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頭鎮[河南省濟源市地區]

坡頭鎮[河南省濟源市地區]

坡頭鎮位於濟源市南部山區,是濟源的“南大門”。所在地距市區18公里,東距洛陽石化公司5公里,是小浪底水利樞紐所在地,南臨黃河,區域面積137平方公里,耕地2.8萬畝。轄24個行政村,248個居民組,2.6萬人。還有湖南省漢壽縣坡頭鎮、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坡頭鎮、雲南省鎮雄縣坡頭鎮。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坡頭鎮坡頭鎮
交通便利,焦枝鐵路複線、小浪底專用線貫穿全境,有一座現代化鐵路貨場,小浪底黃河大橋飛架南北。旅遊資源豐富,有北魏石刻群,萬里黃河第一島——西灘。小浪底工程反調節水庫——西霞院水庫竣工後,形成的浩瀚湖面與宏偉壯觀的小浪底景觀連成一體,在鎮域形成我國北方最大的水面。坡頭鎮是革命老區,“杜八聯”革命故事和留莊英雄民兵營名揚內外,現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黃河奇石、西灘花生,黃河鯉魚等旅遊產品和土特產享譽美名。農業以“長抓林果,近抓畜牧”為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板塊經濟,萬畝油料、萬畝經濟林,10餘個養殖小區初具規模,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圍繞糧油加工、黃河砂石篩選、煤焦油裂解等項目,初步形成了糧油加工、建築建材、煤化工三大支柱性產業。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面積達4平方公里。先後榮獲“中州名鎮”、“河南省基層政權建設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1955年建坡頭中心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141.6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坡頭、西灘、店留、柳峪溝、狄溝、栗樹溝、石槽溝、白道河、郝山、留莊、左山、佛洞、毛嶺、馬場、蔣莊、蓼塢、泰山、橋溝、桐樹嶺、孝莊、雙堂、葦完22個行政村。2006年轄24個行政村:坡頭村、西灘村、店留村、柳峪溝村、狄溝村、栗樹溝村、石槽溝村、白道河村、郝山村、留莊村、左山村、佛澗村、毛嶺村、馬住村、清澗村、連地村、大莊村、馬場村、蔣莊村、蓼塢村、泰山村、校莊村、雙堂村、葦園村。

現任領導

1.劉宏偉黨委副書記
協助黨委書記搞好黨委工作分管:組織、宣傳、文化、人事、統戰、團委、婦聯、老幹部、老促會、關工委、檔案、督查、信息化、工業、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勞動保障、工會、統計、12345便民熱線、生態片區開發等工作。
2.侯波鎮黨委書記
3.黨委副書記、代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4.李文忠黨委委員副鎮長
分管:安全生產、教育、衛生、民政、旅遊等工作。
5.盧新源人大主席負責人大工作
分管:人大、政協、城鎮、土地、水資源開發、創建等工作
6.許擁軍紀委書記負責紀檢監察工作
分管:負責紀檢、政法、村財代理、減負、移民、綜治、信訪、穩定消防及610等工作。

行政區劃

2006年,轄24個村委會:坡頭村西灘村店留村、柳峪溝村、狄溝村栗樹溝村石槽溝村白道河村郝山村留莊村左山村佛澗村、毛嶺村、馬住村清澗村連地村、大莊村、馬場村、蔣莊村、蓼塢村、泰山村、校莊村、雙堂村、葦園村。(248個居民組)

特色產業

坡頭鎮核桃產業
坡頭鎮的薄皮核桃產業發展很快,已成為繼畜牧業之後,該鎮農民增收的另一條重要途徑。全鎮300畝以上的優質薄皮核桃園達18個,核桃面積突破1.2萬畝,已經成為全省最大的薄皮核桃生產基地。坡頭鎮抓薄皮核桃產業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思路決定出路——抓觀念。坡頭鎮以參觀培訓為載體,轉變民眾思想觀念。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多次組織各村幹部民眾到陝西黃龍以及本地示範園區參觀考察,讓民眾詳細了解核桃產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發展前景,組織幹部民眾討論“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在哪”、“增加農民收入的出路在哪”等問題,讓民眾牢固樹立“一畝園十畝田”的觀念,迅速提高了全鎮幹部民眾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

發展的關鍵是找準切入點——抓機遇。2002年,坡頭鎮抓住國家實施退耕還林的機遇,結合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丘陵山坡面積大、適合發展薄皮核桃的實際,從陝西黃龍縣引進香玲、中林、陝核等優質薄皮核桃品種,在該鎮種植。同時緊抓市政府農業結構調整資金,配套引黃提灌、節水灌溉等水利設施,集中連片、規模發展優質核桃園區和核桃專業村,使全鎮的核桃面積以每年5500畝的速度遞增。

