預計產量可達1000噸,綠豆1465公頃,預計產量可達3000噸,小豆340公頃,預計產量可達700噸,甜菜480公頃,預計產量可達15000噸,花生1676公頃,預計產量可達3000噸。烏蘭圖嘎鎮牧業一直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烏蘭圖嘎鎮共有規模養殖大戶300多戶,主要以牛羊為主,其中牛年出欄1000頭,羊年可出欄20000隻。

城鎮建設

烏蘭圖嘎鎮烏蘭圖嘎鎮
烏蘭圖嘎鎮投資環境優越,科教文衛事業發達,小城鎮建設進展迅速,餐飲服務業迅猛發展,已形成了具有烏蘭圖嘎鎮特色的飲食業,商、建、運及其它各業發展態勢良好,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已形成了以前興膠塑廠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企業,其橡膠製品遠銷各大油田,並獲得了省部優產品稱號,玉液釀酒公司生產的新春牌玉液酒名噪各大城市,飄香在大草原上。2008年又引進了一家牛羊屠宰加工企業,目前正在建設中。2008年正在修建大德營子村至查乾花的油路12公里,並將在全鎮村與村之間、屯與屯之間修建磚路18.5公里。隨著這兩項工程的完成,圖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將邁上一個新的台階,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保證。

發展目標

烏蘭圖嘎鎮烏蘭圖嘎鎮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是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和轉型的重要年份。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工作總的想法是: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和縣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和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確立“工業立鎮”戰略,以項目建設為統領,大力實施“一工帶三化”發展思路、“一三九”工作目標和“雙百項目”計畫,全力加快工業園區發展、小城鎮開發和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鞏固西部中心城鎮地位,為儘快建設成為中等縣城規模水平而努力。

“一工帶三化”發展思路:就是以工業化帶動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和農民非農化,推進“三農”結構最佳化、提升、轉型,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

烏蘭圖嘎鎮烏蘭圖嘎鎮
“一三九”工作目標:“一”就是以項目建設為一根紅線,貫徹全部工作;“三”就是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推進園區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九”就是大力打造九個中心,即商貿中心、教育中心、醫療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人居中心、交通中心、信息中心和社會福利中心,以若干個小中心支撐起烏蘭圖嘎鎮西部中心鎮的地位和作用。

“雙百項目”計畫:就是緊緊抓住“十一五”規劃和新農村建設政策機遇,實施和預備200個項目,計畫總投資60億。2006年,實施單體投資50萬元以上的三次產業、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項目100個,預計完成項目投資3億元;儲備單體投資100萬元以上的各類項目100個,預計投資55億元。通過實施“雙百項目”計畫,加速擴大鎮域經濟總量、最佳化經濟結構、增加鎮域財力,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工業園區

烏蘭圖嘎鎮烏蘭圖嘎鎮
烏蘭圖嘎工業園區是在前郭縣大力實施西部開發戰略的背景下,於2004年12月決定開始籌建,2005年5月正式實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建設,2005年10月被市委市政府批准為市級管理工業園區,正式命名為烏蘭圖嘎工業園區。烏蘭圖嘎工業園區位於吉林省中西部四縣(農安、長嶺、乾安、前郭)結合處,所在鎮是前郭縣西部開發戰略中的中心鎮,在瀋陽長春松原大慶等城市的經濟輻射半徑之內,區位優勢非常明顯。明沈公路(新老203線)和長白公路中線在烏蘭圖嘎鎮內相交通過,交通十分便利。2005年11月,烏蘭圖嘎鎮被省發改委批准為吉林省“十強鎮”,被省建設廳批准為“吉林省重點鎮”,優越的政策、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條件、初見成效的小城鎮建設和豐富的農副產品及天然氣等資源,為烏蘭圖嘎工業園區的成立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主要領導

烏蘭圖嘎鎮烏蘭圖嘎鎮
1、黨委書記、人大主任:寶蒙權:負責鎮黨政全面工作。
2、黨委副書記、鎮長:勾長勝:協助黨委書記分管財政所、乳業辦、經管站、林業站、水利所、土地所、城建分局、民政、計畫生育。
3、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金恆:協助黨委書記分管組織、宣傳、婦聯、共青團、勞動保障、後勤、文化、衛生。
4、副鎮長:馬志堅:協助鎮長分管園區建設工作、城市規劃、教育。
5、副鎮長:包殿宏:協助鎮長分管農業、農機、水利、土地、雜糧雜豆市場。
6、武裝部長:荊長權:協助黨委書記分管武裝徵兵工作。
7、組織委員:李忠玉:協助副書記分管組織工作。
8、宣傳委員:包立軍:協助副書記分管宣傳工作。

民俗風情

烏蘭圖嘎鎮烏蘭圖嘎鎮
祭湖:千百年來,蒙古族人民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因水豐方能草美,而後牛羊肥壯,而後衣食無憂,而後國泰民安。故水為善之源頭,為神物。生活形態決定了草原上的人民對水有著獨特的感情,圍繞著水草豐美的查乾湖也就世代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美麗傳說。據說查乾湖的冬捕在明清時期已聞名中外,人們甚至稱這裡的牧民為“查乾淖爾漁夫”。一網打出42萬斤魚的歷史更是賦予她足夠的靈性與神奇,形形色色的古老傳說和現實困境交織成奇聞異事,使人們形成一種堅信不移的湖神崇拜,平日裡走船連個“翻”字都不敢說,這種“虔誠”一直延續到現在,形成了一套獨具宗教、民族特色的祭湖儀式。

敖包和祭敖包:在蒙古地方的草原上,你時常可以看到,在山頂上或路口旁,矗立著一座或幾座由石塊堆築起來的物體,冢形,上面堆著柳樹枝,中間堅立著帶有日月、火焰圖案或蘇勒德(帶有三個叉子的矛)的立柱,立柱與四周按方位堅立的四個蘇勒德之間懸掛著五色的風馬彩旗,它往往會給遊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讓你覺得新鮮、神秘、不解其義,給你留下懸念,這就是“敖包”,敖包譯成漢語就是堆子的意思。它是蒙古族祖先留下的特有的人文景觀。了解它,知道它的由來和作用,也許有助於對蒙古族深遂的民族底蘊的了解,也可讓你感觸到偉大中華民族大家庭多才多元民族文化的浩瀚。

烏蘭圖嘎鎮烏蘭圖嘎鎮
查乾湖:乾湖,又名查乾卓爾,位於吉林省前郭縣的西北部,總面積60萬畝,蓄水量7億立方米,平均水深2.5米,最深達6米,與附近的辛甸泡新廟泡庫里泡三個姊妹湖泊相通,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年產鮮魚3000噸,魚苗350噸,蘆葦3萬噸,漁業產值1200萬元,利稅135萬元。整個湖泊南北長37公里,東西寬17公里,湖岸線蜿蜒曲折,長達128公里,四周環境優美,景色秀麗,風光迷人,是吉林省著名的漁業生產基地、蘆葦生產基地和天然旅遊勝地。

蒙古風俗與民族禁忌:到蒙古人家中作客,切忌將帽子朝門口放,出蒙古包時,絕不能踩蹬門檻。蒙古人一般用酸馬奶招待客人,客人須一飲而盡,忌諱一口一口地細細品嘗。冬天不要到蒙古包北、西側亂踩,因為那裡的雪是用來化水食用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