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鎮

永和鎮

永和鎮地處福建省晉江市中南部,東鄰著名僑鄉石獅市8公里,南近深滬、金井對台貿易萬噸級碼頭15公里,北臨晉江機場16公里,西接福泉廈高速公路入口處15公里;全鎮土地面積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8萬畝,紅壤埔地1.2萬畝。永和鎮以盛產石材聞名,優質花崗岩資源儲量1.5億立方米以上,2003年5月被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授予“石材之鄉”榮譽稱號。此外還有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四川省金口河區永和鎮、貴州省鳳岡縣永和鎮、湖南省瀏陽市永和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永和自宋代始開埠,清代得名“永和”,意為“永結和好”,1961年,設立永和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鄉建制,設立永和鄉,1991年年改為鎮建制,永和鄉改為永和鎮,現永和鎮轄24個行政村,人口6.6萬,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4萬多人,是閩南著名僑鄉之一。

行政區劃

永和現轄有24個行政村,63個自然村。
行政村:東堡、西堡;山前;梨星:梨星;英墩:英敦、前堡、滬坑、坑尾、潘厝、梧侖;菌邊、下陳、頂陳、土安內、新古厝、新菌邊、頂陳、下陳、歧山;古厝;上宅、新鄉;馬坪、上山、井上、下店;西坑、頂前坑、下前坑、西店;塘下;茂亭、呂厝、山後;巴厝、柯西、小坑園;內厝、瑞安、石樓、羊角山;周坑新鄉、周坑埔、周坑上鄉、周坑下鄉;四石柱、觀頭邵厝;前倉、鮑厝、莊宅;福田;坑邊、頂內厝、蓮塘;後埔:後埔、塘仔頭;東茂、壩邊;旦厝:旦厝;玉湖。

基礎設施

永和鎮福建省晉江市永和鎮
交通:石東線、晉南快速通道、大深線、草馬線靈石線等數條市級主幹公路縱橫境內,全鎮通車裡程149公里,鎮村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捷,已開通永和至青陽安海深滬英林官橋石獅等地公共汽車。
供電:位於永和鎮馬坪村的晉南220KV輸變電站已於1997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全鎮24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電網改造。
供水:永和自來水廠已破土動工。
城鎮建設:先後調整修編了整體規劃,完成了鎮區改造一期,二期工程,供電大樓、郵電大樓、鎮區主幹路綠化亮化工程等重點項目先後建成並投入使用。

經濟發展

永和鎮永和鎮
2003年全鎮預計工農業總產值25.84億元,鄉鎮企業產值28.41億元,財政收入77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90元。

農業方面:廣泛使用優質品種,全鎮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初步形成了馬坪、西坑、力爭等玉米生產基地村,不斷改善農田基本建設,玉溪3400畝現代化標準農田第一期工程和英墩農業示範小區節水工種的建設已經完成;推動農業綜合開發,全鎮共建立龍眼基地村10個,蔬菜生產基地村4個,花卉苗木場1個,禽畜養殖專業場戶11個,塘池養殖戶5個,玉溪橫山一、二期綜合開發全面鋪開。

工業方面:發揮區域優勢,做活服裝輕紡業,山前、坂頭、玉湖、後埔、刈山旦厝等與石獅相鄰的村落,依託石獅服裝市場,經過幾年來的發展,成為服裝輕紡專業村,初步形成了沿石獅的服裝輕紡工業走廊;第一(輕紡)工業區、第二(石業)工業園已初成規模,區內的水、電、路等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入園區投資、生產的規模企業已達30家。中國(晉江)石業貿易市場已經泉州市計委批准立項,首期工程已完成並開始融市,發揮資源優勢,做大礦山石材業、不斷深化礦山改革,長嶺山聯合採礦點工作紮實有效推進,示範引導作用正逐步顯現。企業創新工作紮實有效推進,示範引導作用正逐步顯現。企業創新工作有序推進,盛輝公司生產的索力牌PU鞋底、PVR鞋底獲省名牌產品,華寶公司生產的西班牙雲石燈罩系列產品被建設部、貿促會、省建委授予“質量金獎”,截止2003年底,全鎮共有盛輝鞋材英墩礦山機械等15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

社會事業

科技:大力實施《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永和經濟、社會、科技發展規劃》、2000年通過省級科技示範鄉鎮驗收。
教育:多次榮獲泉州、晉江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03年初,通過寬裕型小康鎮和教育強鎮驗收,轄區內有完中1所,國中校2所,國小29所,其中南峰中學為省級國中達標校。現有高中在校生1100人,國中在校生3229人,國小在校生9318人。全鎮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並順利通過教育強鎮驗收。
衛生:醫療衛生網路健全,形成了以永和衛生院和英墩華僑醫院為中心,幅射24個行政村衛生所的“衛星式”醫療衛生網路。
文體:永和文娛活動中心已進入土建施工階段。
有線廣播:實現鎮光纜聯網和村村通有線電視,入戶率62%。