成功的關鍵是找準突破口——抓典型。民眾認識提高了還不行,關鍵還要做給民眾看,於是坡頭鎮選擇了民眾積極性高、村條件好的蓼塢村做為試點,2002年,該村從陝西黃龍縣引進香玲、中林等早實優質核桃品種,栽植優質薄皮核桃1000畝,4萬餘株,採取“園中栽核桃、地邊栽花椒、林下套藥材”的立體開發模式,將園區分塊分片發包到戶,並成立了蓼塢村核桃協會,多次聘請省、市林果專家開展技術培訓。2004年,該村建設200立方米蓄水池5個,鋪架自來水管道12公里,實現了全園區的引水上山、節水灌溉。2005年核桃園開始掛果,當年採摘核桃3.6萬斤,實現銷售收入80餘萬元。2007年,核桃產量達到6萬斤,銷售收入達到120萬元,通過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每公斤核桃市場價高達40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500元,翻了近兩番。

坡頭鎮坡頭鎮
泰山村也是坡頭鎮薄皮核桃種植典型村,是集核桃種植、生態旅遊、餐飲住宿、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型現代觀光農業園區。2005年春,泰山村和鄭州泰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引進清香、香玲等優質薄皮核桃品種,發展核桃總面積650畝,並在園區內開展種、養“核桃、花椒、中藥材、飼草、土雜雞”的農業立體開發經營模式。同時,進一步完善了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硬化道路,建蓄水池,提灌站,打機井,鋪設地埋管。下一步該園區將繼續擴大規模,使核桃面積達到2000畝,開工建設休閒、娛樂場所,建設農家賓館,將成為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農業生態觀光園。

做大的關鍵是搞好配套服務——抓保障

一是培育協會。坡頭鎮先後在市民政局登記註冊了坡頭鎮林果協會、蓼塢核桃協會、雙堂林果協會和坡頭鎮林產品銷售協會等7家協會,發展會員1000餘人,積極為果農提供技術培訓、產品銷售等一系列服務。

二是選擇品種。坡頭鎮從陝西黃龍縣聘請核桃技術員嚴把品種選擇關,以早實、優質、薄皮為主發展核桃建園,使全鎮的核桃園區三年掛果見效,第四年畝均純收入達到2000元。2007年,該鎮以土地流轉為契機,在留莊村新發展核桃育苗基地110畝,使全鎮核桃育苗總面積達到350畝,並以清香、中林、香玲等早實、優質品種為重點發展成品苗木,年可提供嫁接成品苗100萬株,不僅保證了核桃苗木的品種質量,還可保障全鎮及全市發展核桃產業的苗木需要。

三是強化培訓,坡頭鎮和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河南省林科院建立了長期技術合作關係,通過舉辦核桃技術培訓班、散發技術資料等方式,培訓了一支懂科技、善經營的核桃管理技術隊伍,為全鎮核桃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累計培訓人員5000餘人次,培養核桃技術骨幹350餘人。

四是制定標準。坡頭鎮從該鎮的實際情況出發,把品種選擇、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果實採收、晾曬與貯藏等技術和生產實踐中積累的經驗納入到標準中去,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薄皮核桃栽培技術規程”、“核桃堅果質量等級”兩個技術標準,形成了以技術標準為主,包括工作標準和管理標準在內的系列標準體系。各核桃園區按照標準要求,始終能夠做到六個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育苗、統一移栽、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供肥,統一培訓”等,提高了核桃的市場競爭力。

坡頭鎮坡頭鎮
五是註冊品牌。2004年,坡頭鎮成立了鎮林果協會,指導全鎮核桃的生產管理。先後通過了核桃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品認證和產地認定。2007年5月份,又成立了濟源市綠野生態果品有限公司,註冊了“坡頭”牌商標,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對核桃產業實行全方位的市場化運作,延長產業鏈條,徹底解決了果農的後顧之憂。

良好的效益催生了農民種植核桃的積極性,也讓我們看到了坡頭核桃產業發展的明天。鎮政府適時出台了《坡頭鎮核桃產業發展三年規劃》、《坡頭鎮核桃產業發展獎勵扶持政策》和《坡頭鎮核桃產業目標考評辦法》,到2010年,實現核桃產業發展的“1131”工程,即全鎮實現人均1畝核桃園、培育100個核桃示範園區、核桃面積達到3萬畝、來自核桃產業的產值達到1個億的宏偉目標,形成以雙堂核桃嶺、蓼塢核桃山、連地核桃坡、渠馬線核桃走廊等精品示範園為主的100平方公里生態花園,同時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建立科普示範基地、自助式果園,為遊客參與農業活動,開展互助旅遊項目提供休閒度假勝地,為小浪底——西霞院區域綜合開發打造綠色旅遊平台。

城鎮建設

坡頭鎮坡頭鎮
一是實施綠化工程。對職高、政府機關圍牆進行拆牆透綠,對平安大道、小浪底路3500㎡綠化帶進行統一改造,新建遊園1個,新增綠地面積2500㎡;

二是實施亮化工程。對信用社大樓進行高標準亮化,新架設路燈90餘盞;

三是實施硬化工程。對大街主道進行改造,新鋪行道彩磚5000㎡;

四是實施潔化工程。以全市村鎮創建現場會暨國家衛生鎮授牌儀式為契機,鞏固國家衛生鎮成果,把每年的4月份作為“愛國衛生月”,掀起新一輪衛生創建高潮;

五是豐富文化內涵。在大河廣場設立“國家衛生鎮”鎮標,點綴名優奇石,規劃定製葫蘆隊主體雕塑;

六是以“休閒旅遊”為主題精心打造“黃河風情一條街”。

工業發展

坡頭是新型工業產業的理想聚集地。坡頭鎮歷屆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碧水藍天”的指導思想,強力發揮緊鄰洛陽煉油廠和大化纖的優勢,實現了工業的快速發展。在泥留路和渠馬線兩側,調整規劃土地2000餘畝,新建規模工業園區3個,先後投入150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園區發展規劃,已有濟源市小浪底無紡布有限公司、福州華泰電子實業公司濟源分公司、宏發光電有限公司、濟源市濟鄭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入駐園區,成為化纖、輕紡、電子加工等支柱產業,為產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空間。

交通情況

坡頭是交通便利的動感地帶。坡頭公路、鐵路四通八達,距離鎮區半徑10公里之內有連線黃河南北的通道7條,其中鐵路橋兩座(焦枝複線)、公路橋3座(小浪底公路橋、洛陽黃河橋、濟洛高速黃河橋)、大壩兩座(小浪底水庫大壩、西霞院水庫大壩)。濟洛公路縱貫南北,小浪底專用公路橫穿東西,年吞吐量400餘萬噸的二級貨運站焦枝鐵路留莊站距鎮區僅2.5公里,二廣、連霍、長濟高速滑境而過,通往連霍、長濟高速僅20分鐘車程,二廣高速僅10分鐘車程,同時到新鄭機場也僅40分鐘車程。濟洛高速的道路只有10餘公里。便利的交通進一步拉近了與鄭州、洛陽、焦作等中心城市的距離,同時使坡頭成為出入豫西北、晉東南的重要門戶。

旅遊名鎮

坡頭鎮坡頭鎮
作為濟源的“南大門”,坡頭鎮有著眾多令人羨慕的區位優勢:地處世紀工程小浪底和西霞院大壩的核心區域,境內有聞名全國的留莊英雄民兵營和杜八聯革命紀念地,小浪底專用線橫貫東西,焦枝鐵路穿境而過。“我們的目標就是立足重點區域定位,突出‘三色’帶動戰略,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把坡頭建成濟源市南部的濱河旅遊名鎮。”鎮黨委書記王四戰如是說。

紅得熱烈,發展以留莊英雄民兵營紀念館為主要景觀的紅色紀念游,做大做強紅色文化。該鎮紀念館已經完成初步規劃設計。他們還成立黃河文化研究會,對杜八聯、民兵營革命精神進行蒐集整理,對沿黃民間傳說進行挖掘,傾心打造沿黃十里文化長廊。綠得悠閒,發展以優質薄皮核桃基地和農家田園為主要特色景觀的綠色生態游。全鎮的核桃種植面積已達8500畝。藍得嫵媚,圍繞西霞院水庫形成的萬頃碧湖,發展以西霞湖為主要景觀的藍色水上游。西灘堆島項目正在抓緊實施,總投資4000餘萬元。同時,他們依託小浪底景區、西霞院水庫、黃河西灘,強力推進農家樂和民俗旅遊項目,加快沿黃民俗特色游項目建設步伐,力爭把坡頭打造成為中原黃河旅遊帶上重要的水上休閒娛樂和運動旅遊中心。

投資政策

坡頭是有識之士的創業樂園。小浪底工程、西霞院水庫在坡頭境內的相繼興建,不僅集聚了大量的人氣和財氣,而且也極大改善了坡頭的各種環境。全鎮人民發展經濟和服務經濟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電力和水利資源充沛;勞動力富餘;荒坡地面積較大;且與洛陽石化、大化纖等能源基地近在咫尺,公路、鐵路運輸方便。坡頭鎮不遺餘力地堅持擴大開放、對外搞活的主戰略,修訂和完善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外來投資企業在財政扶持、稅金返還、土地供應、項目審批等方面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除推行濟源市對外來投資企業的一切優惠政策外,強化鎮領導聯繫外來投資企業制度,實行主要領導定期到企業徵求意見,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為外來投資企業創造寬鬆的經營環境。