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

永和鎮白蘿蔔
永和鎮位於江西省吉安縣中部,京九鐵路貫穿南北,敦錦公路橫穿東西,贛江依境而過。總面積69平方公里,轄21個村委、1個居委會,人口29800人。現有耕地1706公頃,主要農產品有大棚蔬菜、車前籽白蘿蔔大豆等。工業產品有火腿、棉紡、編織等。有歷史悠久的吉州窯遺址。2005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6718萬元,完成財政收入45.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2元。

全鎮2005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6718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工業總產值15046萬元,占總產值的90%,完成工業流通企業稅收基數7.6萬元,超縣下達任務2.11萬元,比上年增長40%,完成財政收入45.98萬元,超縣下達任務8.08萬元,比上年增長24%,全年糧食總產12177噸。農民人均收入增加200元,達到2002元。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完成引資項目22個,引資額6000萬元,完成10萬美元外資項目1個,投資1500萬元的永和曾氏鞋業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的吉安縣群峰環保機磚廠落戶縣工業園並相繼投產。全民創業取得新發展,由返鄉青年投資500多萬元的香贛腐竹廠,投資300多萬元的廬陵食品飲料有限公司落戶鎮內。以錦源曾氏火腿廠等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為依託,著力搞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鎮培育各類種養大戶和農副產品行銷大戶150多戶。

四川省金口河區永和鎮

永和鎮白雲石
永和鎮位於四川省金口河區西南,大渡河北岸。鎮轄新民新樂新華新光勝利五個行政村(31個組)和官村、和平、濱河路三個社區,計9003戶,2128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312人,農業為口6969人(新光村300戶,1071人;新華村313戶,1361人;勝利村97戶,412人;新民村635戶,2305人;新樂村464戶,1820人),有漢、彝、蒙、回、藏、白、苗等11個民族。永和鎮面積約90平方公里,有農業耕地2963.6畝,農業人平耕地0.4畝,水域面積約4321畝,森林覆蓋率為47%,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產有:白雲石黃鐵礦水晶、錳礦、鉛礦磷礦、沙金、煤礦硫鐵礦等。永和鎮交通方便,有8.5公里鐵路專線與成昆線相連,金烏公路貫穿全鎮四個村,峨金公路更是成為該鎮與外區縣溝通的橋樑。該鎮有機耕道約25.5公里,至此我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永和鎮水資源充足。鎮內有永和鎮電站和道林子電站,永和鎮電站屬於鎮級電站,裝機360KW。裝機5.5萬KW的永樂電站也在境內。另外,該鎮還可新建2—3個2×500KW的梯級電站。全鎮教育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現有農技站一個、成人技校一所、國小四所,校舍面積4078.5平方米。近年的發展使該鎮人民物質文化生活質量顯著提高,2005年人均純收入已達2340元,其中新民2167元,新樂2197元,新光2105元,新華2045元,勝利2675元。

貴州省鳳岡縣永和鎮

永和鎮雙苞菇
永和鎮位於鳳岡縣東南面,距縣城27公里,東與思南縣楊家坳鄉停子壩鄉交界,西與何壩鄉接壤,南與蜂岩鎮、王寨鄉相嵌,北與石徑鄉毗鄰,全鎮緊靠美麗的六池河畔,所轄4個行政村,50個村民組,總人口24516人,總面積11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708.8畝。永和鎮屬季風氣候,適合稻穀、玉米等農作物的生長,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鎮。2004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050元,地方生產總值3676.3萬元,計生率為95.9%。全鎮基礎設施建設在黨委政府的協調努力下,已趨於完善。社會治安秩序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永和鎮黨政領導班子是一個具有較強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集體,班子成員10人。近年來,在鎮黨委書記黃建新同志,鎮長羅會剛同志的帶領下,各領導班子成員認真履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發揚了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使永和鎮的各項工作走在了全縣的前列,連續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嘉獎,為永和鎮的小康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永和鎮在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得到加快,目前全鎮經濟的持續增長主要依託於烤菸、和雙苞菇“三大”產業的發展。烤菸是全鎮的支柱產業,2004年實現烤菸產量150多萬斤,產值709.2萬元,居全縣第二名;生豬產業為後續發展產業,2004年全鎮生豬存欄19197頭,出欄21965頭,發展50頭以上生豬養殖專業戶22戶,建立養殖示範小區4個;雙苞菇為永和鎮的特色產業,2004年由於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全鎮雙苞菇糟到了大面積的損失,但是,我鎮已經積累了雙苞菇種植的技術經驗,為特色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關鍵一步。

六池河畔全長15公里,河面較寬,是九道拐庫區的主要蓄水地段,河畔水深而透明,加上兩岸有青山相依,綠樹相襯,是一個理想的棲息去處。永和鎮雙山村母豬池九道拐水庫蓄水而形成的自然孤島。