坡頭鎮坡頭鎮
概述

坡頭鎮位於漢壽縣縣境北部,距縣城15公里,東瀕目平湖,南隔沅水與周文廟鄉岩汪湖鎮相望,西鄰洲口鎮,北抵鴨子港鄉。2004年,全鎮總面積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9724畝,水域12276畝。總人口26345人,轄14個村,1個居委會,135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解放前,坡頭屬寅賓鄉。1957年7月,鴨子港鄉析出官護、三星、竹岸、雙同等地新建坡頭鄉。1958年10月坡頭鄉與西港鄉、鴨子港鄉合併成立鴨子港人民公社。1961年4月,新建坡頭人民公社,轄16個大隊。1984年2月恢復鄉建制,建立坡頭鎮。

行政區劃

坡頭鎮下轄村:中心村、明星村、三星村、陳家灣村、永豐村黃泥湖村、白楊村、牛廣村、官護村、坡頭村、橫港村、竹山村、茶亭村

坡頭鎮苧麻基地
經濟狀況

坡頭鎮地處沅水與西洞庭湖的交匯處,屬典型的沖積平原地帶,土力肥沃,湖水資源豐富。傳統農業穩步發展,特色經濟農業全面提升,淡水經濟發展較快。2004年,全鎮糧食總產量16298噸,棉花總產量300噸,油菜總產量1560噸,鮮魚總產1140噸,實現林業面積7500畝,苧麻基地6000畝,網箱養殖5000口,珍珠吊養4000畝。農業總產值15008萬元,財政收入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77元。

工業發展帶動了地方經濟。2003年,西湖區唯一規模企業漢壽縣第二造紙廠進行改制運營,引資250萬元成立了漢壽宇龍紡織原料廠,進行精幹麻加工生產。2004年該廠實現年產值1500萬元,上交稅收25萬元,吸收勞動力120多名。村辦企業進一步發展。牛廣村機磚廠94年3月投資80萬元,占地100餘畝,2004年產紅磚80萬塊,產值120萬元。此外,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迅速,全鎮在冊198家。2004年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5400多萬元。

坡頭鎮為西湖區水陸交通樞紐,是連線西湖、酉港、鴨子港、蔣家嘴、縣城交通的中轉站,商貿活躍,經濟繁榮,素有“西湖明珠”之稱,為縣境重要港口和西湖區物質集散地。為夯實發展基礎,2002年全鎮通過招商引資800多萬元修建坡頭大市場,設計門面、攤位150多個,成為西湖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市場。2002年全鎮投資83萬多元對集鎮街道進行了全面硬化,貫通下水道1公里,配備街道照明燈20盞;2003年至2005年又投資40多萬元對教育路、稅務路、電排路進行硬化。同時為拉動全鎮經濟,2003年爭取國家投資800多萬元,自籌40多萬元,硬化了坡頭至洲口鎮15.1公里的縣鄉公路。

坡頭鎮坡頭鎮
社會事業發展

1996年全鎮投入80多萬元修建坡頭中學教學大樓,2004年爭取建設資金24萬元修建中學女生宿舍樓,教育事業得到平穩推進,2000年中學被市教育局評為示範性初級中學,2005年中心國小被市教育局評為市級綠色學校、市級園林式學校;1999年以來,全鎮陸續撤消村級國小6所,幼兒教育全部這實現外部管理。目前,全鎮有在職教師140多人,在校生2100多人,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國小一所,村小七所,幼稚園八所。衛生事業在改革中迅速發展,1995年全鎮投資35萬元修建醫院醫療樓,2003年實行衛生醫療改革引入資金50多萬元加強軟硬體設施建設,設計病床30多張,引進B超機、200毫安X光機等先進醫療儀器及2名主治醫師長年坐診,一躍而成為西湖區設備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鄉村衛生院;2004年8月酉港、小港、坡頭三所血防醫院三站合一,爭取上級資金40多萬元在坡頭集鎮修建辦公樓,投入18萬多元引進日本B超機、200毫安X光機、自動生化儀各一台,有在職工作人員50餘人,其中主治醫生5名,主管護師2名。伴隨“聯通塔”、“移動塔”陸續建成,遠教網路進入全鎮14個村,網路信息事業突飛猛進,目前全鎮有電信程控電話入戶達到了2300多戶,電視網路以集鎮有線網為主,農村小片網為輔,輻射戶數達1200多戶。由城鎮40餘名婦女自行組織的2支腰鼓隊為城鎮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2001年全鎮爭取國家資金230萬元率先在全縣完成農網改造,為全鎮電力事業鋪就了發展軋道,2002年又爭取投資300萬元興建了3.5萬千伏安變電站,確保全鎮電力穩定。此外,國家海事局於2004年落戶坡頭鎮。坡頭鎮伴依沅水,內江穿境而過,綠樹掩映。著名的已故老一輩革命家帥孟奇,1897年1月3日就出生在境內風景秀麗的陳家灣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