湖南省瀏陽市永和鎮

永和鎮海泡石
永和鎮位於湖南省瀏陽市東部。全鎮總面積63.59平方公里,轄6個自然村,1個社區,總人口23634人,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百優民眾文化藝術之鄉”、“湖南花木之鄉”。所轄村有:石江村、碾石村、里佳村、澄潭村、三聯村、金橋村、孚田村、泉塘村、大嶺村、蔬菜村、石港湖村、新實村。永和是老工業基地。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己探明有磷礦石、菊花石、海泡石等礦物20多種,其中磷礦石是全國六大基地之一,礦石總儲量609萬噸,海泡石占世界儲量1/5,菊花石礦種獨產境內,世所罕見,是一種珍貴的稀有資源,被譽為“全球一”。有國有中型企業湖南省磷化工總廠和湖南省永和磷肥廠。

全鎮耕地面積13273畝,1998年以來立足於紅檵木特色資源,發展以紅檵木為龍頭的花卉產業,現有種植面積8000餘畝,成立了紅檵木發展有限公司紅檵木研究所;2004年進一步調優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黃姜產業,己實現種植面積300餘畝。集鎮建設擴容提質,完成了沿溪至七寶山公路和磷礦睡拓寬硬化工程,集鎮範圍內主幹道己實現全面硬化;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全鎮共有企業34家。2005年主要經濟指標情況:完成GDP1.9億,完成工業總產值32100萬元,完成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入5080萬元,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25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120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元。

浙江省上虞市永和鎮

永和鎮位於上虞市東部,總面積31.32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人口1.7萬,東面緊鄰個私經濟發達的餘姚、慈谿等地。向西有永豐公路聯繫豐惠、百官,向東有餘梁公路通梁弄、餘姚等外縣市重鎮。杭甬運河橫貫其南北,南面有聞名的四明湖旅遊度假區,是一個交通便捷,投資環境優越,地處上虞和餘姚邊界的文化名鎮。永和鎮東面由余梁公路與餘姚相連,西面與豐惠鎮接壤,風景秀麗的四明湖近在咫尺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永和屬環杭州灣經濟區域,距上虞市區21公里,杭甬高速梁輝入口14公里,距餘姚城區15公里,杭州蕭山國際機場103公里,寧波櫟社機場65公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207公里。
永和鎮歷史悠久,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唐朝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豐惠鎮建縣府起到光緒24年(1898)年在全縣已形成的21個的集市中,永和市就是其中的一個。《上虞縣誌》記載:“永和市自然鎮,上接梁弄下通四明江(即運河),處水陸交通要衝,向為鄰近各村土特產等商品的集散地,取永久興旺、和氣生財之義。”
永和不僅是一個古老的商埠,而且也是個紅色古鎮。在革命戰爭年代,依仗有利地形與四明山浙東遊擊縱隊遙相呼應,一批有志青年紛紛走上了革命道路,前後共有二十六名同志成為革命烈士。
1949年5月解放後,設立永程、丁徐兩鄉;1956年兩鄉合併稱永徐鄉;1958年為城關人民公社永徐管理處;1961年建立永徐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又改為永徐鄉;1992年4月經“撤區、擴鎮、並鄉”,永徐鄉和朱巷鄉合併建立新的建制鎮永和鎮。該鎮鎮政府駐地永和村,鎮名因駐地而得名。
近年來,永和鎮圍繞“富裕永和、和諧永和”建設目標,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全鎮已有各類工業企業300多家,200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65億元。
大力發展邊界經濟,已初步形成以工業功能區為平台,號碼機為特色產業,小家電、五金、仿古家具等為支柱產業,“錦繡四明”項目為亮點的經濟發展框架,2008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95億元,工業總產值9.03億元,財政稅收收入24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69元。農業生產探索創新,已形成蔬菜、畜禽、水產三大基地,在鞏固糧食生產基礎地位的基礎上,積極創新經營機制,成立浙江省首家糧食生產合作社---虞東糧食生產合作社,全鎮專業性農業合作社已達到7家。投資環境日趨最佳化,教育衛生設施日益改善,道路交通暢通便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城鎮總體利用規劃已完成修編,3.5萬伏永徐變電所投產運行,設計日供水量3萬噸的永和水廠正在加緊建設,占地面積61公頃的“錦繡四明”旅遊度假區即將全面建成,總面積達1平方公里的工業功能區拓展區塊已開始規劃。
2010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2億元,同比增長9.3%;工業企業創產值10.8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國地兩稅4751萬元,預計全年可突破5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217元,同比增長10%。

中國城鎮3

中國地大物博,城市眾多,鄉鎮就更多了,了解鄉鎮歷史,人文,更多的接近鄉鎮睥風土人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